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一個女兒上等人,二個女兒人上人,下句才扎心,是啥

2020-12-14 棒奔霸

#2020春運#

現在的農村,生兒生女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家庭也不再痴迷於追求生男孩,反而很多家庭認為生女孩,才是最合適的,這樣的現象在過去是不敢想像的,對於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在農村還是根深蒂固的,是什麼原因讓現在很多家庭已經放棄了這種想法呢?反而是認為單女戶或者雙女戶才是理想的家庭?這跟目前的農村現狀是分不開的,現在的農村雙女戶才是被認為是過的人上人的生活,那麼那些生男孩的家庭呢?

一個閨女上等人,兩個閨女人上人,生兒子的話就不是這樣了,反而是很扎心,叫做生一個兒子下等人,生兩個兒子不是人,為啥會這樣說呢?養兒防老給自己傳宗接代一直以來都是最令人自豪的事情麼,怎麼到現在兒子多了反而成了不是人了,這還真的是農村的現狀和真實的寫照,現在的農村,如果有兩個正值結婚年齡的兒子的話,父母即便累得不像個人樣,不知早晚的幹活,依然很難湊夠兒子結婚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條件,這也是實情,農村結婚現在彩禮高漲,少則十幾萬,多的幾十萬,這對於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過去男女比例均衡,彩禮也在合理、大家都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結婚也成為農村每個家庭都能夠面對的事,隨著這幾年男女失衡顯現,男多女少的主要原因,女方的家庭越來越傲嬌,彩禮更是越漲越高,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各樣的附加條件,汽車、樓房、三金、改口費、下車費更是五花八門層出不窮,這樣的情況造成了有兒子的家庭叫苦不迭,也把生兒子稱之為建設銀行,自己要去不斷努力的去建設,去勞動,去工作,才能給兒子娶個媳婦,像筆者這裡的農村,加上彩禮、樓房、汽車和其他的開銷,結婚是需要六七十萬,才能完成,如果要是有兩個兒子的話,困難是可以想像。

而有閨女的家庭,是不受這樣困惑的,也被稱之為招商銀行,哪些過去大家不看好的雙女戶,現在反倒成了香餑餑,不但不用發愁彩禮蓋房子,而且隨著彩禮的高漲,和有女不愁嫁的現狀,生活過得是有滋有味無憂無慮,為什麼生一個女兒上等人,兩個女兒人上人呢?一個女兒出嫁不需要發什麼愁,唯有自己老了之後,一個女兒照顧會有所單薄,而兩個女兒就不一樣了,兩個閨女輪流照顧,遇到什麼事情還可以商量,壓力和負擔也會少了很多,所以兩個女兒人上人,還是有道理的。

