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豪門闊不過三代,富人富不過六代?那麼窮人苦不過幾代呢?

2021-01-17 子曰大官人

作者 | 子曰

簡介 | 透過《易經》觀世相,通過慧心寫人間

註: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易經》包括象辭、繫辭,零零總總加起來也就上萬字,但裡面包含的人生百態,以及八卦、六十四卦可謂玄妙至極,實力演繹了何為大道至簡!出自易經的成語、俗語相當多,許多都是用簡潔的詞,總結出了樸素的世俗道理。

子曰前不久在讀《易經》時,就發現了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過了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不可謂不經典!那麼它們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我接下來就來具體講講:

1、豪不過三

子曰先來解釋一下,何為「豪」?這個「豪」不是指什麼地主小紳,也不是指一般的富人,而是指古代的大家族、大豪門,祖上官至宰輔,有機會史上留名的那種。

但這樣勢力龐大的家族,為什麼會「不過三」呢?而不是「不過四,不過五呢」?這就要聯繫到《易經》了。《易經》其實與「三」很有緣,畢竟它的八卦就是由三根爻組成的,從下往上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三爻代表天位,再想往上就沒了。

同時在《易經》中,一直有著「三爻多兇」的說法,所以這就是「豪不過三」的原因,這是字面意思上對「不過三」的解釋。從時代角度來看,即使勢力再強大的家族,也難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厄運,能當上「三朝元老」的人可謂人精。

所以別看有些大家族靠著一個皇帝建功立業,迅速起勢,一旦新皇登基,也只能「告老還鄉」了!失去官職,也就意味著失去了權勢,就算之前的家族勢力多龐大,家族也會迅速敗落。從前的那些置業,也會被新權貴逐漸取代,這是遲早的事。

所謂「樹倒猢猻散」,豪門的敗落,幾乎是一夜之間的事,能撐過三代幾乎不太可能。所以還是民間老百姓看得明白,在《西遊記》裡編了個順口溜道:「皇帝輪流轉,明年到我家。」這就是對世事無常的感嘆啊!

2、富不過六

其實我們平常聽得最多的是「富不過三」,這裡說「富不過六」都算是比較仁慈的說法,因為相比於大富大貴、權勢滔天的豪門,普通老百姓成為富人相對容易些。那麼為何又是「富不過六」呢?而非「不過七,不過八」呢?這也和《易經》有關。

《易經》的六十四卦,有六根爻,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上爻再想向上就沒了,所謂物極必反,富不過六代自然就家道中落了,這是從數字上來解釋「富不過六」。

子曰認為,其實富人家族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那種白手起家,經歷過商海浮沉的富人。這些初代富人都知道財富來之不易,所以一般比較勤勉,注重財富的積累,也對子女的家教非常嚴格,會在培養子女成才方面不惜餘力,所以這種家庭的前三代都會有比較好的「家風」,但隨著時代日漸久遠,「家風」往往會遺落在觥籌交錯、犬馬聲色裡,等到六代以後,這種富人家族自然就自然衰落了。

二是那種暴發戶。他們的錢來得意外,所以沒有一個辛苦打拼的階段,所以往往陷入到揮霍中,別說六代了,可能三代都富不過。

明朝周怡在《勉諭兒輩》中寫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用來告誡後人不要浪費,要知道錢財不是地上冒出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畢竟經歷過家道中落的人,比那種一直過苦日子的人,更懂人情冷暖。所以子曰覺得,惜財就是惜福啊!

3、窮不過九

「窮不過九」,就是老百姓用《易經》來開導自己的話了!在上文,子曰給大家講了六十四卦的六根爻,其實上爻的別稱是「上九」,「九」在古人的觀念裡,是最大的數字,如「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都表明了「九」的至上意義。

所以「窮不過九」有兩層意思:一是窮到了極點,情況自然就會慢慢好起來;二是就算我們現在再窮,只要肯吃苦,奮鬥上九代,肯定就不會再窮。

《易經》中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就是教人要學會變通和努力,想盡辦法將日子過好的人,一定不會過得差!所以爭取成為富一代吧!

