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佬譚延闓日記曝光 大抖蔣宋婚姻秘史(圖)

2020-12-21 中國臺灣網

民國大佬譚延闓日記曝光 大抖蔣宋婚姻秘史(圖)

2011年03月04日 08:00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臺灣「中研院」數碼典藏「筆墨譚心-延闓日記網站」昨日舉行成果發表會,民初才子譚延闓的譚家美食,是很多民初名人的最愛。譚延闓外孫、前臺「監察院長」陳履安(右)出席發表會。

  中國臺灣網3月4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中研院」日前將譚延闓(民國時期第一任行政院長)250萬字的日記電子化,整理精華公開至網絡上。由於譚當年政府要員的身分,日記中記載許多民國初期政壇秘辛與軼事,包括他「關說」(從中說好話)蔣、宋姻緣,成功扮演媒人的過程,以及其女婿陳誠(曾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追求女兒的情書,都一一揭露在世人面前。

  報導稱,譚延闓的家屬將日記捐給臺灣「中研院」進行研究,經過為時半年的努力,完成250萬字的日記電子化,並設立了「筆墨譚心-延闓日記網站」,讓民眾得以輕鬆認識這位民國初期政治家的生活點滴,甚至包括宋教仁、廖仲愷遭暗殺事件始末。

  特別受到關注的是,日記中記載了大量政治人物的互動,包括他「關說」蔣、宋婚姻的始末。原來當初宋美齡想嫁給蔣介石,卻遭胞兄宋子文反對,譚延闓有一次到宋家拜訪,見不著哥哥,卻看到宋的妹妹心情鬱卒,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嫁不了「情郎」,譚便答應要「設法疏通」。

  後來,譚延闓果然說服成功,成為蔣、宋間的大媒人。不過他在日記中寫到,過程非常不順利,幾次在車上、寫信都沒能改變狀況,甚至還被宋子文討厭,讓他後悔不已,自剖「言蔣婚事,事不幹己,而數數如此,他日恐將受埋怨矣。」

  宋美齡後來也促成了譚延闓之女譚祥與陳誠的婚事,也才有陳履安(前臺灣「監察院長」)的誕生。臺「中研院」整理陳誠文物,將部分內容一併公布在主題網站上,最有趣的莫過於1931年陳誠寫給譚祥的情書,他直截了當地寫道:「今早你送我上了安慶輪,從你走了十多分鐘之後,我就為我倆、中華民族、人類的前途,獨自走上了孤寂的旅程…」

  報導稱,譚延闓的外孫、前臺「監察院長」陳履安昨日出席臺「中研院」舉辦的成果發表會。他表示,很多事情身為後代的反而不是那麼清楚,唯有日記最真實地記載當下的那一刻,「外祖父是一個非常平易近人的人,若知道自己的日記被這樣呈現,一定會哈哈大笑!」

  譚延闓集政治家、書法家、美食家於一身,是晚清科舉出身,曾是立憲派,後投入革命黨。反袁世凱二次革命時,他堅持保持中立遭免職,袁世凱死後又被啟用,歷任軍隊和國民政府要職,官至國民政府時期主席、行政院長,被認為是廣納百川、調和各黨派歧見的重要緩衝人物。(中國臺灣網 馮存健)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焦點

