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財神」沈萬三

2020-09-20 老李歷史地理旅遊文化

沈萬三(1306年2月26日~1393年9月18日),男,本名富,字仲榮,世稱萬三,出生於平江府(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東蔡村,祖籍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今浙江湖州南潯),為明初蘇州富商,富可敵國。曾出資修拓觀前街,助朱元璋修築三分之一的南京城牆等,後被發配雲南邊陲。民間傳說沈萬三致富的原因是因為「聚寶盆」,說沈氏獲得了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

「聚寶盆」的傳說

羊莊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許多神奇之傳說,其中沈井村「聚寶盆」之說傳遍大江南北。

據傳,明朝洪武年間,沈家村有個財主沈萬山,家有土地九頃,僱用長短工10多人。有一年逢大旱,草木將要旱死,這時沈萬山家中的割草傭人,每天都割一捆油綠鮮嫩的草,日子長了,沈萬山感到很奇怪,就問割草人:「天這麼旱,怎麼割來這麼多好青草」。當時,他沒把割草的地方如實告訴東家。

沈萬山一連幾天,跟隨割草人後邊,偷看著,見他每天都在沈家村北一華裡處的沈家橋底睡覺,睡到中午無人時,才去村北牛蛋山上去割草。一天,沈萬山強令割草人領他去割草的地方,一看嶺上有一片圓形的草地上長著綠油油的草,於是就讓割草人割,割後隨即又出來了,割得快,長得快,沈萬山感到很奇怪,左思右想明白了,此山西南靠鳳凰山,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第二天帶著兩人到那裡挖出了一個鐵盆。

後來沈萬山買了一頭豬用它餵豬,豬長的很快,把豬殺了以後,就用此盆洗手洗臉,一次沈萬山的兒媳婦洗臉時,不慎把一戒指丟進盆中,越撈越多,沈萬山知道後,認為此盆是件好東西,當時傳說山上有個看寶洞,洞內有看寶的毛人住在裡面,自從沈萬山得寶後毛人就走了洞內三間屋大的空隙,至今尚存。

沈萬山得寶後,藉助寶盆的財力。為村民打了72眼井,鋪路架橋造福村民。數年後,長江決口,朝內推測某地方一定出現寶貝(據說一出現寶貝長江就要決口),皇帝下告示「誰若能堵住長江決口,就賜給誰高官厚祿」,沈萬山知道後,揭回告示,帶著聚寶來到南京與皇帝講好條件,皇帝隨口答應「四更借、五更還」。

沈萬山來到決口處,拿出「聚寶盆」往盆內放一把土,放到決口後,立即堵住決口。然後,沈萬山去朝內討取高官厚祿,併到五更去取「聚寶盆」,誰知道等到天明,才打四更鼓,據說這是皇上為了騙取寶物將五更改到四更,南四北五的說法以此說起。沈萬山到朝內就被扣住,問他得寶的情況。並說他得寶不獻,罪該萬死,前輩該斬,後滅九族。把沈萬山家的墳墓掘成了坑(今沈井村內的大水坑,就是原沈家的林地),沈井村的百姓聽說沈萬山得寶不獻,犯了滅門之罪。有的外逃,有的改名換姓,沈家從此絕後,沈家村的水井也被填平。

後來,遷此定居的人們,為了不忘沈萬山的恩義,流傳後世,永不泯滅,又把該村易名為沈井村,但至今沈井村沒有一家姓沈的。沈萬山當時的住宅在沈井村東南角,在大躍進時期,沈井村的魏某在平整土地時,一钁揭開一眼神秘的井。井深12米,直徑1.5米,水位2.1米,石砌結構完整,表層風化變黃,這眼古井就是當年沈萬山用過的水井。

「聚寶盆」堵住長江決口後,成為大土原,後來就在上面搞建設,傳說「聚寶盆」已落在南京中華門底下,民國時期,國民黨當局聽說沈萬山的「聚寶盆」在中華門底下,就下令挖洞取寶,結果挖了能住一個連的大洞也沒找到寶盆,據說寶盆又回了沈井村,後來做防空洞用(1985年人民畫報以做過介紹)。

