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法定結婚年齡 解讀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的變與未變

2020-12-05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三審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對比此前兩審,三審稿對收養制度作出適當調整,明確了「最有利於被收養人原則」;再度調整了患病情況的婚前告知義務;明確規定無效婚姻無過錯方有損害賠償權;刪除了「隔代探望權」。

二審中,有觀點建議下調法庭結婚年齡、完善夫妻債務認定規則、修改離婚冷靜期等,對此三審稿均未作改動,仍採用了二審稿的規定。

變化1:

「最有利於被收養人原則」擬入法

此前兩審對現行收養制度作了一系列調整。一審稿放寬了對收養條件的限制,規定已有1名子女的收養人也可收養子女。二審稿將無違法犯罪記錄納入收養條件,並設定了收養異性子女的年齡差。

二審後,一些專家學者提出,現行收養法對於收養原則採用的表述是「有利於被收養人原則」,規定「收養應當有利於被收養的未成年人的撫養、成長,遵循平等自願的原則,並不得違背社會公德」。為了更好地維護被收養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建議將我國已加入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關於兒童利於最大化的原則落實到收養工作中,明確規定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

三審稿採納了上述建議,提出「收養應當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禁止借收養名義買賣未成年人」。

變化2:

再度調整「患病情況婚前告知義務」

此前一審稿規定,「一方患有嚴重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

二審稿將上述的「嚴重疾病」,修改為「重大疾病」,規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

二審分組審議時,有的常委委員提出,婚前告知義務不應僅限於重大疾病,只要患有疾病,就應當如實告知另一方。但是只有在沒有如實告知重大疾病時,另一方才可以請求撤銷該婚姻。

三審稿採納了上述建議,規定「一方應當在結婚登機前將患病情況如實告知另一方。一方患有重大疾病,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

此外,二審分組審議時,有的委員還提出,何為「重大疾病」,哪些「重大疾病」未如實告知則婚姻無效,草案未作出明確界定,「重大疾病」的範圍不夠明確,實踐中不便於執行。

三審稿未採納上述觀點。21日,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作草案主要問題修改情況的匯報時表示,「重大疾病」是一個相對觀念,具體含義和範圍會隨著醫學實踐的發展而變化,不宜也難以在民法典中作出明確規定,可以由法院和婚姻登記機關在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作出認定。

變化3:

無效婚姻的無過錯方享損害賠償權

此前兩審稿對婚姻無效或被撤銷的法律後果作出了規定,「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對此,有的專家學者和常委委員提出,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還應當賦予無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以有利於保護無錯方的權益。

三審稿採納了上述建議,明確提出「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據此,不僅僅是婚姻關係中的無過錯方,無效婚姻中的無過錯方也擁有了主張民事損害賠償的權利。

變化4:

刪除「隔代探望權」

現行法律並未對隔代探望權作出規定。此前的一審稿提出: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孫子女、外孫子女的,參照適用父母探望子女的有關規定。

對此,有的法學教學研究機構和社會公眾提出,為保障未成年任何直接撫養子女一方生活的穩定,隔代探望權的範圍不宜規定過大。

二審稿採納了上述建議,將「隔代探望權」條款修改為: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孫子女、外孫子女,如果其盡了撫養義務或者孫子女、外孫子女的父母一方死亡的,可以參照適用父母離婚後探望子女的有關規定。

可是二審中,有的意見提出,不應當對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孫子女、外孫子女的權利加以限制,建議刪除二審稿中的上述條款。也有的意見提出,法律不宜賦予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權,也建議刪除二審稿中的上述條款。還有的意見提出,隔代探望權的範圍不宜過大,否則不利於保障未成年人和直接撫養子女一方生活的穩定,建議維持二審稿的穩定。

在各方觀點中,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隔代探望權是指父親離婚後,不直接撫養未成年子女一方的父母,即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孫子女、外孫子女的權利。現行婚姻法沒有規定隔代探望權,一審稿根據司法實踐增加了有關隔代探望權的規定,二審稿又作了修改完善。鑑於目前各方面對此尚未形成共識,可以考慮暫不在民法典中規定,祖父母、外祖父母行駛隔代探望權,如與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不能協商一致,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據此,三審稿刪除了隔代探望權條款。

未變1:

