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生活在荒山裡的農民,不種田不打工,靠撿石頭年入百萬

2020-12-22 暖心小二君

在泰山腳下的這條小河溝裡,村民們實現了自己的「淘金夢」——河道、山頭,隨處可見價值連城的石頭。現在,這些靠撿石頭賣石頭為生的農民,已經在鎮上蓋起了上千平米的別墅。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做上了靠石頭髮家的致富夢。

泰山石產於泰山山脈周邊的溪流山谷,其質地堅硬,基調沉穩、凝重、渾厚,多以滲透、半滲透的紋理畫面而出現,以其美麗多變的紋理又以年代久遠的風化外形而著名,泰山石以其古樸、蒼勁、凝重的格調名揚海內外,又加上民間有泰山石能避邪、鎮宅等傳說,取穩如泰山,石來運轉之意,近年來已成為炙手可熱的風水石。

「岱嶽美名五洲揚,千載神說接大荒,中華奇石數不盡,唯有泰山石敢當」。泰山的地層是由世界上最古老的巖石之一構成的,主要是混合巖、混合花崗巖及各種片麻巖,間雜侵入許多火成巖體。變質時代距今24.5億年,侵入於其中的偉晶巖最古老的年齡是25.86億年,屬於地殼史上的太古代。

村子的八十三條梁和七十二條溝便隱藏在泰山北麓的崇山峻岭中,在這些山谷河道中,隨處可見大大小小各色花紋的泰山石。圖為幾個石友在尋找泰山石。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扛個鎬頭,提著麻袋,到河谷山梁把價值連城的石頭帶回來。自古「黃金有價,頑石無價」泰山奇石正是這種「雖由天作,宛如人為」、具有天然美的頑石,倍受賞石界的特別青睞。

河沿上的大石頭是不能動的,雨季阻擋洪水的大石頭是不能動的,明顯破壞自然風貌的石頭也是不能動的。石頭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我們不能光顧著自己的喜好,顧著自己的經濟利益,卻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

「山裡的好石頭那麼多,我一個人也撿不完,不如帶領大家一起發家致富。」老農說,從此便開始挨家挨戶的去發動,帶大家鑽山溝淘石頭。圖為他和自己成功發動起來的石友老一起進山撿石頭。

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一家只有兩分地,還都在山坡上,種不了莊稼糧食,種點板慄柿子,一年下來都掙不夠一家人的口糧。如今在村子裡,越來越多的人撿石頭、配底座、銷售,形成了一個產銷一體的產業鏈,「村裡沒地啊,只能這麼想辦法,沒想到,還真能帶動鄉親們致富。

梯子山海拔900多米的山坡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分別被老朱和老張做上了記號——江湖規矩是,誰先做了記號,石頭就是誰的。但兩人從未因此紅過臉。見到不能碰但又特別漂亮的大石頭,我們就在石頭上標註上自己的記號,也就是安慰安慰自己。

一個好漢三個幫,任何一個人發現大石頭,大傢伙都是齊心協力一起幫忙抬出山溝。這些人也只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在玩石頭的同時,保護大自然。那時候剛開始,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些「瘋狂的石頭」能賣錢。

隨著老農帶回來的石頭越來越多,家裡的院子、客廳、臥室、廚房、茅房甚至床頭枕邊都被石頭塞的滿滿的,老婆開始生氣,因為在她看來,這是個不務正業的老公——「不出去打工,不正幹,就光撿石頭,他撿回來,我就給他仍出去。」在石友中,不管是誰撿到了好石頭,都要找個地方一起坐一坐,喝幾杯小酒,慶祝一下。

09年,在村後的梯子山上,老農發現過一塊近半噸的泰山石——石頭上,泰山松下,猛虎嘯山——這塊石頭賣了7萬塊錢,老農說,當初賣便宜了,現在都快一百萬了。只靠撿石頭賣石頭,年收入過百萬的老農,已經在鎮上蓋起了兩棟上千平米的別墅。別墅的院子裡、客廳、臥室、廚房、茅房甚至床頭枕邊都被石頭塞的滿滿的。