至今,沈井村北牛蛋山的小丘嶺上還有個小坑,坑內直到現在還不長草。

定居周莊

元代末年,吳興(今浙江湖州)南潯鎮沈家漾,有一戶姓沈的殷實人家,誰知突然遭水災,妻子染瘟疫而死。沈祐用一條漁船載起四個兒子,連夜逃到距南潯百裡外的周莊鎮。老大老二不幸夭折,只留下沈富和沈貴。有一次,老三沈富竟不辭而別,幾天毫無音訊。當大家找不到他,他卻興衝衝回來了。說是到蘇州城裡去玩了,閶門那裡做生意的人既能賺錢,又能到處玩,太有意思了。

躬耕起家

起初沈家在周莊耕種的是一片低洼地,只出產蘆葦和茅草。但他們勤於耕作,使之成了產量頗高的熟地。

周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灌溉方便,歷來是種植糧食和油菜,種桑養蠶的好地方。沈萬三隨父親來到這裡,主要也是依靠發展農業生產,「躬耕起家」,隨即「好廣闢田宅,富累金玉」,以致「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周莊八景之一「東莊積雪」,描繪的正是沈氏莊園當年的景色。東莊有著許多巨大的糧倉,每年都儲藏著無以計數的糧食。

陸氏贈財

元代蘇州富室陸德源富甲江左,很欣賞沈萬三的聰明才智和經商信用,覺得自己已經老了,也看破了紅塵。手裡的巨額財產假如不傳給別人,一旦時局動蕩,反而會釀成禍害。於是全部贈送給沈萬三,自己去澄湖邊的開雲館當了道士,直到壽終。

沈萬三得到了陸德源的這筆巨資,如虎添翼。

出海通番

沈萬三一方面繼續開闢田宅,另一方面把「東走滬瀆,南通浙境」,水路交通發達的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把內地的絲綢、瓷器、糧食和手工藝品等運往海外,又將海外的珠寶、象牙、犀角、香料和藥材運到中國,開始了「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很快使自己成為江南第一豪富,創造了令世人難以想像的奇蹟。

神盆聚寶

民間傳說,沈萬三有一隻聚寶盆,放進一支金釵,能取出一大把金釵;放進一隻銀元寶,就能取出一盆銀元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才能富甲天下。在南京,他為朱元璋修築城牆以及有關設施,還修築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所耗費的錢財不計其數。今天南京的玄武湖公園,便是他當年的後花園舊址。奢侈的宴飲和富麗的服飾,更是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他的一把瑪瑙酒壺質地通明,類似水晶。中間有葡萄一株如墨點,稱為月下葡萄,據說可以換取「嘉興一郡鹽鈔」。

女樂宴飲

沈萬三發跡後,也很懂得風雅。他常常在自己豪華的家裡宴請達官貴人,除了山珍海味和醇酒美人外,還擁有三班女樂。杯觥交錯之餘,女樂們盡情表演音樂歌舞以歡娛嘉賓。她們既是歌妓,也是樂師,演奏的大都是沈萬三與他的朋友們最愛聽的崑曲音樂。觀看的人們濟濟一堂。僅為華屋擔任守衛、打更巡邏的更夫等,就多達六十幾人,每晚還供應點心酒餚,一個晚上要吃掉十甕酒和三十盤紅燒蹄膀。

設館尊師

沈萬三專門延請王行為塾師,來到周莊,設館於銀子浜。王行教書教得好,文章也寫得好,沈萬三給他的報酬是黃金一鎰(在當時為二十兩或二十四兩),這樣的酬勞很可觀。沈萬三十分懂得知識的作用,更希望子女們肚子裡都有很高的學問,能夠與外國商人周旋,以繼承自己開拓的家業,使沈家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觀前修街

