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黑,叫「燈下黑」

2020-12-11 澎湃新聞

有一種黑,叫「燈下黑」

2020-05-31 0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燈下黑,原指照明時由於被燈具自身遮擋,在燈下產生陰暗區域。現在有一層引申含義,指負責打擊非法行為的機關內部存在非法行為,如緝毒機構的人員參與販毒、公安人員參與黑社會等。

早在2014年1月,中紀委就發布過通知,零容忍懲治腐敗,切實解決「燈下黑」問題。反腐沒有「燈下黑」,掃黑除惡亦然。

「保護傘」指國家公職人員利用手中權力,參與涉黑涉惡違法犯罪,或包庇、縱容黑惡犯罪、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案不力,為黑惡勢力違法犯罪提供便利條件,幫助黑惡勢力逃避懲處等行為。

「保護傘」的存在,不但嚴重影響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的質效,還會極大損害政府機關公信力,影響人民群眾的參與度與滿意度。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手中握有人民賦予的權力,就應該時時刻刻為群眾謀利益。

儘管國家三令五申,但仍然存在「保護傘」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抵擋不了利益的誘惑,喪失了理想信念,忘記了初心與使命;二是存在僥倖心理,以為「燈下黑」足夠安全。除此之外,還有認為「小恩小惠」無傷大雅,以為「法不責眾」,只打「老虎」不拍「蒼蠅」等等其他原因。

想要切實破除「燈下黑」現象,消除「保護傘」隱患,就必須嚴明內部紀律,加大懲治力度,提升輿論聲勢,牢固案件保密意識,並形成常態化。白河林區基層法院近期開展了「三個規定」再學習、「以案三釋」警示教育、「兩個堅持」主題教育、「加強管理年」等活動,為全體幹警敲醒警鐘,時刻謹記作為人民的公僕,應該做到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而不是手握權利,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同時,也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及案件審判等工作取得紮實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礎。

「打傘破網」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誰敢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誰就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燈下的黑暗必將被燦爛的陽光碟機散,庇護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必將被正義之風颳破,作為人民公僕,自當立於陽光下,昂首揮劍斬荊棘。

