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聖」範蠡 的財富「散聚」之道

2020-12-19 騰訊網

範蠡(公元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他出身貧寒,但胸藏韜略,助越王成就霸業後,在舉國歡慶之時急流勇退,泛舟五湖。

範蠡攜妻兒與弟子離開越國,經過齊國境內時,見大海廣闊無垠,看到了發展鹽、漁業的可能性。於是他告訴妻兒、弟子:「我們就以此地為根基,進可以漁業捕撈、開鹽田,退可以開墾荒田種植五穀,如此,餘生富足矣。」眾人均聽從他的吩咐。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範蠡與妻兒、弟子共同勞作,同穿布衣,共進五穀粗糧。因為做事情非常認真,將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範蠡對待僱工也十分慷慨、親和,遇到災年減產,就減免地租,同時,開粥場賑濟災民。

在年初時與農民、商人籤訂的商品收購合約,到年底如果商品價格上漲,範蠡按照市場現價收購,如果價格下跌,就嚴格履行合約價格。這樣做讓他擁有了大量優質穩定的合作夥伴,使總成本及風險降低很多。

一次,範蠡遭遇了資金危機,他向一個富戶借了些錢做周轉。一年後,富戶帶著借據出門討債,不慎將包裹掉到了江中,幾十萬錢的借據和路費都沒了,恰好走到範蠡家,在沒有借據的情況下,範蠡不僅連本帶息還了錢,還額外贈送一筆路費給這名富戶,由此,範蠡的仁信之名廣播天下。之後,範蠡為了擴大生意,三次短缺資金,各富戶均主動送錢上門,幫助範蠡度過了危機。短短幾年時間,範蠡就成為齊國的首富,家資巨萬。

有一年,齊國鬧災荒,災民聽聞範蠡樂善好施,千裡之外都來投奔,領取施捨,被後人頌稱為「富行其德者」。消息傳到齊國國君的耳中,齊王請範蠡進宮,拜其為相國。為相期間,範蠡大力發展經濟,促進齊國與其他諸侯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衝抵災年對齊國物資短缺的困擾,奠定了齊國經濟與文化繁榮的基礎。範蠡的舉措使得齊國國富民強,百姓奉範蠡為神明。此時,範蠡再次辭官:「居官致卿相,治家達千金,這對於一介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致。久受尊名,恐怕不祥。」於是,範蠡掛印封金,盡散家財,分贈給好友與貧苦的百姓。

範蠡帶著妻兒離開齊國,行至今山東定陶時,見此處為貿易要道,可以據此致富,於是復操計然之術以治產。他先在山坳裡找了個地方砍樹造屋,居住下來,每日寫書、練武、養雞。他還帶領妻兒、弟子,在地裡挖了三十來條溝,每條溝有十來丈長,三四尺寬,一尺來深。挖好後,放上柴草,蓋上細泥,飼養白蟻。等白蟻養起來後,再把雞放到溝裡,雞吃了白蟻后長得又大又肥,蛋也下得很多。空閒時,範蠡及弟子會到村裡和山下的幾個村莊去,看到哪一家屋頂上沒有升起炊煙,就將糧食和雞蛋送給貧困的農民。範蠡天生心地善良,大家都十分尊敬他,稱他為陶朱公。

範蠡主張強則戒驕逸,處安有備;弱則暗圖強,待機而動;用兵善乘虛蹈隙,出奇制勝,為後世稱道並沿用至今。著作有《計然篇》《陶朱公理財十二則》以及根據陶朱公的經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陶朱公生意經》,又稱《陶朱公商經》、《陶朱公商訓》或《陶朱公經商十八則》,至今仍在定陶一帶流傳。

「善貯時宜,不致蝕本。」

「勤謹不怠,取討自多。」

「平糶各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

範蠡既能治國用兵,又能修身齊家,是先秦時期罕見的智士,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的建樹,與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相比毫不遜色。後世稱之為「商聖」,是我國儒商的鼻祖。「取之於民,還報於民」,或許這才是範蠡的財富「散聚」之道,唯有不吝錢財,常道布施,錢帛才不請自來,範蠡也因此被後世尊稱為「文財神」。