沈萬三在海外賺夠了錢,一度居住在蘇州,發覺城中心的玄妙觀四周,每天香客和遊客絡繹不絕,雜耍藝伶和小攤小販四處雲集,但由於道路狹窄,行人車馬經常阻塞。他想,如果在觀前營建街市,將道路拓寬,一定是一件好事,既能方便行人車馬,又能把建成的店鋪租賃給客商,招徠交易。廟宇旁的樂坊,還可以供四面八方的客人前來娛樂。於是他採用了茅山石鋪平觀前街,與古城小橋流水的風貌十分吻合,相得益彰。建成後,深得百姓們的讚譽。

南京築城

朱元璋準備在南京建都,並決定擴建應天城,把它建得非常有氣派。但由於戰事頻繁,開支浩大,根本沒錢修城牆。豪富沈萬三答應負責修築聚寶門至水西門一段,還有廓房、街道、橋梁、水關和署邸等相關工程。他不僅延請一流的營造匠師,還整天在工地上督促進度,檢查質量。儘管一些「檢校」常去工地製造事端,撈取油水,沈萬三卻依然比皇家修築的城牆提前三天完成。可這樣做,恰恰大駁了皇帝的面子。

隨之,他竟又向朱元璋提出,打算以自己的百萬兩黃金,代替皇帝犒賞三軍。這終於讓明太祖龍顏大怒。於是他被籍沒家產,發配充軍雲南邊陲。

雲南充軍

當年沈萬三被充軍時,據說身邊帶著金、銀、銅、鐵、錫五個兒子。人們遠遠看去,總覺得一路上他們的身邊金光閃閃。於是有人奏報皇帝,說沈萬三去雲南時,把江南的財氣也帶走了。皇帝連忙下了一道聖旨,不準他們繼續前行,要將沈萬三的五個兒子就地賜死。小兒子阿錫正好在個舊那兒,接到聖旨後在高山上跳崖自殺,很快化成錫礦。其他四個兄弟的鮮血流進雲南的土地,都化為銅礦。

捨生告狀

沈萬三充軍後,朱元璋不放過周莊的百姓,要把全鎮人都殺掉。有一個名叫徐民望的讀書人挺身而出,勇敢地來到南京告御狀,要求皇帝赦免百姓。看到徐民望捨生忘死,敢於直言,朱元璋再也不說殺他,御書了「爾是好百姓」五個大字,客客氣氣將他送回周莊。

得到赦免的老百姓們敲鑼打鼓,歡天喜地,把徐民望高高地抬起來在街上遊行。

茶馬古道

沈萬三遭受不測以後,不少朋友紛紛從江浙一帶到雲南大理來看望他。他們發現走茶馬古道將江浙的絲綢、陶瓷和手工業品運往滇西北,乃至進藏,不失為一條求富的新路。雖然那兒天氣高寒,路途坎坷,充滿艱難困苦,卻很有開發的餘地。具有豐富經驗的沈萬三,發揮自己的特長,利用茶馬古道,將江南一帶的絲綢等特產運到雲南,甚至進入西藏和緬甸、印度……

在茶馬古道重操舊業,繼續經商,是沈萬三無可選擇的選擇。誰也沒有想到,這使他重又獲得生機。

歸葬故裡

沈萬三在雲南邊陲度過了一生中最後的歲月,終老異鄉。身邊的親人將他的遺骨運回發跡地古鎮周莊,葬於銀子浜下。民間傳說,銀子浜的盡頭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旱歲不枯。水下有一個古墓,非常堅固,裡面埋葬著沈萬三的靈柩。它使今天的人們引發很多思索和啟迪。沈萬三出生前父輩已經擁有千畝良田,並經營有米店,酒莊等作坊,在當時當地也算得上是一個大富人家。沈萬三出生後取名號為沈仲榮,小名(乳名)沈富,在為其擺滿月酒時,其父命人取來文房四寶和金銀珠寶讓其抓取,沈萬三抓起一把翡翠雕刻的小算盤。沈氏的管家即斷定此子將來經濟成就遠遠超出父輩。但沈父並不高興,沈父作為外鄉人在與人交往中的人情際遇使其更希望其子將來勤讀詩書,求取功名以光宗耀祖。

