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全球最大的標籤印刷廠:年營收近235億元,六年近乎翻兩番!在...

2020-12-11 騰訊網

  接連看到兩則新聞,都與標籤印刷有關。

  一則是,北京某印刷廠接受委託印刷了31800枚境外酒類商標標識,由於未事先按照《印刷業管理條例》的規定在有關政府部門備案,被給予警告、罰款3.5萬元的行政處罰。

  另一則是,一位姓沈的圈內老闆在未獲得任何委託手續的情況下,在其經營的印刷廠內印刷某品牌洗衣粉的包裝袋標識物,被以非法製造註冊商標標識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5000元。

  在印刷圈,標籤是一類很特別的產品:幅面有限,卻通常與商標標識有關。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對商標標識印刷有著嚴格的規定,各位老闆沒事的時候不妨多翻翻,以防常在河邊走,不小心就溼了鞋。

  兩則新聞中,第一條尤其值得圈內老闆上心。從有關報導來看,這家印刷廠承印的3萬多枚商標很有可能是一筆電商業務,還是跨境的。

  原文是這樣說的:「國內印刷質量不斷提高,印刷成本較低,跨境電子商務和物流業的迅猛發展,為國內印刷企業吸引境外印刷業務提供了便捷……為我們對印刷企業的監管也提出了新課題。」

  三好同學以前經常說,印刷電商最大的難題是如何獲取流量、獲取訂單。沒想到咱們印刷廠獲取流量的能力已經這麼強悍了,連老外的單子都拿過來了。

  只是對大多數印刷電商來說,訂單審核、備案目前恐怕都是隱患。因為訂單大都來自線上,且十分零散,交貨周期又短,一些需要委託授權或印前備案的產品很難一一核驗。只要被執法部門抓住,事兒就小不了。

  有人因為印標籤惹上了麻煩,有人卻把印標籤做成了大生意。前不久,三好同學發了篇《

  國內最大的標籤印刷廠到底有多大?及分布式生產和標籤印刷創新的幾種可能

  》,說的是自稱大中華區標籤印刷No.1的正美集團,年營收已經達到30億元左右。

  當時,就有老闆感嘆:沒想到小標籤也能做成大生意。如果說,正美的體量已經堪稱一流,下面要說到的這家企業更驚人。

  前不久,有一家加拿大標籤印刷企業發布了2017年業績快報。它之所以引起三好同學的興趣,是因為其官網上明確無誤地標示了:全球最大的標籤企業。這家企業就是總部位於多倫多的絲艾集團(CCL Industries)。

  三好同學覺得標籤領域挺好玩:正美說自己是大中華區No.1,絲艾說自己是全球No.1,看來都對自己和競爭對手的斤兩都門清啊。

  全球最大的標籤企業能有多大?三好同學想說的是:大得超出想像。而且,素來低調、在國內少為人知的絲艾集團,不僅在全球很牛,在中國市場也相當不一般。

  全球最大的標籤企業有多大?

  不賣關子,直接上數據。根據最新公告,2017年,絲艾集團實現營收47.56億加元,同比增長19.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4.74億加元,同比增長36.9%。

  按4月7日匯率,1加元約等於4.9339元人民幣。這意味著,2017年,絲艾集團的營收合人民幣234.64億元,淨利潤合人民幣23.39億元。

  看完這組數據,三好同學有個感覺:絲艾集團不僅體量可觀,增長迅猛,而且盈利能力相當強。2017年,其高達9.97%的利潤率,不僅秒殺大多數北美同行,放在國內印刷圈也不算弱。雖然,還無法法與咱們的煙包大佬抗衡,與裕同比也要略遜一籌。

  2017年絲艾集團與國內印刷大佬主要經濟指標對比(單位:億元)

  如圖所示:2017年,絲艾集團的營收相當於裕同的3.38倍、勁嘉的7.97倍,淨利潤相當於裕同的2.51倍、勁嘉的4.05倍。而從利潤率來看,勁嘉最高,為19.59%;裕同次之,為13.41%;絲艾墊底,為9.97%。

  問題是,利潤率通常會隨著營收規模的膨脹呈現下行走勢。假如裕同、勁嘉有一天也達到絲艾同等的體量,利潤率還會不會這麼高?