法定結婚年齡未下調

「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是現行婚姻法對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此前二審中,有委員建議適當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委員張蘇軍就建議將法定結婚年齡調整為男18歲、女18歲,「沒有必要在婚姻年齡上做男女的區別。以前規定男大兩歲是因為女性發育比較快,以及考慮到男性對於家庭的撫養責任等等。隨著條件的變化、發育的提前,這兩歲已經沒有意義了。」不過,也有委員認為法定結婚年齡應維持現行規定。

對於上述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不同建議,今天,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作草案主要問題修改情況的匯報時表示,經與國家衛健委、司法部等有關方面研究會認為,現行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已為廣大社會公眾所熟知和認可,如果進行修改,屬於婚姻制度的重大調整,宜在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的分析評估後再作決策。據此,三審稿未對法定結婚年齡作出調整,仍維持現行的「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

未變2:

夫妻債務認定規則仍採用24條新司法解釋

對於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此前二審稿採納了第24條新司法解釋「共債共籤」的相關規定。二審分組審議時,24條新司法解釋仍有需要完善的空間,例如夫妻共同債務的舉證責任、何為共同生產經營之債等,法律有待明確。

三審稿未採納上述觀點,對於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仍採用了二審稿的設計,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籤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未變3:

離婚冷靜期仍為30天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啟動編纂後,新增了離婚冷靜期制度,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此前兩審過程中,均有委員建議延長離婚冷靜期,有的委員建議延長至三個月。

三審稿對離婚冷靜期未作修改,仍採用了此前兩審稿的30天的規定。

此外,二審過程中,有的委員建議法律應對非婚同居作出明確規定;還有的委員提出應恢復婚檢。對此,三審稿均未作改動,均沿用了二審稿的相關規定。

18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記者會上,法工委發言人回應未婚同居合法化的提問時表示,早在2001年修改婚姻法的時候立法機關就注意到這個問題,當時法律中針對其中事實婚姻的問題作了規定,「未辦理結婚登記應當補辦登記」,就是說對於未婚同居中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應該通過補辦結婚登記的方式來解決,不能簡單地一律宣布為無效婚姻。

「但是對於其他形式的同居,現行法律暫未作出明確的規定。」臧鐵偉說,現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仍舊維持了這一做法,主要有如下考慮:一是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未婚同居在一些地方為一部分人所接受,但是在整個社會上還遠未形成共識。如果法律上對同居制度予以認可的話,將會對現行的婚姻登記制度形成較大的衝擊。二是因為同居的情況和原因都比較複雜,法律難以作出統一的規定,如果這樣規定也不一定有利於保護相關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三是考慮未婚同居涉及到諸多法律問題,比如財產分割、撫養權等,對大多數的問題現在有不同意見,還沒有達成共識。所以,從目前情況看,法律上明確規定同居這個問題的時機還不成熟。