  • 《譚延闓日記》出版
    【書訊】    南都訊 記者朱蓉婷 清末民初政壇要人譚延闓(1880—1930)的私人日記,近日由中華書局全貌呈現,全20冊《譚延闓日記》囊括譚延闓的全部日記手稿的影印。這樣一位曾經顯赫一時的民國風雲人物,他的日記中涉及頗多的早年革命歷史事件、革命志士言行、民國初期的政壇要人等,還附有一些極珍貴的私人照片,極具文獻價值。    例如,《譚延闓日記》中記載了民初政壇譚與許多著名人物的交往,其中包括共產黨人,比如毛澤東、瞿秋白、李立三等,同時也詳細披露了譚疏通蔣、宋姻緣,成功扮演媒人的過程。
  • 《譚延闓日記》出版,遍觀民國初期的故人往事
    他自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十一日起始寫日記,雖有間斷,但從民國二年(1913年)始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九月二十日止,再無中斷,一生所遺日記稿本達六十六本。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表示,清末自辦鐵路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國民政府北伐等重要事件在譚延闓的日記中都有記錄,因而這份史料是民初歷史的重要佐證。
  • 復旦聯手斯坦福解密「蔣宋孔陳」民國絕檔(圖)
    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民國史研究專家吳景平教授昨天透露,正聯手全球知名智庫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逐步整理和公開該所珍藏的民國史料,這些史料此前從未與人「謀面」,包括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在內的民國「絕密檔案」,將從明年起陸續出版。根據復旦與胡佛開展的合作項目,預計明年第一季度,首批3本文獻將在國內面世、全球發行,為人們解讀那段歷史提供珍貴的資料。
  • 譚延闓,不愛美人愛江山。成蔣宋婚姻功臣
    生於浙江杭州,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組庵湘菜創始人。譚延闓曾經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 。1930年9月22日,病逝於南京 。去世後,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 。
  • 朱銘︱譚延闓與蔣宋聯姻
    譚延闓曾聽說譚延闓是蔣介石、宋美齡婚姻介紹人,甚至還有蔣、譚為「情敵」一說,近翻檢《譚延闓日記》,知皆無根之談。自入廣州大元帥府,譚延闓與蔣介石、宋子文成為同道,親眼目睹兩人崛起群雄並多所贊畫。《譚延闓日記》1927年9月5日在廣州黃埔時期,蔣介石與陳潔如公開同居,黃埔同學都尊陳為「師母」,《日記》多及之,如(1926年1月22日):「仍至蔣家,張靜江以豬發筆屬試,雖硬而鋒不勻,吾乃出吾筆,寫對凡二十副、屏四,皆三行小行書,數年不為此矣。陳璧君在旁插渾,蔣夫人潔如牽紙,環觀者甚眾,吾雖不怯,靜江為之,則大異平日矣。
  • 鳳凰紀錄片 家春秋:民國蔣宋孔家族往事.2009
    2009年《鳳凰大視野》精心製作「家春秋——民國蔣宋孔家族往事」,耗資數千萬,籌劃三年,製作一年,走訪美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地,拍攝場景超過五十處,——追尋蔣宋孔家族的生命足跡,並從南京檔案館、臺灣「國史館」和美國胡佛檔案館裡尋找歷史真相,為您揭開塵封已久的民國歷史謎團。
  • 為髮妻遺言,他與宋美齡不作夫妻作兄妹,終成蔣宋聯姻功臣
    譚延闓本可以與宋美齡結為連理,走入婚姻的殿堂,但為了妻子臨終的一句遺言,婚姻的紅地毯終為他人鋪設,卻也與宋美齡結下了「不解的情緣」。譚延闓父親譚鍾麟做過兩廣總督、吏部尚書等要職,妻妾眾多,除元配陳夫人外,還有顏夫人、李夫人等四位側室。譚延闓的母親李太夫人是譚鍾麟的小老婆,她雖然生有三個兒子,但在封建禮制下,她長期未取得與其夫同桌而食的權利,吃飯時只能站著用餐。
  • 蔣宋別墅:文昌閣
    蔣宋別墅:文昌閣 文:裘國松 圖:明月 溪口武山南端潭墩山,緊瀕剡溪之口,獨具「臥虎汲水」之勝狀,有文昌閣翼然於斯。
  • 譚延闓,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
    民國四大書法家,分別指譚延闓(楷書)、吳敬恆(篆書)、 胡漢民(隸書)、于右任(行,草書),其中于右任知名度相對較高,大多數人都知道,其他三位則知之者甚少。論官職,譚延闓和胡漢民都曾做過正國級領導,于右任只做過部級領導,而吳稚暉卻一生不願做官。論書法,譚延闓擅楷書、胡漢民擅隸書、吳稚暉擅篆書、于右任擅草書,可謂各領風騷。
  • 民國顏體第一人——譚延闓
    圖片源於網絡譚延闓的書法,有種大權在握的氣象,結體寬博,筆力飽滿,顧盼自雄,大有睥睨天下之霸氣。是繼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寫顏體的大家,早在上世紀初就已名震遐邇。從民國至今,寫顏體的人沒有比譚延闓更能勝者。
  • 民國奇人譚延闓,一方軍閥,死後為何還能享有國民政府國葬殊榮!