  實力如此強勁的絲艾集團什麼來頭?官網顯示,絲艾成立於1951年,目前共有五大業務板塊:標籤部門、Avery部門、包裝容器部門、Checkpoint部門和,Innovia部門。

  標籤部門不用多說,主要提供各種標籤材料和產品解決方案;Avery類似於一個在線的標籤電商平臺,提供在線設計及下單功能;包裝容器部門主要生產鋁製噴霧器罐;Checkpoint部門主要為服裝行業提供射頻標籤軟硬體解決方案;Innovia部門主要生產包裝、標籤用BOPP薄膜。

  在絲艾集團2017年的營收中,標籤部門佔比59%,Avery部門佔比16%,包裝容器部門佔比4%,Checkpoint部門佔比14%,Innovia部門佔比7%。實際上,除了包裝容器部門,其他四個板塊都是圍繞標籤產品展開的。

  2017年絲艾集團的營收結構

  從具體業務來看,絲艾集團廣泛服務於食品飲料、化妝品、酒、個人護理、家庭洗護、醫藥保健、化學品、特種產品、促銷等眾多行業和領域;產品類型十分多元,從壓敏標籤、模內標籤、熱收縮標籤、拉伸標籤,到溼膠標籤、水洗標籤,還有不少三好同學不知道怎麼翻譯的標籤。

  反正吧,幾乎能想到的標籤產品絲艾集團全都有。其實,這也是大型標籤印刷企業的共同點:要靠小標籤做出大市場,產品類型不夠豐富是很難實現的。

  在絲艾集團品類繁多的產品和龐大體量的背後,是其遍布全球的生產基地。官網顯示,目前,絲艾在全球六大洲36個國家,擁有162個工廠(Production Facilities),22000名員工。平均下來,每個工廠1年能創造約1.45億元人民幣的營收,每名工人的年產出則是106.65萬元。

  絲艾集團的基本情況

  扒到這,三好同學覺得,很多歐美企業能做大是有原因的:人家真正實現了全球化,做的是全世界的生意。問題是:要管好這麼多國家的這麼多工廠、這麼多員工,想想就不容易。

  絲艾集團不可思議的高成長

  從近年來的財報看,絲艾集團不僅體量大,而且增長快,快到令人不可思議。

  這話反過來說也許更好理解一些:正是因為有了令人不可思議的高增長,才有了今天全球體量第一的標籤印刷企業。

  絲艾集團的增長到底有多快?下面開始擺數據。2011年,絲艾集團的營收還只有12.68億加元。2013年,絲艾迎來發展「加速度」,營收達到18.89億加元,同比增長44.31%。並由此一發不可收拾,2014年、2015年,連續突破20億、30億整數關口。2016年,營收繼續大漲30.80%,逼近40億加元。隨後,於2017年創出47.56億加元的新高。

  2011-2017年,短短六年時間,絲艾集團的營收增長了2.75倍,近乎翻了兩番。各位老闆說說:是不是很驚人?

  2011-2017年絲艾集團的主要經濟指標情況(單位:億加元)

  比營收增長更迅猛的是淨利潤。2011年,絲艾集團的淨利潤尚只有8412.6萬加元;隨後於2013年突破1億關口,達到1.04億加元;2014年,同比翻番,達到2.17億加元;2017年的4.74億加元,則又在2014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有餘。

  2017年與2011年相比,絲艾集團的淨利潤增長了4.64倍,增速比營收高不少。這保證了其在規模擴張的同時,利潤率不降反升。

  2011-2017年,絲艾集團利潤率的低點出現在2013年,為5.51%;高點出現在2017年,為9.97%。2017年與2011年相比,絲艾的利潤率提高了3.35個百分點。對一家處於快速擴張期的企業來說,這樣的表現可圈可點。

