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八字家訓是什麼?

2020-12-20 天使小薩摩

曾國藩是一個自律性非常高和愛學習的人,為什麼呢?

這個和他的家庭教育是完全分不開的。

他家的家訓是八個字:

早:早起,早起三朝,可當一工。

掃:掃除,清潔衛生,不可忽略。

考:祭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寶:睦鄰,患難相顧,惟善為寶。

書:教育,讀書明理,普及知識。

蔬:種菜,園有蔬菜,四季常新。

魚:養魚,魚躍於池,活潑潑地。

豬,養豬,庖有肥肉,養老大客。

這八件事情家裡無論老友必須做到。同時要求家庭成員禁絕疏遠六種人:算命的、看風水的、巫道、巫醫、和尚、閒客。

曾國藩在日記、家書中,提到他們家雖然貧苦些,但是充滿了生氣、充滿了喜悅、充滿了家庭成員間的友誼跟敬愛。他們的家庭給他的是禮義廉恥,給他的是勤儉質樸、給他的是孝順尊以及、給他的是忠君愛國。

所以家庭教育是非常之重要的。

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對孩子的個性,習慣和世界觀形成打下基礎。

要想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人,那麼父母的責任重,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這個意思。

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是這樣的。

你希望你的孩子愛看書愛學習,可是你回到家不是抱著手機聊天,就是抱著手機打遊戲。然後你要求你的還是看書學習,這怎麼可能呢?你言行不一,說的和做的不一樣,身教勝於言教。

我有個朋友的兒子是個小暖男,每次吃飯的時候會主動給爸爸媽媽夾菜和盛飯,這件事沒有人要求過他,也沒有特意教他。但後來才知道,是他的爸爸每次跟長輩吃飯的時候,都會很開心地給長輩夾菜、盛飯、盛湯,孩子看在眼裡,自然就學會了。這就是身教的力量。

如果你想孩子孝順你,你就要先孝順自己的父母,而且是愉快地發自內心地,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這麼做的喜怒哀樂,你的孝心讓他覺得是件好事,愉快的事情,他就會特別印在心裡。

