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康一共只來過鶴崗兩次,一次是買房的時候,一次是賣房的時候。
2019年,「鶴崗房子白菜價」的消息不脛而走。接著,百度貼吧「流浪吧」裡,一名來自舟山的海員直播了自己千裡迢迢北上鶴崗,用三萬元買下一套房的經歷。
一時間無數流浪老哥聞風北上,湧向這座中國東北角的邊境城市,試圖在那裡結束自己的流浪人生。
許康就是其中一員。
許康,湖北荊州人,1992年出生,14歲起離家打工,輾轉過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彼時正在拉薩做後廚切配。他在貼吧的id叫「流浪的老哥」。
許康在拉薩布達拉宮前 受訪者/供圖
「鶴崗的工作沒拉薩掙得多」
若不是看到了此前那條著名的「鶴崗買房」新聞,許康認為自己不會這麼快擁有自己的房子。
許康看的第一套房子,一室一廳,7樓,10年房齡。受訪者/供圖2019年11月初,在拉薩的許康乘火車到西安轉飛機再從哈爾濱轉火車奔襲5000多公裡,在路上兩天半,終於趕到了鶴崗。他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在途心情的:「凌晨三點多去坐火車繼續睡覺。美滋滋。」在鶴崗,許康僅僅看了一套房子就決定買了。雖然這套房子已經有10年房齡,很多牆皮已經發黑,僅僅47平方米,沒有電梯,樓道被瘋狂的小廣告貼滿,但許康還是決定買下來。「人生26年了,終於有一套自己的房了,不管這房子怎麼樣。有套自己的房子,看著本子上面寫的自己的名字,才知道房子對自己多麼重要。」許康說。
徐康對著鏡子和房本自拍了好多張。受訪者/供圖買房之初,他整日沉浸在幸福的感覺中,他分享了一頓只需要7元的早餐和15元的午餐。他在街上溜達的時候看到了排隊打山泉水的當地人,想著自己以後也要來打山泉。他看著鶴崗的雪景,興奮地說對面就是俄羅斯。這種興奮的感覺直到過戶的時候達到頂峰,拿到房產證後,他興奮地自拍。這個「家」,許康等了26年。交完全款,許康身上只剩下幾百塊錢,裝修只能以後再說了,眼下更要緊的是把網貸還清。他琢磨著第二天就回拉薩打工——鶴崗房價低工資也低,一個月只能拿一兩千,而在拉薩,他能拿五六千。返程前,他更新了帖子:今晚走了,去西安去拉薩,預備兩年內暫時可能不會來鶴崗了。
「鶴崗的房子不可能再買了」
「有了歸宿」的許康,心情卻十分複雜。回拉薩的火車一路顛簸,他激動的心情在顛簸之下所剩無幾。他想到兩地遠隔五六千公裡,往返需耗時五天;又想到裝修起碼得花三萬,和房子一個價。買房群裡也彈出消息,有人說頂樓的房子容易漏水,外邊下大雨,裡邊下小雨。還有人說跑這麼遠買個房,買了也不能住啊。「養老可以,但買的頂樓,老了爬得動嗎?」
小區樓下的球場。受訪者/供圖當擁有房子的一剎那的喜悅過去之後,更多現實的細節問題開始出現。許康越想越不對,放下手機,他感覺自己有些衝動。許康發現,有了房不意味著有了家,也不意味著安定和結束漂泊,他依然安頓不下來。11月20日,許康回到拉薩,他很快找了個火鍋店的工作,月薪5000,包食宿。不出意外的話,欠下的一萬四網貸不消幾個月就能還清。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他的計劃。1月30日,拉薩確診了首例輸入性病例,疫情防控肉眼可見地嚴格起來。店裡開不了工,許康沒有收入,每個月要還的網貸像懸在頭頂的劍,逼著他「搞錢」。
宿舍裡沒有炊具,只能吃泡麵。受訪者/供圖出於無奈,就在買完房兩個月後的2020年1月,許康決定賣掉這套鶴崗的房子。他在網上掛出了鶴崗的房子。終於到了2月底,有人願意買這套房子,從3萬元降到了2.5萬元,再到最後2.2萬元成交,賠了8000元之後,他終於能將手中的房子變現了。「有人問房子賺還是虧了,但房子終究是人住的,所以不存在虧與不虧,只存在人心裡的想法,對房子的看法。」他說道。許康回到拉薩,很快就安頓下來,他告訴記者:「鶴崗的房子不可能再買了。」問及理由,他的回答是:太遠了。問及下一個目標,他的回答是:以後再說。當一切塵埃落定,生活還是需要繼續。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素材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王佳飛)、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責任編輯:王迪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