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如果繼續重用廉頗,而不是趙括,長平之戰會取勝嗎

2020-09-13 歷史客棧

(中國歷史上的100個如果系列)

在春秋戰國時期,長平之戰是規模最大、傷亡最慘烈的戰略大決戰,徹底奠定了秦國統一六國的大方向,歷史意義極其深遠。

提起長平之戰,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起那個「紙上談兵」的趙括,認為是他葬送掉了趙國45萬大軍,讓趙國從此一蹶不振,也讓趙括從此成為「紙上談兵」的笑柄。

很多人都說,如果趙王沒有聽信秦國的離間計,而是繼續重用老將廉頗,那麼趙國未必會輸。

真的是這樣嗎?現在,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長平之戰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趙王真的繼續重用廉頗,長平之戰又會有什麼樣的走向。

當時,在戰國七雄之中,趙國是最有實力抗衡秦國的,換句話說,趙國同樣具有統一華夏的實力,因此,趙國與秦國之間註定要進行一場殘酷而充滿懸念的「半決賽」。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韓,即將亡國的韓國只會割地以求苟延殘喘,這一次他們割讓了上黨17郡,但上黨郡守馮亭不願意降秦,就投奔了趙國。

當時,趙國君主是趙孝成王,貪婪愚蠢,而且狂妄自負,他看不出這送上門的究竟是福不是禍,貪婪地接受了,結果惹怒了秦國,以此為藉口向趙國開戰。

公元前261年,秦將王齕率大軍進攻上黨,趙軍不敵,只好放棄上黨,被迫請求與秦國議和。

孰料,秦國得了上黨,繼續向趙國進攻,矛頭直指趙國的長平地區。

趙孝成王派老將廉頗出馬,但是趙軍戰鬥力不如秦國,接連失利,廉頗就決定利用地理優勢,用「持久戰」拖垮秦軍。

實際證明,廉頗的這個主張是對的,秦國幾乎出動傾國之軍,後援補給線比趙國遠得多,曠日持久的消耗,秦國的確吃不消(即使長平之戰勝利後,秦國也三年大饑荒)。

當時,秦國在位的是深謀遠慮的秦昭王,他不僅對自己一方知人善任,而且對趙國君臣的優劣虛實也了如指掌,於是就決定用「離間計」,派奸細到趙國,到處散布謠言,說秦國根本不怕廉頗,並造謠廉頗不久就會投降,秦國最畏懼的是趙國軍神趙奢之子趙括。

結果,愚蠢的趙孝成王竟聽信謠言,不顧一大批忠臣的勸阻,堅持換下老成持重的廉頗,換上基本沒有什麼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

果然,趙括急功冒進,被秦軍誘出,分割包圍。秦昭王一聽趙括上鉤,立即親自坐鎮秦國最靠近戰場的河內地區,所有男丁各自進階一級,15歲以上男丁都發往長平,秦軍人數一下子高達60萬,而主帥也由王齕換成最可怕的屠夫——白起

最終,白起圍困趙括大軍46天,趙括拼死突圍被射殺,45萬趙軍不得不投降,結果被白起盡數「阬殺」!

昔日強盛的趙國經此一役,血本虧盡,再也無力稱雄,淪為遲早為秦吞滅的羔羊。

長平之戰如此富有轉折性,兩千多年來一直有人疑問:如果趙軍不中途更換主帥,堅持廉頗的戰略,那麼長平之戰又會是怎樣一種結局呢?

其實,這種假設,主要拷問的還是雙方君主的優劣高下,要使廉頗一直掛帥,先決條件必須是趙孝成王是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睿智通達之人。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他即便一時忍耐著,繼續使用廉頗,也很難堅持到底。要知道,這種大持久戰不僅秦國受不了,趙國也同樣吃不消,長平之戰打了三年,邯鄲地區已經陷入饑荒,所以趙孝成王急於速戰速決,才會不聽勸阻,改用趙括。

可惜,趙孝成王跟秦昭王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隨著持久戰拖得越來越長,趙國國內的形勢肯定也會越來越緊張,以趙孝成王的能力,根本無法駕馭,所以,廉頗早晚會被他換掉。

可以說,這場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根本不是廉頗,而是趙孝成王,再對比一下對面那位雄才大略的秦昭王,其實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趙國必敗的結局!

