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兵敗垓下為什麼要烏江自刎,原來是因為這樣!

2020-12-05 番茄減肥日記

秦始皇自一統六國之後,建立了大秦帝國,是歷史上第一位統一華夏的雄主,自稱始皇帝。因為連年徵戰,百姓都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秦始皇非但沒有推行惠民政策,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反而加重賦稅徭役,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長城等大型建築,來完成自己的千秋偉業,但是卻勞民傷財百姓苦不堪言。

秦始皇畫像

在秦朝苛政的重壓之下,很多被滅國的人們就開始懷念自己的故土,而一些有志之士則開始醞釀著,怎樣去復闢自己的國家。到秦二世繼位,他比秦始皇更加殘暴,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天下怨聲載道農民揭竿而起反對暴秦。一時間天下大亂,各路反秦人馬鬥志高昂,就是為了推翻朝廷還百姓一個安穩太平。

西楚霸王項羽

在眾多反秦大軍當中,有一個領導者卻是相當出色,此人便是項羽。他天生神力,可謂古今第一神勇之人。項羽從小跟隨叔父項梁學習武功兵法,勵志要做一個萬人敵,有次秦始皇巡遊路過會稽,項梁和項羽一起圍觀。項羽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自此之後項梁對項羽刮目相看,更加悉心培養項羽。項梁被章邯殺害以後,項羽獨自挑起大梁繼續反抗秦軍,在巨鹿和章邯所屬的秦軍大戰九次,項羽每次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楚軍士氣大漲,士兵都以一抵十呼聲震天,後來大敗秦軍。項羽從此威震天下,各路諸侯將軍無不俯首稱臣,破秦之後自封西楚霸王。

項羽電視劇照

項羽的軍事才能更加出色,兵法造詣戰術指揮能力更是古今罕見。項羽前半生的戰績裡從來沒有過失敗,例如巨鹿之戰、彭城之戰等,都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直到遇見了劉邦,確切的說是以劉邦為首的眾多稀世天才聯合抗擊下,如韓信、彭越、周勃、樊噲等,項羽才含恨敗亡。兵敗垓下以後,項羽本來是可以乘舟逃回江東的,為什麼要烏江自刎呢?小編認為有一下幾點

項羽烏江自刎

一、一代天驕與生俱來的傲氣

天才大多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骨子裡的傲氣。因為他們自持才高,別人要用一個小時完成的東西,他們也許只要十分鐘甚至更短。習慣了成功帶來的喜悅,從來沒想過失敗會降臨在自己身上。當有一天面臨失敗了,他們情感上無法接受現實,會感到羞愧不已。所以他寧願選擇去自殺,也不想重振旗鼓卷土再來,典型的逃避現實。所以說,當我們在社會上拼搏的時候,偶爾的失敗與挫折不是壞事,反而能讓我們更加的發憤圖強,越戰越勇。他的對手劉邦,不就是在多少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然後奮力一擊才建立了長達四百多年的大漢王朝!

二、面子作祟

當時都勸項羽渡船回到江東,項羽說我現在有何顏面回到江東見父老鄉親。他為了那一點點面子,放棄了最後生存和逆轉的機會,是何等的愚蠢!如果他能放下那一點的尊嚴和面子,回到江東後痛定思痛,總結失敗的經驗,召集殘存舊部捲土重來,那天下就不一定是誰的了。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只能說是天命所歸吧。

虞姬電視劇照

三、最主要的問題,虞姬的軟弱和不作為

當時項羽兵敗垓下,虞姬為了不拖累項羽,選擇了自刎烏江。其實作為真正的愛人,虞姬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她為了自己的愛,卻忽視了項羽對她的愛。如果虞姬能堅強一點,去勸說項羽回到江東,用愛去鼓勵他,讓他振作起來東山再起,我想項羽一定會聽的,絕對不會也烏江自刎的。咱們可以看下高祖的妻子呂雉,同樣是危難時刻,卻一直給劉邦鼓勵和打氣,最終笑到了最後。

項羽和虞姬電視劇照

事實證明,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確實需要一個默默支持自己和鞭策自己的女人。本期作品就寫到這裡,以上純屬小編自己的見解,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和點讚。我會每天不定時更新作品