泰山腳下的村子曾盛產「木魚石」,在陽光的照射下,村子裡用這種石頭砌的房子顏色似「土豪金」。

如今已經是百萬富翁的老農,對自己的老宅子依然念念不忘。「石頭讓我發了家,這棟石砌的老房子我打算翻修一下,作為一件藝術品。」

相關焦點

  • 山東村民靠撿賣泰山石年收入過百萬蓋千平米別墅(圖)
    初軍的工作,就是扛個鎬頭,提著麻袋,到河谷山梁把價值連城的石頭帶回來。  只靠撿石頭賣石頭,年收入過百萬的初軍,已經在鎮上蓋起了兩棟上千平米的別墅。他還盤下了十幾畝地,準備搞個藝術館,給囤在床頭廚房客廳甚至房頂的上萬塊泰山石安個家。  本期的影像力,帶大家走近這個大山深處的「農民藝術家」。
  • 破產老闆返鄉承包荒山養雞,推出了「免費」領雞蛋,年入近百萬
    最近被網上的一條新聞吸引了,一個在城裡開公司的農村老闆,受今年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公司發展不下去了,乾脆就把城裡的公司解散了,就留在家裡承包了村裡的荒山養起了雞來。時代在改變,人們的想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做了一下進一步地了解,其中的道理是非常簡單的,就是把城裡超市的那套:「會員模式+免費贈送模式」結合到了一起,沒有像網上說的年入百萬也是因為附近村民的數量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量才沒有像網上說的掙那麼多錢而已。下面我們來聊一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 村裡年輕人的逃離:種地是不可能種的,守著一畝三分地,靠情懷嗎
    村裡年輕人的逃離:種地是不可能種地的,一斤糧食換不了一瓶水,還指望可憐的農民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嗎?靠情懷嗎,別了,我們不想窮。道理人人懂,可又有誰真正在乎老百姓的生活呢?現在農民工,不管年齡大的年齡小的都是自謀出路,不能看著土地沒錢花啊,唉,別說了,抓緊搬磚去吧,搬上幾天磚就比種一年糧食強啊。
  • 內蒙古大戈壁牧區,牧民不養牛羊,只靠撿石頭也能實現身價百萬
    所以別看當地牧民不牧牛羊,卻依然衣食無憂,靠的全是在自家牧場裡隨手撿來的石頭換成了厚厚的鈔票!去往牧民家的路,看似是在無邊無際的戈壁灘上沒有規律的延伸著,因為車輪下根本沒有正常的路,可能只有常年生活在當地的牧民才能憑藉經驗帶我們到達目的地。當嚮導引領我們與居住在銀根蘇木的牧民巴依爾相見時,越野車已經停在了他家的萬畝牧場裡。
  • 目前對農民的扶持越來越多,為何農村種田的人越來越少?
    而我國的農村人口已經達到了8億人,國家對農業的投入共見多,分見少,具體落實到每個農民身上的補貼,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可能解決農民種田經濟收益低的問題。~~因此農民家庭靠種田養家餬口是根本行不通的。農村80後90後出生的孩子,從小就在學校的讀書到畢業以後進入社會,可以接父母的班種田的時候,又迎來了我國的經濟建設高度發展的時候,城市工業化建設正需要他們,於是他們適應時代的召喚,便進入城市打工掙錢。由於這一批農村青年人,在城市打工,根本沒有在農村種過農田。種田的基本常識性知識都不懂得,也根本種不好農田。他們的家庭,又需要他們掙錢補貼家用,只有靠他們在城市打工掙錢,補貼家庭日常生活開支。
  • 撿石頭價值近百萬 大大小小12塊撿了回家