沈萬三在學堂調皮搗蛋無心向學,先生也常常被其作弄,小萬三特別親近其乳娘和管家。管家特別喜歡逗他玩,也在玩的時候教他算術知識,管家並從酒莊取來一空酒罈(陶瓷質),讓小萬三將零錢放入其中,並建立帳本凡存取均需記帳,此事小萬三做的特別認真,沈萬三的理財意識由此形成。管家笑將酒罈取名為聚寶盆,此後沈家人都叫它為聚寶盆。誰也想不到「聚寶盆」這三個字竟影響了沈萬三的一生。無論日後沈萬三發跡遷居蘇州城還是應朱元璋詔令搬遷南京城,此聚寶盆都一直跟隨沈萬三,雖不像民間傳說那樣神奇,但據傳沈萬三對著聚寶盆就有用不完的生意點子,或叫靈感。

後來朱元璋要徵用聚寶盆來建南京城,沈萬三隻好以需要擇吉日並齋戒七七四十九天後呈獻皇上此盆才靈為由,暗裡召集能工巧匠用黃金鑽石打造一個聚寶盆,上面採用各種吉祥的圖案,總算過了這一關。事後沈萬三感言,世間原本就沒有聚寶盆,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啊!

財神沈萬三屍骨埋在廣東省德慶縣永豐鎮古蓬村委會境內的百冊山頂上。埋葬沈萬三之前,風水大師賴布衣將該寶地命名為「七星伴月」。埋葬沈萬三後,風水大師曾福揚命名該寶地為「百足護珠」。山腳下的村民流傳叫「百足含珠」。沈萬三的後人稱先人墳山為「百足吐珠」。沈萬三後人居住德慶縣武壟鎮,因避朱洪武追殺而大部分改姓為潘,改其他姓的則不詳。註:(百足即蜈蚣之蟲)

沈家衰落

沈萬三富得連朱元璋都眼紅;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擊後,又很快衰落了。第一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後。據《周莊鎮志》記載,「《明史•馬後傳》洪武時,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分之一,請稿軍,帝忍曰:匹夫稿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後諫曰:不祥之民,天將誅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戌雲南。」

除沈萬三充軍雲南之外,他的第二個女婿餘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萬三除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外。還以龍角貢獻,並獻有白金二千錠,黃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馬十匹,建南京廊廡、酒樓等。這次打擊不僅使沈家失去了沈萬三這個當家人;而且富氣也減去了大半,可謂人財兩空。不僅如此,沈萬三當時被捕時,周莊鎮上株連甚多,有盡誅周莊居者之說。幸虧鎮人徐民望不避斧鉞,臺御狀至京城:才救下周莊全鎮老小。第二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戶役故,縲*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適與兄同系獄」(《周莊鎮志》卷三•冢墓)。這次沈萬三子沈旺的兩個兒子沈至、沈莊(伯熙)又為田賦坐了牢,伯熙當年就死在牢中,後移葬於周莊杏村。這樣,從根本上動搖了沈家的基業。

第三次打擊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奏學文與藍玉通謀,詔捕嚴訊,株連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學文坐胡藍黨禍,連萬三曾孫德全六人,並顧氏一門同日凌遲」(《周莊鎮志》卷六•雜記),這次沈萬三女婿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餘人全都被殺頭,沒收田地,可謂是滿門抄斬了。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急劇地衰落了。「沈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亦不甚宏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擊,只能家破人亡。

就這樣,號稱江南第一豪富的周莊沈萬三,由興盛走向了衰落,但他畢竟是一個值得研究和借鑑的人物,他在周莊的遺蹟,也使中外旅遊者及專家學者深感興趣。

生卒考

在「烏蒙沈氏族譜」入滇黔始祖萬三世系中是這樣記載的:沈萬三,名富,字仲榮,春正月閏之甲申生(農曆正月十三日)(1306年2月26日),湖州南潯沈莊漾人,幼隨父遷長州周莊東蔡村,後遷應天府(南京),同會館是其故宅,後湖中,地是其花園。從農墾殖,從工辦作場和內外貿易而致富甲江南。明洪武初,因富獲罪奉旨戍滇黔。洪武二十六年 農曆八月十二( 1393年9月18日)八十八歲卒,葬貴州平越福泉山。

