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啥意思?用農村現象告訴你
以前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樣的一句話雖然簡單,但是它的意思卻很廣,不知道有多少人懂呢?小編是屬於地地道道的農村人,現在的農村發展得越來越好,不少農村居民似乎驗證了「窮不過三代」,很多的農村居民,能夠適應農村不斷發展的步伐,轉變傳統的觀念和思維,慢慢地嘗試新的東西,走出農村體驗以前的農村人沒有體驗過,甚至是沒有做過得事業,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實現資金上的豐足。那麼又是何種人驗證「富不過三代」呢?今天小編就同大家一起來看看!
首先,是不想勞作卻總想吃得好的人
農村中有很多的居民,家裡條件好,以前可能是地主家庭亦或富農家庭出生,家裡完全不用擔心沒有吃的,祖輩遺留下來的財富和產業夠子孫好幾代人使用,一代一代的傳下來,到達曾孫輩的時候,已經所剩無幾,但是父母給到子女的話語,以及行為給到的示範都是只需要負責享受就可以,其他的不用做。這就導致農村中這種人群變得越來越貧困,使得農村貧困戶為什麼越來越多,有這種人的存在,不知扶貧政策要實行到什麼時候呢?
其次,是不思進取,不想改變的人
現在,不論是農村生活還是城市生活,時時刻刻都需要面臨消費,消費就需要資金的支持,資金則是需要我們去工作去賺取的,沒有資金的生活,可能適合原始社會,但是原始社會也是需要的居民去到大自然捕獵物,沒有獵物的支持,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所以農村只想著當下還有的居民,不去改變,即使他人能給到你的幫助,也只是暫時的。想要改變自己的現狀,就要積極進取。
再次,是只重眼前,不願分享的人
農村在一點點的變革,變革的過程中,就會涉及到農村的各種建設,我們以其中的道路橋梁建設為例:生活在農村地區,大型的機器修路是我們所沒有見過的,現在道路修建一般是直接修到到居民家中的。當然,剛修建的時候,居民是需要自己補貼一點錢的,所以會3~4個家庭一起平攤修建的費用,中間不乏有平分不均的情況,這時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就會鬧騰,非要將這樣的一個事情給壓平為止。這樣的一個情況發生爭議的人,一般也會被人知道平性,生活中很難得再找到與其很合作之人。
最後,是覺得學習太多沒有用,還不如早點賺錢的人
生活在農村這樣的一個情況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家庭的孩子,上完初中就出去外面工作賺錢,可是打拼了了十多年還是站在了打工的邊緣,一年換一個工作場地,這樣漂泊的生活,沒有賺到錢,生活更是無所事事,過一天是一天。這樣的農村孩子沒有一個穩定的收入,農村中出現了很多的單身男子。然而,重視孩子讀書的家庭,學歷、見識、社會價值觀都比較高,在外面的就業機會要多,賺錢的方面來講非常的有優勢,一個月的資金可能是其他的人半年的一個工資。至於成家立業方面更不用人擔心,畢業之後沒有幾年的時間就會成家。
以上就是「富不過三代」的一個講法,同時也是農村發展經常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關注我,下期將繼續為您分享農村發生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