相關焦點

  • 項羽兵敗垓下逃至烏江,本有逃生的機會,卻因船夫一席話拔劍自刎
    項羽兵敗垓下逃至烏江,本有逃生的機會,卻因船夫一席話拔劍自刎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泱泱華夏有五千年的歷史,每一個時期都會有讓同代人感到難以望其項背的絕代英雄人物。而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戰以弱勝強更是成就了他「無敵戰神」的威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似神一般存在的男子,卻在大量一次敗仗之後,選擇拔劍自刎,不知道他當自刎時的內心是如何想的。公元前203年,項羽與劉邦籤訂停戰條約,雙方商定以鴻溝為界限,往東是項羽的勢力,往西是劉邦的勢力,然而在項羽帶領軍隊回朝途中,劉邦卻背信棄義命人追殺項羽,最終項羽被韓信等人包圍於垓下。
  • 項羽為何自刎也不東渡烏江以圖東山再起?原來是虛榮心作怪
    公元前202年,項羽為了儘快結束楚漢戰爭,和劉邦約架,決定在垓下決一死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垓下位於河北省靈璧境內,是楚漢相爭最後決戰的戰場遺址,被譽為世界七大古戰場之一。令人惋惜的是,這一關鍵性的戰役項羽一敗塗地,最後自刎於烏江渡口。
  • 項羽垓下兵敗,烏江自刎,那他手下的將領最後都去哪裡了
    公元前202年,被劉邦擊敗的項羽退守垓下,最終自刎於烏江。同年2月,劉邦在山西定陶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稱帝後的劉邦,馬上就開始了對項羽殘存勢力的大清算,其主要清算的就是原項羽手下的將領。那麼作為失敗一方的項羽舊將,他們的結局如何呢?
  • 項羽為什麼自刎烏江?不是「不肯過江東」,而是「不能過江東」
    據史料記載,項羽被劉邦的軍隊追趕,逃到了烏江邊,烏江的亭長停船在岸邊,對項羽說:江東地方雖小,但是還有數十萬軍隊給大王,現在我有船給大王渡急,等到漢軍到了,就沒有辦法走了。但是項羽卻說:「天要亡我,我還怎麼渡河?而且當初江東的子弟們跟隨我而來,如今卻沒有一個人可以生還,我怎麼還有臉面面對江東的父老鄉親們?」
  • 楚漢爭霸,項羽昏招迭出,導致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楚漢爭霸,秦王朝的掘墓人西楚霸王項羽在佔據優勢的有利條件下,僅僅四年就兵敗垓下,自刎烏江,令人始料未及。   劉邦在稱帝後曾評價漢初三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 千古之謎—項羽兵敗明明有機會逃命,為什麼選擇烏江自刎?
    劉邦在沛縣起義後,跟隨著他的酒肉朋友們,一群沒見過世面的大老爺們經歷過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較量,個個轉變成了能獨當一面的治國帶兵棟梁,最終將秦朝滅亡,在楚漢之爭中逼西楚霸王在烏江自刎,共同打造了大漢的錦繡江山。
  • 楚霸王項羽自刎的烏江是現在的哪裡?
    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條烏江嗎?垓下之戰,戰場在哪裡?何時發生?我們知道,正是由於垓下之戰的失利,項羽南逃才有烏江自刎的事情發生。那麼搞清楚烏江的位置的前提,就是垓下之戰的戰場和時間問題。據史料記載,垓下之戰是項羽和劉邦在楚漢戰爭後期的一次戰略大決戰,時間是公元前202年12月,古戰場遺址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沱水北岸。至此,我們可以明確兩個知識點,來推斷烏江的位置。
  • 楚霸王項羽自刎的烏江是現在的哪裡?
    項羽是戰死還是自刎而死,歷史上是有一定爭議的。但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流傳千年,我個人是承認這種歷史事實的。但問題是,烏江自刎的烏江到底在哪裡?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條烏江嗎?垓下之戰,戰場在哪裡?何時發生?我們知道,正是由於垓下之戰的失利,項羽南逃才有烏江自刎的事情發生。
  • 項羽兵敗垓下,為何自刎烏江?逃了的霸王還能東山再起否?
    導語:每當提起西楚霸王自刎於烏江總有人遺憾嘆息,明明英雄一世。明明推倒了秦的暴政。明明霸王之勇武不可當。明明一生七十多戰從無敗績。明明背水一戰敗章邯,王離聯軍,明明三萬騎兵侵略如火大敗諸侯五十六萬大軍。明明垓下之時十萬對六十萬也能突出重圍。
  • 項羽為什麼自刎烏江?不是「不肯過江東」,而是「不能過江東」
    第一種說法:「羞見江東父老」司馬遷認為項羽之所以自殺不肯過江東,是因為「羞見江東父老」,這也是當前世人最認可的說法。據史料記載,項羽被劉邦的軍隊追趕,逃到了烏江邊,烏江的亭長停船在岸邊,對項羽說:江東地方雖小,但是還有數十萬軍隊給大王,現在我有船給大王渡急,等到漢軍到了,就沒有辦法走了。但是項羽卻說:「天要亡我,我還怎麼渡河?