相關焦點

  • 「商聖」範蠡的「成功學」
    作為中國「商聖」和初代「財神」,範蠡的商道總體上強調遵從天道自然,要求樹立正確的重商致富觀念。 範蠡認為,個人、家庭、社會要以農業生產為立足之本。與此同時,他也特別強調產業的多元化,認為多元產業才能致富並提高抗風險能力。
  • 千古商聖——範蠡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踐不聽範蠡勸諫,執意出兵吳國,兵敗會稽山,越國險滅。範蠡、文種便在此越國存亡之際,得到越王勾踐的重用,範蠡傳奇的一生也從這裡開始了。公元前493年,在範蠡的導演策劃之下,勾踐、範蠡君臣入吳為奴。
  • 範蠡的財富觀
    原標題:範蠡的財富觀 範蠡是春秋時期楚國人,距今已有2500年之久。晚年自號「陶朱公」被後人尊為商聖,文財神。作為財神、西施的老公,範蠡不僅能幫越王臥薪嘗膽滅掉吳國,更是棄官從商、成為齊國的首富。 商聖做的什麼生意 據載,範蠡辭掉大將軍職位後來到了齊國,更名改姓,自稱「鴟(chī)夷子皮」,在海邊耕作,吃苦耐勞,努力生產。不多久,積累財產達幾十萬。然後再次隱退,來到了山東定陶,範蠡看到此地居於「天下之中」,是貿易要道,便留在此地,根據時機進行物品貿易,時間不長,就累積萬萬。
  • 圍繞「商聖」商道文化 蠡園範蠡文化節開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為進一步發掘「商聖」範蠡的商道文化,傳承範蠡誠信經商之道和為商之德,昨天,蠡園範蠡文化節正式開幕。
  • 在創新中演繹範蠡經商之道
    近日,第九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評選揭曉,菏澤市定陶區兩夾弦非遺保護傳承中心申報的兩夾弦新編歷史劇《春秋商聖》獲獎。導演鄒德旺表示,作為一臺重點打造的大戲,《春秋商聖》與當下時空對話,道出了範蠡「厚道」經商之理念。傳承與挖掘非遺劇種,讓「兩夾弦」煥發出勃勃生機。
  • 揭秘中國十大巨商之商聖-範蠡(上)
    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許多百年老店的創始人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特色,他們非凡的個性魅力,獨特的經營智慧,將做人之道與經營之道完美統一的理念,成為企業決勝商場步入輝煌的內驅力。陶朱公,呂不韋,胡雪巖,喬貴發等等,他們鮮活的商戰之道,鮮明的個性風採,無不使人欽服讚佩配受益良多。
  • 陶朱公範蠡為什麼被尊為「商聖」?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商之人而被稱「聖」自然是其人不僅有非凡的商業才能,更有令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商業道德。範蠡被稱為「商聖」正是因為他兼具商業才能和商業道德。範蠡是春秋末期越國的重要謀臣。在越國被吳國滅國時他對越王勾踐不離不棄,一同前往吳國為奴。他向越王勾踐提出了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的復國之策並襄助勾踐取得吳王信任而回國。
  • 「商聖」範蠡何以稱聖?不妨看看他的謀略,發人深醒
    能夠青史留名者,除去無惡不赦或身份尊貴之人,更多的還是真正有才能的人物,他們或許仰仗著個人的智慧,高瞻遠矚,讓自身得到良好發展。又或者是智勇過人,在率兵作戰時一往無前,為國家樹立赫赫戰功,種種這般人士,在歷史中往往能留下威名,供後人審視懷念,還能從中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 走進商聖苑,感悟商聖靈氣
    商聖苑是「商聖」範蠡的紀念地,範蠡是春秋末期楚宛三戶人,到越國後從軍為上將軍,著有範蠡兵法,世稱兵家奇書。從政為相國,在越國危亡之時輔佐越王治國興越,稱霸諸侯,在商聖苑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商聖範蠡的傳奇人生,品味歷史悠久的商聖文化。
  • 世人只知「商聖」範蠡,卻不知道他的師父更是厲害
    歡迎來到百家號《老者聊歷史》,今天我們講的是:世人只知「商聖」範蠡,卻不知道他的師父更是厲害,成就都得益於師父的言傳身教。「商聖」範蠡之名想必是家喻戶曉,他憑藉三散家財的故事而深入人心,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及經濟學家。
  • 範蠡與西施-為了成為商聖,犧牲了兒子
    大名之下,功成名就之時,範蠡帶著西施提出隱退,把家財全部散盡,贈與奴僕親人。退隱前勸摯友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 中國古代三大「商聖」的經商之道
