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收入有多高?民國作家可不是窮酸文人,輕鬆買下一套四合院
好像是「君子固窮」這樣的理念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們認為似乎靠文字吃飯的人,往往都像孔乙己一樣落魄,其實在大部分情況來看,甚至在中國五千年歷史的進程中來看,作家始終都不算是高收入人群,有的甚至還非常的貧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是對於民國時期那個思想動蕩,人民追求知識與新文化的時代而言,擁有如椽大筆的文人墨客們,可一個個都是腰纏萬貫,絕不清苦的,也是中國曆朝歷代,作家收入最高的時期。
民國的大師有很多,魯迅更是這些人之中的佼佼者,很多人對魯迅的關注往往不是他優秀的作品而是魯迅能掙多少錢,雖然對於作家來說,談錢似乎太不雅,但是魯迅筆下「窮死的」祥林嫂告訴我們,金錢無論對於什麼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除非一個人可以不吃不喝的活一輩子,否則,沒有任何人可以真正做到視金錢如糞土。
那麼魯迅究竟有多少錢呢?據粗略估計,魯迅一生的財產換算成現在的資產,大概有幾十億,甚至更多,因為在那個時候,北京一套四合院不過才八百個銀元,而魯迅僅僅作家潤筆費這一項收入每個月都有六百多銀元,何況他還身兼教育部職務以及廈門大學教授等多個崗位,所以有人統計魯迅每年的大洋收入約為15000塊,如果屬實,那麼這些錢在當年能夠購置的產業換算到今天絕對輕鬆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山市公司。
但是帳本不能這樣算,而且僅僅從資產換算這個角度來看也不靠譜,因為僅僅房地產這一項就是世界獨有的畸形經濟,因此我們還可以從購買力這個角度去換算。民國時期,兩塊大洋大概可以在北京鴻賓樓大吃一頓,而且在糧食緊缺的那個年代,大洋對糧食的購買力是遠遠不如人民幣在今天的購買力,所以那個年代的糧食比現在的很多工業產品更加寶貴,即便如此也只需要兩塊大洋,而現在在鴻賓樓吃上一頓豪華大餐,大概需要幾千塊。
其實無論是從購買力還是資產換算等等去拿民國時期的與現在的作比較,都是非常不合理的,因為在這個年代我們發達的工業體系和農業體系都不是民國時期可以聘美的。我們只能從那個年代著手,讓魯迅的收入與同時代的人相比較,這樣才能客觀的得出魯迅先生究竟是不是窮酸文人這個結論。
在魯迅的日記中,有相當的篇幅是記載自己的帳務,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1929年以後,魯迅的收入一個月大概可以達到每年三千大洋,這個應該是比較靠譜的,而民國時期普通工人一個月的薪酬,也不到五塊大洋,而且一塊大洋在那個年代就可以過上好幾天舒服的日子,絕對不是現在的一百塊可以比較的,如果硬要通過工資薪酬做對比,那麼當年的兩塊大洋就相當於現在的一千五百塊,由此算來,魯迅先生的確是民國富豪無疑了。
雖然小編認為,魯迅先生的財富與能力是完全成正比的,而且以魯迅先生的貢獻和成就來說,財富僅僅是衡量他文學價值的一個小小依據,在那個對文人墨客重視有加的年代,民國的思想以及文學發展都到達了巔峰,乃至今日都無法相比較。
所以小編認為,我們沒必要太多在意的去想魯迅先生每年能賺多少錢,只需要記住魯迅先生不缺錢甚至還很富有就可以了,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還是魯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學造詣,如何正確的看待魯迅先生作品在今天的價值,才是我們更需要探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