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三大「商聖」的經商之道

2020-12-11 辛集

從商朝至晚清,曾湧現出不少大商人來。但被公認為「商聖」的只有三位:陶朱公、範蠡、白圭和胡光墉。

範蠡

富甲陶朱——範蠡(前536-前448)

陶朱公即範蠡,春秋時期越國大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後入越,輔助勾踐廿餘年,在越國被吳國滅亡時,是他提出降吳復國的計策的,並隨同越王勾踐一同到吳國為奴,千方百計謀取勾踐回國,成為輔助勾踐滅吳復國的第一謀臣,官拜上將軍。陶朱公就是範蠡,春秋末期越國的大政治家。在越國被吳國滅亡時,是他提出降吳復國韜光養晦之計策,並隨同越王勾踐一同到吳國為奴,千方百計謀取勾踐回國,成為輔助勾踐滅吳復國的第一謀臣,官拜上將軍。

但當勾踐復國之後,範蠡萌生退意。他了解勾踐是一個可以共患難但不能同安樂的人,於是他急流勇退,毅然棄官而去。首先他到了齊國,改名為鴟夷子皮。但是齊國人知道他有很好的品德和很高的才能,就請他當宰相。由於他退歸林下的決心已下,不久又辭官而去。他到了當時的商業中心陶(即今山東的定陶縣)定居,自稱」朱公」,人們稱他陶朱公。他在這裡既經營商業,又從事農業和牧業。很快就表現了非凡的經商才能。在19年內有三次賺了千金之多。但他仗義疏財,他賺了錢,就從事各種公益事業。他的行為使他獲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為幾千年來我國商界的楷模。

陶朱公範蠡

陶朱公範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其「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就是說在從商的十九年中,他曾經「三致千金」——三次散盡家財,又三次重新發家。在秦漢時代,人們就把那些巨富們稱為「陶朱公」,其名字成為了財富的代名詞。

陶朱公《商訓》

能識人。知人善惡,帳目不負。能接納。禮文相待,交往者眾。能安業。厭故喜新,商賈大病。能整頓。貨物整齊,奪人心目。能敏捷。猶豫不決,終歸無成。能討帳。勤謹不怠,取行自多。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賴。能辯論。生財有道,闡發愚蒙。能辦貨。置貨不苛,蝕本便經。能知機。售貯隨時,可稱名哲。能倡率。躬行必律,親感自生。能運數。多寡寬緊,酌中而行。

《陶朱公經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價格要訂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多。帳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貨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出納要謹慎,切勿大意,大意則錯漏多。臨事要盡責,切勿放任,放任則受害大。用度要節儉,切勿奢侈,奢侈則錢財竭。買賣要隨時,切勿拖延,拖延則機會失。賒欠要識人,切勿濫出,濫出則血本虧。優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則耗用大。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則託付難。貨物要面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質價低。錢帳要清楚,切勿糊塗,糊塗則弊竇生。主心要鎮定,切勿妄作,妄作則誤事多。工作要細心,切勿粗糙,粗糙則出劣品。說話要規矩,切勿浮躁,浮躁則失事多。

陶朱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虛華,勿優柔,勿強辨,勿懶惰,勿固執,勿輕出,勿貪賒,勿爭趣,勿薄育,勿昧時,勿痴賃。陶朱五字商訓:天,地,人,神,鬼。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地:為後天修為,靠誠信立身;人:為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神:為勇強,遇事果敢,敢闖敢幹;鬼:為心機,手法活絡,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期限要約定,切勿延遲,延遲則信用失。商聖陶朱公經商「三謀三略」

《三謀》:

《人謀》用人要正,忠奸定興廢。 大事要慎,妄託受大害。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處事宜靜,浮躁誤事多。 言行宜和,和氣能生財。做事宜勤,懶惰百事廢。《事謀》用度宜儉,奢華財源敗。 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 貨期要準,馬虎失信用。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機。 進貨要嚴,濫入貨價減。 出納要謹,潦草差錯多。《物謀》優劣要清,混淆耗損大。 存物要整,散漫難查點。 價格要明,含糊多爭執。賒欠要審,濫出虧血本。 帳目要清,糊塗弊端生。 查帳要勤,懈怠滯本金。

《三略》:

《貨略》、《價略》、《市略》積著之理,務完物,審貴賤,無息幣。範蠡說的「三略」是聚財的原理,他歸納為三點:務完物,審貴賤,無息幣。意思是說,貨物的品質要完美,要注意價格變化規律,莫要使貨幣停止流動。務完物是《貨略》的核心,他說:「以物相貿易, 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審貴賤是《價略》的核心,價格問題頗為複雜。範蠡主要強調:「論其有餘不足則貴賤之。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範蠡說的價格原理,就是貨物供求關係的有餘與不足;他指出了價格變化中物極必反的規律,「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乃是範蠡經營商業的名言。《市略》講資本金營運策略。範蠡的「無息幣」就是說貨物、資金都要不停地循環,運轉。他說,如此「則幣欲其行如流水。」幣即錢,錢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匯。

大商之道!

大商與小商的區別:於已有利而於人無利者,小商也;於已有利而於人亦有利者,大商也;於人有利,於已無利者,非商也;損人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大商之經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於治國;孫子,吳起之於用兵;商鞅之於變法;其學問之精深,道法之玄奧,意氣之宏遠,境界之高明,豈是空想妄論之輩,俚諺俗語所能達到的。大凡天下之學問,萬事成敗,皆不出道與術這兩大範疇。道是河,術是舟;道是舵,術是槳。無河無以載舟,無舟難以渡河。無舵則無方向,無槳則無動力。所以,道是方向,術是方法;道是法則,術是謀略。謀者,韜略也,漢書藝文志云:謀略,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天下之謀略,無論應用於何時何事,時謀,地謀,人謀這三則。陶朱公著有,陶朱商經十八法,分為三謀和三略,是為:人謀,事謀,物謀;貨略,價略,市略;這三謀三略,乃陶朱商經十八法之要義。「兩權相害取其輕!」「無事時如有事般提防,方可彌意外之變;有事時如無事般鎮定,才能消局中之危。」在經商的過程中,或是日常生活中,如果利益雙方得不到平衡,那麼就會產生矛盾和衝突,如果矛盾和衝突得不到合理的解決辦法,那麼最終誰的目的都達不到。予,就是合理解決這一矛盾衝突的最好辦法。通過這個辦法,解決了利益各方之間的平衡,最後達到了取的目的。逞強蠻幹是絕不行的,一個成功的商人,首先要懂得商道之本,還要善於審時度勢,溝通權變,要善於聯繫各色人物,調和各種矛盾,明辨禍福利弊,也要善於轉輸貨物,商略價格,拓展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在商海中立於不敗之地!下棋的最高境界是和棋!利緣義取,大商無算。

白圭

白圭,戰國時期洛陽人,因擅長經商致富而名滿天下。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對其事跡有詳細記載,並稱白圭為「治生祖」。

頗富商業天賦的白圭從長期的經營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經商理論,為後世經商者所師法。他主張經商必須「樂觀時變」,即經常注意農業生產變化動向和市場行情,及時掌握時機經謀取厚利。採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營原則,每年糧食豐收後,買進五穀,售出絲、漆,在蠶繭上市時,便購進絲棉等織物,而出售糧食。他主張經營廣大民眾生活必需品,市場既廣,銷路也好,不用與人爭買賣之家,就可以得到較多的利潤,這種利潤來自時令差價和豐歉差價。

《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主張減輕田稅,徵收產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白圭經商速戰速決,不誤時機。他把經商的理論,概括為四個字:智、勇、仁、強。他說,經商發財致富,就要像伊尹、呂尚那樣籌劃謀略,像孫子、吳起那樣用兵打仗,像商鞅推行法令那樣果斷。如果智能不能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善於取捨,強不會守業,無資格去談論經商之術了。

胡光墉

紅頂商人——胡雪巖(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績溪人,幼名順官,字雪巖,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藥、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並開辦胡慶餘堂中藥店。胡雪巖應該說,憑此傳奇業績擠身「十大」次席當之無愧!