子曰對《易經》中「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的解釋,大家都還滿意嗎?如果滿意就在下方留言點個讚,如果不滿意,就請在下方評論

相關焦點

  • 俗話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為什麼是三六九?
    導語:俗話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為什麼是三六九?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和命運,上帝是公平的,不論是富人還是窮人都會有自己的煩惱。不過大多數的人們都會希望自己能夠擺脫貧窮,成為一個有錢的成功人士,但是萬事不可強求,社會上還是一般的普通人居多,而且你現在的富有並不代表子孫的富有,現在的貧窮並不代表後代的貧窮,在俗語中就有這樣的一句話「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說的就是一個人的現狀是代表不了愛孫後代的狀況的,那麼大家想想為什麼會用三六九這三個數字呢?
  • 老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只是在忽悠窮人嗎?
    人常說「三窮三富過到老,十年興敗誰知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只是在忽悠窮人嗎?最近幾天來,曾經的網絡紅人王思聰又「紅」了一把,這次並不是因為他的多金敢言,而是因為他被法院列為待執行人。
  • 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易經》中有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過了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不可謂不經典!那麼它們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豪不過三 何為「豪」?這個「豪」不是指什麼地主小紳,也不是指一般的富人,而是指古代的大家族、大豪門,祖上官至宰輔,有機會史上留名的那種。 但這樣勢力龐大的家族,為什麼會「不過三」呢?而不是「不過四,不過五呢」?這就要聯繫到《易經》了。
  •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聽過,富不過三代,其實還有這樣一句農村的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裡的豪指的是豪門,這在農村的現象是比較少有的,有時候方圓幾十裡,才會出現一家豪門,甚至需要幾代人才能見到這樣的現象,比如過去農村的大地主,大土豪,有的甚至家庭顯赫。這樣的豪門,一般與普通的民眾接觸的都很少,因為他們往往幹的都是大事兒,做的都是大生意,也沒有時間與周圍的人拉家常。
  • 富不過三代原因是什麼
    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很多人討論過,雞湯專家說是因為揮霍,我覺得這簡直是開玩笑!打個比方:富人月入一千萬,吃一頓飯1萬塊,佔收入的千分之一,窮人月入1千塊,買個兩塊錢的包子,佔收入的千分之二,這樣一對比下來,你告訴我誰比較揮霍?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時候,農村有很多老人都喜歡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句話,相信有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疑惑吧,這句話說得是不是真的呢?因為這個俗語是以前農民說的,所以現在這句俗語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老人們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可以說都是濃縮的精華,短小精幹,因為這些俗語都是祖輩們多年生活積累出來的經驗。是不是所有的俗語放在現在,都能適應呢?
  • 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啥意思,早知道早受益!
    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裡面就包含了「盛極必衰、否極泰來」的人生大智慧,那麼俗語中為何還強調了「三、六、九」這幾組數字,其實這些數字也暗藏玄機。
  •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有沒有道理?聽聽老人咋說
    所以農村人有一句俗語叫做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為什麼古人會說出這樣的俗語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 首先,窮不過三代 一個人可能一生窮困潦倒,但是,如果從生命延續家族傳承的角度來說,也許他的後代子孫就有可能變成富人。
  • 古人講「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何意?古人智慧之談
    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從字面意義上去分析這句俗語,可以得知三、六、九所代表的含義,其實都蘊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而豪、富、窮則指的是生活條件。當這組數字遇到不同的人生境遇,條件一定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化學反應。
  • 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恍然大悟!
    作者:水木然經常有人這樣埋怨:在歐美/日本等國家,有很多家族式企業,他們往往一個企業傳承了10幾代人,這10幾代人都只做同樣的產品,所以他們不浮躁,有匠心。而中國呢?往往是富不過三代,各種家族傳承到第三代基本上就完蛋了。我想說的是:如果一個家族能長期霸佔一個細分行業,甚至家族的10幾代人都能穩居上流社會,那麼這個社會上的其它人該怎麼辦?他們豈不是永遠都沒有機會了?這恰恰就是中國的特別之處,也是公平之處。