  在體量快速放大的同時,絲艾集團的資產規模基本保持同步增長。2017年,絲艾集團的總資產為61.44億加元,比2011年的16.13億加元增長了2.81倍,與營收增速相差無幾。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絲艾集團的股東權益(淨資產)僅由2011年的8.17億加元,提升至2017年的21.58億加元,增長1.64倍,與總資產增速差距不小。這表明,絲艾的資產負債率有走高趨勢:2017年為64.88%,比2011年的49.35%,提高了15.33個百分點。

  2011-2017年絲艾集團的資產情況(單位:億加元)

  在營收增長,利潤率向好的情況下,絲艾集團的資產負債率為什麼不降反升?這或許與其實現增長的模式有關。

  過去幾年間,絲艾集團的營收之所以能以令人不可思議的速度快速放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激進的收購策略。2017年,絲艾集團的業績中就包括了12起2016年1月1日之後完成的收購案做出的貢獻。這些收購為絲艾貢獻了19.1%的營收增長,這意味著其原有業務的增長十分有限。

  2016年年報還顯示:當年,絲艾集團用於收購的金額達到創紀錄的18億加元。分別於2016年3月、12月被收購的Checkpoint和Innovia,成為絲艾兩個新的業務部門,2017年各實現營收6.75億加元、3.08億加元,成為其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絲艾集團之所以能在2013年開啟增長「加速度」,也得益於一樁大手筆的收購。當年1月,絲艾以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另一標籤巨頭艾利旗下的兩個業務部門:辦公與消費者用品業務,以及設計和工程解決方案業務,這兩項業務2012年的合併營收超過9億美元。發布收購消息時,絲艾集團的高管便表示,公司年營收將很快突破20億加元。

  全球標籤老大在中國也很牛

  看到這,想來各位老闆都明白了:全球標籤印刷老大令人不可思議的高增長,主要源於持續、大手筆的收購。問題是:收購是需要錢的,自己的錢不夠用怎麼辦?只有借了,所以絲艾集團的負債率走高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了,絲艾集團的收購資金從哪兒來並不重要。三好同學關心的是:全球標籤印刷市場的絕對老大,在中國市場有何布局,實力怎樣?

  一番搜索之後,三好同學發現:絲艾集團進入中國並不算早。2001年,它才在國內布下第一顆「棋子」——成立絲艾(合肥)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為啤酒飲料、個人護理、電池等行業的客戶提供標籤產品。

  此後近10年時間,絲艾集團按部就班,分別於2004年、2009年在廣州、天津開設了第二家和第三家工廠。

  這是迄今為止,絲艾集團在國內自建的全部三家工廠。然而,其在中國市場的布局卻遠不止此。尤其是近兩三年,絲艾持續大手筆的收購,極大拓展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版圖。

  2015年11月,絲艾集團以2.56億加元的價格,收購全球領先的電子產品功能標籤生產商英國世譽集團(WorldMark)。世譽集團在全球共有9家工廠,6家位於中國。

  2016年1月,絲艾集團以約2170萬加元的價格收購德國標籤印刷企業威科公司(Woelco)。威科在江蘇常州有一家標籤印刷廠,主要為電子、通訊、汽車行業提供標籤產品。

  在這兩樁併購完成後,絲艾集團在中國的工廠和其他實體數量已經超過10家。其中,又以廣東、江蘇兩省最為集中,僅在蘇州一地就有三四家絲艾系企業。

  這麼多工廠和實體,一年能為絲艾集團貢獻多少營收?準確的數字扒不到。在絲艾的年報中,中國被歸入「新興市場」。2016年,這一區域在絲艾營收中的佔比為21%,絕對值約8.35億加元,合人民幣40多億元。

  中國市場在40多億元中又能佔多少?按照三好同學的估算,至少在10億元以上,甚至有可能超過20億元。

  憑什麼這麼說?依據有二。

  一是前面曾說過,絲艾集團162家工廠的平均年營收約合人民幣1.45億元。只要能達到這一平均水平,中國10餘家工廠一年能創造的營收就在15億元左右。

  二是絲艾集團收購世譽時曾透露,後者2015年的營收約為2.1億加元,合人民幣超過10億元。世譽2/3的工廠位於中國,正常推論其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應在六七億元左右,甚至更多。再加上絲艾在中國的自有工廠,以及原常州威科的貢獻,絲艾在中國的銷售額無論如何都應在10億元以上。想想還是很牛的吧?