胡雪巖名言1.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就是會做生意。2.在江湖上注重情義二字。經商的原則講究有情有義。3.先做人,後經商。4.說話要言行一致,行為要表裡如一。做人要前後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5.容,萬事之首,有容乃大。6.做生意先要做名氣。名氣一響,生意就會熱鬧,財寶就會滾滾而至。7.人性:一、貪小便宜;二、怕損失;三、愛面子。8.為人不可貪,為人不可奸。經商重信譽,無德不成商。9.如果你有一鄉的眼光,你可以做一鄉的生意,如果你有一縣的眼光,你可以一縣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10.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別人。11.機遇是靠大家雙手捧出來的。12.想要幹大事,就必須懂得跟別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懷裡撈。

相關焦點

  • 古代知名大商人,提出的經商之道,跟雙十一這麼像
    我國古代的營銷理念多脫胎於古籍和中國古代哲學,如《孫子兵法》、《三國演義》以及儒家思想、到家思想等。司馬遷評價白圭是商界的鼻祖,那麼為何白圭能但起「商聖」的稱號呢?白圭,戰國時人,出生於洛陽,魏惠王時期在魏國做丞相,當政期間因善於治理水患而被賞識,但由於深惡魏國政治的腐敗而棄官從商。
  • 在創新中演繹範蠡經商之道
    《春秋商聖》演繹範蠡厚道經商理念。      近日,第九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評選揭曉,菏澤市定陶區兩夾弦非遺保護傳承中心申報的兩夾弦新編歷史劇《春秋商聖》獲獎。導演鄒德旺表示,作為一臺重點打造的大戲,《春秋商聖》與當下時空對話,道出了範蠡「厚道」經商之理念。傳承與挖掘非遺劇種,讓「兩夾弦」煥發出勃勃生機。
  • 中國古代三個「商聖」,個個是世界首富,其中一個娶四大美女之首
    現在有個什麼福布斯富豪排名榜,中國的富豪們輪番被掛上榜,被眾人羨慕。其實這些人的能力有限,能賺那麼多錢都是時代發展的結果。今天看看中國古代三個「商聖」,他們在古代貧困落後的狀況下,積累億萬財富。在當時這三個人個個是世界首富,其中一個娶了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幾天就看看他們的經商才能。商聖:範蠡範蠡的名聲十分的大,幫助越王勾踐復興越國,滅了強大的吳國。範蠡除了強大的軍事才能,經商能力也十分的了不得。
  • 商聖《範蠡》的經商思想,宅家無事,可聊以心慰
    範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被後人尊稱為「商聖。自號「陶朱公「 範蠡經商思想: 《五字商訓》:天,地,人,神,鬼。
  • 大道知行講堂|孫立群教授開講:一代商聖範蠡的經商之道
    ,他三次成為首富,被尊為商聖、財神;……他,是範蠡,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奇人。他曾輔佐越王勾踐報仇雪恥,完成了滅吳興越的大業,也曾在贏得一世功名後激流勇退,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後定居於定陶,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財,被人尊稱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是什麼樣的成長軌跡,讓範蠡擁有了治國平天下的社稷之才?是什麼樣的大智慧,讓他身處高位急流勇退,遨遊七十二峰?
  • 一代商聖留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美麗的傳說,猗頓經商之道發人深思
    猗頓原本是戰國初期魯國的一介貧寒書生,不甘心清苦貧寒的生活,便四處奔走,尋求致富之道。得知越國大臣範蠡棄官經商後,很快富甲一方,便前往陶地拜訪已經改名的陶朱公。猗頓的誠意打動了這位富比王侯的一代「商聖」。陶朱公給他的致富秘籍就是「子欲速富,當畜五牸」。牸,雌性牲畜。
  • 「商聖」範蠡 的財富「散聚」之道
    他出身貧寒,但胸藏韜略,助越王成就霸業後,在舉國歡慶之時急流勇退,泛舟五湖。 範蠡攜妻兒與弟子離開越國,經過齊國境內時,見大海廣闊無垠,看到了發展鹽、漁業的可能性。於是他告訴妻兒、弟子:「我們就以此地為根基,進可以漁業捕撈、開鹽田,退可以開墾荒田種植五穀,如此,餘生富足矣。」眾人均聽從他的吩咐。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揭秘中國十大巨商之商聖-範蠡(上)
    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許多百年老店的創始人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特色,他們非凡的個性魅力,獨特的經營智慧,將做人之道與經營之道完美統一的理念,成為企業決勝商場步入輝煌的內驅力。陶朱公,呂不韋,胡雪巖,喬貴發等等,他們鮮活的商戰之道,鮮明的個性風採,無不使人欽服讚佩配受益良多。
  • 陶朱公範蠡為什麼被尊為「商聖」?
