俗語「富不過三代」,後一句才是精華,越早知道越好!

2021-01-09 古今三千事

作為唯一傳承至今生生不息的文明古國,我們經常因燦爛的古代文化而感到自豪,它們深藏在書香的字裡行間,每一次翻越都能讓人如獲至寶。而國學無疑是至今最受歡迎的一類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往往能在古代文化的字裡行間找到些許的寧靜。不僅如此,古人不僅將其寶貴的智慧結晶歸納其中,還將他們的生活風貌躍然紙上,讓人在汲取人生經驗的同時還能一窺歷史的風貌,著實讓人流連忘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富不過三代」以及他的後半句便是古人對人生的透徹分析以及對後人的諄諄教誨。

富貴歷來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無論是朝堂之上還是山野之間,富貴幾乎成了所有人所嚮往並畢生追求的。而通往富貴的路上充滿了荊棘,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堅韌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或者勤勞的雙手最終抵達了富貴的殿堂,很多人卻忘記了初心,開始變得迷茫,有了錢是滿足朝思暮想的物質生活還是為家族的延續與興旺而未雨綢繆,這成了很多無法逾越的鴻溝,與古代帝王常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如出一轍。人們在富貴後該做什麼的問題上往往會有不同選擇,這也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局,所謂「富不過三代」便是最好的總結。

大部分人都不是生來富貴,經歷的長期的人情冷暖,飽受生活的風吹雨打最終咬牙堅持下來而獲得成功的人往往對生活的艱難深有感觸。自己過了苦日子當然不願意子女在重蹈覆轍,天下父母心莫過於此。然而無論古今我們看到更多的都是寵溺,無數的富家子弟橫空出世。他們小嬌生慣養,長大後大多是目空一切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所謂「寶劍鋒從砥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而這群生長於溫室的「花草」在社會上缺乏競爭力,整日遊手好閒,坐吃山空啃老成了他們的標誌。如此一來,即便金山銀山也能一朝散盡,能經得住三代折騰的其實為數不多。

這句話的後半句是說「道德傳十代」,兩句話源於孟子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經過人們的不斷衍生最終得出了「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的說法,而民間百姓再次簡化出現了題中所說的俗語。道德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浩然正氣,而這又是樹立良好家風的根本。良好的家風對家族的興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家是人生第一課堂。只有良好的家風所培育的後人才具備傳承的根本,缺乏道德即便富可敵國也是曇花一現。

以上兩句便是古人對家族傳承所作出總結,不可謂是句句在理,至今受用。值得一提的是,「富過三代」的情況在西方國家並不稀奇,似乎唯獨我國至今未逃脫「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據2006年《胡潤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業榜》中披露,排在第一的是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廟建築企業金剛組,至今已經傳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其餘長壽企業大多集中在歐洲、美國和日本,末尾第100名的家族企業也有超過225年的歷史。然而,在2014年舉辦的「家族企業財富保全與傳承論壇」上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且能進入第二代的只有不到30%,進入第三代不到10%,而進入第四代的僅有約4%的少數家族企業。

