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如何走向神壇的,清朝皇帝功不可沒

2020-12-10 秉筆春秋呂書生
關羽

今日不同往日,隨著時光流轉,有個人一步步走向了神壇,從侯爺到王爺,從帝王到聖人,最終封神。這就是武聖關羽,字雲長

稍顯安分數百年

前有「文聖」孔子,身為萬聖師表,後有「武聖」關羽,其實在三國及其後幾百年裡,關羽的風評還沒那麼神奇。

看看同代人的評價,程昱「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郭嘉「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周瑜「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呂蒙「關羽實熊虎也」,特意選擇了關羽的老對手們,有時候最了解你的反而是你的敵人,在他們眼裡關羽就是個萬人敵,而且勇冠三軍。

注意萬人敵不是想誇讚關羽的武力,而是要彰顯關羽的用兵水準,陪著劉備顛沛流離幾十載,還能落得一句萬人敵,可見關羽的戰績有多麼彪炳。更遑論關羽一人「絕北道」讓曹操的援軍無力支援曹仁,襄樊之戰還有水淹七軍之舉,一個名震華夏的將領,一句萬人敵不為過。

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也只是評價關羽萬人之敵,有國士之風,也沒有誇大其詞。繼續往下到了唐宋兩朝,還是幾百年的跨度,也沒有把關羽誇上天,他們供奉的「武聖」還依然是姜尚,就是「姜太公釣魚」的主角。

大家票選武廟十哲,三國人物唯一一個入選的就是武侯諸葛亮了,大家都帶武,沾親帶故的就是你了。再往下排唐代64將,宋朝72將裡才能看到關羽的身影,那個時期的人們對關羽的評價還比較公允,只是和周瑜、張遼、陸遜、張飛等名將並駕齊驅。

明清造神運動

從宋朝末年開始,關羽的形象就逐漸拔高了,先是真愛粉宋徽宗四次追封關羽,比如「武安王」、「崇寧真君」,這一時期也是道家興起的年代,連帶著關羽也被捧了起來,關羽從此多了一個神靈的身份

隨著時間推移,關羽也越來越神奇,到了明朝隨著道教遍地開花,關羽廟也開始野蠻生長,明神宗追封關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這眼花繚亂的名號,佛道兩教的宣傳居然連皇室正統都給洗腦了,實在可悲。

不過明朝百姓們還沒有全部淪陷,像是徐渭徐文長還是堅定地稱呼著「關侯」,有的還念著「關壯繆公」的諡號,再不濟順著前朝的說法,調侃兩句「關王」也沒什麼大錯,劉備都稱帝了封關羽一個王也能接受。

《三國演義》其實有很多版本,雖然作者是羅貫中,但是架不住民間有諸多真愛粉,這個改改那個補補,就是一段新故事,我們常見是毛宗崗本。有一個版本關羽是封神了的,「關公聞言頓悟,遂不戀戰,棄卻刀馬,父子歸神」,這就是嘉靖年間的版本,也是明朝時候的事。

到了清朝就真的過分了,關羽從萬人敵變成了萬人迷,8個皇帝竟然追封了關羽13次,而關羽的頭號粉絲乾隆,兩次修改關羽的諡號,本來「壯繆」算個惡諡,那真愛粉哪裡看得過去,改!先改成「神勇」,再改成「忠義」這才收手,關羽這時候真的以「武聖」之名廣為流傳了。

其實嶽飛在前幾個朝代一直穩壓關羽一頭,只有清朝這一窩關羽粉,下令把嶽飛移出武廟,欽定關羽為唯一「武聖」,這時候的關羽已經不能稱之為人了,被徹底當成了一種信仰,「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這名字還能再長點嗎?

