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怎樣走向神壇的?為何在清代轉變為財神?

2020-11-05 次元飯看動漫

關羽,從三國時代徵戰沙場的大將到被封為各種王,走過了漫長的過程,直到清代才被全面地確定下來,而封號卻是越來越多,「官職」也越來越大。歷代皇帝之所以封給關羽這麼多的稱號,主要是因為關羽一直被視為忠義的化身,各君王用它來作為愛國信念的材料。

隋唐時期,關羽開始走向神壇。唐代《重修玉泉關廟記》記述了關羽幫助隋代智大師興建玉泉寺的傳說,「關羽生為英賢,沒為神明……邦之興廢,歲之豐荒,於是乎系」。可見關羽已經被定為「神明」。

北宋時期,關公開始被統治者封王。宋徽宗於大觀二年(1108年)封其為武安王,後又5次加封。

到了明朝萬曆年間,關公始被封為「三界伏魔大帝」。

清朝時期,關公更是被10次加封。順治元年(1644年)定祭關帝之禮;順治九年(1652年)又被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加封關帝為忠義神武靈事佔關聖大帝。

到了光緒五年(1879年),關羽被進一步加封,被封為「忠義神武靈佑神勇威顯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封號長達24字,曠古未有,令人驚嘆。朝廷的統治者對神化關羽如此熱心,自然也會影響老百姓的熱情。

唐代時,關羽在民間尚被人們稱之為「關三郎」。其任務不過就是監督寺廟裡的和尚而已。宋代,人們對關羽的崇敬開始表現在修建關王廟上,由於關王廟的大量出現,關王廟在當時竟成為一道風景。在明代萬曆年間,關羽更是得到了道教的最高封號:「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到了清代,建關王廟之風,有增無減,也許是覺得這樣還不夠體現對關公的重視,於是人們另讓關公再司「財神」一職,在關羽與財神之間終於畫了等號。

康熙、乾隆時期,民間的商業活動十分繁榮,各行各業都借「三國」之事奉關公為其行業神。例如,相傳關羽年輕時曾經賣過豆腐,豆腐業就藉此供奉關羽為其行業之神了;燭業則因關公秉燭達旦,恪守叔嫂之禮,而奉其為神;更有趣的是理髮業、屠宰業、刀剪鋪業,因為關羽的兵器是青龍大刀,而它們行業的工具都是刀,於是也把關公奉為了神,等等。

關羽後來的形象更為神化,種種傳說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楊慶茹在《問吧》一書中寫到:「幾種傳說神化了關羽的財神形象,一說關公生前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經發明計簿法,設計日清簿,清楚明白;另一說關公死後真神常回到人間助戰,商人在生意受挫後若能得到關公相助,就會東山再起。

可見,商人選擇關公當財神,也是因為他的忠義形象和懲惡揚善、佑民護民的萬能神格,寄希望於關公能保護他們的身家性命和財產安全。

除了因為關公具有忠義的形象外,我們還可以聽到這樣一種說法,認為關公成為財神與山西商人有關。山西商人因為遊走天下闖蕩江湖需要彼此照應,共同面對困難,所以,他們就經常仿照「桃園結義」結成異姓兄弟聯盟,並把關公作為出門在外的保護神,在他們遍布全國的會館裡建築關廟。這也使關公忠誠和義氣的美德廣為流傳。