一個兒子的話,光結婚就會要了父母的半條命,等到臨老的時候,一個兒子照顧自己還真的是沒有什麼推頭,你不照顧誰照顧呢?那麼為啥兩個兒子不是人呢?這就有了攀比心,兩個兒子的話,就有了踢皮球的理由,老大不管,我也不管,老二不問為啥是我?就像農村俗語講的那樣,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兩個三個都開始有了推脫的理由,反而不如一個沒有藉口,對於養老,確實也會少數的不孝子女,但大多數對於這句兩個兒子不是人的理解,還是認為現在的農村結婚難造成的,對於生男生女,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對於農村老人,「親孫」和「外孫」有啥區別?說出來很現實,扎心
    在城市裡,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兒子或者一個女兒,但是這種情況在農村很少見,受重男輕女和多子多福的傳統思想影響,絕大多數家庭都是有兒有女。長大之後,兒子娶媳婦,女兒嫁出去,然後就會有「親孫」和「外孫」。在面對親孫和外孫時,老人們的感情態度似乎有一點微妙的不同……那麼在農村老人眼裡,親孫和外孫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說出來很現實,扎心!一、血脈傳承農村老人認為親孫才是自己血脈的傳承者,擔負著家族香火延續的重任,而外孫只是外姓人。
  • 農村說「兩個女兒一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現實真的這樣嗎
    農村有很多老話,說起來朗朗上口,雖然有些話很膚淺,但是道理卻是很深刻的。就比如說生孩子,農村就流傳著「兩個女兒上等人,一個閨女二等人,一兒一女三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這句話說的真是這麼一回事嗎?那個時候,如果自己有個女兒,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生兒子,並且認為一男一女的家庭才是幸福家庭的標準。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思想也慢慢被改變了。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女兒們不妨看看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女兒們不妨看看!文/農夫也瘋狂近段時間最火的電視劇估計就是姚晨、倪大紅主演的《都挺好》了,劇中蘇明玉和父親蘇大強之間的父女情,牽動了無數觀眾的心。關於為什麼要走父母66歲生日的時候,嫁出去的女兒要買肉孝順老人,而不是兒子。那是因為在民間認為66歲是老人的一道坎,度過了這道坎就還能繼續活很多年。所以為了讓父母健康長壽,就得購買一刀肉回來,做成六十六個餃子給父母吃。老輩人相信,但凡女兒這樣做了,那父母就會長壽。
  • 農村俗語「荒田不讓女婿種,丈墳不讓女兒上」啥意思?老農這樣說
    又不是不給費用,後來媳婦說了一句話,咱爹說了「荒田不讓女婿種,丈墳不讓女兒上」,筆者很是納悶,這又是哪方的說辭,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這是在過去農村比較盛行的一句話。荒田不讓女婿種意思就是,就算有荒著的土地也不會讓女婿過來種。
  • 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理念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閒田不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農村老人眼裡的「親孫」和「外孫」有什麼不一樣?回答現實扎心!
    其實不然,在農村這是很少見的,每個家庭基本上都有兒有女,子女長大之後,女兒就嫁到別人家,自然也會有一個女的成為自家媳婦,對此就有了「親孫」和「外孫」。在農村老人眼裡,親孫和外孫有哪些區別所在呢?在同時面對自己的孫子和外孫的時候,老人是怎樣對待的,在態度上有哪些不同?
  • 農村80歲老人有五個兒子,為什麼總說還不如1個女兒,看看咋回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80歲老人有五個兒子,為什麼總說還不如1個女兒,看看咋回事中國有句古話「養兒防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說的是通過自己對子女的教育達到老年的時候在生活上和經濟上能夠有所依靠。老人退伍之後回到家裡就與比他小11歲的劉奶奶,那個時候國家還沒有實施計劃生育的政策,所以在那個年代夫妻倆就生了五個兒子。說到這裡劉奶奶就打開了話夾子,在那個年代把五個孩子養大是很困難的,本來家裡的糧食就不多,五個小夥子是很能吃的,兩口子每天節衣縮食好不容易才把五個孩子養大,而且還慢慢地給他們成了家。
  • 在農村,村民常說「兩個閨女一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啥意思?
    導語:在農村,村民常說「兩個閨女一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啥意思?但是作為女方家卻發財了,可能這話有點誇張,但是正說明了現在的社會問題,家裡有兩個女孩,喝酒吃肉的,而家裡有兩個男孩子的,那就吃糠咽菜的,那麼在農村,村民常說「兩個閨女一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啥意思?我們看看下面的三個家庭。
  • 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為啥呢?在理嗎?
    到底: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為啥呢?在理嗎? 在農村生活,每天都會聽到很多老話和俗語,直到現在平時做錯了什麼事情,依然會有人說:看看,讓你不聽老人言,所以吃虧在眼前。也就有了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這些俗語老話包羅萬象,無所不至。
  • 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為何呢?在理嗎?