    撿石頭價值近百萬 大大小小12塊撿了回家時間:2019-12-26 17:28   來源:上海熱線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撿石頭價值近百萬 大大小小12塊撿了回家 近日,在泰國洛坤府,一名男子本來是想出海釣魚的,結果在河灘上發現了奇怪的石頭,大大小小12塊撿了回家,重約3公斤。
  • 農民不懼嚴寒,在地裡幹什麼呢
    圖為一群農民在地裡撿莊稼。他正在地裡用頭刨遺漏在地裡的中藥材。別看老人年紀大了, 他依然是高高的掄起頭,在地裡幹活。老人說,他腿不痛,腰不酸,還有一把力氣。可以幹年輕人幹的活兒。他拾秋是賣錢貼補孫子在市裡購買房子。他已經給了孫子30000元了,但是依然不夠首付的,於是,他就跟著村裡人在地裡拾秋。
  • 農民種田不掙錢甚至虧本,誰是最大的獲利者?
    如果需要,我們就從種田開始推理吧。種田需要耕地,耕地要麼需要農具要麼需要農機。用農機耕地的,那麼農民種田的時候農機師傅肯定賺了一部分錢。農機師傅的農機哪裡來的?買的。那麼賣農機的店子和農機經銷商賺了一部分錢。這裡面農機店面需要房租,那麼房主賺了一部分錢。房主買房,需要貸款,銀行賺錢了。房子在哪裡買的,賣房的中介賺錢了,房地產老闆賺錢了。
  • 石頭縫裡長出了「黃金樹」,一年收入近千萬,還帶動農民一起致富
    今天的主人公名叫魏本(化名),他靠著靈活的思路,把在普通人眼裡看起來毫無利用價值的荒山禿嶺變成了金山銀山。三年前,在這裡就是荒山禿嶺,石頭都被風化了,一碰就碎。山上的這些碎石,一不能做建築材料,二不能種莊稼。
  • 農民打工比種地掙得多都栽樹出去打工,你怎麼看?
    就目前市場的糧食價格,和種田人工成本的增加,生產資料化肥、種子,農藥、除草劑的漲價,及耕田、收割農機工時價格的漲幅,從大批外出務工農民的勢頭來看,答案是肯定的,打工強於種田,這也是農民在情非得已的情況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去流,為了生存養家餬口的必經之路。
  • 左權縣連壁村:「四大法寶」讓荒山變成金山銀山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2012年,左權縣制定了發展核桃大縣的規劃,連壁村積極響應,村「兩委」將流轉土地獲益的34萬元全部用於村集體開發荒山、發展經濟林、打造「一村一品」核桃產業的啟動資金。靠著好政策,靠著一股拼勁兒,連壁村的主要產業——3000畝核桃間作雜糧基地終於建成:每畝種植核桃樹27株,共種8.1萬株,人均核桃林15畝,成為左權縣人均核桃樹最多的一個村。
  • 從撿垃圾到年入百萬 他做的工藝品被王一博肖央收藏
    從撿垃圾到年入百萬,夠勵志!  王一博肖央這樣的大明星都搶購這位安徽小夥的「垃圾藝術品」  撿垃圾年入百萬、環保藝術家、蒸汽朋克……加在80後小夥吳陽德身上的標籤,讓許多人對他的生活產生了好奇。他一直堅持利用廢品做工藝品創造,曾受邀登上《天天向上》《巧手神探》等綜藝舞臺,他的作品還引發王一博、肖央等爭相收藏。
  • 炎炎盛夏,戈壁灘上撿石頭是什麼感覺
    我的一個親戚回來了,從戈壁灘深處回來了,說是腰疼得厲害請了假回來了,也不知還能去了不。我的家鄉北部六百公裡以外的戈壁灘上,只有矽石廠,廠外渺無人煙,夏天這裡的氣溫非常高,無降水最多的是乾熱風,工人們每天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眼睛和雙手撿石頭,鏟車司機拚命挖,挖出的石頭堆一座連一座,工人們爬上爬下,按規格大中小撿出來,撿有用的放在一邊,就這樣每天工作十小時,真是辛苦,工資還是挺高的,親戚說幹得還行,每天的夥食也挺好,就是年紀偏大,疾病越來越多。
  • 鄉村教師荒山尋寶40年 欲捐千件文物建博物館
