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物理網點快速消失 全國幾百萬銀行員工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莫開偉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據相關機構披露,2020年上半年全國共有1318家分支機構關停,具體是北京關停商業銀行網點27家、上海關停11家。關停數量最多的為廣東103家、山東83家、浙江省84家、江蘇省49家,廣東、山東、浙江、江蘇關停319家,佔全國商業銀行關停網點總量的24.2%,接近四分之一。

這意味著我們身邊的銀行物理網點越來越少,這個現象相信絕大多數民眾都有體感,過去銀行機構網點多於南雜店,現在各大城市街上能看到的銀行機構服務網點數量大幅減少,有時走很遠的地方依然看不到一個銀行機構網點。這對銀行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而是傳遞著傳統銀行業由興盛轉向衰落,銀行職業也由過去吃香的「金飯碗」轉變成了現在雞肋式的「木飯碗」,銀行由躺著賺錢也轉向到了越來越薄利;這還在其次,更為嚴重的現實是物理網點迅速消失向全國現有幾百萬員工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銀行前行的路到底在哪裡?傳統銀行業這杆紅旗到底還能打多久?而最為令人深思的是,銀行機構網點的快速消失,未來銀行到底會有多少員工將面臨下崗失業的危險?

這確實是一個不容易忽視的問題,因為這直接關係到龐大數量銀行員工未來的飯碗,不能不令人擔憂,如果說不著急那是假話,也是說不過去的謊話。據銀保監會資料,截止2019年底,全國共有459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擁有員工380餘萬人,其中2019年末農業銀行共有員工464011人。其次是,工商銀行445106人。第三到第六的分別為建設銀行347156人、中國銀行309384人、郵儲銀行共有員工174406人、交通銀行87828人。未來5年隨著5G信息技術廣泛推廣與利用,人工智慧將大幅度代替人工服務,銀行物理網點也會迅速消亡,絕大部分業務將由線下轉為線上,銀行業務離櫃率正在迅速升高,未來離櫃率將會達95%以上。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銀行業的離櫃率在不斷攀升,201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均離櫃率達到89.77%,相較2018年的88.67%提高1.1個百分點,而2013年銀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則是63.23%。多家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櫃面交易替代率已經超過90%,部分銀行甚至超過95%;201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網上銀行交易筆數達1637.84億筆,同比增長7.42%,交易金額達1657.75萬億元;手機銀行交易筆數達1214.51億筆,交易金額達335.63萬億元,同比增長38.88%;電商平臺交易筆數達0.83億筆,交易金額達1.64萬億元;全行業離櫃率為89.77%。這意味著人工服務數量將呈銳減態勢,全國銀行物理網點的人數絕大多數將處於富餘狀態。截止2019年底工行、農行、交行、中行的員工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四大行員工數量共減少16319人,而5年之後最多10年,全國銀行業務機器替代率將達到95%以上,加上銀行物理網點90%以上行將消失,可能根本不需要目前銀行機構這樣龐大的員工隊伍了。據中國銀行業協會7月11日對外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總數達到22.8萬個,如果按照目前銀行物理網點消失的速度,5至10年之後可能銀行物理網點只有2.28萬個,不到現在銀行物理網點的零頭數;同時按照90%以上員工富餘,全國5至10年之後銀行富餘員工將超過300萬人,這是一個相當龐大而又令人驚訝和無法接受的數據。

而且,受到新興金融業態比如網際網路金融衝擊,傳統金融業的業務將會進一步萎縮,銀行業的利潤也將被大大瓜分,銀行機構也根本不可能養著這麼一支龐大的隊伍,未來保留下來的銀行員工更多的將是高精尖端技術型人才,大量的業務操作型人才將會與銀行告別。

銀行網點快速消失的原因,當然也是明擺著的。主要是科技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從1G時代至5G時代,讓網際網路金融及金融網絡化迅速擴展,尤其到了5G時代,整個銀行業將出現顛覆性變化,這就是大量的物理網點很快會迅速地消失,大量的銀行員工將更多地富餘。今年初有一本《5G金融科技引領時代變革》之書出版發行,作者專門就5G信息技術帶來金融業的改變,更是將銀行員工的就業危機感推向眼前:作者在書中大膽地進行了十方面預測:一是金融市場主體極大豐富,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二是市場競爭規則發生改變,資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三是極大地提升了金融業的服務質量,金融產品日趨多樣;四是金融服務呈現出綜合化與複合化特徵,不斷惠及更多人群;五是充當資金中介的傳統金融機構正在被替代,金融市場化進程加快;六是金融全球化程度進一步深化,金融網絡不斷延伸;七是金融服務的遠程化和虛擬化,促使金融業轉型升級;八是是現有的銀行營業網點可能被取代;九是一些複雜的金融業務目前仍需在現實中完成,這也是營業網點存在的價值;十是金融業的競爭格局將徹底改變,投機者將逐漸消失;十一是金融去中心化,金融機構扁平化。同時,它也將促使銀行業展現資金配置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風險可控性更強、金融服務更加便捷、金融的普惠性更明顯、金融對科技的依存度更深、金融交易場景更豐富等服務優勢,人工服務的範圍將不斷收窄,銀行富餘的員工將更加突出。可以肯定的是,作者這種預測在未來5至10年就有可能成為現實,並非杞人憂天。總之,銀行員工在未來有更多的人將轉行進入其他行業工作,或者因此而出現大量員工失業潮也成一種必然趨勢,也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銀行員工的最終出路在哪兒?銀行大量物理網點消失,95%以上的服務由線下轉入線上,銀行員工下崗失業不可避免,銀行員工應增強緊迫感、危機感,再也不能麻木不仁、得過且過了,應充分作好思想準備,給自己多幾套應對方案,方能當銀行絕大部分網點消失時,不至於惶恐不安和徒生下崗失業之憂:一是不斷充電,提高自身技能,成為被留下來的幸運的一部分;二是不斷學習與銀行業有關的知識,使自己的工作應變能力更加提高,爭取到其他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謀職;三是早做決斷,加強相關行業知識學習,迫使自己多觀察經濟金融形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包括熟悉的產業、感興趣的程度和資本允許範圍)進行自主創業。