    眾所周知,古代中國是農業國家,歷朝歷代幾乎都採取」重農抑商」政策,商業和商人都會被認為是末流。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商之人而被稱「聖」自然是其人不僅有非凡的商業才能,更有令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商業道德。範蠡被稱為「商聖」正是因為他兼具商業才能和商業道德。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商聖,其中一位曾蟬聯亞洲首富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了。中國的商業史源遠流長,數千年來產生過很多商業奇才,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下,中國商業史上的三大商聖。範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經濟學家,範蠡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
  • 來聽聽子貢的故事,發現古代商人,探索經商之道
    為玉之寡而珉多歟?」孔子給他講了一個大道理。人們吶喜歡玉,就會願意為它花個大價錢,並不是因為產量少,而是因為它具有美好品質並且寄託了人們的嚮往之心。這段師生間的談話,應該被當作中國商業史的金玉良言。子貢是古代經典的成功商人,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 南陽美麗鄉村之範蠡村,一代商聖美談,尋訪商聖故居流傳經商法則
    曾扶助越王勾踐滅吳後辭官入齊、陶、盧等處,經商贏利巨萬,成了中國的大商人。每到一處發財後,都把大部分資財散發給好友和鄉鄰們,人們把他奉為財神。範蠡既能治國用兵,又能齊家保身,是先秦時期罕見的智士,史書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作為南陽人,範蠡也一直受到我們南陽後人的關注。但是,我估計大家對範蠡的認識還是粗淺的,甚至說不夠準確。
  • 「商聖」範蠡的「成功學」
    作為中國「商聖」和初代「財神」,範蠡的商道總體上強調遵從天道自然,要求樹立正確的重商致富觀念。 範蠡認為,個人、家庭、社會要以農業生產為立足之本。與此同時,他也特別強調產業的多元化,認為多元產業才能致富並提高抗風險能力。
  • 圍繞「商聖」商道文化 蠡園範蠡文化節開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為進一步發掘「商聖」範蠡的商道文化,傳承範蠡誠信經商之道和為商之德,昨天,蠡園範蠡文化節正式開幕。
  • 中國古代八大富翁,比皇帝還有錢!其中三位是歷史上公認的商聖
    就是說在從商的十九年中,他曾經「三致千金」——三次散盡家財,又三次重新發家。在秦漢時代,人們就把那些巨富們稱為「陶朱公」,其名字成為了財富的代名詞。2、儒商鼻祖——端木子貢(前520-?)端木賜,字子貢,名賜,姓端木,春秋末期衛國人(今屬河南省鶴壁市濬縣)。他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也是「孔門十哲」之一。子貢雖出儒門,卻懂經商之術。
  • 中國五聖:文聖是孔子,酒聖是誰?商聖呢?醫聖是華佗還是扁鵲?
    中國五聖:文聖是孔子,酒聖是誰?商聖呢?醫聖是華佗還是扁鵲?說起聖人,我們腦海中最先浮現的是「文聖」,因為他的知名度太大了,想不知道都難,他是誰?同學:孔子!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和貢獻,不用小亦多說了,文聖稱號當之無愧。
  • 中國經商的鼻祖是誰?
    範蠡是春秋末年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又是一位資歷雄厚的實業家、商業家,是中國早期商業理論的開創者。前半生幫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奮圖強,滅吳稱霸,官至宰相。後審時度勢,激流勇退,帶著美女西施和門客家奴,定居於陶山一帶。
  • 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十大商人,封聖稱王,你知道幾位
    在中國古代有著「士農工商」之說,商人被認為是最下等的職業,但是相比之下商人卻是最富有的,錢可通神,有錢自然就有地位,有些商人更是做到了讓皇帝都嫉妒的程度,那麼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成功的商人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十大商人!
  • 古代的富豪榜上都有哪些人?這一位出生貧寒,後來被尊為商聖
    所以今天就一起來看一下,古代的富豪榜上有哪些人?其中有一位出名的就是陶朱公了,談起這個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如果提到範蠡你應該就知道是誰了。陶朱公是春秋時期越國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與此同時他最主要的身份還是一位經濟學家。他在勾踐的身邊輔佐多年,是輔佐他滅吳復越的第一工程。
  • 通過「計然之術」,淺談範蠡的經商之道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下,他能憑藉著自身累積的從商經驗和銳利獨到的行商眼界,三次經商皆成巨富,這是古今少有的。 範蠡經商「務完物,腐敗而食之貨勿留」,他為自己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也為後世的商人作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