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闓介紹
譚延闓(1880-1930),字組庵, 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34;;與陳三立、徐仁鑄、陶菊存並稱&34;。生於浙江杭州,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組庵湘菜創始人。
譚延闓曾經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 。1930年9月22日,病逝於南京 。去世後,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 。譚延闓有&34;之稱 ,著述有《組庵詩集》等, 其精於美食,為組庵湘菜創始人 。蔣介石
譚延闓是孫中山的堅定支持者和助手國民黨的資深人物。譚彥凱出生於官員家庭。他的父親譚忠林曾任部長,福建和浙江省長,廣東和廣西省長。父親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因此譚彥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譚延闓
譚延闓,被稱為「譚三法」,曾任國民政府主席,出生於浙江杭州。他參加了國家保護運動,並且是中華民國四位主要書法家中的第一位。他父親的朋友翁同龢看到了它並愛上了他
譚延闓的父親譚鍾麟李太太。他很有才華,非常孝順。他知道,如果他想提高母親的地位,就必須努力工作。當他參加會元考試時,他的父親宣布李太太可以坐下來一起吃飯。當時是不可能的,只能吃站著的東西。
譚延闓的母親李太太去世時,他只是躺在棺材上,讓母親的棺材穿過前門而不是側門,並說他死後將通過前門被帶走。後來,譚彥凱為母親而戰。譚延闓28歲時就教翰林學院編輯。他支持憲法,支持革命,跟隨孫中山,後來與蔣介石結盟。
▲譚延闓書法
2.譚延闓不愛美女愛江山
在跟隨孫中山的過程中,譚延闓越來越了解孫中山。大家都說:「革命領袖是孫公。」此外,譚延闓賣掉了自己的土地來支持孫中山。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全部50,000被用作孫中山的軍事工資。
譚延闓與孫中山有著很好的關係。孫中山重用了譚延闓,使他成為內政部長和北伐總司令。至於黃埔軍校的成立,孫中山還讓譚延闓一開始就這樣做。由於他曾經在湖南接受教育並在這方面有經驗,孫中山故意讓他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但他辭職了。他認為軍事學院和普通教育之間仍然存在差異,因此他推薦了蔣介石。譚延闓就是這樣把黃埔軍校校長的職位交給了通常不愛江山的蔣介石的。
譚延闓不愛美的原因是因為孫中山想向宋美齡介紹他,但那時他已經有了妻子。但是譚延闓拒絕了。他覺得自己比宋美齡大17歲。他去世後,宋美齡要成為孤兒和寡婦會很艱辛。這不公平。
儘管譚延闓沒有娶宋美齡為妾,但他承認宋美齡的母親是具有很高情商。因此,宋美齡成為了他的乾妹妹,不是一個家庭,而是一個家庭,因此他得到了宋氏家族的尊敬和尊重。
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歡迎關注:神舟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