相關焦點

  • 又一家大型銀行宣布裁撤80%線下網點,銀行員工何去何從?
    花旗銀行宣布在韓國裁撤80%銀行網點   3月27日,花旗銀行宣布在韓國關閉80%銀行網點,即從126個網點削減到25個,被裁撤網點員工將進行相關調整。然而,花旗銀行一位韓國員工表示,被裁撤網點的銀行員工或將直接退休、不再予以安排工作。   花旗銀行聲稱,此舉旨在應對數位化的挑戰,推進數字服務的使用。
  • 網點變遷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 銀行網點是否還有未來
    物理網點快速增長時期已經結束翻看銀行年報可以發現,近年來,銀行利潤持續增加,物理網點數量卻在不斷減少。以建行為例,早在2014年末,建行境內營業機構總計14856個,包括總行、37個一級分行、324個二級分行、11751個支行、2742個支行以下網點及1個信用卡中心。
  • 有「溫度」的銀行智能網點發展之路——河北銀行智能網點轉型項目
    為進一步提高營業網點效能,提升客戶體驗,河北銀行由個人銀行部牽頭會同運營管理部、信息技術部、電子銀行部、財富管理部、信用卡部等多個部門成立了網點智能化轉型工作組。經過前期同業調研、成本測算,結合業界發展模式及本行實際,歷經一年多時間進行系統開發優化、設備轉型升級及物理網點裝修改造。
  • 網點成示範員工成明星 恆豐銀行服務躋身全國一流
    網點成示範員工成明星 恆豐銀行服務躋身全國一流 2017-01-18,員工獲評全國金融青年服務明星,以「信貸工程」為代表的金融解決方案當選「2016全國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服務最佳案例」,恆豐銀行最近喜事連連。
  • 800家銀行網點關閉,銀行例閉了儲戶咋辦,欠款要還嗎?
    關於800家銀行網點關閉,銀行的儲戶錢還在,沒有問題,對於欠款當然要還,銀行網點關閉,並不代表銀行倒閉了,正常的存款和欠款都在的。01為什麼會有800家銀行網點關閉?銀行關閉網點,當然是網點不能夠創造效益了,因為現在人都是在網上辦理各種業務,年輕人幾乎都不去銀行了,只有少數的老年人還是選擇銀行網點來辦理存款取款等業務。
  • 銀行到底會不會消失?
    物理網點會減少,但未必會消失 物理網點持續減少。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證數據統計顯示,自2016年5月30日至2018年5月28日,我國銀行物理網點共退出4591家。 物理網點未必會消失。由於監管要求和一些複雜業務的操作需要,目前有些業務還是必須要到物理網點辦理的,比如開戶、面籤等,另外特別是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依賴於銀行網點,在經濟發展較慢的地區這種情況更加明顯。
  • 花旗銀行「瘦身」自救 關閉網點收縮戰線
    4月8日,深圳銀監局同意花旗銀行(中國)(以下簡稱「花旗中國」)關閉該行深圳前海支行,這是近兩個月以來,花旗銀行關閉的第三家在華支行。花旗中國表示,關閉傳統的物理網點,主要是為了提升該行數位化渠道,調整和優化營業網絡,迎合在網際網路金融崛起背景下客戶日益發生變化的消費習慣。
  • 構建「未來銀行」 興業銀行智慧網點轉型全面提速
    在這裡,看不到傳統的玻璃櫃檯和排隊等候的人群,置身寬敞明亮的營業大廳,目之所及的是科技感十足、時尚酷炫的智能設備和互動電子顯示屏,在辦理業務過程中,從進門的機器人引導到貼心的定製產品推薦,新一代銀行智慧網點宛如融合了科技與人性化服務的"金融新物種",正以全新的面貌進入我們生活。  這只是興業銀行在全國範圍推動"智慧網點"建設項目成果的一個縮影。
  • 北上廣等地批量關閉社區銀行 你家門口銀行關了嗎?
    後來新鮮感消失,大爺大媽也來得少了。客流冷清使一些原本營業時間延長至晚上8點的社區支行把關門時間提前至晚上6點,因為「下班後也不怎麼有人來」。還有一位曾在某高檔社區支行工作的員工介紹,雖然這個社區聚集了大量富裕人群,但支行開立三年多的時間,也沒有招來一個存款超千萬的新客戶,發掘到的百萬存款的客戶也寥寥可數。
  • 都說銀行基層員工年薪20萬,為什麼有人「堅守」有人「撤離」?
    這裡有三大原因: 第一,銀行基層工作人員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其社會地位和工作性質已經大不如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一些銀行員工撤離也屬於正常。 很多人都在說,銀行的工作已經不香了,甚至各種自媒體上關於銀行員工是否要離職的文章比比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唱衰銀行呢?為什麼在銀行有那麼多的人要撤離銀行呢?
  • 多家銀行嘗試延遲下班 市民叫好銀行員工反對
    銀行網點究竟需不需要延遲下班?從11月30日開始,華夏銀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家分行9家營業網點正式開始實行延時服務,周一至周五營業結束時間從17點延長到19點。不過,對於銀行網點是否需要延遲下班,網友和銀行員工爭論較多。