  接連扒完正美和絲艾,三好同學越來越覺得,看似不起眼的標籤產品實在不得了。全球標籤老大一年近235億元的營收就不說了,即使是市場總量不超400億元的國內市場,也可謂是高手林立,年營收過十億的企業肯定不止正美和絲艾兩家。

  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一個細分市場。看似不大的「淺水灣」,也可能是孕育大鱷的溫床。如果哪位老闆恰好置身標籤市場,那還說啥?擼起袖子加油幹吧!

  版權所有,轉載務必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中國年營收50億+的超級印刷包裝企業,都有誰?有的真是...
    在《康師傅是中國第三大印刷廠?及為什麼頂新、達利、娃哈哈等食品飲料巨頭,都偏愛搞印刷?》中,三好同學說了句:要真正成為國內最大的100家印刷包裝企業之一,一年沒有七八億的營收基本上希望不大。而要進入前十,門檻大體上在50億元左右。
  • 這家央企營收突破5000億元,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
    今天要說的央企集團很厲害,這家央企營收突破5000億元,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連續28年入圍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總體來說,是一家綜合實力非常強大的央企,那麼這家央企是誰呢?中國中化集團這家央企營收突破5000億元,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這家央企就是中國中化集團。
  • 這家要上市的印刷廠透露了哪些信息?
    2018年4月,發過一篇《標籤材料巨頭艾利公司到底有多大?及它一年在中國的營收有多高?高到讓人想不到》。三好同學發現:2017年,中國為艾利貢獻了13億美元的銷售額,合人民幣87.81億元,在其年營收中的佔比接近20%,相當了不得。三好同學還發現,以不乾膠材料聞名的艾利不僅做材料,還做標籤產品。
  • 全球最大的公司!年營收35000多億,相當於2個蘋果,3個工商銀行
    提起「全球最大的公司」,你會想到哪一個?其實不同的評判標準會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以市值來看,全球最大的公司應該是蘋果。iPhone12發布後,蘋果的市值一度高達1.99萬億美元(約13.4萬億元人民幣),逼近2萬億美元的大關。
  • 資訊:3年營收增速超300% 雲從科技正在撕下「吞金獸」標籤
    「3年虧損20億」、「巨虧」、「1年虧損17億」......但其實冷靜下來細細分析招股書,不難發現,在虧損表象下,雲從科技這家最年輕的AI獨角獸企業,已經最先走進了AI全面爆發的前夜。營收高增 核心業務毛利率明顯提高招股書顯示,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雲從科技分別實現營收 6453.37 萬元、48411.34萬元和 80734.72 萬元,2017 年至 2019 年三年營收平均增長率達358.47%%。
  • 中國最大的建材集團:資產總額6000億元,連續8年榮登世界500強
    2018年上半年,中國建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收2.6萬億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總額超2000億元,同比增長44%,預計2018年全年利潤總額將突破5000億元。那麼在我國眾多的建材企業中,最大的建材集團是誰呢?
  • 劍指全球最大聚丙烯生產商 東華能源2019年實現營收461.88億元
    原標題:劍指全球最大聚丙烯生產商 東華能源2019年實現營收461.88億元    4月30日,
  • 中通服2018年營收1061億元!這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今日(3月28日),中國通信服務發布2018年年報。2018年中國通信服務營收1061.77億元,增長12.3%;其中,核心業務收入達到1012.94億元,增長15.6%。淨利潤29.01億元,增長6.9%。
  • 全球最大文具製造商之一,靠「一支筆」的生意,年營收111億!
    年營收幾億,幾十億還是上百億?中國有一家企業晨光文具,是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文具製造商之一。根據2020年數據,公司去年實現營收111.41億元,同比增長30.53%;淨利潤10.60億元,同比增長31.39%。
  • 評論:對2020年安徽GDP翻兩番若干認識
    對2020年安徽GDP翻兩番的若干認識  十六大提出了我國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一目標包括多方面的內容:要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而在經濟發展方面,核心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
  • 他們幫全國235所學校組建了管樂團,換來億元營收
    他們幫全國235所學校組建了管樂團,換來億元營收 作者:靜熙 發布時間: 2017-07-13 07:00
