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財觀團隊魔都財觀
最近我經常和一線顧問頻繁看盤、聊天,有了一些新的感觸。
上海樓市的熱度,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單點現象,行情開始蔓延到底部板塊和房源。
平米研究院在監測全市小區的掛牌價之後,製作出了平米房價指數。
最近5個月,上海全市平均房價持續以月環比1%的幅度在上漲。
平米指數是全市範圍內房源的攤平數據。但今年的優質雙學區、九年一貫制學區房,漲幅已經有20%+不止。
從一線肉身感知和全市學區房的去化速度來看,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這一波上海樓市的洶湧,是從學區房開始的。
1
在正文開始之前,我想先和大家捋一捋上海學區房的這一波漲幅,到底是怎麼起來的?
今年學區房的拐點,緣於3月份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政策的出臺,家長們靠優質民辦的升學路徑發生了搖擺。
換句話說,很多家長選擇先博私立、公辦保底的想法破滅了。
公辦確定上,民辦要概率。沒有家長願意拿孩子的前途開玩笑,所以大部分都要買一套公辦學區房來託底。
這就是這一波上海學區房大漲的根本原因。
知道了原因我們再來看看,今年發生在學區房的幾波變遷。
第一波學區房的起勢,其實最早是先從初中單學區房開始漲的。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公民同招小學單學區沒怎麼漲,倒是先讓初中學區房一飛沖天了。
很大原因是買小學單學區的人少了,導致小學單學區直接降了。而小學在讀的家長更焦慮,對於他們來說「容錯率」太低,優質民辦沒搖到,再讀不了好的公辦,孩子的高中教育都會變得撲簌迷離。
上海每年可是有一半的孩子,在初升高階段就被分流了。
來看點刺激的,幾個小學弱初中學區強的例子。
名不見經傳的紫竹小學,位置在比較偏遠的吳涇鎮,但一年時間初中學區房漲幅居然高達28.1%,完全得益於對口初中閔華二。
包括現在吳涇新開的樓盤蘭香湖壹號,為什麼有底氣開到8萬,是因為湖嗎?
小原因是定位豪宅,但究根問底還是離不開閔華二的加持。
同樣案例的還有浦東的梅園三村,標準的老破小。
小學是梅園並不強,但初中對口建平西校,47平的1室小戶型,年初的總價在450萬,現在最低掛牌已經是598萬,即使漲幅這麼高,房東也是「持貨觀望「不怎麼誠意賣的態度。
而另一邊,小學強、初中弱的單學區房,則是受到了市場冷落。
打一控二在楊浦是很強的小學,但對口的初中學區很一般,以前的家長多數都是擇校民辦,但民辦搖號之後這條路行不通了,所以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跌跌不休。
包括在浦東小學裡一梯隊領頭羊的明珠,因為初中對口學校一般,往年明珠小升初的擇校率是站在全上海第一的,達到60-70%。但民辦搖號的不確定性之後,擇校路徑完全不可取,所以年後明珠學區房開始了應聲下跌。
這就是上海學區房的真實現狀,初中強,則房價強。
但學區房熱度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很快開始蔓延到一貫制。
2
事實證明,一貫制學區的起勢,比初中單學區來的還要洶湧。
歷來優質的一貫制學校是最受上海家長追捧的,尤其現在肉眼可見的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家長們忙事業兼顧家庭的痛點是客觀存在的。
這種情況下,一貫制學校的優勢就特別明顯了:接送不折騰,小升初不發愁,公辦學費便宜......諸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另外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未來如果上海跟進「多校劃片」政策,孩子的升學路徑就變得極為不確定,但只有一貫制是最保穩的,不管你怎麼劃,也不耽誤孩子直升。
所以今年有幾個優秀一貫制學區漲幅非常亮眼,分別是:復旦二實驗、上音實驗、洋涇菊園、上實東、靜教院……
新江灣城在楊浦區的能級不是很高,能夠如此被中產金領追捧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環境幽謐定位高端社區,跟復旦二附校、上音實驗也有很大的關係。
洋涇菊園是浦東少有的還不錯的九年一貫制,名氣雖然一直不響亮,但升學成績比起浦東公辦的建平實驗,建平西,進才北這些並沒有差多少。從今年的表現來說,小戶型掛戶口漲幅非常高。
上實東更不用說,碧雲跳漲之後,已經沒有好房源可選了。
靜教院在九年一貫制裡也是大名鼎鼎,每年上海四校都悄悄來這裡「掐個尖」,中考和四校八大的預錄人數也是排在靜安TOP的位置。
板塊內兼顧自住的小區和房源基本已經無貨,出一套秒一套,現在老公房掛戶口30平小戶也已經突破了20萬單價的成交。
這就是目前一貫制學區房的現狀,已經整體邁入了有價無市、無房可賣的階段。
3
到了今年的中旬,漲幅並沒有停住,而是開始蔓延到了全市雙學區房。
最近市中心的一套頂級學區房,以令人驚訝的15.3萬/㎡單價成交了,這則消息刷屏了耀江業主群和房產中介的朋友圈。
要知道耀江花園在去年同期的時候,單價只有11萬。一年跳漲近40%,稱得上非常迅猛。
為什麼短周期漲幅這麼厲害?