  • 數字財經智庫:超6萬人辭職,2087家網點關閉,幾十萬年薪的銀行也難...
    不過,儘管是這樣,由於國企整體的福利待遇仍舊比較好,加上每年幾百萬的畢業生,國企仍然是頗受歡迎的鐵飯碗,很多人擠破了頭想進去。實際上,還有一類工作比尋常國企的「鐵飯碗」還要再高几個層次,它就是銀行,至今被認為是一個「金飯碗」,在很多人眼裡,銀行穩定,賺錢多,單位離家裡近,不用風吹日曬,是份體面的好工作,銀行可以說是各類國企中競爭最激烈的一個。
  • 建設銀行強化客戶服務理念 打造綜合化網點服務新格局
    為提高全員服務意識,深化樹立服務創造價值理念,建設銀行不斷增進廣大員工對網點優質服務重要性的正確認知,持續宣導「客戶至上、注重細節」的服務理念,提升員工責任擔當意識。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在全行營業網點常態化開展向張富清同志學習活動,深入學習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廣泛開展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主題活動,引導員工自覺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使張富清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真正走進一線、走向基層,貫穿於廣大員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工作中,確保「服務初心不忘懷、服務標準不變形、服務質量不降低」,切實履行對廣大社會公眾的服務承諾。
  • 疫情對於中國經濟以及銀行網點價值影響的不一樣的思考
    其中,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9886元,增長12.6%,是各類居民消費中增長最快的。  此外,近期,有人提出,線上與遠程辦公將快速崛起,未來企業概念會淡化,去職場化,未來不會見到大批員工聚集在辦公室一起工作的情形。但是,這其中忽略了很關鍵的一點,那就是企業是一個組織,其他社會團體乃至政府機關也一樣。組織不僅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基本單元,而且可以說是社會的基礎,可見,何其難也!
  • 撫州郵儲銀行營業部獲「四星級網點」稱號
    中國江西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付煒博報導:近日,全國銀行業文明規範服務星級營業網點評選結果揭曉,郵儲銀行撫州市分行營業部獲「2019年中國銀行業文明規範服務四星級營業網點」榮譽稱號,也是系統內唯一一個「四星級網點」。
  • 山東轄區115家銀行網點關停!發生了什麼?
    近年來,銀行網點關停趨勢不減。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關停銀行營業網點近2800個。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僅山東轄區年內終止營業的銀行網點就達115個。不過,有縮減也有增設,年內山東轄區有96家銀行網點獲批開業。
  • 華夏銀行廣州自助銀行(ATM機)網點
    華夏銀行廣州自助銀行網點一覽 >好百年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大道中73號好百年婚紗城95577馬場國稅廣州市黃埔大道西跑馬場國稅大廳95577加和飾品城廣州市站前路90號加和飾品城95577華聖物理園B廣州市番禺區番禺大道北941號95577華聖物理園B廣州市番禺區番禺大道北941號95577相關專題>>>廣州各大銀行網點信息大全
  • 海南日報數字報-看我省銀行網點「七十二變」
    ■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洪佳佳  「以前我們穿著工作服都不太敢走進銀行,現在只要路過建行網點
  • 河北銀行、北京銀行、建行等多家銀行石家莊網點暫停營業
    【大河財立方消息】因配合疫情防控,石家莊多數銀行網點1月6日至8日暫停營業,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正常運行。河北銀行發布通知顯示,自1月6日早6點至1月8日24時全市小區居民只進不出強制進行核酸檢測。因此石家莊市區網點在此期間暫不能正常營業,望廣大客戶諒解。
  • 江蘇民豐農商銀行:「合伙人模式」助推銀行網點管理轉型
    「沒有任務指標壓力,不用到處求親戚朋友,但可以做到團隊協作,業績領跑……」當很多銀行網點還在採用傳統管理模式對員工進行考核,層層加壓,分解到人時,作為江蘇民豐農商銀行湖濱新城支行的員工卻可以這樣地描述自己的工作,讓同業既羨慕又不免懷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