    到底: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為啥呢?在理嗎?在農村生活,每天都會聽到很多老話和俗語,直到現在平時做錯了什麼事情,依然會有人說:看看,讓你不聽老人言,所以吃虧在眼前。也就有了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這些俗語老話包羅萬象,無所不至。更多的俗語是關於生活之中遇到最多的事,這些俗語都是多年的經驗積累演變而來。其中包含著很深的寓意,也有的俗語已經明顯的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確實變得可有可無,這句老話「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所說的又是什麼意義呢?在過去的時候,什麼最值錢?莫過於是能夠耕種的耕地。
  • 農村有句俗語說: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啥講究呢?
    農村有句俗語說: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啥講究呢? 人生天地間,時刻受自然現象的左右,民俗的形成,往往來源於人們的自然現象的認知。但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有些認知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而有些認知,是由於人們缺乏科學常識,出於對自然的敬畏而想像出來的。
  • 農村老人說:「宅子有三喜,家中才人出」,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說:「宅子有三喜,家中才人出」,啥意思?對於農民朋友而言,家裡有喜事肯定最值得鬧騰的,而在農村裡,一直以來都流傳著「三喜」的說法。這所謂的三喜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不過是依靠著俗語不斷地傳承,不僅傳遍了農村老人的耳畔,現在就連年輕人也有聽說。
  • 女兒婚後回娘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多數是這4個原因,看後有點扎心
    大鳳嫁到鄰鎮有5年多了,婚後三天兩頭回娘家,後來回娘家的次數越來越少,現在只有春節時才回來,而且來了隨後就走。大鳳父母一直有怨言,無奈是自己的女兒,父母忍住沒說出口。都說娘家是女兒不倒的靠山,是安全的庇護所,無論女兒在外怎麼樣,娘家會無條件接納她。可大鳳出嫁後回娘家的次數一次比一次少,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那次大鳳和鄰居無意聊天中說出了真相。
  • 那些星二代中的「扎心」顏值,應了句俗話,娘醜一個,爹醜一窩?
    那些星二代中的「扎心」顏值,應了句俗話,娘醜一個,爹醜一窩?文丨爆炒遊娛(此文為爆炒遊娛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抄襲必究)說起星二代,大多數人的統一印象就是:擁有和明星父母一樣的高顏值。遺傳這個東西的確是這樣的,但是也不是所有星二代的顏值就一定高,因為很多明星嫁的和娶的也不是明星呀~星二代中也是有一些「扎心」顏值的,而且還真應了那句俗話,娘醜一個,爹醜一窩~黎姿年輕的時候在香港被稱為第一美女,追她的人都要排隊絲毫不誇張。
  • 農村人常說「三十晚上無外人」,那女兒出嫁了,還能在家過年嗎
    文/惜談農村人常說「三十晚上無外人」,那女兒出嫁了,還能在家過年嗎2018年只剩下最後的幾天了,當所有人在感嘆這一年又虛度了時光的時候,大家又不禁開始期待起過年的到來。雖然不少人都感嘆,現在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但是作為中國最重大的節日,春節還是承載著所有人的家庭情感,畢竟過年是要一家團圓的。但是現在許多年輕人都不跟家裡的老人住了,而這些年輕人也大多為獨生子女,那麼過年是跟男方的老人過年,還是跟女方的老人過年呢?人都是有點私心的,所以年前小夫妻雙方可能都會就這這一問題爭吵不休。
  • 農村老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大家說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大家說有道理嗎?歲月如光,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從我們身邊,偷偷帶走了很多東西。曾經年少無知的80、90後,如今也都成家立業了,曾經的70後也快要成大叔級別的人了。如今2020年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農村也正值春耕最佳的季節。
  • 90後與鄉村老人扎心對話,戳中上億人軟肋:請等一等那些孤獨的老人
    最近,微博上一個熱搜讓所有人都暖哭了。 一段視頻裡,一位年輕人不斷地跟路邊陌生的老人打著招呼。 一開始,所有老人都疑惑地看著他:你誰阿?誰家的娃啊?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下一句才是精髓,古人智慧字字扎心
    不少農村老人都會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雖然世事無常,但是也應當順應潮流、順勢而為。如果一位堅持己見,逆勢而為,體現的不是聰慧,而是固執!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富不過三代」,下一句才是精髓,古人智慧字字扎心!「富不過三代」其實源自於這樣一句話:「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 農村老俗話:老人在女兒家去世禁忌?
    3、人死以後;當天就把老人用過的東西全部燒掉了,3天後才把我奶奶接回家。  老人一生沒有自己的兒女,大伯母是這位姥姥的養女,從小就養的,直到嫁到我們家,後來老伴去世了,大家都勸老人,好好的在村裡吧;結果老人就找了老伴離開了這個村子,一共大概找了3個老伴吧~!後來已經70多歲了,就在也找不了,去哪裡呢?自己當年的房子也不再了,誰也不要啊~!
  • 農村老人沒兒子,女兒出嫁,如果老人去世,田地會歸誰?
    農村老人沒兒子,女兒出嫁,如果老人去世,田地會歸誰?對於土地房屋的歸屬問題,每個地方的農村應該都是互不相同的吧,拿我們村裡來說吧,女兒是沒有繼承土地權利的,我們這裡就是當女兒出嫁之後,那麼其家庭就會被收走一份土地,那麼老人去世,沒有兒子,那麼其所分的土地也是都會被全部收走,然後歸入到集體土地裡面去,重新分配,而對於老人的房屋問題,那麼就是誰贍養誰繼承,一般情況就是老人的侄子輩分或者是家族裡面的一個相對血緣關係最近的人會繼承老人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