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同往日,隨著時光流轉,有個人一步步走向了神壇,從侯爺到王爺,從帝王到聖人,最終封神。這就是武聖關羽,字雲長。
稍顯安分數百年
前有「文聖」孔子,身為萬聖師表,後有「武聖」關羽,其實在三國及其後幾百年裡,關羽的風評還沒那麼神奇。
看看同代人的評價,程昱「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郭嘉「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周瑜「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呂蒙「關羽實熊虎也」,特意選擇了關羽的老對手們,有時候最了解你的反而是你的敵人,在他們眼裡關羽就是個萬人敵,而且勇冠三軍。
注意萬人敵不是想誇讚關羽的武力,而是要彰顯關羽的用兵水準,陪著劉備顛沛流離幾十載,還能落得一句萬人敵,可見關羽的戰績有多麼彪炳。更遑論關羽一人「絕北道」讓曹操的援軍無力支援曹仁,襄樊之戰還有水淹七軍之舉,一個名震華夏的將領,一句萬人敵不為過。
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也只是評價關羽萬人之敵,有國士之風,也沒有誇大其詞。繼續往下到了唐宋兩朝,還是幾百年的跨度,也沒有把關羽誇上天,他們供奉的「武聖」還依然是姜尚,就是「姜太公釣魚」的主角。
大家票選武廟十哲,三國人物唯一一個入選的就是武侯諸葛亮了,大家都帶武,沾親帶故的就是你了。再往下排唐代64將,宋朝72將裡才能看到關羽的身影,那個時期的人們對關羽的評價還比較公允,只是和周瑜、張遼、陸遜、張飛等名將並駕齊驅。
明清造神運動
從宋朝末年開始,關羽的形象就逐漸拔高了,先是真愛粉宋徽宗四次追封關羽,比如「武安王」、「崇寧真君」,這一時期也是道家興起的年代,連帶著關羽也被捧了起來,關羽從此多了一個神靈的身份。
隨著時間推移,關羽也越來越神奇,到了明朝隨著道教遍地開花,關羽廟也開始野蠻生長,明神宗追封關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這眼花繚亂的名號,佛道兩教的宣傳居然連皇室正統都給洗腦了,實在可悲。
不過明朝百姓們還沒有全部淪陷,像是徐渭徐文長還是堅定地稱呼著「關侯」,有的還念著「關壯繆公」的諡號,再不濟順著前朝的說法,調侃兩句「關王」也沒什麼大錯,劉備都稱帝了封關羽一個王也能接受。
《三國演義》其實有很多版本,雖然作者是羅貫中,但是架不住民間有諸多真愛粉,這個改改那個補補,就是一段新故事,我們常見是毛宗崗本。有一個版本關羽是封神了的,「關公聞言頓悟,遂不戀戰,棄卻刀馬,父子歸神」,這就是嘉靖年間的版本,也是明朝時候的事。
到了清朝就真的過分了,關羽從萬人敵變成了萬人迷,8個皇帝竟然追封了關羽13次,而關羽的頭號粉絲乾隆,兩次修改關羽的諡號,本來「壯繆」算個惡諡,那真愛粉哪裡看得過去,改!先改成「神勇」,再改成「忠義」這才收手,關羽這時候真的以「武聖」之名廣為流傳了。
其實嶽飛在前幾個朝代一直穩壓關羽一頭,只有清朝這一窩關羽粉,下令把嶽飛移出武廟,欽定關羽為唯一「武聖」,這時候的關羽已經不能稱之為人了,被徹底當成了一種信仰,「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這名字還能再長點嗎?
佛道與請朝合力造就了另一個「關羽」。
看官如感興趣,煩請點下關注,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