  • 從《史記》了解歷史 項羽本紀(下) 垓下兵敗烏江自刎 魂兮歸來
    韓信從齊地出發,劉賈從壽春出發,兩軍會合,攻下城父,屠城,直達垓下。楚大司馬周殷背叛楚國,屠了六縣,調動九江士兵,隨劉賈、彭越也來到垓下會集。諸侯軍將項羽軍圍了幾重。烏江自刎項羽築營壘,固守垓下。這是「烏江自刎」的片段。高中也學過。
  • 項羽在烏江自刎,虞姬卻倒在垓下,她究竟為何而死?
    ,無奈之下,項羽只能且戰且退,最終被逼到垓下,這個時候的項羽孤立無援,既沒有辦法通知援兵也沒有辦法通知原糧。就這樣,彈盡糧絕的項羽即將走向人生的落幕時刻。項羽見大勢已去,悲傷地在營帳裡唱起了虞姬寫給他的《和垓下歌》,曲中「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也成了千古絕響。
  • 項羽在烏江自刎,虞姬卻倒在垓下,她究竟為何而死?
    但項羽軍並不是毫無軍事措施的,項羽先是派十萬人馬迎戰韓信,韓信不敵率軍逃走,於是被勝利懵逼雙眼的項羽率軍追擊,卻正中漢軍下懷,分兩路而來的漢軍瞬間包圍了項羽,無奈之下,項羽只能且戰且退,最終被逼到垓下,這個時候的項羽孤立無援,既沒有辦法通知援兵也沒有辦法通知原糧。就這樣,彈盡糧絕的項羽即將走向人生的落幕時刻。
  •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垓下戰敗烏江自刎,為何仍被人敬佩?
    秦亡後項羽稱西楚霸王,與劉邦展開了歷時4年的楚漢戰爭,在這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是因後方補給不充足,糧草消耗殆盡,還猜疑亞父範增。最後項羽被劉邦所滅兵敗垓下,又被劉邦軍突圍至烏江邊,最後在那自刎而死,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收尾。雖敗猶榮這場激烈的戰爭雖然以項羽失敗結尾,可是他卻雖敗猶榮。
  • 為何項羽「烏江自刎」?臨終前劉邦才明白其中緣由,但為時已晚
    項羽在兵敗以後,在烏江自刎,其實他當時的心情很複雜,但是劉邦卻沒有明白為什麼項羽會選擇自殺,到臨終之前劉邦才明白項羽經歷了什麼?要是劉邦在項羽那種處境也會跟項羽一樣自刎,那讓我們來看看這兩位一生有什麼相同與不同之處?
  • 項羽自刎的烏江在哪兒?垓下距離烏江遠嗎?可見韓信追擊毫不留情
    主要是因為項羽把以前的楚國地盤給劃分了出來,一部分歸自己,一部分歸他分封的手下,比如過九江王英布所佔的土地,很大一部分就是當年楚國的土地。西楚霸王項羽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他是在烏江自殺的。很多人為他惋惜,說分明有條船可以帶他走,為什麼他就是不走呢?項羽也是很無奈啊,他自己暈船的事情,可能只要他心裡清楚。
  • 項羽烏江自刎的真相?
    項羽烏江自刎的真相?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34;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34;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 項羽一生70戰而不敗,為什麼僅僅一次垓下之戰,竟落個烏江自刎
    我們今天所說的:破釜沉舟、鴻門宴、霸王別姬、作壁上觀、沐猴而冠,這些都與項羽有關,他也曾說:富貴不歸故鄉,就像是穿著錦繡華麗的衣服,在黑暗中行走,有誰知道呢?項羽少有鴻鵠志,秦始皇巡遊浙江會稽,項羽與其叔父項梁一起觀看,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年紀輕輕,就表現出了奪取天下,吞併八荒六合,囊括宇宙之志。
  • 一代戰神的隕落:項羽為什麼寧願自刎也不過烏江?
    項羽,在歷史上一直是最強武將的代表人物,古人有對「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這樣一個戰勝級人物,眼看過江後就可以生命安全,東山再起,而項羽卻選擇了自刎身亡,其中緣由幾千年來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只是因為項羽在逃亡的過程中,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 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的烏江在哪裡?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這首緬懷西楚霸王項羽的詞《烏江》,將項羽的驕傲和悲壯以及其對項羽的崇敬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作為秦末亂世的戰神級霸王,垓下之戰的失敗,讓英雄落幕。為了尊嚴寧死不降,又不願回江東,走投無路的項羽自刎於烏江,時年三十一歲。有不少人替項羽惋惜,認為項羽若回江東,以他的強大能力,未嘗不能東山再起,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