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位老江湖,文能於廟堂之上「舌綻蓮花」,武能在流氓堆裡談笑風生,是出了名的長袖善舞,精明無雙。可一不小心,被一個最親近的學生拉入一起涉案金額近百萬的詐騙案。在廢了好一番波折之下,才算是洗清了嫌疑,一輩子的好名聲算是保不住了。作為旁觀者,在這個官司發生之前,我是早就看出問題的人之一,其實對他有過幾次提醒,但都沒有引起重視。
出事之後,他用三個字來形容這個事的性質-「燈下黑」。
在大清雍正年間,青海省發生一起大叛亂,時任大將軍年的羹堯奉旨前去平叛,但叛軍深知他的本事,就故意避其鋒芒,把主力隱藏起來,躲避清軍。即使年羹堯調動大軍把全青海的對外出口圍堵了個水洩不通,可幾個月過去,還是看不到這支數萬人的叛軍的影子。
眼看著朝廷的財政情況被龐大的軍費開支拖累的瀕臨崩盤,剛剛登上皇位的雍正清楚,如果被年羹堯被拖垮,他這個皇位怕是也坐不穩了,所以是不停地下旨催促。
有這麼一天,夜已很深了,這茫茫的戈壁灘上的冷風颳起來了,可大將軍年羹堯還在大帳外徘徊踱步,仿佛要借這份酷寒來理清紛亂的思緒。走到放置沙盤的帳篷外,他發現新來的謀士「汪景祺」還在工作,無聊間就去隨便問了問,順便看看沙盤,琢磨一下敵我兩方的形勢。汪景祺開口點破:「大將軍,您是在判斷叛軍的藏身之地吧?我知道。」
年羹堯自然是喜出望外:「什麼?你知道?快說,快說!」
汪拿起一根木棍往沙盤裡一指:「就在這裡,塔爾寺!」
「不不,你剛從內地來,不了解這裡的形勢,這個寺離我們的大營才幾十裡遠,他們怎麼敢躲在這裡呢?所以,這是不能的!」
汪娓娓道來,他說,「這支叛軍雖然是遊牧部落,但打仗也照樣離不開水、草、糧食。如今全省四周已被圍堵得水洩不通,可是為什麼他們還能支持得住?沒錯!就因為塔爾寺裡有吃有喝,咱們困不住他們!塔爾寺是受到皇帝敕封的黃教總寺,它不但有權在青海籌糧,還可以去內地買糧,甚至還能得到朝廷給的糧食!」
一番話講完,汪向桌子上的燭臺一指:「這大帳夠大了,但被燭火照得通明,您瞧,這光明卻照不到這裡。」汪指著燭臺之下的陰影,「這就叫『燈下黑』」。
年羹堯恍然大悟,連夜布置,第二天就發動了總攻,在絕對的軍事優勢之下,順利平叛成功。
其實對於普通人的人生而言,「燈下黑」式的事情也是無處不在的。
有個媽媽被兒子的同學家長告知,自己這個快上初中的兒子總是和女同學動手動腳,她感覺到被侮辱了,用「我了解我的兒子,他不是那種人!」這樣的話反擊。
眼熟嗎?沒錯,或許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似乎每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父親、甚至爺爺奶奶們都似乎都說過類似的話吧?
去年發生的「吳謝宇殺母案」傳的沸沸揚揚,我檢索了相關的報導,各種推測真是五花八門,很多「細思極恐」的細節真是看把我看出了冷汗。
有一點可以確認,吳謝宇提前幾個月就策劃了「殺母」的計劃,一切安排可謂是天衣無縫,母親在毫無防備之下離開了這個世界。從小學到大學,吳謝宇在同學口中都是個完美「男神」,堪稱沒有缺點的存在,即使在籃球場上,也有「籃板大師」的美稱,至於樂於助人之類的事情就更不用多說了。可就是這樣一個前程遠大的北大高材生,私下卻和「性服務工作者」同居,還去夜店打工。即使母親對他管教過嚴,他也完全可以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出國,藉此擺脫母親的籠罩。
可是,悲劇還是發生了。
顯然,吳母是不了解自己的兒子的。人生就是這樣,我們往往在很多年之後才突然發現,自己並不了解一些和我們很親近的親友、長輩、晚輩、同學、同事。
最後,王謝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書名叫:我們為什麼總是看錯人?作者叫王爍,書裡寫的是另一種「燈下黑」,不過,這就是職場層面的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