相關焦點

  • 俗語「富不過三代」,下一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警世之言
    俗語是古人們的智慧結晶,一些優秀的俗語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它教會我們為人處世之道,勸誡我們莫要被利益燻了心而忘記向善的本心。人們常說「賺錢容易,守財難」,老祖宗也曾留下一句「富不過三代」來提醒人們要將下一代培養成一個優秀能幹之人,不然辛苦了幾輩子積攢下來的家業就會毀於一旦。
  • 俗語「富不過三代」是為何?後半句才是精華,家庭興旺的兆頭
    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看似簡單的大白話中,也蘊藏有極為深刻的道理,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有認真深入地思考,真正完全地理解透徹,便能夠給我們一些深刻的思想啟發,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聽到「富不過三代」這樣的俗語,但卻並沒有真正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 俗語:「早起三光」到底啥意思?下一句才是關鍵,越早知道越好!
    我們不管這些俗語的叫法有何不同,只要我們明白了其中的意味,能夠「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其中的道理銘記於心,在漫漫人生道路之上,我們加以靈活運用,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少吃很多虧。早起三光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早起三光」俗語,這一句只有4個字,非常短。但似乎句子越短其中的含義越難理解。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下一句才是精髓,古人智慧字字扎心
    不少農村老人都會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雖然世事無常,但是也應當順應潮流、順勢而為。如果一位堅持己見,逆勢而為,體現的不是聰慧,而是固執!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富不過三代」,下一句才是精髓,古人智慧字字扎心!「富不過三代」其實源自於這樣一句話:「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老人們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可以說都是濃縮的精華,短小精幹,因為這些俗語都是祖輩們多年生活積累出來的經驗。是不是所有的俗語放在現在,都能適應呢?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時候,農村有很多老人都喜歡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句話,相信有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疑惑吧,這句話說得是不是真的呢?因為這個俗語是以前農民說的,所以現在這句俗語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 俗語「富不睡大宅,貧不出遠門」,古人的金玉良言,越早知道越好
    祖輩流傳的智慧和經驗,多以俗語的形式記錄下來。也正是因為俗語言簡意賅,內容精短,讀起來朗朗上口才被老百姓口口相傳。在俗語中有這麼一句話常被老人們提起,卻被人們一直忽略,不理解這句的真正含義。它就是「富不睡大宅,貧不出遠門」,這句話好像到了現在社會完全被反過來使用了,富人開始拼命的買更大的房子,而窮人也都離開自己的故鄉,漂泊他鄉創業打工。成為了「富一定要睡大宅,窮一定要出遠門」的現狀。老祖宗傳下來的話,在今天還適用嗎? 答案是肯定的。
  • 俗語「有錢不去兩地」,下一句才是精華,道盡人情冷暖!
    農村自然有其獨有的魅力,俗語就是其中的一種。農村俗語言簡意賅,能夠直觀的告訴人們所表達的意思,比如「有錢不去兩地」,其中包含了老祖宗社會經驗,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真的是越早知道越好!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城市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多,農村的很多人也來到城市打工,祈求謀得更好的發展。他們中的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賺了一些錢,日子確實比在農村好了很多。
  •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有沒有道理?聽聽老人咋說
    所以農村人有一句俗語叫做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為什麼古人會說出這樣的俗語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 所以窮和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只能確定此時此地而不能判斷彼時彼岸。那麼窮,不過三代這句話有兩層含義。 第1層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句鼓勵人的話。其用意是告訴別人,一時的貧窮並不代表一世的貧窮,一世的貧窮並不代表一個家族一直貧窮。正所謂做不成富二代,一定要做富二代他爹,讓下一代享受,其實內心的真實意思就是要表達窮不過三代這句話。
  • 「恨不相逢未嫁時」前面一句才是精華,已婚男女越早知道越好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是古人很早就意識到,婚姻之事,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時候所娶非人,有時候所嫁非人,甚至是婚後才遇到了自己的真愛、或者遇到了青馬竹梅的那個ta。有一首唐朝詩歌,描述了這樣的遺憾:「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 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世」這話有什麼含義?
    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世」這話有什麼含義?農村有許多古老的俗語,也很有講究。許多是通過生活實踐總結出來的。不能說都是對的。但也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有自己的觀點,以及一些道理。對於富不過三代來說,這主要意味著一代人已經成長為富人,後代將從中受益。因為後代從小就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他們不知道掙錢有多難。一些富有的第二代人對賺錢養家的意識很模糊,這最終導致他們的家族逐漸衰落,很少超過三代人,但是歷史上也不乏富有的第三代人,正如我們在喬家大院看到的那樣,就是一個很不錯的例子。
  • 農村俗話說「豬來窮,狗來富」,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道
    在農村流行著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不過這些俗語有的是真理,而有的則是毫無根據的謬論。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話「豬來窮,狗來富」,下邊還有一句話,這句話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道,叫做貓來披孝布,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話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其實後面一句才是精華
    比如民間流傳著許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雖然許多俗語聽上去有點粗鄙不堪,但是仔細讀來又覺得有幾分道理,可以從中領悟到一些精華。不同地方的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其實民間俗語很大程度受到地理位置、天氣氣候、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影響。古時候人們通過總結歸納,從而得出結論,最後才產生各種各樣的俗語,或者說是生活經驗。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後一句更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農村口口相傳的俗語不少,內容也涵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用來指導農民的農業生產,有的描述的是民俗文化,更多的還是老祖宗留給後人的忠告和勸誡,雖然時間久遠,可是不能否認,有一些俗語就算放到今天都還有一定的道理。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不過鮮少人知
    ,俗語,也是組成我們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提倡雅俗共賞,今天也許我們在聽到一些古語時,可能會覺得粗鄙不堪,不過要知道,這些俗語都是先輩們經過幾代,甚至是數代才總結出來的智慧,我們確實不能輕視他,什麼叫俗語,如果用一句話來解釋的話,其實很簡單,粗俗而不庸俗,這也是俗語存在的魅力,也是我們這麼幾千年來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俗語中的其中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後一句才是精華所在,不過鮮為人知
  • 農村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我們的老祖宗就根據經驗,總結出了一句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啟示人們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叫做「生意不好改大門」,很少有人知道。「窮不搬家」,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意思是說,窮人最好不要搬家。為何這樣說呢?因為窮人經不起搬家的折騰。人在入住到新房子的時候,通常會將舊家具扔掉,換上新的,是要花不少錢的。
  • 俗語「萬惡淫為首」,下一句道盡人間真理,越早知道越好!
    沒錯,就是民間俗語了,這些俗語不僅易於記憶,而且包羅萬象,字詞淺顯卻有意義深遠。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萬惡淫為首」便是俗語文化的經典體現,流傳至今可謂家喻戶曉,它其實還有後半句,相比之下更加精闢,成了無數人們教育子女的良言。這句話人們並不陌生,小編在小學的時候便已經耳聞,當時懵懂不知所謂。
  • 古代俗語:「家醜不可外揚」,下一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家醜不可外揚」,下一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中華上下五千年,其中誕生了數不清的智慧,在為人處事這方面,古人就總結了不少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勞動人民的經驗和智慧總結,一代代傳承下來,成為後世寶貴的精神財富,當年輕人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再用心體會這些俗語,就會有另一番收穫,所以對於這些俗語
  • 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
    導讀: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我們農村人啊,又勤勞又能幹,做什麼事情都愛琢磨,我們的祖先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了很多規律,他們把這些規律匯成文字就變成了我們農村人嘴裡經常說的諺語和俗語
  • 俗語「富不過三代」什麼意思?前半句多數人忽視,其實蘊含大智慧
    俗語「富不過三代」什麼意思?老話常說窮不過三代,如果一個家庭非常貧窮的話,生活必然是十分清苦的,沒有人喜歡過清貧的日子,女生喜歡買護膚品化妝品衣服包包,男生喜歡買鞋子車子,但這些東西都不便宜,所以為了可以經濟自由,隨時可以買自己想買的東西,我們只有不斷的去掙錢,去讓自己變得更加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