那麼,趙國就真的沒有勝算嗎?其實也未必,至少還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一邊舉全國之力繼續抵抗,一邊派出能臣良使,遊說其他五國,一起聯合抗秦。

要知道,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已經快被拖垮了,只要其他五國派出大軍援趙,秦國肯定不是對手,只能選擇退兵。

但是,趙孝成王這個無能之君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只能接受必敗的結局,跟用不用廉頗關係不大。

相關焦點

  • 趙國如果繼續重用廉頗,而不是趙括,長平之戰會取勝嗎
    在春秋戰國時期,長平之戰是規模最大、傷亡最慘烈的戰略大決戰,徹底奠定了秦國統一六國的大方向,歷史意義極其深遠。  提起長平之戰,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起那個「紙上談兵」的趙括,認為是他葬送掉了趙國45萬大軍,讓趙國從此一蹶不振,也讓趙括從此成為「紙上談兵」的笑柄。
  • 長平之戰,趙國如果不用趙括取代廉頗,最終能擊敗秦國嗎?
    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趙國如果不用趙括取代廉頗,最終能擊敗秦國嗎?反之,如果繼續重用廉頗,則不會是這樣的結果。不過,在筆者看來,長平之戰中,即便趙國不用趙括取代廉頗,也無法擊敗秦國。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在趙括登場之前,廉頗已經屢戰屢敗了。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六月,秦將王齕率軍進攻,攻破趙軍陣地,擊敗趙將廉頗,斬殺趙軍四名都尉,趙國的兩個重要據點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軍攻佔。
  •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一直重用廉頗為將,趙國會勝利嗎?
    說起長平之戰,很多人會想起趙括的紙上談兵,也有很多人會想起白起坑殺了趙國四十萬俘虜,關於長平之戰更多的人把趙國失敗的原因歸結到趙括身上,也有很多人把失敗歸結到趙孝文王盲目用將,把一代老將廉頗換成了無能公子趙括
  •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一直重用廉頗為將,趙國會勝利嗎,其實未必!
    說起長平之戰,很多人會想起趙括的紙上談兵,也有很多人會想起白起坑殺了趙國四十萬俘虜,關於長平之戰更多的人把趙國失敗的原因歸結到趙括身上,也有很多人把失敗歸結到趙孝文王盲目用將,把一代老將廉頗換成了無能公子趙括,那麼長平之戰,如果趙國一直重用廉頗為將,趙國會勝利嗎,其實未必!
  • 長平之戰中,如果趙孝成王不用趙括頂替廉頗,趙國能否挽回敗局?
    長平之戰中,如果趙孝成王不用趙括頂替廉頗,趙國能否挽回敗局? 公元前260年,秦與趙對戰於長平,戰爭爆發的原因是韓國主動割讓上黨給秦國,而上黨人民主動歸附趙國,上黨的歸屬問題讓秦趙兩國起了衝突,秦國認為秦國欲統一天下必須要與趙國打一仗。所以雙方都派了軍隊在長平對峙。
  • 長平之戰趙括"紙上談兵"慘敗,如果不換掉廉頗,趙國就能勝利嗎
    長平之戰趙括"紙上談兵"慘敗,如果不換掉廉頗,趙國就能勝利嗎歷史無數風雲,數春秋戰國最為激烈,周王衰微,諸侯雄起,在這長達五百年的亂世裡,無數諸侯國在進行了無比激烈與殘酷的爭鬥角逐後,就只剩下韓、趙、魏、燕
  • 長平之戰趙括「紙上談兵」慘敗,如果不換掉廉頗,趙國就能勝利嗎
    長平之戰趙括「紙上談兵」慘敗,如果不換掉廉頗,趙國就能勝利嗎歷史無數風雲,數春秋戰國最為激烈,周王衰微,諸侯雄起,在這長達五百年的亂世裡,無數諸侯國在進行了無比激烈與殘酷的爭鬥角逐後,就只剩下韓、趙、魏、燕、楚、齊六國
  • 長平之戰,除了廉頗和趙括,趙國真的沒有名將可用嗎?
    有網友問:後世有相當多的觀點認為趙孝成王不應該啟用趙括,那麼除了廉頗和趙括,偌大一個趙國莫非就無名將可用了嗎?其實,在長平之戰時,除了廉頗和趙括,趙國可用之將真的很少。首先,我們從《史記》等史書中,可以明確可用的將軍只有廉頗。
  • 長平之戰,除了廉頗和趙括,偌大一個趙國莫非就無名將可用了嗎?
    只是雙方都沒有料到這場決戰會來得如此之快:前262年秦軍攻佔了韓國野王地區,這使得韓國上黨孤懸於外,韓惠王準備將上黨割讓給秦國卻被上黨郡守馮亭提前獻給了趙國,秦趙雙方為了爭奪韓國上黨展開了一場影響戰國大格局的大決戰,這就是長平之戰。
  • 長平之戰,除了廉頗和趙括,偌大一個趙國莫非就無名將可用了嗎?
    只是雙方都沒有料到這場決戰會來得如此之快:前262年秦軍攻佔了韓國野王地區,這使得韓國上黨孤懸於外,韓惠王準備將上黨割讓給秦國卻被上黨郡守馮亭提前獻給了趙國,秦趙雙方為了爭奪韓國上黨展開了一場影響戰國大格局的大決戰,這就是長平之戰。