    但被公認為「商聖」的只有三位:陶朱公、範蠡、白圭和胡光墉。就是說在從商的十九年中,他曾經「三致千金」——三次散盡家財,又三次重新發家。在秦漢時代,人們就把那些巨富們稱為「陶朱公」,其名字成為了財富的代名詞。陶朱公《商訓》能識人。知人善惡,帳目不負。能接納。禮文相待,交往者眾。能安業。厭故喜新,商賈大病。能整頓。
  • 商聖《範蠡》的經商思想,宅家無事,可聊以心慰
    範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被後人尊稱為「商聖。自號「陶朱公「 範蠡經商思想: 《五字商訓》:天,地,人,神,鬼。
  • 為什麼範蠡被稱為"商聖"?
    為什麼範蠡被稱為&34;?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輩出,數不清的人物登上歷史舞臺,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被稱為&34;的範蠡。範蠡字少伯,春秋時期楚國人,是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開拓者之一。範蠡第三次遷徙至,在這個居於&34;的宋國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
  • 致富之道——商聖範蠡的經商智慧
    範蠡,字少伯,公元前517年到前448年,春秋時楚國南陽人,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深得老子「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的神髓。範蠡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
  • 紹職院建「範蠡商學院」孵化越商·杭州日報
    本報訊(通訊員 王良軍 駐紹興記者 徐瀟青)大二女生微信上賣韓裝,月收入5萬元;大三男生校內辦公司,帶著20多個學弟學妹創業;學生畢業一年後線下網店開了30餘家,年銷售額逾600萬元……這樣的校園財富神話,就在紹興職業技術學院上演,並且將越來越多。
  • 「商聖」範蠡十大金句,堪稱春秋戰國第一完人
    範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範蠡是春秋奇人,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浮海入齊」,定居於陶(今山東定陶),自號「陶朱公」,開始了後半生的實業生涯,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被後人尊稱為「商聖」。「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在李白心中範蠡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宋代學者黃震評價範蠡:春秋戰國近五百年, 以功名始終者惟此一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範蠡堪稱中國古代少有的「完人」。
  • 南陽府財神廟暨「商聖」祖廟:「文財神」範蠡的故鄉
    府財神廟,又名「商聖」祖廟,是中國古代財神廟的祖廟。位於「文財神」範蠡的故鄉——河南省南陽市區民主街西段、南陽府衙左首,是由古代宮府出資興建,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行政級別最高的財神廟,天下財神廟皆以此廟為源,是南陽商賈百姓祭拜文財神範蠡、武財神關羽、趙公明的重要場所,由於其建設在範蠡家鄉,被各地行商尊奉為商聖祖廟、範蠡宗祠。南陽財神廟歷史久遠,1400多年前酈道元《水經注》中對其既有記載,時稱範少伯廟、範大夫祠。
  • 武能強國,商能致富,藉助歷史,讓我們進一步了解範蠡的處世之道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範蠡的處世之道: 1.了解人性,進退有度 當闔閭攻打越國的時候很快範蠡就賺到了很多錢,但是他轉到錢之後沒有過奢靡的生活,反而是拿著這些錢去幫助別人。很快錢就用完了,於是他又從新開始,很快有掙到了巨額財富,他又去幫助需要的人。如此往復做了三次,才有了歷史上三聚財三散財之美名。
  • 通過「計然之術」,淺談範蠡的經商之道
    在範蠡的培養下,他的學生和僱員們,不僅憑藉自身的努力賺到了錢,而且還把範蠡的知遇之恩記在心中。「得道者多助」,良好的人際關係讓範蠡的後人不光能夠守住財富,還能讓財富不斷地增值。實施了利商利農的一系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