  • 「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在古代指的是財富還是?
    「富不過三代」的由來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財產無法三代延續?按照現在的邏輯,我們常說的「富不過三代」,這句話被譽為諷刺那些有錢人。那麼什麼叫富不過三代,難道財富真的無法代代延續嗎?這其實和我國古代的繼承制度是有著極大的關聯。
  • 為啥有些人富不過三代?
    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是第一代人創業,第二代守業,第三代敗家,富不過三代,是有道理的,為什麼呢?富人第三代,一出生,由於祖輩努力的,已經是好的生活,而那些有錢人家的。不能發現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終於出現了兩種情況,要麼就是教出了懂禮貌又討人喜歡的,要不然就是父母溺愛過頭,非常的難管教,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也不是肯定的。富貴歷來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很多人也確實通過自己的堅韌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最終抵達到了富貴的殿堂,但他們在富貴後該做什麼的問題上往往會有不同的選擇。
  • 誰說富不過三代?日本這個家族富了四十代,至今仍經久不衰
    誰說富不過三代?日本這個家族富了四十代,至今仍經久不衰文/全民閱歷史在我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富不過三代。其實說的也挺有道理的,很多叱吒風雲的富豪,無論給子女留下了多少財富,很快就被揮霍一空。中國式的富人一般都是這樣的,第一代人白手起家,創造了輝煌,第二代壓力大增,只能勉強維持家業,到了第三代,沒吃過父輩的苦,從小便嬌生慣養,只會炫富泡妞,最後破產。而且從數據上來看,在我國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只有7到8年,而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更是只有2.9年,每年還有將近100萬所企業倒閉,符合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 都說「富不過三代」,從小家裡很富裕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民間有這麼一句話「富不過三代」說這句話的人也許是帶著一種仇富心理吧,不知道,大概意思就是富人家長大的孩子容易驕傲,容易啃老,自己不上進,久而久之就頹廢了,然後家業就荒廢了真是這樣嗎?小時候記得有一遠方親戚,確實是這樣,當時在那幾個村裡可謂是萬元戶啊,靠繡花創業,家家戶戶的女人都去他家裡領繡花布。
  • 洛克菲勒:我無償獻地給聯合國是有原因的,「富不過三代」是謠言
    不過放到現在,因經濟的發展,商人的地位愈來愈高。商人洛克菲勒,曾經的世界首富,身家高達3360億元。就連蟬聯了13年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身家也就只有1072億美元,兩人至今仍無法媲美。無償獻地給聯合國是有原因的,這其實是一個對未來的投資。商人做到最高級別,其實是謀劃家。秦朝呂不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年投資不惜花重金投資嬴異人,最後贏得富甲一方。
  • 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蓋茨視之為偶像的洛克菲勒,為何資助中國?
    幸運的是,我們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作為安慰,讓我們在財富面前不必感到羞恥。但是世事無常,有的家族財富遠遠超過三代人,而且那些財富是我們普通人可能是幾代甚至幾十代都無法匹及的。就像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打破了這個定律,已經傳了六代,現如今依然是美國最主要的財團之一。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下一句才是精髓,古人智慧字字扎心
    不少農村老人都會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雖然世事無常,但是也應當順應潮流、順勢而為。如果一位堅持己見,逆勢而為,體現的不是聰慧,而是固執!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富不過三代」,下一句才是精髓,古人智慧字字扎心!「富不過三代」其實源自於這樣一句話:「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易經的智慧之談,讓人受益
    《易經》中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真可謂經典!豪不過三這個「豪」指古代的大家族、大豪門,祖上官至宰輔,有機會史上留名的。這樣勢力龐大的家族,為什麼會「不過三」呢?而不是「不過四,不過五呢」?《易經》其實與「三」很有緣,它的八卦就是由三根爻組成的,從下往上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三爻代表天位,再往上就沒了。《易經》中有「三爻多兇」的說法,所以這就是「豪不過三」的原因,這便是字面上的解釋。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古人的話句句在理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俗語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其中的三、六、九又有哪些特殊的含義?理解了這句俗語,就知道什麼是物極必反和否極泰來了。豪不過三我們首先來說「豪不過三」,豪指的就是豪氣,現代人稱一個人有錢,經常說對方是「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