佛道與請朝合力造就了另一個「關羽」。

看官如感興趣,煩請點下關注,感激不盡~

相關焦點

  • 徹底脫胎走向神壇,關羽從人,到神,再到財神爺,誰是他的託兒?
    關羽開始走向神壇北宋時期戰爭頻繁,兵力衰竭,不得不偏安一隅,上至皇親貴胄,下至黎民百姓都希望可以打勝仗,奪回自己的家園。關羽作為武將的代表之一既有高超的武藝,也有耿耿的衷心,十分符合宋代君臣的價值觀,同時已有一定的"準神人"的基礎身份,所以此時的人們將希望寄託於關二爺身上,此時的關羽從一名武將逐步走向了神壇。
  • 關羽是怎樣走向神壇的?為何在清代轉變為財神?
    關羽,從三國時代徵戰沙場的大將到被封為各種王,走過了漫長的過程,直到清代才被全面地確定下來,而封號卻是越來越多,「官職」也越來越大。歷代皇帝之所以封給關羽這麼多的稱號,主要是因為關羽一直被視為忠義的化身,各君王用它來作為愛國信念的材料。
  • 敗走麥城的關羽如何走上神壇風靡華人世界?僅僅因為忠義嗎?
    走麥城,遂使得湖北這個小城成為從勝利走向失敗的地方,成了人生低谷的象徵,成了中國的滑鐵盧。關羽死的時候,是漢中王劉備帳下前將軍,爵位是漢壽亭侯,是荊州漢壽這個地方的一個亭侯(封地為鄉一級),比沒有封地的關內侯高一點。可見,關羽死之前的爵位並不高。關羽死後,在宋代之前,對其的評價並不高。蜀漢後主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 廣東香港流行拜關公,歷史上的普通人關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神壇
    關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神壇的呢?南宋改換朝政引發的褒劉貶曹關老爺能成為大家仰慕的大英雄,得從南宋時候開始。南宋以前,雖然也有三國故事,但是都是以陳壽的《三國志》為基礎,大多是褒曹貶劉。直到南宋才開始褒劉貶曹,這是歷史原因決定的。
  • 唯一被三教封神的關羽是怎樣一步步登上神壇的
    關羽封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什麼原因讓關羽不僅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並不斷加封,成為國家保護神,而且也得到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釋道儒三教各自的認同,同時又深入民間,成為秘密宗教、結社尊崇,深受民眾崇拜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歷代修建的關帝廟多到因沒有具體的數據而無法完全統計,關羽走向神壇的演變全程是這樣的:統治者的重視
  • 關羽為什麼會被尊為武聖,他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封神之路的?
    羅貫中筆下的關羽,是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當中的兩個重要人物,可謂武功蓋世,數一數二,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人,但試想,誰無缺點呢?所以《三國演義》如此打造關羽,導致民間老百姓對關羽頂禮膜拜,更有戲劇、民間快板、評書等大眾娛樂節目以關羽為題材,把關羽的形象再次誇大,直至羽化為神。那麼歷史上關羽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被神化的呢?
  • 歷史上武將眾多,為何關羽能走上神壇、與文聖孔子比肩?
    中國古代功勳卓著,功成名就的武將有很多,卻只有關羽最終走上神壇,成為一個偶像式的人物,與文聖孔子比肩,在全國各地享受立廟祭祀。這是為什麼呢?萬曆年間,明神宗將關羽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將關羽升格為帝,使關羽成為大明朝的護國神靈。甚至在當時人們對關羽的信仰崇拜傳到了朝鮮。清朝時期,滿族入關,封建帝制加強,皇帝對人們的思想控制也更甚以往。
  • 關羽死後,被追封了21個諡號,元朝的諡號最長,清朝追封次數最多
    明神宗對關羽進行了第六次追諡,諡號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明思宗對關羽進行了第七次追諡,諡號為:真元顯應昭明翼漢天尊從明神宗的追封來看,關羽的「身份」,又發生了變化,原本關羽在地上受人敬仰,被明神宗這一追封,關羽被送上了道教的神壇,到了明思宗,又提高了關羽在道教的地位,從帝君到天尊
  • 關羽和嶽飛都是武聖 為何清朝皇帝只拜關羽不拜嶽飛
    清朝皇室每年都要舉行大大小小的祭祀。順治皇帝制定了早、晚祭祀的制度。每到初一、十五,皇帝和皇后都要親自參加祭祀儀式。 有意思的是,清朝皇帝所祭祀的對象,有被視為武聖的關羽。
  • 關羽的諡號是如何演變的?如何從人走向神並尊王稱帝的?
    關羽的諡號是如何演變的?如何從人走向神並尊王稱帝的?並且關公去世後,評價中等,唐宋時期在武廟也只是從祀,直到明清時期才開始走向神壇,並且進一步尊王稱帝,從而廟落遍布鄉村。那麼,關公是如何一步步從人走向神的呢?且聽我給您道來。
  • 清朝跌下神壇,原因並非太平天國,而是嘉慶年間爆發的這一場起義