供稿:潘 聰

原標題:《有一種黑,叫「燈下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燈下黑,黑的是誰?
    看著看著,如若看見的有生命,我看著它,它看著我,兩不相交,終是一個笑話!燈下黑,黑的是誰?又有多少人擺拍在燈下而不自知,仗著周身三尺光鮮,對窗外一無所知,看見的仍是那片亮。有時在想,人,嚮往光,白天走動在光環下,晚上行走在燈光下,燈下黑的生物,一點都不為過,相互看看,互說再見,再見的也只是舞臺!
  • 投資研究要避免「燈下黑」
    但是今天,筆者想聊一種狀態,恰恰是對一家企業過於細緻的了解,導致投資者看不到事情的全貌。這種現象,筆者為「燈下黑」現象。身邊企業「燈下黑」所謂「燈下黑」,就是越靠近燈的地方,反而越黑。現代的人們很難理解,因為用的都是電燈,燈的下面正好最亮,怎麼還會黑呢?
  • 思維的盲區:燈下黑
    燈下黑認識一位老江湖,文能於廟堂之上「舌綻蓮花」,武能在流氓堆裡談笑風生,是出了名的長袖善舞,精明無雙。可一不小心,被一個最親近的學生拉入一起涉案金額近百萬的詐騙案。作為旁觀者,在這個官司發生之前,我是早就看出問題的人之一,其實對他有過幾次提醒,但都沒有引起重視。出事之後,他用三個字來形容這個事的性質-「燈下黑」。在大清雍正年間,青海省發生一起大叛亂,時任大將軍年的羹堯奉旨前去平叛,但叛軍深知他的本事,就故意避其鋒芒,把主力隱藏起來,躲避清軍。
  • 「燈」下為什麼會「黑」?怎樣讓「燈」下「亮」起來?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節點,更需要拿出刀刃向內的勇氣,嚴肅處理「燈下黑」這一權力異化現象,實現權力監督全覆蓋,時刻保持黨員幹部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如何治理「燈下黑」、讓「燈」下「亮」起來?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遼寧教授在《國家治理》周刊進行了精彩解讀!
  • 用巡視「探照燈」掃除權力「燈下黑」
    ■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姚龍華 古人照明所用油燈,光源會因燈具遮擋,而在燈下產生陰暗區域,成為我們熟知的「燈下黑」——它離光源最近,卻容易讓人「抓瞎」。作為一種物理現象,「燈下黑」的存在讓人無奈;而作為一種認知現象,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反而不易察覺,「燈下黑」也著實讓人惱火。 權力越大,越容易出現「燈下黑」。
  • 明星吸毒的「燈下黑」效應
    明星吸毒的「燈下黑」效應 2014-07-11 02:02:09  但,也不能忽視其中的「燈下黑」效應——在夜晚中,我們很遠就能看到燈塔的亮光,卻忽略了它身下往往最黑,因為那是光照的死角。  當我們被明星的光環吸引時,往往忽略了他們是社會邊緣群體,競爭激烈,規則不臧,由於回報豐厚,造成機會成本高昂,在驚人落差面前,並非人人都能做出正確選擇。
  • 專家研討|「燈下黑」現象的根源與治理對策
    「燈下黑」,根據老百姓的經驗觀察,是指油燈下光線難以照亮之處,這是由於燈具本身的遮蓋和遮蔽所造成的光線盲區。之所以有「燈下黑」問題,說到底是因為權力失去了有效監督制約。在人類政治社會生活中權力一直存在。對於權力,有人認為它是「對他人產生預期效果的能力」,有人認為「它是試圖改變他人行為的一種影響力」。不管如何界定,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權力被視為政治生活的核心要素,獲取權力、鞏固權力也自然成為政治的重要特性。
  • 預防「燈下黑」 誰來審計審計署
    關鍵詞:審計  預防「燈下黑」 誰來審計審計署  新聞回放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透露,最近審計署研究決定,準備商請某個部門對審計署進行審計,而且在地方上也將採取同樣的辦法。李金華認為,如果沒有外部監督,可能會形成「燈下黑」。
  • 嚴防「燈下黑」 忠誠勇擔當
    原標題:嚴防「燈下黑」 忠誠勇擔當 1月3日,距十八屆中紀委七次全會開幕還有3天。「反腐」一詞,卻迅速成為當日諸多搜尋引擎上的熱搜詞。這份萬眾矚目的「熱度」,源於一部於3日晚上8時登陸央視的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 一部專題片,何以成為公眾輿論的焦點?
  • 「燈下黑」是怎麼讓我錯失牛股的-虎嗅網
    前者被稱為「距離產生美」,後者,就是「燈下黑」。投資本人所在行業的優秀企業,至少符合「能力圈」原則,即便你並不看好本行業的投資前景,但因為熟悉行業的產品生命周期與業務景氣度,也可以通過波段性持有來獲利,關鍵是——如何克服「燈下黑」的心態。這也是今天文章的主題。
  • —— 嚴防「燈下黑」 忠誠勇擔當