所以孩子的教育首先一點就是身教。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八字家訓,深藏曾氏家族興盛密碼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後人評價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歷史上數得著的侯門望族,歷經百餘年而長盛不衰,曾氏家族人才輩出,這和曾國藩的家教家訓有著密切的關係。清鹹豐十年(1860年)閏三月二十九日,曾國藩給其在家的四弟曾國潢寫信,信中寫道,他曾經與九弟曾國荃論治家之道,一切以其祖父曾星岡為法,大約有八個字訣。
  • 曾紀芬:因做到父親曾國藩家訓中這八字訣,她十二子女竟全部成才
    曾國藩憑藉自己的力量成為首富,他的家教甚嚴,他的小女兒因家風家教的洗禮,雖91高齡駕鶴西歸,一生功德圓滿。如此的圓滿都要從父親曾國藩家訓中的八字訣說起。曾國藩出身寒門,卻十分注重家風家教的傳播。在曾國藩的家訓中,他對子孫的教育始終奉行"書、勤、和、儉、敬、儉、恕、健"八字。而練得最徹底的是最小的女兒——曾紀芬。曾紀芬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曾國藩對她有更多的關心,而是她自己對父親家訓的認真貫徹和傳承。曾國藩家訓中,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勤"和"儉",曾紀芬對這兩個字一直是千真萬確的。
  • 從《曾國藩家訓》想到的
    近日,單位邀請了著名學者、曾國藩研究專家、讀山詩社社長劉安定來講授千古第一家訓——《曾國藩家訓》,意猶未盡之餘,特意買來此書仔細閱讀,讀後感觸頗多。曾國藩是湘軍的創立者、統帥,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 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了「同治中興」,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種種言論影響深遠、澤被後人。
  • 曾國藩家訓的故事
    曾國藩家訓:三個地方看一個家庭的興敗曾國藩家訓第一看: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曾國藩家訓第二看:探尋曾氏家族長盛不衰的奧秘,曾國藩家訓裡留給後代的"四條遺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曾國藩家訓四條遺囑:一是慎獨則心裡平靜自我修養的道理,沒有比養心更難得了。心裡既然知道有善惡,卻不能儘自己的力量以行善除惡,這是自己的表現。內心是不是自欺,別人無從知道。
  • 曾國藩:勤勉守恆終能成就功業,謹記家訓方能光耀門楣
    在曾國藩的老家,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鹹豐初年,曾國藩的大家庭還未分居的時候,家中為建新宅黃金堂,與鄰居為一牆之隔的地界發生爭執,及至要打官司到湘鄉縣府。曾國潢將這一情況寫信告訴了在京師做官的曾國藩。
  • 《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好家訓真的很重要
    小時候笨得連一首詩都背不出來的平民百姓子弟,卻靠自律克服了懶惰和平庸,最終成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的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儘管他是一名備受關注和爭議的人物,毀譽參半。但如果拋開他在政治上功過是非的爭議不說,有一點卻是不論對他褒還是貶的人,都一致極為推崇他的家訓智慧。
  • 用五行命理看曾國藩八字的智慧格局
    這是一代名人曾國藩家訓其中的一段話,在注重傳統國學家教的今天,曾國藩這名字就一直是以古人的身份卻網紅式的存在。文學界流傳一個段子,「少年不讀曾國藩,讀懂已是不惑年,」曾國藩一生以笨成就學問和事業。但他的核心影響力是「修身自律」「至誠至真」的思想理念。
  • 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
    社會上推崇曾國藩的風氣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好像比我年紀還要大。客觀地說,曾國藩家並沒有系統完整的家訓,他和著名的《顏氏家訓》沒法比,甚至和一般的《朱伯廬治家格言》,也有差距。這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 客觀上,曾家傳家年代並不太久遠,歷史上也沒有出類拔萃之人,都是農耕出身,可以說文化貧瘠缺失。到了曾國藩這裡發跡,年輕時曾國藩要參考別的家訓寫作整理自己的家訓,又感到沒有具體抓手,泛泛組織羅列,更讓人無法實踐,成為擺設。
  • 林乾談曾國藩家訓:曾國荃也曾受不了曾國藩的嚴厲
    曾國藩家訓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有何意義?曾國藩家訓有著怎樣的故事和歷史?曾氏後人現在身在何處,又有何成就?「曾國藩家書講的雖都是家庭日常之事,但其中有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尤其是科學育兒的方式方法,值得當下父母深入領會,活學活用。」近日,百家講壇主講人、清史及曾國藩研究專家林乾,攜手北京大學出版社等,以曾國藩家訓為題開講,探討傳統家訓對當代教育的啟示。
  • 曾國藩家訓影響六代子孫
    1859年,戎馬中的曾國藩給兒子寫下家書:「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1870年,是年六十歲、功成名就的曾國藩總結自己一生的處世經驗,寫了著名的家訓「日課四條」,即:慎獨、主敬、求仁、習勞。這四條,慎獨是根本。曾夢佳,曾國藩第六代「慶」字輩嫡傳後人,一位柔中有剛的中年女法官。