歷史評價

在中國史書記載的汗牛充棟的歷史事件中,朱元璋與沈萬三的較勁故事可是惟一的一次大政治家與大商人的角鬥。至高無上的皇權,必然地取得了勝利。選擇這一多少帶有悲涼意味的題材,只是意在以一個開國皇帝和一個富可敵國的富商之間的善緣、惡緣為切入點,在更深的層次上探討中國近百年積弱的濫觴。

沈萬三供奉為財神爺

楊柳青年畫《沈萬三發財》

楊柳青年畫《聚寶盆》

桃花塢年畫《沈萬三聚寶盆》

楊家埠年畫《聚寶盆》

朱仙鎮年畫《沈萬三活財神》

畫中詩:

河南有個沈萬三、日日打魚在江邊、

打魚不上別處去、天天在龍灣、

魚子不知多和少、一網如泰山。

沈萬三在山東濰縣民間木版彩色年畫中,屬吉利畫,有「沈萬三打魚」,圖右繪沈萬三正在船上撒網,聚寶盆現於水中,圖左龍王及太子現身水上,拱手感謝。此年畫反映出民間傳說中沈萬三放生青蛙獲報的故事。

在諸多沈萬三年畫中還有「活財神」的形象:沈萬三坐圖正中,兩旁為康百萬、阮子蘭,前列聚寶盆,上書:「古時有個沈萬三、康百萬、阮子蘭,是治富的活財神。」此圖最明白地說明,沈萬三是老百姓心目中平民創業、勞動致富的榜樣,這也是沈萬三幾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同情與喜愛的原因。

清代朱仙鎮以沈萬三故事為題材的門畫,也有「搖錢樹」畫面。(沈萬三是明代巨富。王世貞《國朝叢記》說,「大豪沈萬三伏法,高皇帝籍沒其家,所漏貲尚富。」)畫面可見沈萬三和沈夫人及一女侍在觀賞聚寶盆中的「搖錢樹」。沈萬三的衣服,竟然也是以錢文為圖案。