    清朝跌下神壇,原因並非太平天國,而是嘉慶年間爆發的這一場起義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偏執地認為,清朝清朝跌下神壇,由盛轉衰的時期是在太平天國時期,畢竟當時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是反對清朝的統治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早在嘉慶帝統治的時期,這場同樣由農民們組成的白蓮教運動爆發後,就已經導致清朝出現了衰落。到底為何這樣子說呢?這還要從當時白蓮教起義運動爆發時期說起。當時,在清朝嘉慶帝統治時期,就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白蓮教起義。而這一起義在當時的影響力還是不可小覷的,畢竟清朝為了鎮壓這場起義,耗費了許多物力、財力和人力,損失慘重。
  • 關羽死後,被追封了21個諡號,元朝的諡號最長,清朝追封次數最多
    05清朝:10個諡號(帝→聖→天)到了清朝,關羽的諡號發生了質的飛躍。清朝十二個皇帝,就有8位皇帝,對關羽進行了10次追封,並且諡號有了質的變化,諡號用詞上也登峰造極了。清朝第7位皇帝清仁宗嘉慶,於1813年追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關聖大帝。嘉慶給關羽的諡號加了一個「仁勇」二字,表示在關羽身上增加了儒家的因素。從此關羽成為儒釋道三家通吃的神靈。清朝第8位皇帝清宣宗道光,於1828年追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 關羽是如何從人到神,成為武聖
    論武力,三國時能與關羽並肩的還有呂布、許諸;論美德,有趙雲、諸葛亮;關羽從武將到武聖,除了自身的原因外,還有一部分因緣際會,與佛、道、儒三大家和歷朝歷代皇帝的推動脫不了關係。最先將關羽捧上神壇的是佛教。
  • 雖然清朝給人的印象很差,但在領土擴張上功不可沒!
    雖然清朝給人的印象很差,但在領土擴張上功不可沒!縱觀歷史,在世界範圍內出現了許多強盛的國家,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這些國家都是曾統治者大片領土的。直到清朝的時候,康熙、雍正和乾隆這三位皇帝則是想盡辦法擴大國家領土。那段時期,西藏地區、新疆地區都是主戰場。雖然名義上這些地區都在我國的版圖之內,可是天高皇帝遠,清朝統治者很難管理到偏遠地區,這些地區的統治者反而是當地的首領。這一點,從古代中原地區和少數民族戰爭頻發就可以看出來。
  • 清朝為什麼要將嶽飛從武廟中移除,用關羽來取代呢?
    一直到嶽飛死後20年,宋孝宗趙昚即位,這位南宋的皇帝一心想恢復祖宗的基業,收復被金人奪去的北方領土,於是平反了嶽飛,嶽飛的形象一下子就成為了大宋的武將楷模。到了清朝,嶽飛終於被拉下了神壇,清朝嶽飛的形象非常的尷尬,清朝作為金人的後裔,要是廣泛去推崇嶽飛的事跡,反而貶低了自己的老祖宗,但是滿人又想通過樹立漢人英雄形象,來緩和滿漢之間的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沒辦法,公元1726年,皇帝下令將被供奉了幾百年的嶽飛從武廟移除,取而代之的是關羽。
  • 關二爺是如何被推上廟堂神壇的,還是多個行業的祖師爺?
    並且,因為擊敗關羽的呂蒙沒幾年也死了,所以,當地人們還流傳著一個傳說,就是關羽死後,化成了幽靈惡鬼前去復仇,把呂蒙整死了。這也是荊州當地人們害怕關羽的原因之一。這時,關羽還沒有進入神壇,相反的,百姓們把他奉為惡鬼。正是由於人們對鬼的恐懼,在當地的百姓心中,關羽的塑像也是醜陋可憎。而且,也僅僅是荊州地區的百姓會偶爾拜一拜而已。
  • 關羽只是第三任「武聖」, 前兩任武聖是誰?首任被朱元璋拉下廟堂
    相信不少朋友都會認為,關羽的武聖之名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之久。對於關羽的崇拜之情,也是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如香港、臺灣等地,已經將關羽供奉到了辦公室。甚至一些外國人對於關羽的威名,也是耳熟能詳,可見關羽之名流傳之遠,影響之深。
  • 關羽是如何走上神壇的
    明清以來,隨著關廟升格為武廟,關羽也成為武聖,與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文廟相提並論,分享文武二聖的至上殊榮。殊不知,關羽之所以成聖,乃封建帝王出於籠絡人心,維護皇權統治而刻意樹立的一個道德楷模。歷史上的關羽並非是武功蓋世的超人。
  • 凡人關羽,如何一步步成為全民膜拜的神仙
    關羽,如何從人,變成全能的神》,提到了關羽「義薄雲天」形象的塑造過程。關羽神化的進程,跟「義」演化過程是同步的,二者之間也會相互影響。通過義,關羽成為了全民偶像,那麼關羽是如何成為全民膜拜的神仙呢?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晉商曾經給了滿族政權很大的支持,所以清朝的時候,滿族人回報他們,使得晉商的實力空前強大,關羽信仰也隨之達到頂峰。這時候關羽的守護範圍,就不僅在鹽池和水利了,他又成了商業的守護神。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今天我們會把關羽當財神祭拜。
  • 嘉慶皇帝並不昏庸,為何成為清朝走向衰亡的開始
    許多人認為康熙是清朝盛世的開始,那麼嘉慶則是清朝走向衰亡的開端。可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嘉慶皇帝並不昏庸。其實箇中原因並不複雜。都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在歷史大潮面前,一個王朝的統治者如果不能順應歷史的大潮,那麼這個王朝終究會被湮滅在其中。而嘉慶在當時正是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