    譚延闓,民國十大傳奇人物之一,湖南茶陵人。少年時就是方圓百裡皆知的神童,5歲讀私塾,14歲中秀才,23歲中舉人,25歲考中清末最後的一次科舉進士!這一路走來,渾身金光閃閃,奠定了其為人上人的精彩舞臺!圖為中山陵陵碑,碑文為譚延闓手書,字體雄渾有力,穩如泰山。譚的第三次督湘被趕下臺後,結識了孫中山,被孫的宏圖理想所折服,並徹底接受了孫中山的理念,成為了孫的左膀右臂,要錢給錢,出人,出槍,更是在孫中山落難時,振臂一呼,帶著湘軍舊黨殺到廣州!北閥誓師定江山的八個軍,其中湘軍就佔了三個,老譚為國民政府可出了大力了!
  • 譚延闓不娶宋美齡的真實原因:遵守死去妻子遺言
    去世後,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 。著述有《組庵詩集》等。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譚延闓為介紹人。 譚延闓本可以與風華絕代的宋美齡結為連理,走人婚姻的殿堂,但為了妻子臨終的一句遺言,婚姻的紅地毯終為他人鋪設,卻也與宋美齡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 譚延闓:他被稱為「民國最完美男人」,為何現在幾乎無人知道他?
    去南京夫子廟集郵市場,花大價錢購得民國時發行,四枚一套的《譚院長紀念郵票》,這算是民國郵票中,僅次於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和林森的大套票了,而且,因為幣制的不同,還同時在吉黑、滇省,新疆等地加蓋發行,真不容易啊。
  • 按照順序而言,蔣先生應該排第三
    不過我們細看宋美齡和蔣先生的婚姻,貌似有一點政治成分,畢竟兩大家族各有所需。當時譚延闓深得孫先生的信任,為了拉攏他,便想讓待字閨中的宋美齡給他續弦。隨後孫先生上門宋家說道此事,宋父也同意。不料在讓媒人登門說此事時,遭到了譚延闓的拒絕,理由是年齡差距較大,不想耽誤宋小姐。
  • 吳景平:最早揭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神秘面紗的人
    20年堅持,他成了最早揭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神秘面紗的人。  從宋子文檔案到蔣介石日記,再到上海民國時期的金融史,復旦大學近代中國人物與檔案文獻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系吳景平教授,已經花費20多年時間沉醉在民國歷史和民國人物的研究上,「上世紀80年代讀碩士時,我對民國歷史和人物的認識,只有一個來自歷史課的結論。20多年研究,我發現史實遠比結論更豐富,也更有意思。」
  • 民國第一吃貨譚延闓
    譚有二事流惠至今,均與從政無關:一是湘菜經他手,得立身於八大菜系中;二是他的書法造詣深厚,被稱為「從民國至今,寫顏體的人無出譚延闓之右者」。     1920年11月,譚延闓的心腹趙恆惕反戈一擊,譚再度失勢。此後幾度想東山再起,直到1922年8月,他參加湖南省長競選,得885票,趙恆惕得1581票。譚延闓見回歸無望,轉投孫中山。     陳炯明兵變時,譚延闓寸步不離孫中山。
  • 譚延闓:「亂吃一通」的美食家
    呂滿即呂苾籌,益陽人,譚延闓的大秘書。    民國的黃酒是年份酒,時間越久越清澈,卻仍可能擺脫不了發酸的下場。1915年4月8日日記:「晚飯,有新酒,清者乙未,濃者己亥,濃者惜微酸,其味則湘中同泰之『四十兩』不足專美矣。微醺,乃食粉,庖人以肉湯煮,乃斥易之,又所謂不知所摻者矣。」1895年(乙未)的酒已經是20年陳釀了,而1899年(己亥)的酒味道較濃,卻已發酸了。
  • 他是民國第一大吃貨,但一言回絕了宋美齡的愛意!
    生於浙江杭州,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組庵湘菜創始人。 譚延闓曾經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1930年9月22日,病逝於南京 。去世後,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 。譚延闓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 ,著述有《組庵詩集》等, 其精於美食,為組庵湘菜創始人 。
  • 為了宋家利益,宋靄齡看準了蔣介石的政治前途,力促蔣宋聯姻
    宋藹齡上下打量著陳潔如,然後用挑釁的口氣問:「蔣夫人,你對婚姻生活感受如何?你跟你丈夫吵過嘴嗎?」陳潔如給了一個否定的答案。這回,輪到宋美齡盤問了:「他的第一任妻子毛夫人怎麼樣?她對你很不客氣嗎?第二位妻子姚夫人呢?你見過嗎?她長什麼樣子?」然後,她與姐姐宋藹齡交換著富有寓意的眼神。
  • 蔣介石日記解讀:苦追宋美齡始末
    此後,來往於奉化、上海之間多次,他與宋的初次見面應在此期間。但是,日記中並無任何與宋美齡相見的記載,相反,倒有「與潔如觀劇」、「潔如來陪」、「潔如送我上船」等記載,可見,蔣介石與陳潔如正處於情戀中。當時宋美齡沒有「注意」到蔣介石,蔣也還沒有「注意」宋美齡。有些著作描寫二人第一次見面,蔣介石「看著宋三小姐翩然而至」,「立刻被他的美國式的教養和氣質吸引住了。」純粹是想像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