    歷史課上結緣古人類遺存  1972年2月,13歲的張志芳在南召縣崔莊鄉後湖中學上學,距學校不遠,有一道叫觀嶺的山嶺,南北走向,長約1公裡,寬約三百米,總面積達三十萬平方米。那裡是南召古人類文化遺址之一,河南省重點保護單位。  張志芳說,自己最喜歡的課就是中國歷史。
  • 農民不喜歡種地,但又想盡辦法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原因就為這
    喜歡或不喜歡,不是農民們決定種不種地的理由。對於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種田就是他們的本分,為了生活,他們靠種田養活自己,養活一家人,哪有什麼喜歡不喜歡的,難道不喜歡就不種了嗎?那一家人吃啥?對於一項工作喜歡不喜歡,說一說,抱怨一下都沒關係。可是因為喜歡或不喜歡而決定幹不幹,那就先得有足夠的財務自由,可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哪有這個經濟底氣呀!現在有比種田更好的賺錢途徑。
  • 新疆石頭記,那些年撿過的石頭都是大自然賜予我們不可再生的寶石
    在該條例裡,明確規定了如果在泰山上盜採山石並銷售將被處於最高百萬、最低萬元的罰款,同時也對售賣泰山石的場所進行了關閉。其實早在一年前,就有人在阿勒泰的廢棄礦坑處撿到了一塊海藍寶石,後來聽說這塊海藍寶石被雕成了心形,據說價值百萬。我記得在李娟的《我的阿勒泰》裡就曾有一段寫她在河谷裡撿寶石的文章,那個時候,人們對於寶石還並不狂熱,因此用她的話說:那裡的寶石多的呀。
  • 為什麼專家說遇到沙漠裡的石頭不撿的就是傻子?
    沙漠一般是風成地貌,沙漠裡有時會有可貴的礦床,近代地質勘探者也發現了很多石油儲藏。沙漠地區人煙稀少,資源開發卻比較容易。雖然沙漠氣候乾燥,但是它卻是考古學家的樂居,可以找到很多記載著人類文明的文物和更早遠古時代的化石。這麼一說,沙漠確實是很神秘哦。有這麼一句古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誰說石頭不值錢?這個普通的小村子,靠撿石為生,成就奇石第一村
    在文玩圈裡,喜歡收藏奇石的玩家不在少數,但是有很多不了解個中情況的玩家,總覺得一些石頭有什麼可收藏的,不如收藏一些玉石,瑪瑙和寶石來得更有價值,其實總體說來,玉石、瑪瑙和寶石的本質不也是石頭嗎?雖然是產值高一些,但是奇石佔了一個奇字啊,所以還是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的,所以說,不要再說石頭不值錢了,在中國,有一個普通的小村子,村民靠奇石為生,結果全都成了富豪,成就了中國奇石第一村的美名。一、什麼是奇石首先奇石是石頭,那麼石頭是什麼呢?
  • 農民朋友打工一年淨存5萬的家庭,算有錢人嗎?細算讓人扎心了
    由於現代農村農業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以來,農民明顯感受到了壓力。在過去的幾年裡,當大米漲到一塊多一斤時,就再也降不下來了。現在價格波動基本穩定在1元左右,有時可能會降到7、8毛一斤。這就是為什麼農民們會由衷地說,買一瓶最普通的礦泉水,需要兩斤大米來換。
  • 老照片:60年前的衝繩農民,種田方式與中國一樣,曬穀方式不一樣
    2用馬犁田。4琉球群島上其實是不怎麼適合水稻種植的。這類梯田很多。5除了牛與馬,有時還要農民自己來翻田。大概這也是深腳泥。牛馬踩進去,提不起腳。9農民在割草。與中國所說農民主要是指種田的人不同,衝繩的農民,更多從事的其實是種植業,種植甘蔗與熱帶、亞熱帶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