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了,老王在此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大家都知道要吃月餅,但是為什麼要吃月餅呢?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甚至也是某些東南亞華僑的傳統節日,可謂是影響深遠。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可能始於唐朝。到北宋的時候在宮廷盛行,後來漸漸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清時期才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
據說當年武王伐紂的時候,殷商太師聞仲製作了一種甜味圓餅作為行軍乾糧,聞仲也因此成為糕點業的祖師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聞仲就把它叫做「太師餅」。據史料記載,月餅的始祖應為這種「太師餅」。
後來在唐朝,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邊吃「胡餅」邊賞月,唐太宗覺得「胡餅」一詞不太好聽,就想改個名字,正好看到楊貴妃舉頭望月,便改名月餅。
最讓人大家所熟知的還是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土地乾裂,海水乾涸,人民無法生活。
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突然出現了,他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
后羿幫人間解決了這件大事,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人聽到后羿射日的奇事,紛紛趕來拜師學藝。其中一個名叫蓬蒙的奸詐之徒也遠道而來。
有一天後羿巧遇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念的后羿射日有功,便給了他一包不死藥。並告誡他服用之後便永遠脫離人間一切,即刻得道成仙。
但是后羿捨不得嫦娥,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嫦娥偷偷地將藥藏起來,沒想到被蓬蒙看到。後來蓬蒙趁著后羿外出之際,手持寶劍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這個時候嫦娥身子頓時飄離地面,向天上飛去,落到月亮上得道成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聽說了這件事之後。悲痛欲絕,他傷心的看著夜空。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比平時又圓又亮,隱約還能看到嫦娥的身影,便急忙派人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和月餅,自己獨望天上的愛妻。
後來民間百姓感慨后羿的情真意切,紛紛效仿。
其實關於月餅的傳說還有很多,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具體了解一下。
早期月餅是烤制的。發展到宋代的時候就變成以蒸為主,到了明清時期,月餅的餡料和製作方法,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明代養生達人高濂著的《遵生八箋》中,月餅就有了椒鹽、松子等餡料。
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如今八月十五中秋節要吃月餅,更多是求一個好的寓意,因為月餅象徵著團圓。
在此祈祝大家生活美滿、甜蜜、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