新京報記者 王姝

編輯 李國君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法定結婚年齡 擬暫不作修改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制度、法定婚齡暫不作修改、「樹立優良家風」「夫妻互相關愛」被寫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    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等一批社會高度關注的法律草案在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提請審議。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    法定婚齡暫不作修改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21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
  • 2020年中國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歲
    月21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草案三審稿對法定婚齡暫不做修改,維持現行婚姻法規定的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認為,現行法定婚齡的規定已為廣大社會公眾所熟知和認可,如果進行修改,屬於婚姻制度的重大調整,宜在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的分析評估後再定。
  • 委員建議降低法定結婚年齡 婚齡定為男18歲女18歲
    武俊傑 攝  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  委員建議延長離婚冷靜期  審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  6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也有委員建議,降低法定結婚年齡。  建議降低結婚年齡  張蘇軍委員建議,降低結婚年齡,婚姻法修改時把婚齡規定為男18歲、女18歲。  他解釋說,1980年修改婚姻法時,把1950年規定的男女婚齡20歲、18歲提高到22歲、20歲,有明顯的經濟社會條件的需要。
  • 下調法定結婚年齡?18歲結婚,你願意嗎?
    下調法定結婚年齡?18歲結婚,你願意嗎?第四,現實生活中,存在男女雙方因未達法定婚齡、不能辦理結婚登記而同居生活、生育子女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我國一些地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常常引發糾紛甚至惡性事件。適當降低法定婚齡有利於這部分人締結受法律保護的婚姻關係,也有利於婦女、兒童權益的保護。
  • 18歲結婚?降低法定結婚年齡有沒有必要
    在編纂民法典的背景下,婚姻家庭編中如何規定法定婚齡備受注目。目前,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稿中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延續了婚姻法的規定。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麗萍認為,二審稿中對法定婚齡的規定依然過高,應當適當降低,建議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周歲,女不得早於十八周歲」。(《光明日報》8月4日)說實話,這個看似犀利的觀點並不新鮮。早在2012年,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就提交議案,認為應將法定結婚年齡下降到18周歲。在全國「兩會」上,代表和委員都有類似提議。
  • 最新法定結婚年齡出爐!網友:建議改到30歲……
    引起網友激烈的討論近日,在一眾娛樂新聞中#法定結婚年齡話題#再次衝向熱搜經過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決定>#法定結婚年齡暫不作修改# ▼草案三審稿堅持了被公眾認可的現行法定婚齡的規定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 此消息一出,有網友們
  • 被結婚不屬於無效婚姻,民政局為啥不能撤銷?沒道理
    12月23日,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其中的婚姻家庭編草案有近親屬範圍認定、騙婚無效情形等三大新變化。此前,婚姻家庭編草案從一審稿到三審稿,都增加了一項婚姻無效的情形,即規定「以偽造、編造、冒用證件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婚姻無效」,三審稿刪除了該項規定。
  • 法定婚齡要下調?公婆和兒媳是不是近親屬?民法典編纂中的九大爭議
    其間,法定結婚年齡該不該下調、非婚同居否應由法律界定等議題,曾引發社會各界熱烈討論。 5月22日,我國首部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立法,正式出臺後,我國將進入法典時代。 從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起,民法典編纂歷時5年7個月。
  • 有人建議,法定結婚年齡降到18歲
    現行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二審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沿用了現行法律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設計。對此,6月26日分組審議草案時,一些委員建議適當下調法定結婚年齡。
  • 專家解讀
    紅燭和「雙喜」  飯菜頗為豐盛  旁邊疑似有成年女子  在勸兩人多吃點  根據我國婚姻法規定  男子法定結婚年齡為  22周歲  女子不得早於  20周歲  這對新人  均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法定婚齡暫不作修改  2019年10月21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  草案三審稿對法定婚齡暫不作修改,維持現行婚姻法規定的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 法定結婚年齡暫不做調整,你怎麼看?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今天下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三審。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在做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時表示,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 關注兩會:法定結婚年齡該不該降低?
    現行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去年6月二審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時,部分委員建議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委員張蘇軍當時提出,法定結婚年齡可調整為男18歲、女18歲。法定結婚年齡是否應該向下調整,筆者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贊成保持現在的規定不變的,男22周歲,女20周歲。也有贊成向下調整的,至於調整的幅度是多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的看法是,保持現有規定不變,不贊成向下調整法定婚齡。
  • 法定結婚年齡降至18歲?網友炸鍋:只會增加離婚率
    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二審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沿用了現行法律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設計。對此,26日分組審議草案時,一些委員建議適當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委員王超英說,「關於法定婚齡的問題,現在是維持了現行婚姻法的規定。
  • 法定結婚年齡下調?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選擇多大生孩子?
    01.陳鳳翔:建議下調法定結婚年齡,社會上呼聲很高之前在二審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時,就有委員提出下調法定結婚年齡。當時,委員張蘇軍提出,建議法定結婚年齡下調至男18歲,女18歲。為何提出這項建議?理由是:「從2013到2018年,我國連續5年婚姻登記人數下降,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出生人口下降,老齡化上升。」今年,委員陳鳳翔表示,當今社會對我國婚姻法規定的結婚年齡仍然很關注,降低法令結婚年齡的呼聲仍然很高。
  • 法定結婚年齡降至18歲?這建議別急著嘲諷和反對
    日前,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有委員建議適當下調法定結婚年齡,由現行男22周歲、女20周歲調整為男18周歲、女18周歲,以此調節婚姻人數下降和老齡化上升的趨勢。此消息發布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閱讀量高達2.8億。
  • 18歲成年,為何法定結婚年齡卻要男22女20?聽聽法律專家怎麼說
    今年,全國人大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三審。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在做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時表示,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 最新法定結婚年齡公布!網友:改吧,改到30歲……
    關於結婚的話題總是備受關注, 近日一則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話題, 又衝上了熱搜! 年初兩會委員曾建議: 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