相關焦點

  • 白衣天子「平民財神」沈萬三
    沈萬三是著名的「平民財神」,從明代中葉起就上了年畫。財神爺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且故事裡多半有朱元璋當對立面。老百姓的口頭傳統,寄託著發家致富的夢想,編排起皇帝來也一點不含糊。  -白衣天子沈萬三  金陵城原有十三城門,南門叫作聚寶門,據說是江南首富沈萬三築的。
  • 中國民間三大財神,除了沈萬三、阮子蘭,竟然還有一個他!
    我們小的時候,每當過年的時候家裡都要貼年畫,其中財神的年畫是必不可少的。我記得財神年畫上有三個人,其中一個是沈萬三,另一個是阮子蘭,另外一個是誰,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沈萬三很出名,明初首富,富可敵國,所以就被老朱家的人給拿下了,興盛沒幾年就沒落了。
  • 財神沈萬三:沈家家業敗亡探秘
    (明史》中.記載了朱元璋與沈萬三這樣一段對話:朱元璋問:「聯有百萬軍, 汝能遍濟之乎?沈萬三說:「每一軍犒金一兩。朱元璋說:「此雖汝至意, 不須妝也!有真相有細節,似乎沈萬三真的是在朱元璋的打擊下才被流放至死的,但事實上沈萬三與朱元章卻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 早在明朝還未建立時,沈萬三便病死了。一個已死的人是不可能出資修建京城,更不可能被流放的。
  • 「平民財神」沈萬三為什麼會給朱元璋修城牆?
    明朝以降,沈家一分為四,財富越積越多,在朱元璋推行的糧長制度下,沈家子孫日漸出頭露面,甚至入朝為官,加上同文人的交往日益密切,名氣越來越大,沈萬三也就成了沈家財富的代名詞,逐漸神化為箭垛式的財神爺。 沈萬三是著名的「平民財神」,從明代中葉起就上了年畫。財神爺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且故事裡多半有朱元璋當對立面。
  • 北京什剎海曾經一馬平川,只因沈萬三的一句話,一腳跺出個聚寶盆
    在北京的民間傳說中,什剎海是由「活財神」沈萬三無意中「創造」出來的。咱們現在所說的沈萬三,可不是浙商中的沈富沈萬三,而是百姓口中杜撰出來的「活財神」。人們心目中的財神一定是腰纏萬貫,錦衣玉食的形象。但是這位沈財神可不是個有錢人,甚至都沒有一件整齊的衣服。
  • 正財神、偏財神、五路財神……接財神習俗中的財神爺你知道是誰嗎
    接財神爺是春節期間重要的年俗之一,根據各地風俗不同,接財神的日子也不同,產生區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地信仰的財神人物有一定差異。最近幾年發現,不知是誰帶的頭,有很多人臘月二十三就在微信朋友圈轉發接財神的消息。
  • 財神沈萬三,讓人知道什麼叫掙錢
    換個老百姓都不能活的地方,造反也是非常困難的——人家確實沒有錢,就算拿刀去砍,除了死人流血,錢也不會血一樣地流出來,熱鬧一陣子往往也就自生自滅了。 沈萬三那是何等聰明啊!與鹽販出身的張士誠早有過商業業務往來,沈萬三商業誠信歷來很好,張士誠對他本沒有惡意。他不用張士誠派人來要,「朋友」的隊伍缺錢花,沈萬三早主動送來了。
  • 沈萬三被稱為中國活財神,河南也有一個康百萬
    在民間,「康百萬」被視作與沈萬三、阮子蘭並列的中國活財神。康家第十四代子孫康應魁,也是康家家族史上不可不提的人物之一。康應魁利用清政府鎮壓白蓮教的時機,果斷籤訂政府十年內所有和布匹有關的訂單,而在此之前,康家生產的布匹已經壟斷了整個陝西的布匹市場。與此同時,康家的造船業也達到了鼎盛。
  • 沈萬三被稱為中國活財神,河南也有一個康百萬
    在民間,「康百萬」被視作與沈萬三、阮子蘭並列的中國活財神。康家第十四代子孫康應魁,也是康家家族史上不可不提的人物之一。康應魁利用清政府鎮壓白蓮教的時機,果斷籤訂政府十年內所有和布匹有關的訂單,而在此之前,康家生產的布匹已經壟斷了整個陝西的布匹市場。與此同時,康家的造船業也達到了鼎盛。
  • 沈萬三的成功之路值得深思
    沈萬三作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傳奇人物,他的成長得益於數千年江南燦爛文化的滋養,並以堅強的意志和精神成長為中國古代商業文化中最最顯赫的人物。他還是一個極具愛國主義情懷、慈善精神、艱苦創業的理財大師,一生中不但有出資修築了三分之一的明城牆的豪情壯舉,還修建了寺廟、學府,一生尊師重教、樂善好施,最終由一個普普通通的商人升華為中華商聖,老百姓心目中的活財神。