  • 長平之戰,如果李牧換趙括,趙國能否贏秦國?
    長平之敗有諸多原因,趙軍主將趙括也是其中之一,如果用李牧替換趙括,趙國還能贏秦國嗎? 長平之戰不是一場尋常的戰役,起初只是小規模的衝突,雙方不斷增加兵力和後勤物質,到了第三年竟然成秦、趙兩國的傾國之戰。 從軍事角度來看,秦軍憑著戰鬥力可以在戰術上大敗趙軍,但無法在戰略上打敗廉頗帶領的趙軍。
  • 長平之戰註定趙國失敗,哪怕趙括不改變廉頗的策略,依然無法戰勝
    秦趙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規模戰役,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遠,在中國古代史上無出其右者。而這場戰役的兩大主角也被後人津津樂道,歷史總是有勝利者來書寫的,勝者白起最終名列戰國名將之首,萬古流芳。而被亂箭射死,連屍首都沒有找到的趙括卻成了千年笑柄,以至於後人竟將他作為紙上談兵的典型。
  • 戰國的轉折:廉頗不被趙括替換,趙國能打贏長平之戰嗎?
    在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戰爭史上,秦趙長平之戰絕對是最著名的戰爭之一了,不僅僅是趙國40萬軍隊被白起坑殺,而且趙國自此再也無力搭檔秦國鐵騎,秦國統一六國的最大絆腳石終於被搬開。而作為戰國時期「三家分晉」之後最強的國家之一,趙國為什麼會在長平之戰中遭受這麼重大的失敗呢?
  • 一代名將廉頗被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長平慘敗,趙國沒落
    廉頗是防守方,兵精糧足,趙國在其他地方也沒戰事,因此這種消耗對趙國負擔不大,反過來,秦國雄心勃勃,想統一天下,現在趙國這裡,一直持續不下,秦國更希望戰爭早日結束。廉頗是老將,經驗豐富,絕對不會犯這種錯誤。三年持續,如果沒有人打破臨界點,估計下一個三年會繼續持續下去。秦國的全面戰爭秦國整個國家都在為戰爭做運轉,在正面戰場上無法擊敗廉頗,秦國就開會走公關和輿論路線。秦國花大量金銀珠寶賄賂趙國大臣,希望趙國大臣勸說趙王,把廉頗換掉。正常情況下,誰提出換掉廉頗,這人肯定是奸細。
  • 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全軍覆沒,真的只是因為紙上談兵的趙括嗎?
    要分析長平之戰,就不能不提廉頗,這位戰國的名將。秦趙兩國決戰的前半段,指揮趙軍的,一直都是廉頗,不少人認為,如果趙王不聽信反間計,以趙括替代廉頗,白起能否勝利,猶未可知。可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哪怕是廉頗指揮趙軍期間,趙軍面對秦軍時也一直處於下風。
  • 長平之戰趙國如果沒有換將,廉頗對白起,最後誰會贏呢?
    雖然說歷史沒有如果,但是面對每一個歷史事件,不妨提出一些假設,或許能夠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讓我們這些後人,學到更多的東西呢,俗話說,以史為鏡,可以知得失嘛!長平之戰,是決定戰國歷史走向的大決戰,眾所周知,趙國失敗的原因是,以趙括替換白起為主帥。
  • 長平之戰,除了廉頗和趙括,趙國真的沒有名將能用了嗎?
    除了廉頗和趙括,趙國真的沒有名將能用了嗎?,兩個國家發生過一次非常有名的戰役,這個戰役的名字就叫做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中,除了大名鼎鼎的廉頗和趙括,其實還有其他的名將可以用,但是趙王卻是沒有採用他們,其實是有原因的。
  • 長平之戰中,趙國大敗,為何世人都指責趙括而忽視廉頗?
    長平之戰作為戰國時期改變兩國國運的大戰,一直頗受人們的關注,因為在這場戰鬥讓一個典故「紙上談兵」成名,所以很多人都先入為主覺得是趙括直接導致這場戰爭失敗,但是實際上歷史並不是非黑即白這樣簡單,長平之戰中,趙國大敗,為何世人都指責趙括而忽視廉頗?
  • 假設長平之戰讓廉頗出戰,結局一定會比趙括好?真實情況未必如此
    導語:假設長平之戰讓廉頗出戰,結局一定會比趙括好?數千年來,人們關於長平之戰的討論從未停止過,不僅僅是因為這次戰爭的規模如此巨大,還因為此次戰爭牽扯到兩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廉頗和趙括。假設長平之戰讓廉頗出戰,結局一定會比由趙括指揮好嗎?
  • 長平之戰,除了趙括、廉頗,偌大一個趙國莫非就無名將可用了嗎?
    長平之戰,是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四月,秦將王齕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動進攻,趙孝成王命令廉頗迎戰,廉頗率軍對秦軍展開進攻。在長平之戰的初期,是廉頗在指揮趙軍,而秦軍的指揮則是王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