  • 《怪物彈珠》全球營收突破500億元 雙平臺登頂
    根據第三方機構SensorTower 的調查數據指出,Mixi 旗下手機遊戲《怪物彈珠》全球營收突破72億美元(約500億元人民幣),這項數據使得《怪物彈珠》一舉超越了GungHo旗下的《智龍迷城》,預估已成為App Store 及Google Play 商店收入最高的應用程式。
  • 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年營收1.03萬億,也是一家臺灣企業
    說到中國臺灣的企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如今臺灣規模最大的一批企業集團,基本上都是專門做代工的。比如說如今的臺積電,在2018年實現營收1.031萬億新臺幣(約人民幣2280億元),總市值更是達到了2116億美元(約人民幣1.45萬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
  • 半年賣近17億元瓜子!這家公司老闆身家120億,曾虧本投廣告
    洽洽食品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22.94億元,同比增長15.4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95億元,同比增長33.97%,其中瓜子相關收入佔比超七成,約為16.85億元,同比增長23.07%。 洽洽食品表示,在居家環境中,瓜子系列產品消費場景進一步強化,線上線下均實現了快速增長。
  • 中糧集團2019年營收達到4984億元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王立彬)經過審計的最新數據顯示,中糧集團2019年創造營收4984億元,海外收入已佔半壁江山。  記者30日從中糧集團獲悉,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糧央企,中糧集團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優勢,持續打造農業綜合服務平臺,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農業經濟深入融合,發展農業科技以及網際網路+農業,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帶動農民增收,在持續投入脫貧攻堅戰同時,圍繞「一帶一路」,穩步加大全球糧源及物流布局力度。
  • 山東第一大民營企業:力壓東明石化、日照鋼鐵,年營收近2800億
    排名第一沒有懸念,仍是魏橋創業集團,去年營收達到2792.81億元,第十年位居榜首。另外,根據《2020年胡潤百富榜》顯示,鄭淑良(創始人張士平妻子)家族以640億元排在第59位,蟬聯山東首富寶座。簡單介紹一下,魏橋創業集團總部位於山東鄒平,前身是一個小型油棉加工廠,經過39年發展,成長為擁有11個生產基地,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於一體的特大型企業。連續16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魏橋」品牌以825.65億元的價值位居第61位。
  • 年入近8億元,這家整形美容公司,剛剛成功赴美IPO
    成立於1997年,鵬愛醫療美容從診所起家,一路發展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專業化、國際化的醫學美容專科醫院。目前,鵬愛醫療美容旗下擁有21個醫療美容中心,僅2019年上半年就有100048人接受醫療美容服務。
  • 受95後追捧,這家85後「夫妻店」要上市了!去年淨賺4.5億,營收2年翻...
    6月1日晚,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其營收從1.58億元增長至16.83億元,公司淨利潤分別從156萬元增長至4.51億元。有意思的是,這家瞄準年輕人的公司,其管理層也非常年輕,人均年齡32歲左右。
  • 營收破1000億,超日本雅瑪多,躋身全球四強
    如今,又一快遞巨頭崛起,營收首次突破1000億,超過日本巨頭雅瑪多,順利殺入全球前四強,堪稱中國快遞「一哥」。這家企業就是順豐,據順豐控股發布的2019年業績報告來看,2019年順豐營收達到1121.9億元,同比增長23%,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同時也是國內A股唯一營收超過千億大關的上市快遞公司,市值已經超過2000億。
  • 不,這家企業年營收707億,全球排名前三
    相反,它至今都在全球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半導體產業鏈上遊的高端光刻膠等材料,以及半導體設備領域,日本企業仍保有強悍的實力。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大家都知道,半導體設備在半導體整個行業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行業的基礎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