後來,晉商富甲天下,引得其他生意人紛紛效仿,關公也就隨之成了公認的財神了。

相關焦點

  • 徹底脫胎走向神壇,關羽從人,到神,再到財神爺,誰是他的託兒?
    關羽開始走向神壇北宋時期戰爭頻繁,兵力衰竭,不得不偏安一隅,上至皇親貴胄,下至黎民百姓都希望可以打勝仗,奪回自己的家園。關羽作為武將的代表之一既有高超的武藝,也有耿耿的衷心,十分符合宋代君臣的價值觀,同時已有一定的"準神人"的基礎身份,所以此時的人們將希望寄託於關二爺身上,此時的關羽從一名武將逐步走向了神壇。
  • 為何許多行業要供奉關二爺,關羽又是怎樣變成武財神的
    古語云「聰明正直、死而為神」,這句話有幾個意思呢?首先透露出來的:神、是人,是聰明人;第二個則是聰明正直的人,容易成神。歷史上從普通人走向神壇的有許多,最為著名的無過於關羽關二爺了。關羽之所以成神,是因為他一生始終以忠義英勇的面目示人。因此在死後一千多年後,關公成了神,甚至成了武財神。
  • 關羽不會做生意,也不懂得經營人心,為何卻被後人奉為「財神」?
    《三國演義》中,關羽給人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他是「五虎將之首」,他儀表威武,武藝超群。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與劉備、張飛結拜為三兄弟,起兵爭英雄。公元220年,荊州失守,關羽腹背受敵,最終兵敗被殺。他的勇猛好鬥曾威震天下,在所有人眼裡,他講義氣,忠貞不二,是一個妥妥的大英雄。
  • 關羽:我一代「武聖」怎麼就變成了「財神」?
    中華民族的財神信仰源遠流長,各地供奉的財神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主要分文武兩類:文財神是比幹和範蠡,武財神是趙公明和關羽。這所有財神中,關羽是信奉地域最廣、影響最大的。 01官方敕封 關羽是三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被《三國志》作者陳壽稱為「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 唯一被三教封神的關羽是怎樣一步步登上神壇的
    關羽封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什麼原因讓關羽不僅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並不斷加封,成為國家保護神,而且也得到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釋道儒三教各自的認同,同時又深入民間,成為秘密宗教、結社尊崇,深受民眾崇拜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歷代修建的關帝廟多到因沒有具體的數據而無法完全統計,關羽走向神壇的演變全程是這樣的:統治者的重視
  • 關羽的封神之路:關羽是怎麼從三國武將變成財神的
    然而,在他死後的1800年中,他不但被請進廟宇,還被請進千家萬戶,成為萬千商人祭拜的財神,當然還有很多行業也把關羽奉為神,但影響最大的還是財神。那麼,關羽是怎麼由三國時期的一員武將而成為財神的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看關羽是如何一步步被神化的,他是先成為神最後才成為財神的,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一下關羽的封神之路。
  • 關羽是如何走向神壇的,清朝皇帝功不可沒
    關羽今日不同往日,隨著時光流轉,有個人一步步走向了神壇,從侯爺到王爺,從帝王到聖人,最終封神。這就是武聖關羽,字雲長。看看同代人的評價,程昱「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郭嘉「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周瑜「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呂蒙「關羽實熊虎也」,特意選擇了關羽的老對手們,有時候最了解你的反而是你的敵人,在他們眼裡關羽就是個萬人敵,而且勇冠三軍。
  • 大年初五送財神 關羽是如何成為財神的
    在中國很多地方的習俗中,大年初五要送財神。不過,財神並不是一個,而是好幾個,其中之一一定是美須髯的關二爺。很多人都考察過關羽變成財神爺的原因,但是至今也沒有統一的答案。  學者郭松義認為,關公之所以成為財神,與明清時代的晉商有關。
  • 武聖關羽為什麼被民間奉為財神?
    中華民眾供奉財神有很久的歷史淵源,各路財神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域逐步形成的,並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傳承至今。在民眾敬奉的所有財神中,武財神關公可為是影響力最大,信奉地域最廣的財神了。
  • 關羽怎麼會成為財神呢?
    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羽各為其主,勿追也!曹操曾下重金挽留關羽。但關羽不為所動,曹操的部下想趁機殺掉關羽,但是曹操放了關羽一馬,而在華容道之時,面對忠與義的抉擇,關羽還是選擇了義字當先放了曹操。這是關羽義的表現。
