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莫開偉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據相關機構披露,2020年上半年全國共有1318家分支機構關停,具體是北京關停商業銀行網點27家、上海關停11家。關停數量最多的為廣東103家、山東83家、浙江省84家、江蘇省49家,廣東、山東、浙江、江蘇關停319家,佔全國商業銀行關停網點總量的24.2%,接近四分之一。
這意味著我們身邊的銀行物理網點越來越少,這個現象相信絕大多數民眾都有體感,過去銀行機構網點多於南雜店,現在各大城市街上能看到的銀行機構服務網點數量大幅減少,有時走很遠的地方依然看不到一個銀行機構網點。這對銀行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而是傳遞著傳統銀行業由興盛轉向衰落,銀行職業也由過去吃香的「金飯碗」轉變成了現在雞肋式的「木飯碗」,銀行由躺著賺錢也轉向到了越來越薄利;這還在其次,更為嚴重的現實是物理網點迅速消失向全國現有幾百萬員工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銀行前行的路到底在哪裡?傳統銀行業這杆紅旗到底還能打多久?而最為令人深思的是,銀行機構網點的快速消失,未來銀行到底會有多少員工將面臨下崗失業的危險?
這確實是一個不容易忽視的問題,因為這直接關係到龐大數量銀行員工未來的飯碗,不能不令人擔憂,如果說不著急那是假話,也是說不過去的謊話。據銀保監會資料,截止2019年底,全國共有459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擁有員工380餘萬人,其中2019年末農業銀行共有員工464011人。其次是,工商銀行445106人。第三到第六的分別為建設銀行347156人、中國銀行309384人、郵儲銀行共有員工174406人、交通銀行87828人。未來5年隨著5G信息技術廣泛推廣與利用,人工智慧將大幅度代替人工服務,銀行物理網點也會迅速消亡,絕大部分業務將由線下轉為線上,銀行業務離櫃率正在迅速升高,未來離櫃率將會達95%以上。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銀行業的離櫃率在不斷攀升,201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均離櫃率達到89.77%,相較2018年的88.67%提高1.1個百分點,而2013年銀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則是63.23%。多家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櫃面交易替代率已經超過90%,部分銀行甚至超過95%;201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網上銀行交易筆數達1637.84億筆,同比增長7.42%,交易金額達1657.75萬億元;手機銀行交易筆數達1214.51億筆,交易金額達335.63萬億元,同比增長38.88%;電商平臺交易筆數達0.83億筆,交易金額達1.64萬億元;全行業離櫃率為89.77%。這意味著人工服務數量將呈銳減態勢,全國銀行物理網點的人數絕大多數將處於富餘狀態。截止2019年底工行、農行、交行、中行的員工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四大行員工數量共減少16319人,而5年之後最多10年,全國銀行業務機器替代率將達到95%以上,加上銀行物理網點90%以上行將消失,可能根本不需要目前銀行機構這樣龐大的員工隊伍了。據中國銀行業協會7月11日對外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總數達到22.8萬個,如果按照目前銀行物理網點消失的速度,5至10年之後可能銀行物理網點只有2.28萬個,不到現在銀行物理網點的零頭數;同時按照90%以上員工富餘,全國5至10年之後銀行富餘員工將超過300萬人,這是一個相當龐大而又令人驚訝和無法接受的數據。
而且,受到新興金融業態比如網際網路金融衝擊,傳統金融業的業務將會進一步萎縮,銀行業的利潤也將被大大瓜分,銀行機構也根本不可能養著這麼一支龐大的隊伍,未來保留下來的銀行員工更多的將是高精尖端技術型人才,大量的業務操作型人才將會與銀行告別。
銀行網點快速消失的原因,當然也是明擺著的。主要是科技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從1G時代至5G時代,讓網際網路金融及金融網絡化迅速擴展,尤其到了5G時代,整個銀行業將出現顛覆性變化,這就是大量的物理網點很快會迅速地消失,大量的銀行員工將更多地富餘。今年初有一本《5G金融科技引領時代變革》之書出版發行,作者專門就5G信息技術帶來金融業的改變,更是將銀行員工的就業危機感推向眼前:作者在書中大膽地進行了十方面預測:一是金融市場主體極大豐富,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二是市場競爭規則發生改變,資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三是極大地提升了金融業的服務質量,金融產品日趨多樣;四是金融服務呈現出綜合化與複合化特徵,不斷惠及更多人群;五是充當資金中介的傳統金融機構正在被替代,金融市場化進程加快;六是金融全球化程度進一步深化,金融網絡不斷延伸;七是金融服務的遠程化和虛擬化,促使金融業轉型升級;八是是現有的銀行營業網點可能被取代;九是一些複雜的金融業務目前仍需在現實中完成,這也是營業網點存在的價值;十是金融業的競爭格局將徹底改變,投機者將逐漸消失;十一是金融去中心化,金融機構扁平化。同時,它也將促使銀行業展現資金配置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風險可控性更強、金融服務更加便捷、金融的普惠性更明顯、金融對科技的依存度更深、金融交易場景更豐富等服務優勢,人工服務的範圍將不斷收窄,銀行富餘的員工將更加突出。可以肯定的是,作者這種預測在未來5至10年就有可能成為現實,並非杞人憂天。總之,銀行員工在未來有更多的人將轉行進入其他行業工作,或者因此而出現大量員工失業潮也成一種必然趨勢,也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銀行員工的最終出路在哪兒?銀行大量物理網點消失,95%以上的服務由線下轉入線上,銀行員工下崗失業不可避免,銀行員工應增強緊迫感、危機感,再也不能麻木不仁、得過且過了,應充分作好思想準備,給自己多幾套應對方案,方能當銀行絕大部分網點消失時,不至於惶恐不安和徒生下崗失業之憂:一是不斷充電,提高自身技能,成為被留下來的幸運的一部分;二是不斷學習與銀行業有關的知識,使自己的工作應變能力更加提高,爭取到其他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謀職;三是早做決斷,加強相關行業知識學習,迫使自己多觀察經濟金融形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包括熟悉的產業、感興趣的程度和資本允許範圍)進行自主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