  • 八本:曾國藩最著名的一條家訓
    -----曾國藩八本家訓解讀:看古書要考究文字、語言的由來和含義,這樣才可能融會貫通,熟練掌握,應用時才能得心應手 ;作詩和寫文章要講究平仄聲調,讀起來才能朗朗上口;服侍父母不僅僅是衣食無憂,更重要是開心、高興;養生要少生氣、少憤怒、保持平和心態;說話要分場合地點,了解利害關係,說出的話要入情入理
  • 曾國藩家訓: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是他們一生的福氣
    曾國藩一生手不釋卷,從少年到去世,不曾有半分懈怠。哪怕是行軍打仗的時候,也不忘帶著書。對家裡的弟弟、子侄,更是關懷備至,每月書信檢查功課,交流讀書筆記,督促他們讀書。他說:讀經有一耐字訣。曾國藩把「勤」字看作興家立業的根本。曾家有八字家訓:豬、蔬、魚、書,早、掃、考、寶。養豬、種菜、餵魚、讀書,這是居家之事;起早、打掃、祭祀、睦鄰,這是治家之道。
  • 曾國藩的家訓 「 四字八句 」訣
    家風由家訓家規而來。家風就像樹的根系,河的源頭,深遠地影響著家庭的每個成員和家族的興衰。曾國藩是中國晚清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這一切成就,與曾國藩的成長環境特別是他的家風分不開。
  • 曾國藩家訓: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會成為他們一生的福氣
    不論是在什麼時候,遇到了何種問題,「勤」字都是很重要的。但是現在有很多孩子含著金湯匙出生,從小生活在蜜罐裡。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為他們包辦一切,導致他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又極度懶惰。這樣的人,註定不會有所作為。而曾國藩就對「勤」字極為看重,把它作為興家立業的根基。
  • 親清學堂第十八課 | 曾國藩家訓的現代啟示
    12月26日,親清學堂第十八課開課,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專家、著名清史及曾國藩研究專家林乾以《曾國藩家訓的現代啟示》為題,通過視頻形式作了專題講座。吳昊等縣領導與我縣黨政領導幹部和重點骨幹企業家代表共同收聽收看。
  • 揭秘曾國藩家族人才輩出的「天機」,曾國藩家訓的密碼藏在這
    曾國藩從小受祖父影響最大,尤其是曾氏家族的教子六字訣:「勤、孝、儉、仁、恆、謙」讓他銘記一生。就在這六字中,曾國藩最看重「勤」,每個人都有其惰性。曾國藩有3個兒子、6個女兒,長子和第五女不幸夭折;次子曾紀澤是著名外交家;小兒子曾紀鴻是著名數學家;長孫曾廣鈞是曾家的第二位進士,23歲入翰林院,也是著名詩人;孫女曾廣珊是著名女詩人;直系第四代、第五代,大多是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曾國藩幾位弟弟的後人中也湧現了諸多人才,有著名化學家曾昭掄、著名考古學家曾昭燏、著名革命家曾憲植、著名畫家曾厚熙等。
  • 曾國藩家訓的的四個核心思想
    曾國藩是影響近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人物。是「同治中興」的股肱之臣。沒有曾國藩,可能清政府很早就被太平天國推翻了。而曾國藩在家族發展、子女教育等方面,也很有建樹。同治九年,曾國藩指導兒子曾紀澤撰寫《曾氏家訓》。在《曾紀澤日記》第80頁有記載:繕家訓,二更後繕畢,約千七百餘字。雖然字數不是很多,但是確實曾氏思想的精華所在。曾紀澤自己概括為四個核心思想。
  • 「勤」「敬」二字為法 | 從曾國藩家書家訓看家風建設
    「八字口訣」在家書和家訓中的出鏡率相當高,幾乎可以稱為曾國藩的座右銘。曾國藩故居富厚堂曾國藩教孩子讀書:一有規劃,二有方法。在家書尤其是家訓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曾國藩通篇大段講讀書心得和讀書之法。所以對於孩子讀什麼書,如何讀書,曾國藩有一套成熟的規劃。爾《說文》將看畢,擬先看各經註疏,再從事於詞章之學。八股文、試帖詩皆非今日之急務,盡可不看不作。史鑑略熟,宜因而加功,看朱子《綱目》一遍為要。餘於《四書》《五經》之外,最好《史記》《漢書》《莊子》《韓文》四種,好之十餘年。
  • 曾國藩十六字家訓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但其對子女的教育卻留給後人很多可借鑑的內容。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以儉持家。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
  • 曾國藩家族,200多年出了240多個人才,沒有一個沒用的人
    曾國藩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人,他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湘軍的創始人。對於曾國藩,後人的評價是不同的。曾國藩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但現在看來,曾氏家族是一個傳奇,這個家族中也不乏傑出的人物。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中一定有曾國藩的身影,一個農家子弟,從底層人事到"中興第一臣",靠的是曾國藩的祖傳家訓,他的家訓主要來自曾國芳的祖父。他的祖父曾興剛留下了八字家訓。書、菜、魚、豬、晨、掃、考、寶都是八字家訓,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