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清風楊柳芊,院庭四合間。房脊琉璃苫,天井座中間。民風格律遠,還古續今觀。屋裡清香漫,茶盞對八仙。——《四合院》
魯迅先生是我國近現代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民主戰士和革命家,在混亂的年代用筆桿子作武器,抨擊了不少人,也挽救了不少人。魯迅先生不僅在文學上做出了突出貢獻,也在革命道路上奉獻了不少。他的一生是充滿傳奇的,身上自帶不少光環,令人欽佩。除了這些引人注目的身份外,他還是當時社會真正的「土豪」,在民國七年,他花3765塊大洋在北京買了一套四合院,數目不小,那麼這座四合院如今價值多少了?
民國七年,也就是1919年,38歲的魯迅先生在北京買了一套四合院,房間足有32間,面積更是超過500平,總花費3765塊大洋,有人稱是妥妥的人間富豪。當時的魯迅先生在教育部任職,他一個月大概能拿到300大洋的薪水,換成如今的市值大概在1.8萬到3.5萬之間,在當時能拿到這個水平的工資,全靠工資來算都是個富豪了。他的這套四合院在當時也得要22.5萬-43萬元了。
換成如今的市場價值來算,他這套32間的四合院肯定是價值千萬了,或許更值錢,說他是個大富豪一點也不為過。事實上,魯迅先生的確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當地的一個地主,從小他的家境優渥,僕人小廝從未斷過,但在他17歲的時候,家中遭遇變故,慢慢的家道中落,淪為了普通人,他的母親為了讓他上學還變賣了自己所有的金銀首飾。稍微年長一點後,他去到日本求學,在此期間學習不少先進文化,但高昂的學費讓他退步了,沒錢讀書也只好被迫回到中國。
剛回國的魯迅先生只是在家鄉做著教員的職位,工資很低,一直到了1912年,他才成為了教育部的科長,之後被提拔成為教育司僉事,工資才在這個時候漲了許多倍,能拿到300多大洋一月,在一眾教育工作者中,這個薪資水平很高了。當時北京普通民眾一月的生活費大概為3大洋,30斤麵粉1.5大洋,100斤小麥1大洋,8斤豬肉1大洋,可見他的薪資水平完全可以養活一家人,甚至是綽綽有餘,所以能夠買下一座四合院實在是小意思,也就是他一年的總工資而已。
事實上,1912年到1919年,他不過還在租房生活而已,但到了1919年以後,他家實在不允許他在外租房了,因為家族人群實在太過龐大了,所以就不得不考慮買房了。魯迅先生之所以負債纍纍還是得從他的大家族說起,當時他的二弟在他幫助下也來到了北京工作,之後三弟周建人也來到了北京讀書,但這兩兄弟可不是自個來的,而是拖家帶口的,最後加起來整個四合院實在是人多。
龐大的消費群體拖連了他不少,加上醫療開支,一個月花費不少。加上魯迅先生是個文人,每個月都會閱讀大量的書籍,這又是一筆開支,老家還有老母親和親戚要養,每個月還得寄去生活費,這又是一筆開支。另外,他極富愛心,每當發生什麼災情的時候,他都會自己出資資助那些窮苦人家,這又佔了一筆錢。總之,雜七雜八加起來他一個月的工資常常是不夠用的。
他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有限,這麼多人等著他養,他的薪資自然是很快就會捉襟見肘的,以致後來他需要去借錢度日養活家人了。1923年,他和弟弟發生了矛盾,搬出了這32間的四合院,不需要養那麼多人之後,他自己又開始租房住,後來母親搬出了四合院,租房住不方便,所以便又買了一套小的四合院。
結語
那套32間的四合院位於八道灣,放在如今的北京就是屬於2環地帶,2020年那個地區二手房均價14.8萬一平,所以按照他的那套房計算足足超過了億萬元,加上他大文豪的身份,估計這套房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