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醫生工作36小時猝死,算不算過勞?

2020-11-25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實習醫生不休不眠36小時後猝死,不算過勞?近日,臺灣一樁醫療官司引發社會關注。

這是一樁持續了6年的官司——2011年,臺灣成功大學實習醫生上林某,連續工作36個小時,隔天被發現猝死在浴室。家屬告上法院,但法官認為,"這是屬於實習醫生學習的部分,不能算是過勞。"

小編找到6年前的報導——

據相關報導:臺灣成功大學實習醫生林某2011年4月27日在宿舍猝死,在其猝死前,從25日早上值班到26日晚上,長達36個小時不眠不休,且發現醫院打過多通急電找林。家屬質疑林某過勞死。但實習醫生是學生身分,只能獲得平安保險理賠,即使真是「過勞死」也求償無門。

臺灣衛生主管部門處長石崇良認為,值班的頻率不能超過3天一班。而猝死實醫林某妹妹則表示,其兄長就是3天一班,她哭訴:「好不容易再剩一個學期就要畢業了,他身體這麼健康,就這樣突然走了,我真的不能接受。」

這是6年前家屬開記者會的畫面,林妹失聲痛哭

林父:「那個健保卡都沒有就診記錄,結果就這樣子……他一個月就回來一兩次,就這樣不見了」

如今6年過去了,林爸爸依然在為兒子奔波,與院方的官司還在繼續,家屬依然等不到過勞超時的認定。法官認為,"這是屬於實習醫生學習的部分,不能算是過勞。"

林爸爸不死心,直說「就算是學生的身份,還是有為醫院工作。法律究竟保障了什麼?」

今年2月再次開庭時,法官問:上訴人起訴請求450多萬,願意和解的金額是100萬,被上訴人願意付多少和解?院方的回覆是:醫院已經在事發後募得360多萬,交給家屬,已經對家屬負責,院方能負擔的金額60萬。

法官希望雙方和解,勸說「不如雙方各退20萬,不如80萬和解看看」新聞媒體將此形容為「像是在菜市場喊價一樣。」

在這位實習醫生走後的第六年,爸爸依然在為兒子奔波。

(原標題:實習醫生工作36小時猝死,算不算過勞?)

