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
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老人們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可以說都是濃縮的精華,短小精幹,因為這些俗語都是祖輩們多年生活積累出來的經驗。是不是所有的俗語放在現在,都能適應呢?比如這句「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
老人常說「窮不過三輩,富不過三代」,在以前的農村地區是真實的寫照,「窮不過三代」主要說的並不是窮了三代後就發財了,這樣的門戶是很少的,主要說的窮超過了三代,那麼很難再有後代,基本上是絕戶了,因為以前的社會人們經濟太落後,很難娶到老婆,於是就沒有傳宗接代,導致絕戶。
其實「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這句話,意思很好理解,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富有,也不會富三代,就算一個窮人,也不會超過三代,也會翻身,這句話真的真實嗎,其實也不一定,關鍵還是要看人的作為。
在農村,人們會將生活中得到的一些經驗總結成俗語。這些俗語流傳甚廣,在農民之間的日常交流之中就能聽到,雖然簡短,但是其中蘊含的意義卻讓人印象深刻。
其實古人最先說出這句話,無非就是告誡自己後代,但是現實生活中,小編覺得不一定準確,比如一個出生在窮人家庭,從小就過的是窮苦日子,父輩沒什麼能力,這小孩長大,多少也會受到父輩影響。
在農村,俗話說「飽暖思淫慾」,家庭在富的人,只要思想上動搖了,把浪費和揮霍當成平常事,就算再富有也有廣廈將傾的時候!創業艱難,守業更難!更主要是人心的落差,如果人心在富貴的糖衣炮彈上,腐蝕了,就算家有千金,散盡,也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不要說三代,可能也就是過眼雲煙!
但是其實這樣的話語其實是有片面性的。因為在現在的社會有錢的人家往往都會給自己的孩子布置許多的任務,因此富家子弟往往從小就要學習很多的知識,相比於農村孩子的艱苦,他們從小就被賦予了最好的教育。如果一個富人家庭子女,從教在教育上,比較嚴格,再加上後天給很好的教育,長大也能獲得成功,因為從小起點要好。
所以小編覺得,這句「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關鍵還是要看當事人的作為。
各位看官,你對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此你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