除了地段原因外,耀江花園對口的是上外黃浦外國語小學+大同初級中學,妥妥的優質雙學區房。
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了大寧金茂府。
金茂府憑藉著區位和對口大寧國際小學和風華初級中學,有公立雙學區加持的優勢,去年底今年初小三房成交價都是900多萬,但如今金茂府掛牌最便宜的那一套,已經是1250萬。
優質雙學區房的上漲趨勢,已經到了一種誇張程度,在單學區和一貫制房源減少的情況下,雙學區房已經開始支配市場。
現在的學區房市場,已經不再是家長焦慮那麼簡單了,從平米專家顧問的接待反饋來看,純投資客對於學區房的價值認同也越來越凸顯。
不用學區,也要持有一套優質學區房,這是過去橫盤3年的上海市場上,少有的現象和最鮮明的變化。
4
整體看下來,買學區房的用戶心態,已經逐漸開始發生了變化。
以前上海橫盤的時候,焦慮的更多是浦東和閔行的家長,這兩個區新上海人的佔比多,受到了學歷對命運的變化,相比全市其他區更重視體制內教育對人生的改變。
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政策出臺後,全市家長需要「硬碰硬」面對這個現實,初中單學區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搶跑。
接著「多校劃片」的消息在市場上引起了更大的焦慮,讓確定性更高的一貫制、雙學區房應聲而漲。
最後就演變了我們看到的,剛結婚甚至剛懷孕的家庭都開始重視學區房。
我們在線下交流會也看到了越來越多這樣的家庭,剛結婚就在建立學區房的認知,因為想到了未來孩子的教育和置換出手保值的上升空間。
投資邏輯,少有的在學區房市場越來越明顯。
5
我最近也在和很多學區房的專家頻繁交流,話題都是:未來上海的學區房市場,到底會有什麼走向?
幾個總結給到大家,希望有所幫助:
第一,未來學區房主力依舊會以一貫制為主。
看整個上海教育的方向,未來希望大家儘量不要擇校,一貫制的確定性是最高的。
而那些已經出成績的優秀一貫制依舊會是上海學區房的價值頂端,比如靜教院、上實東、洋涇菊園、上音實驗,還會成為家長的「心頭好」。
第二,片區內多校劃片風險比較小的也會漲。
目前上海的家長還是會擔心,會不會像北京一樣實施「多校劃片」,雖然上海大範圍「多校劃片」的可能性極低,但未雨綢繆是沒錯的。
有的板塊是不存在多校劃片風險的。
比如碧雲只有上實東,聯洋只有進才,只有這麼一所學校,是沒有辦法劃片的。
如果真的實施多校劃片,對於小片區內有多所、且都不差的學校,房價不但不會跌,反而還會漲。
比如說,春申板塊的閔實驗,組內統籌都是好學校。徐匯天平路街道,高安路一小、徐匯一中心都是好學校。
實在擔心劃片風險,優秀一貫制也是抵禦倉位。
第三,觀望的人趕快上車,急需求沒有辦法再等。
今年我見到很多客戶案例,很多本來預算是3房的,最後拖成了2房。要不就是沒找到滿意的房源,找到了滿意的又想談價格,結果最後沒談到反而最後又貴了。
合適樓層性價比高的幾乎是沒貨了,學區房市場比新房和普房更殘酷,一切真的以買到為主。
還有現在的優質學校很熱門,但民辦搖號更多人買,導致落戶年限越來越高,買晚還有可能達不到要求,比如上外黃浦+大同,靜安閘北實驗+風華初就是有落戶年限要求的。
第四,即便是自住,也不太可能在一個房子住一輩子。
不能因為焦慮而盲目買入,買的時候也要考慮房子是不是好出手,是不是有稀缺資源,要麼是頂級學區,要麼是兼顧一些自住。
市場再熱,也要秉承一點初心。捨棄該捨棄的,堅持該堅持的。
第五,極端情況下,也可以考慮一拆二,也就是「1+1」模式。
自住+學區的3房不好買,但實在急需住房和學區怎麼辦?買一個掛戶口的小戶型學區,再買一個真正能自住的,最近這種趨勢也開始被家長們所接受。
第六,未來有潛力的初中學區,可以嘗試博學區概念。
比如我們相對比較看好的明珠b+東昌南校,今年沒怎麼漲,但未來的潛力是不錯的,尤其是最近成績開始表現亮眼,值得點關注。
博學區,這是預算受限的家長,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後保障。
6
寫到最後,我覺得有點焦慮了。
但事實是如此,總要有人站出來頂著壓力,大聲跟你說:醒醒,去年聽我的就好了!
好在,一切都還算不晚。
無論怎麼看,房子的漲跌是一個數字,比這更重要的是——家庭和孩子。
和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