  • 文財神的分類、擺放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我國民間財神主要有幾個:趙公明、關公和比幹。關公和趙公都是武將,所以被稱為武財神;與他們對應的另一個財神是比幹,商朝時的宰 相,被稱為文財神。也有傳武財神即趙公明,文財神為春秋戰國之範蠡。那我們看看文財神神像都有哪些分類吧?一:「無心勝有心」的比幹財神文官打扮,頭戴宰相帽,五絡長鬚,手持如意,身著鱗袍,足蹬元寶的財神,為文財神比幹。
  • 南京中華門號稱天下第一甕城,與大財神沈萬三還有段神秘傳說
    而來到中華門你就會發現這裡還有一段和大財神沈萬三不得不聽的傳說。先是說沈萬三主動為為建造城牆出了三分之一的銀兩,絕對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了。還有就是說,初建聚寶門時並不順利,城門樓建造到一半的時候地基下陷,隨後倒塌,工匠只得又從頭修起,可修到一半地基仍然下陷,反覆建造數次始終不能成功。這時候,經天緯地的劉伯溫獻計,借了沈萬三的聚寶盆埋於中華門的城牆之下,可保中華門萬年不倒。
  • 被稱為「活財神」的康氏家族,歷經400年,曾捐數100萬資助清政府
    談論起古代的富豪,給人民印象最深的就是沈萬三或者和珅,沈萬三留給後人「聚寶盆」的傳說,靠著經商成為元末明初時期的富豪,如今關於沈萬三的故事和傳說流傳於民間。在明清時期,康氏家族和另外兩人並成為三大活財神。康氏家族能夠富裕四百多年,離不開康家的家法,從小就告誡要教育好後代,並且秉承勤儉持家的作風,才能實現家族富興。直到民國時期,康氏家族開始走向衰落,直到十八代,結束了家族的輝煌史,如今在河南仍然保留著康氏家族的莊園,但是它的輝煌已經消失。
  • 財神生日是幾月幾日?誰是第一財神?
    一種說法是呂不韋、沈萬三、胡雪巖1、呂不韋範蠡雖然經商有道被看作是富人的象徵,一直被後人視為是商人的老祖宗,但範蠡在經商之前是越王勾踐的大將軍,隱退後一定會有相當可觀的金銀作為經商的資本,因此範蠡經商的成功,是有客觀條件的;反觀呂不韋卻是白手起家,小小的年紀就成了趙國首都邯鄲的首富,相比而言把呂不韋作為商人的鼻祖竊以為更加合適。
  • 周莊財神節揭秘:跟著財神過大年
    揭秘一:中國唯一的水鄉財神節     說到周莊財神節,就不能不提元末明初的江南首富沈萬三,因為他發跡於周莊,不僅「富可敵國」,而且有著出眾的經商智慧和樂善好施的品質,所以周莊人民尊他為「富財神」,並在每年正月初五舉行盛大活動。  如今,這一帶有周莊本土特色的活動,已經成為中國唯一的水鄉財神節。
  • 明朝巨富:沈萬三的敗亡之謎
    關於沈萬三富豪事,民間甚至傳說他有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財富多到不可勝數,生財聚財技巧高超。至今,蘇南、浙北、皖南一帶仍廣泛流傳著關於沈萬三發財、豪奢、田產、經商以及家庭生活諸方面的許多故事和傳說。
  • 明朝富豪沈萬三被朱元璋除掉的原因
    沈萬三挑選了發財這條路,並且得到了一個聚寶盆,其實由於沈萬三得罪了姑蘇富商蘇半城,得,這蘇州城可能一半是你的。那時候,他讓沈萬三接二連三的賠付了數百輛紋銀。實在無計可施的沈萬三這時候正在城外湖邊走著。就遇到了當時名震天下的「四大財神」,那麼他們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
  • 初五迎五路財神,你得知道是哪些財神
    一直以來,在正月初五這天,我國民間就有「接財神、送窮神」的習俗。今天大家肯定都被迎財神給刷朋友圈了,不過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有的發迎財神是五個,有的卻是一個,都是迎財神,為什麼會不一樣呢,這跟風俗習慣以及說法不同有關。
  • 故事|沈萬三:曇花一現的傳奇首富
    被世人尊為財神。然而還有一位財神爺,他可就沒有像範蠡那般逍遙了。他就是明朝首富——沈萬三。沈萬三有多富呢?據說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後要修城牆,但是沒錢。於是就去找沈萬三幫忙,沈萬三二話沒說,一口氣包下了一半的工程量。隨後,更是一個人犒勞了朱元璋的百萬大軍。曾經看到過一個有趣的排名,不知是誰,列舉了一個中國古代富豪排行榜,在這個榜單裡,沈萬三排第九。
  • 財神有哪些?他們應怎樣區分,供奉時又有什麼講究?
    財神,顧明思義就是掌管世間財源的神明,有道教賜封,更多的是民間信仰的。財神並不是一位有名有姓的神,而是一個以財神信仰為基礎形成的寵雜的財神譜系,反應了不同領域、不同階層、不同行業的人在財神上所寄託的財富願望,形成信仰上「多位一體」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