  • 關羽作為武將成名,為何沒成為戰神,反而成為了財神?
    這三位人物都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劉備、張飛還躺在書本的角落裡,為何只有關二爺被老百姓當作財神供在了香案上呢?這就要從關羽的性格事跡和歷代愛給關公追賜封諡的帝王說起了。公元260年,蜀漢末代皇帝後主劉禪已到了晚年,他開始為西蜀五虎上將進行追封,當時給了關羽一個頗值得人玩味的諡號「壯繆侯」。此時關羽已死,他的個人影響力下降,直到宋朝,在皇帝的帶頭作用下,民間對關羽的推崇達到了新高度。首先是宋哲宗趙煦封他為「顯烈王」,並修建了顯烈廟專事祭拜。與此同時,百姓們乾脆開始給關二爺修建武廟,平日祭祀。
  • 從殺敵如麻到佛教護法,武財神關羽是如何成為伽藍菩薩的?
    佛教傳到中國,關羽就成了伽藍菩薩。很多人會感到疑惑,關羽一生徵戰沙場、殺敵如麻,是萬人敬仰的忠義楷模,為何會成為佛教的伽藍菩薩乃至民間公認的武財神?關羽是如何成為伽藍菩薩的?傳說中,關羽死後鎮守在玉泉山。
  • 關羽被尊稱為武聖、財神,但奇怪的是為什麼還被稱為剃頭匠的祖師
    他在歷史上是比較特殊的存在,民間很喜歡他,被尊稱為「關公」,又稱美髯公;王侯將相很喜歡他,給了他很多封號,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這是非常了不得,就算是帝王也未必能得到如此美名,其尊崇要遠遠超過劉備。
  • 關羽封神史:他是怎樣從被除名到被神化成中國武聖的?
    關羽生前戰功卓著,但他的政治地位並不突出。漢獻帝封他為漢壽亭侯,那是一個很低的爵位。生前不顯赫的他卻在死後千餘年間地位直線飆升,從被除名逆襲為忠義神武大帝,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蹟。若是關羽地下有知,他也會被這無釐頭式大翻身搞得蒙圈轉向吧!
  • 年味中的三國:關羽為何被供奉為「武財神」?羅貫中:多虧有我
    年畫中經常會看到熟悉的三國悍將關羽和張飛,他們手握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長矛,威風凜凜。將他們的畫像作為年畫,貼在門上,相傳具有驅邪保平安的寓意。大年三十吃餃子,祭拜祖先,也有許多人在家中擺上關羽的神像,或者去廟堂祭拜,商人求財源廣進,普通百姓求家宅平安。那麼,為什麼關羽既被作為一個神將,被人們祈求平安,又被商人作為「武財神」,祈求來年財源廣進呢?
  • 關羽為何被視為武聖、財神,甚至是剃頭匠的祖師爺?
    關羽作為東漢末年赫赫有名的將領,卻是諸多名將中最特殊的一個。在民間,若說被供奉最多的名將,關二爺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而關羽身為一代大將軍,被封為武聖還可以說十分正常,但為何卻被很多生意人奉為財神?更奇怪的是剃頭匠將關羽認作祖師爺,要知道關二爺的刀可是砍頭的,並非剃頭的,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武聖」這個稱號,是清朝統治者贈予關羽的。因為滿清是關外遊牧民族建立的,而關羽在史書小說中的形象對於滿清希望的民眾形態吻合,當時統治者希望民眾將關羽對於兄弟的「義」放在首位,將民族大義放在次席。
  • 關羽並不愛財,但為什麼卻被民間尊為財神?
    民間崇拜的財神並不僅只特定一人,有正財神、偏財神等分別。在各尊正財神之中,以文武財神較為人所熟知,文財神通常是指比幹、範蠡,武財神則是指關羽、趙公明。中國人的五行觀念影響深遠,認為天地廣闊,財寶當然也要按方位分布。拜五路財神,就是收盡東南西北中五方之財的意思。比幹是商紂王的叔父,因直言進諫而被挖心。
  • 為何商家都要供奉關羽為「武財神」?原因是這樣
    關羽被尊崇為忠義的化身,全國各地關帝廟眾多,甚至數量會多於孔廟,關羽還被封為武財神受到商人的尊崇。在歷史中關羽的形象被塑造得十分豐富,其成長曆程也十分精彩,關羽的出場就奠定了其英雄形象外在的一面,此後關羽便成為《三國演義》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 關羽為什麼會成為民間的「武財神」
    儘管,他文不如仲尼,武不敵呂布,智不勝諸葛,位不及王公,卻被歷代君王奉為神明。漢封侯,宋封王,清封大帝;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關公被後世尊為「武聖人」、「武財神」,神號「關聖帝君」,是唯一能圓融儒、佛、道三教,被社會全部階層共同尊崇的道德楷模,與孔夫子並肩,共稱為「文武二聖」。
  • 關羽的的故事傳說,為何被封為財神和商業神,後世認為是會計專家
    除文、武財神外,我國不少地方敬奉五路神。關於這五路神,民間有多種說法,一種說「五路」是指東、西、南、北、中五路,五路財神是能使人們出門五路都得財,所以才信奉它。一種說五路財神是《封神演義》中的五位財神,其首領是財神趙公明,他率領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位部下,共為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