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楚漢爭霸項羽和劉邦逐鹿中原時,百越嶺南地區的趙佗才開始崛起:
1.西楚霸王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對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 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 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 殷王司馬卬,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巿,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2. 十八路諸侯相互徵戰不休: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本身想各路諸侯能夠各自建國、相安無事、共享天下的。但是卻因為分封的不公,換來的是十八路諸侯們各自為戰、相互攻伐,徵戰不休。這十八路諸侯中,實力最為強大的當屬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在當時混亂的形勢下,各路諸侯們都已經分不出這天下,到底是應該「天下合久必分」,還是應該「天下分久必合」。即當時的天下,是分好,還是合好?
3.決定天下歸屬的「楚漢爭霸」打響:
公元前206年,漢王劉邦從關中地區東出,與雄踞東部地區的西楚霸王項羽正式開始爭奪天下,史稱「楚漢爭霸」、「 楚漢相爭」、「楚漢戰爭」。這是一場爭奪天下最終歸屬的大規模戰爭,幾乎任何諸侯都不能獨善其身,十八路諸侯要麼支持西楚霸王項羽集團、要麼支持漢王劉邦集團。成王敗寇,贏的一方將得到整個天下,輸的一方也將必然兵敗身亡。
4.此時的趙佗才剛剛崛起,勉強成為一方諸侯:
在這一場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中,唯一能夠倖免、唯一不用站隊的諸侯,就是遠在百越嶺南地區的趙佗。其實當時的趙佗都還不能算是真正一方的諸侯,稱其為一方諸侯實在是過於勉強。公元前206年初,西楚霸王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既沒有趙佗的前任任囂的名字,也沒有趙佗的名字。當時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候,趙佗的前任任囂,只不過是南海郡郡尉而已,雖然名義上截止著桂林郡、象郡,但是實際上也不過是擁有一郡之地而已。
而當時的趙佗,還更為寒磣,還只是秦朝南海郡龍川縣的縣令,根本上不得臺面。也正是公元前206年初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後,原南海郡郡尉任囂突然病重,趙佗才開始代理南海郡郡尉。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趙佗才開始徵伐、兼併、整合百越嶺南地區的桂林郡、象郡。
二. 楚漢爭霸項羽和劉邦在中原爭得你死我活時,趙佗已經迅速整合了百越嶺南地區:
1.項羽和劉邦爭得你死我活之下,項羽走向了下坡路:
公元前204年,是項羽劉邦進行楚漢爭霸的第三個年頭,也是楚漢爭霸進行到最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漢王劉邦集團的韓信、張耳,率領漢軍越過了行軍環境惡劣的太行山,與西楚霸王項羽集團的趙國戰於秦朝九塞之一的井陘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東南)。韓信一反常規,背水設陣,大敗趙國的20萬趙軍,一舉滅亡趙國,並且乘勢平定燕國。
同樣是公元前204年,西楚霸王項羽集團的九江王英布(九江國),背叛楚國項羽,歸順漢國劉邦。西楚霸王項羽集團的趙國、燕國、九江國等重要諸侯之地被漢王劉邦集團奪去,使得項羽元氣大傷,也使得劉邦的實力空前增強。可以說正是公元前204年這一年,成為項羽劉邦「楚漢爭霸」的轉折點。雖然項羽和劉邦爭得你死我活,但是項羽終究還是難以避免的走向了下坡路。
2.趙佗迅速整合了百越嶺南地區:
雖然項羽和劉邦在中原地區打得你死我活、難解難分,但是遠在百越嶺南地區的趙佗,可是一刻也沒有閒著。趙佗對他的前任——第一任南海郡郡尉任囂,那是敬仰有加、深信不疑,於是趙佗堅定的執行了任囂臨終前交付的「兼併嶺南三郡、建立南越國」的艱巨任務。
《史記.南越列傳》記載:「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 「秦已破滅,佗即擊並桂林、象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