    原標題:嚴防「燈下黑」 忠誠勇擔當 1月3日,距十八屆中紀委七次全會開幕還有3天。「反腐」一詞,卻迅速成為當日諸多搜尋引擎上的熱搜詞。這份萬眾矚目的「熱度」,源於一部於3日晚上8時登陸央視的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  一部專題片,何以成為公眾輿論的焦點?
  • 周少來|「燈下黑」現象難以消除的深層次原因
    權力「燈下黑」問題難以監督有權力的地方,必然會發生權力腐敗,也必然會出現權力「燈下黑」問題。與直接面對社會大眾的權力部門發生的腐敗問題不同,權力「燈下黑」問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常常發生在領導者自身及其「身邊人」身上,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由於信息不對稱,監督者對腐敗證據難以收集;由於領導本人的權力影響及遮蓋效應,監督者也往往「投鼠忌器」等。領導者的權力愈大,此種隱蔽性、信息不對稱和遮蓋效應就愈大,從而對權力「燈下黑」問題更加難以監督。
  • 社保局「燈下黑」有點不地道
    與此同時,還是有不少體制外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無視法律規定,肆意剝奪職工依法應當享有的基本權益。之所以有這樣的局面存在,不排除由於產品競爭、稅費負擔等制約,確有部分企業盈利能力薄弱到了臨界點,但是更關鍵的成因,恐怕還是相關部門不作為,或者作為的範圍和力度遠遠不夠。常見的情形是,最該被監管的私營企業反而成了監管盲區,相關部門反倒振振有詞理由一大堆。
  • 嚴防執紀執法「燈下黑」
    這其中,有基層辦案民警私用被扣押的當事人手機不還的,也有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辦案民警利用職務便利,冒用被調查當事人身份,盜用其資金的。至於涉案處理結果,有的被給予黨紀處分,有的被以貪汙罪判處有期徒刑,有的則以盜竊罪正在立案調查。  無論是紀檢監察人員執法執紀調查,還是公安人員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本質上都是為了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守衛社會公平正義。
  • 為什麼權力越大,越容易出現「燈下黑」?
    我們梳理發現,其中,上半年被公布受黨紀政務處分的145名幹部中,有68人任「一把手」。在黨中央不斷加大執紀問責力度,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基本形成的新的歷史時期,為什麼權力「燈下黑」現象依然屢屢發生?而且權力越集中的地方,越容易發生?
  • 破解「燈下黑」 更需各方主動有為
    最近,北京、成都等中心城市周邊地區「燈下黑」現象引發關注。從空間角度來看,現代社會的經濟活動多是以城市為對象而展開的。中心城市往往是區域內經濟活動的中心地,而周圍的中小城市無論經濟強度、還是產業構成和效益水平都概莫能及。「燈下黑」就是對這一現象的真實描寫,道出了中心城市與中小城市間發展不均衡的實際。
  • 防止「燈下黑」不妨多「聚光」「借光」「曝光」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發文章《深化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之五 強化自我監督 防止「燈下黑」》,文章指出,越是權力機關,越要加強監督;越是紀檢幹部,越要嚴格監督。對跑風漏氣、瞞案抹案、以案謀私等違紀行為零容忍,從嚴懲處,堅決防止「燈下黑」。
  • 電商別讓「燈下黑」毀了自己
    (2月8日中國青年報)電商平臺有店鋪售假並不奇怪。畢竟,從網購誕生的那一天起,電商平臺兜售假貨就一直存在著,一些電商平臺甚至成為假貨的集散地。但電商平臺宣稱真貨保障的「自營」都在兜售假貨,實在有點讓人大跌眼鏡。在電商臺競爭激烈、不惜經常互懟的當下,電商平臺這種自營店鋪售假的「燈下黑」行為,無異於自毀長城。
  • 刀刃向內 整治機關黨建「燈下黑」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綠揚 孫欣 李運海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部署,省委辦公廳、省委直屬機關工委牽頭開展「整治機關黨的建設『燈下黑』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對做到「兩個維護」、加強理論學習、夯實基層基礎、正風肅紀
  • 科學網—國家科技獎推薦須避免「燈下黑」
    任何獎勵系統都面臨一種困難: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遴選與發現真正優秀的成果,而不造成某些重要成果被有意或無意遺漏。這是一件看似簡單實則很複雜的事情。通常,成果的遴選機制無外乎申報與推薦兩種常用模式。客觀地說,國家最高科技獎採取推薦制而不是申報制,這是科技獎勵系統的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