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塊買個帶房本的房子,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2019年11月,當許康在鶴崗買下人生中第一套房的時候,他不會想到,僅僅幾個月過後,他就以2.2萬元的價格,把鶴崗的房子又賣出去了。
一、花了三萬塊,他買了一套鶴崗房子
許康,湖北荊州人。
1992年出生的他,迄今也不過28歲,卻已經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從14歲起就離家打工,輾轉去過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最後,來到了拉薩。
跑遍了大半個中國。長期流浪的背後,是個破碎的家庭。
在許康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把許康留給年邁的奶奶,許久也不回來看他一次。
在許康的記憶裡,家就只是那棟小小的泥瓦平房,以及村裡人時不時地閒言碎語。
「你爸爸搞不到錢!」「怎麼現在還不回來?」
沒有父母,也沒有足以遮風擋雨的家,對許康來說,那時的感覺也像是在流浪,他從未感覺過安定。
而這幾乎像是他的宿命。
自14歲離開家鄉外出打工,他輾轉經歷很多個城市,卻始終沒能停留下來。
直到2019年。
當時網上「鶴崗房子白菜價」的新聞,炒得很火。
在某平臺的一個「流浪吧」的話題裡,還有個船員直播了自己到鶴崗,用五萬元買了套房的經歷。
這個帖子觸動了許康的心。
長久的流浪生涯,讓他迫切的想要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看到帖子的當晚,他就訂了票,帶上身份證戶口簿,直奔東北鶴崗,打算在這裡買套房子,安定下來。
他還在「鶴崗吧」開了帖子,說:
「在人群中,那些有房沒房的人走在一起總是格格不入。
但是人們總有一顆浮躁的心和一雙無力的手。你望著我,我望著你,誰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房是中國人的命,也是中國人的宿命。
當我看到了鶴崗便宜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將在這片土地上有房了。」
就這樣,許康從5000裡之外的拉薩,來到了鶴崗,想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他帶了4萬塊,預算不多,還有一萬四是通過網貸而來。
預算吃緊,也讓許康對房子的要求很低:總價3萬左右,房本上能寫自己的名字就行。
根據許康的要求,中介很快給他找了一套合適的房子。
46平方,一房一廳,房子已經有了十年的房齡,牆壁發黑,甚至還出現了裂縫,位置也很偏。
但許康並不介意,他覺得,三萬塊就能買一套房子,多划算的事啊,還猶豫什麼呢?
沒有過多的考慮,許康就把房子買下來了。
拿下房本的時候,他非常興奮,拿著房本對著鏡子自拍了很多張照片,覺得這是自己人生二十多年來最有成就感的時刻:「房子小點沒關係,有房本就有家。」
他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鶴崗最大的人民廣場就坐落在小區邊上,許康看到很多人在排著隊打水,心想等自己入住後也要天天來。
這裡還有一個球場。
許康想:鶴崗這麼冷,打打籃球跳跳舞活動下也是可以的。
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二、3萬降到2萬2,不到一年就賣房
然而,買房子的興奮過後,現實的問題也很快接踵而來。
買完房子,許康身上只剩下幾百塊錢,尤其他還欠了一萬四的網貸。
許康查了鶴崗的工資,平均月薪一兩千,遠遠不夠,而他在拉薩,一個月可以掙到五六千。
許康決定,還是先返回拉薩打工,等還完網貸再存點裝修錢,再回來鶴崗定居。
返程前,他在社交平臺裡更新了帖子:可能兩年內不會回來了。
回去拉薩以後,許康很快就找到一份火鍋店的工作,月薪5000,包食宿。
不出意外的話,一萬四的網貸,他很快就能還清。
卻沒有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一切的計劃。
拉薩到處嚴格封鎖,火鍋店也開不了張。
許康陷入了失業狀態,沒存款沒收入,最困窘的時候,他的存款只剩幾毛錢,尤其許康身上還壓著網貸。
這時,最初買房的興奮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焦慮。
他想到:鶴崗離拉薩5000多公裡,往返就要四五天;還有裝修的費用,說不定也要兩三萬,差不多趕得上房款了。
許康開始後悔買了這套房子,覺得這就是一塊雞肋。
加上失業陰影的籠罩,許康開始琢磨著賣了這套房子。
於是,在買完房的2個月後,2020年1月,許康就開始賣房子了。
他在網上掛出了鶴崗的房子,終於到了2月底,有人願意買這套房子。
此時許康還欠著網貸,由於疫情期間不方便見面,賣家直接先打了一萬塊給許康。
這讓許康非常感動。
沒有過多的糾結,他就把房款降到了2萬2。
他覺得,對方待自己那麼實誠,自己也不能虧了人家,認了這個朋友。
於是,在擁有這套房子幾個月後,許康又把它賣出去了。
他重新變回了「流浪人許康」。
但在網上,這件事卻掀起了很大的風暴。
「三萬塊房子賣出兩萬二」,這其中折射出的關於「房子」的意義,讓很多人議論不已。
但處於風暴中的許康卻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三萬塊又不是三百萬。
甚至把房子賣出去以後,他感受到了久違的輕鬆。
畢竟他不用再去考慮未還的網貸,也不用再去考慮那幾萬塊的裝修費,還有五天的來回返程時間了。
三、低價也有坑,買房需深思
許康買房又賣房的故事,確實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可能是骨子裡根深蒂固的成家立業的思想吧,自古以來,房子就對中國人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尤其是近幾十年來,隨著房價上漲,房子更成了很多人的一個夢想。
很多人可能要窮盡一生、掏空祖孫三代,才能買得上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這種大環境下,可想而知低價房源的吸引力。
哪怕明知低房價後面是無數的坑,為了實現買房的夢想,很多人還是明知有坑偏前行。
許康的故事,並不勵志但值得我們深思。
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固然值得欣喜,但也絕不能因此喪失理智。
一昧追尋低價房源而忽視一切外在情況,衝動之下做出來的決定,往往需要更多的成本去買單。
許康衝動買房賣房只虧8000塊,焉知更多的衝動派會不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低價也有坑,買房需謹慎。
深思熟慮才是穩妥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