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本月底下月初,對鼓樓、玄武、秦淮三區的5條道路、1238株法桐行道樹啟動修剪。主要目的為樹木降高、控高,減少次年飄絮和防範樹木倒伏。為保障白天道路通行,修剪將在晚上10點至次日凌晨5點半進行。據悉,這是南京市首次在冬季啟動對法桐的大規模修剪,為此專門成立了專家組全程指導。
南京市主城區現有各類行道樹43.8萬株,其中法桐近9萬株。為更好地保護法桐行道樹,促進其健康可持續生長,市綠化園林部門進一步加大精細化管理,採取措施定期對法桐行道樹實施養護修剪。眼下,落葉樹種相繼進入生長休眠期,也是冬季樹木修剪的最佳時機。
市綠化園林局一級調研員袁必新介紹,通過此次修剪將達到五個目的:大大減少來年春季法桐新生枝條的球果基數,降低果毛飄絮量;改善樹冠內部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樹木健康生長,同時防治各類病蟲害;適當改善沿街居民商戶通風採光,有效緩解與城市各類杆線及其他市政設施及建築的矛盾;提高樹冠的通透性,控制樹木高度,降低樹木重心,降低樹木倒伏情況的發生;加強和削弱一些枝條的生長和發育,保持整條道路有統一的樹形,美化街景。
修剪涉及的5條道路分別為鼓樓區中山北路(鹽倉橋廣場—新模範馬路),玄武區月苑南路(墨香路—華飛路)、珠江路(龍蟠中路—太平北路),秦淮區太平南路(中山東路—建康路)、長樂路(武定門—中山南路)。
據介紹,修剪將按照「一樹一策」差別化方式進行。針對大部分杯狀修剪的行道樹,儘可能保留三分之二的高度或三級分枝,根據現有設備高度儘可能保證樹冠完整性;健康樹木修剪截口直徑原則上不超過15釐米,特殊情況視實際情況而定。
為科學、規範實施法桐行道樹修剪,各區將成立專家組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實施修剪的隊伍為長期從事綠化養護的專業隊伍,有豐富的行道樹修剪養護經驗。南京農業大學風景園藝學院園林系教授郝日明認為,進入冬季後日常養護可以轉為修剪,此時修剪時間節點最佳,「綠化園林部門此前積極組織專家和具體施工人員進行了認真討論,去年還在太平南路作了修剪試點,積累了很多經驗,已經具備全面開展修剪的條件。」
「綠化園林部門將認真做好協調統籌,確保樹木修剪有序實施。」袁必新表示,綠化園林部門在施工過程中將加強組織,細化完善方案,力爭將施工影響降到最低,也懇請廣大市民予以諒解和支持。(融媒體記者 孫琳 通訊員 許爭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