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唯一傳承至今生生不息的文明古國,我們經常因燦爛的古代文化而感到自豪,它們深藏在書香的字裡行間,每一次翻越都能讓人如獲至寶。而國學無疑是至今最受歡迎的一類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往往能在古代文化的字裡行間找到些許的寧靜。不僅如此,古人不僅將其寶貴的智慧結晶歸納其中,還將他們的生活風貌躍然紙上,讓人在汲取人生經驗的同時還能一窺歷史的風貌,著實讓人流連忘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富不過三代」以及他的後半句便是古人對人生的透徹分析以及對後人的諄諄教誨。
富貴歷來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無論是朝堂之上還是山野之間,富貴幾乎成了所有人所嚮往並畢生追求的。而通往富貴的路上充滿了荊棘,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堅韌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或者勤勞的雙手最終抵達了富貴的殿堂,很多人卻忘記了初心,開始變得迷茫,有了錢是滿足朝思暮想的物質生活還是為家族的延續與興旺而未雨綢繆,這成了很多無法逾越的鴻溝,與古代帝王常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如出一轍。人們在富貴後該做什麼的問題上往往會有不同選擇,這也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局,所謂「富不過三代」便是最好的總結。
大部分人都不是生來富貴,經歷的長期的人情冷暖,飽受生活的風吹雨打最終咬牙堅持下來而獲得成功的人往往對生活的艱難深有感觸。自己過了苦日子當然不願意子女在重蹈覆轍,天下父母心莫過於此。然而無論古今我們看到更多的都是寵溺,無數的富家子弟橫空出世。他們小嬌生慣養,長大後大多是目空一切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所謂「寶劍鋒從砥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而這群生長於溫室的「花草」在社會上缺乏競爭力,整日遊手好閒,坐吃山空啃老成了他們的標誌。如此一來,即便金山銀山也能一朝散盡,能經得住三代折騰的其實為數不多。
這句話的後半句是說「道德傳十代」,兩句話源於孟子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經過人們的不斷衍生最終得出了「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的說法,而民間百姓再次簡化出現了題中所說的俗語。道德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浩然正氣,而這又是樹立良好家風的根本。良好的家風對家族的興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家是人生第一課堂。只有良好的家風所培育的後人才具備傳承的根本,缺乏道德即便富可敵國也是曇花一現。
以上兩句便是古人對家族傳承所作出總結,不可謂是句句在理,至今受用。值得一提的是,「富過三代」的情況在西方國家並不稀奇,似乎唯獨我國至今未逃脫「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據2006年《胡潤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業榜》中披露,排在第一的是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廟建築企業金剛組,至今已經傳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其餘長壽企業大多集中在歐洲、美國和日本,末尾第100名的家族企業也有超過225年的歷史。然而,在2014年舉辦的「家族企業財富保全與傳承論壇」上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且能進入第二代的只有不到30%,進入第三代不到10%,而進入第四代的僅有約4%的少數家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