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自從去醫院體檢完後
老媽就變得悶悶不樂
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著
吃飯吃不下,整天摸著胸口
一籌莫展
……
問她,她又不肯說
只見她見到老爸,就一頓罵
▽
那會兒我才知道
原來老媽愁眉苦臉的原因
是體檢查出了肺結節
她以為,得了這病
就離肺癌不遠了
可這是真的嗎?
一個肺結節,真的這麼大能耐?
來,燈光師就位
今天我們請了一位胸科專家
給大家科普下
看完別忘了轉發
#相親相愛一家人#家族群哦!
▽
查出肺結節
先弄清楚3件事
01. 良性還是惡性
根據結節的大小,臨床上分為——
≤3cm的病灶稱為結節
>3cm的病灶稱為腫塊
<1cm的結節稱為小結節
<5mm的結節稱為微小結節
根據結節的性質,肺結節又可以分為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
良性結節有可能是感染肺炎、肺結核等痊癒後留下的疤痕,也有可能是良性腫瘤;
惡性結節則包括肺癌、轉移癌等。
02. 是不是癌?
體檢時發現肺結節並不代表有肺癌。
但即便現在是良性結節,日後也有惡性病變的可能,所以也不能掉以輕心,要做好定期複查隨訪,有需要時也得採取一定的幹預手段。
03. 結節不能「一刀切」
很多人會想,既然結節有癌變風險,立馬切除就好。其實不然,治療結節,因根據個人情況,判斷結節是否有發展為惡性腫瘤的可能,不能盲目選擇「一刀切」。
一方面,切除結節也可能存在損傷正常組織的風險;
另一方面,某些肺結節存在「消失」的可能,所以醫生常建議低危結節應以觀察為主。
但如果檢查結果顯示「邊緣不規則」「毛刺徵」「分葉徵」「佔位性病變」等,建議諮詢胸外科醫生。
如何判斷
肺部結節是否有癌變可能?
發現肺結節,一般有三種可能,一已發展為肺癌;二不是肺癌,但有癌變的可能;三與癌症無關。
那麼,那如何判斷肺部結節是否有癌變可能?
根據密度判斷
根據結節的密度,肺結節可分為3類:
磨玻璃結節
混合結節
實性結節
01. 實性結節
完全是一個高密度的影子,在CT下呈現白色的。實性結節,表面光滑小而圓的,多屬於良性。
但如果是部分實性結節,其惡性概率相對較高,易形成肺腺癌,通常由小結節引起。
02. 磨玻璃結節
純粹的磨玻璃結節,體積小於8㎜,邊界較清楚,多屬良性。但磨玻璃結節惡變,易形成肺腺癌,且高發於女性。
03. 混合結節
部分磨玻璃,部分實變的結節,惡性率在60%以上。
惡性結節有分葉、毛刺、中間有空泡,有些會有胸膜牽拉,也可能會往正常的肺組織裡伸展擴散,吸取周圍組織的營養讓自己迅速生長,可以說是「最可怕的結節」。
根據大小判斷
對於肺部結節,一般來說,結節越大,危險性越高。體檢第一次發現肺結節時可參考下文,但每個人病情有差異,具體遵醫囑。
當直徑<5mm,且沒有腫瘤病史、家族病史的,惡性的可能性較小,每6-12個月做CT複查一次就可以;
當直徑為5-10mm時,惡性可能性為6-28%,每3個月複查一次;
直徑>10mm的肺結節應每1~2個月複查一次。
如果隨訪發現病灶無變化,則常延長至3個月、6個月、1年進行複查;
當肺結節2年無變化時,則可大致認為是良性結節;
有變化時,則根據變化情況作出判斷並決定下一步處理意見。
要特別注意的是:
>2cm的肺部結節惡性率可高達20%,>3cm的病灶通常很可能是惡性病變。
-End-
「有用就擴散」
信息來源:「武漢協和醫院」微信公號,深圳衛健委(szwjwwx)
專業指導:武漢協和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 楊光海
原標題:《「體檢發現肺結節,我是不是攤上大事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