相關焦點

  • 楊墨的「過勞死」到底算不算工傷?李靜柔該怎麼辦?
    今天,小律帶大家邊看劇邊學法——工傷《完美關係》中,楊墨在泰國度假期間猝死,公司最初僅僅想給予其妻3個月(楊墨)的工資補助,原因是楊墨是在泰國度假期間猝死的,與公司無關。楊墨的妻子李靜柔不服,認為楊墨人雖然在泰國,但一刻也沒有停止工作,回覆郵件、修改代碼、修補軟體漏洞,甚至猝死發生時,他都是抱著電腦倒下的。李靜柔堅決要求公司按照工亡處理,在網上發了長長的公開信「討伐」公司。
  • 中山大學學生工作四個月猝死 48小時不休不眠
    巢曉 攝(圖片來源:信息時報)  死者為中大今年畢業生在百度僅上班四個月,是否「過勞死」引發爭論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鄺凝丹 實習生 張小星) 今年6月才從中山大學畢業,之後成為「百度地圖」一名技術研發人員,沒想到,上崗僅有四個月,卻在近日因心臟衰竭而亡。
  • 每年過勞死人數達60萬人 這些情況該警惕猝死(圖)
    「工作狂」突發腦出血不幸去世  【每年過勞死人數達60萬人】經常加個班、周末淪陷在工作中、壓力大。12月11日,央視新聞報導稱,過度加班又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有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過勞死」從醫學上解釋,是因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於積重難返,將突然引發身體潛在的疾病急性惡化,救治不及時而危及生命。  那四川地區「過勞死」的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 勞動節前又一醫生猝死,頻頻發生的醫生過勞致死事件何時休!
    2018年4月23日,年僅20多歲的90後規培醫生麥醫生去世了。而他生前最後一條朋友圈,是轉發《學醫的我們,正狂奔在作死的路上》的關於醫生高強度工作的漫畫文章……有人說,當今這個社會過勞致死事件比比皆是,並未集中於醫療行業,像IT行業發生過勞致死也不在少數,完全沒有必要過度誇大醫生過勞死的比例。
  • 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 我們如何走出過勞時代?
    就在這兩天,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也傳來兩位正值壯年的醫生猝死的噩耗。  過勞死——職場不能承受之重  「過勞」似乎已成中國職場的常態。過度加班又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有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 醫學生規培期間值班14小時猝死 能否算工傷?
    江蘇大學黨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校方在錄取小顧時,確實知道其有先天性心臟病史,但本著尊重考生的原則,認為經過手術,其身體狀況不影響學業和實習的正常進行。「按照他這麼多年的行為表現,我認為他的身體支撐得了正常強度的工作。」「目前大部分的醫療機構並未禁止曾經患過心臟病但完成手術的人士從事醫務工作。」
  • 23歲女孩加班猝死、底層拿命換錢?「過勞死」還要害死多少人
    最近某電商平臺員工猝死的新聞讓「過勞死」這個詞語再一次回歸大眾視野。23歲的鮮活生命在連續不斷的加班強壓下驟然離世,本該享受大好青春年華的人說沒就沒,讓人哀嘆惋惜。官方帳號以高傲的口吻回應「底層人民」: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他們認為,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也就是說,員工猝死,死於不懂得控制。
  • 日本三成公務員每月加班超80小時 預防「過勞死」應該怎麼做?
    日本人工作嚴謹且拼命,幾乎是全球公認的事情。近日,日本官方公布了公務員工作時間調查顯示,該國有三成20多歲的公務員每月加班時間超過80個小時,已突破「過勞死」線。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長這些問題在我國也普遍存在,「996」甚至是「007」的工作模式正在加劇「過勞死」。
  • 女護士被拒入法國籍,竟因每周工作超48小時,中國醫生扎心了……
    據中國醫師協會近年針對中國醫生身心健康狀況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九成以上的醫生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26%的醫生工作時間為10-12小時,13.5%的人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八成的醫生沒有雙休日的概念,84.71%的醫生最近一年都沒有帶薪休過假。
  • 越來越多的人死於「過勞死」?給你講講猝死的危險性
    「過勞死」?醫學上沒這個概念近年來,有關「過勞死」的新聞報導頻繁見諸媒體報端。尤其是,涉及名人明星工作中的突然死亡,往往引發輿論特別的關注和熱議。比如,臺灣藝人高以翔在浙江電視臺拍攝現場猝死,還曾引發資方不顧勞方死活的指責。即使最近臺灣另一位藝人黃鴻升死於浴室,也有人臆測工作太過勞累所致。
  • 23歲女孩猝死,底層拿命換錢的反思:「過勞死」還要害死多少人?
    最近某電商平臺員工猝死的新聞讓「過勞死」這個詞語再一次回歸大眾視野。23歲的鮮活生命在連續不斷的加班強壓下驟然離世,本該享受大好青春年華的人說沒就沒,讓人哀嘆惋惜。官方帳號以高傲的口吻回應「底層人民」: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他們認為,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也就是說,員工猝死,死於不懂得控制。
  • 年輕人過勞死頻發敲警鐘 過勞死離我們有多遠
    每天總有幹不完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日復一復,沒有盡頭。「過勞死」離我們有多遠?都市年輕人過勞死頻發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珍愛生命,遠離加班。  都市白領過勞猝死頻發引網友熱議  13日傍晚,奧美中國北京分公司一名年輕員工在辦公室突發心臟病,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年僅24歲。
  • 當全亞洲站在了過勞死邊緣,近1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
    在中國,過勞問題同樣嚴重,有數據稱,超過3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近10%的人超過60小時。 近三成人,站在過勞死的邊緣。 2018年1月23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一名43歲急診醫生連續工作18小時後猝死…… 死於過勞的森岡孝二
  • 35歲高以翔錄製節目中途猝死,過勞已如跗骨之蛆,都市人群要關注...
    35歲高以翔錄製節目中途猝死,過勞已如跗骨之蛆,都市人群要關注 關於過勞猝死的不止這兩件。 還有2011年的教師通宵批試卷過勞猝死; 程式設計師熬夜猝死; 設計師通宵熬夜作圖過勞死 …… 一樁樁一件件都指出一個主題 過勞死
  • 「不向過勞死醫生學習」,如此呼聲響亮美妙,而且是維護自身權利
    (▲醫生都累倒了誰救患者?)文|馬滌明最近有一則消息:安徽六安裕安區一位醫生猝死了,年僅31歲。猝死的地點是醫院值班室。這位醫生叫方培虎。(2月6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猝死這位醫生,其奉獻精神,當然令人感動,上級部門要求廣大醫生學習他的奉獻精神,應該沒有問題,但如果是號召「拼命奉獻」,為了工作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僅是醫務人員會反感,公眾也難接受。因為這種「拼命奉獻」的號召,首先是不人性,是對生命價值的輕慢,價值取向是扭曲的。
  • 中國醫生的收入水平究竟算不算高?
    這樣醫生可以憑著精湛的醫療技術拿高薪酬,醫患矛盾就會得到緩和。   那麼,中國的醫師收入究竟算不算高呢?為什麼很多醫生都説自己的工資收入太低呢?   第一,培養一個醫生的前期投入太大。做醫生至少需要8年時間,而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是沒有任何收入的,如果家境不好,需要你養家餬口的,恐怕也撐不了這麼長時間。
  • 獸爺丨過勞時代:過勞只是表象, 格差才是內核
    泡沫破裂前的1988年,日本人均勞動時間是2480小時。這意味著除去法定節假日,單單算工作日,日本人均日工作時長是10小時。所以1988年功能飲料Regain的廣告語,是那年島國年度流行語: 你能24小時作戰嗎? 但很快,過勞死成為日本難以徹底祛除的社會性災難。
  • 當一位做「過勞研究」的經濟學大師也過勞死了……
    (註:996即9點上班9點下班每周6天,同理007)當社畜滿司滿城滿世界跑,那「過勞死」也就不遠矣。「過勞死」(karoshi),同樣詞源日本。第一宗過勞死個案發生在日本最大的報紙公司,一名29歲男職員在工作時中風暴斃,當時並未有人在意。
  • 打工人難逃「過勞時代」:每天加班3小時,心臟病風險高60%,「996...
    長期保持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可能導致多種系統功能下降,繼而引發呼吸、消化、免疫等系統性疾病……甚至是猝死。臨近年關,「打工人」們的壓力愈發明顯。《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敲響「過勞」時代警鐘,幾招挽救「超長待機」的你。
  • 三十年前,日本的「過勞死」風潮
    媒體開始頻繁報導此類事件,律師、醫生與工會組織也行動起來,舉辦「過勞死學術研討會」、「過勞死辯護團全國聯合會」,開設面向全社會的「過勞死」免費諮詢服務——1988年4月,大阪率先開通「過勞死電話諮詢服務熱線」,由律師與醫生來回答員工本人或其家屬關於「過勞死」在法律援助和生理預防方面的問題。熱線極受歡迎。於是,同年6月,又成立了全國性質的「過勞死電話諮詢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