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霸,劉邦項羽逐鹿中原,為何劉邦可以問鼎天下?

2020-12-19 鵬翔歷史講堂

在楚漢爭霸的時期,有很多英雄人物,例如項羽、劉邦等等,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漢王劉邦。那麼聊什麼呢?大家通過歷史文獻記載應該知道,劉邦雖是漢王,但是卻沒有打過幾場仗,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01楚漢爭霸,英雄迭起

項羽和劉邦可以說是楚漢爭霸的代表性人物,他們都參加過反秦戰爭、楚漢爭霸戰爭。那麼該如何來分析呢,首先我們要弄清兩個問題。

第一,在反秦戰爭時期,雙方的實力變化。第二,在楚漢戰爭時期,雙方的實力變化。弄清楚這兩個問題,我們才能找到劉邦,雖然一直吃敗仗,但是實力卻是越來越大的原因。

在反秦戰爭時期雙方的勢力變化:秦末時期,各地爆發反秦起義。自陳勝吳廣起義後,各地紛紛揭竿而起,以前的六國王室,都紛紛響應,叛離秦朝。其中聲勢最大的就是項羽和項梁所率領的楚軍。而劉邦在沛縣開始,參加反秦戰爭,勢力在所有起義諸侯中最小的。

後來,劉邦投靠了項梁,和項羽並坐在一起,四處徵戰,慢慢的開始壯大自己的勢力,也就是說,在反秦戰爭剛開始的時候,項羽勢力遠勝於劉邦,到了反秦戰爭的後期,尤其是巨鹿之戰後,項羽威名傳震四海,很多諸侯都唯首是瞻。

最終大破秦軍後,項羽召見一眾諸侯,入轅門時,眾諸侯都是無不膝行而前,不敢仰視。就在項羽贏得巨鹿之戰收服章邯軍隊的時候,劉邦則是趁機攻入了鹹陽,單是從劉邦率領的軍隊能夠順利的攻入鹹陽,就可以看出,此時劉邦的勢力已經不是剛起義那時可比的,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後,反秦戰爭就此結束

不久,諸侯之間就引發紛爭。因為不滿項羽的分封,原來的燕王韓廣,拒絕項羽新封的燕王臧荼入境,臧荼大為震怒,率軍攻打,最後將韓廣殺死,佔據韓廣的領地,後來田榮也出現在了類似的情況,也宣布叛離項羽。後來田榮借兵給陳佘,助陳佘趕走常山王,迎回了原來的趙王趙歇。自此齊地、趙地,都反叛了項羽。

回頭再看劉邦,自劉邦入蜀後,就開始養精蓄銳,伺機而動。後來拜韓信為大將軍,出奇兵襲擊三秦之地,迅速佔領原先的秦朝土地。而項羽則是忙於北方平定叛亂,無暇顧及劉邦。因為這時的劉邦勢力還不足以威脅到項羽,所以項羽也就沒拿劉邦當回事。

後來得知劉邦攻入彭城,這時才引起了項羽的關注,立刻引軍回援彭城,將劉邦的軍隊打的是人仰馬翻,劉邦潰逃。這時,劉備命大將軍韓信向齊趙之地進軍,再加上劉邦答應各路諸侯,只要他們投降於劉邦就能封王封侯。

於是局勢開始傾向劉邦,對項羽漸漸的形成不利局勢,最終在多方諸侯的圍堵之下,項羽自刎於烏江。項羽死後,劉邦一統天下。總的來說,楚漢戰爭的前期,項羽的勢力出現問題,開始走下坡路,劉邦則是養精蓄銳,實力一步步走向頂峰。

在楚漢戰爭中後期,項羽一直忙於奔命,忙著四處平定叛亂。而劉邦,正面拖著項羽,背後卻派韓信攻佔要地,從而完成戰略性包圍,使得項羽四面楚歌。

02劉邦的勢力越來越大的原因

開始,劉邦懂得藉助時勢,在自己還很弱小的時候,依附於項羽的楚軍,了解項羽軍的內部結構和習性,然後慢慢地壯大自己的勢力。然後,劉邦有大局觀,看的比較遠,為了能最大程度孤立項羽,暗地裡開始進行離間計,對其他諸侯允諾,只要劉邦可以稱帝,那這些諸侯都可以享受到最大的利益。還有就是劉邦識人重人。從韓信大將軍就可以看出來。在《史記·高祖本紀》中,有過這樣的記載: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扶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03君王之氣,大局觀

上面說到劉邦識人善用,有遠大的眼光。這是所有帝王都要具備的,所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這些能人志士來幫助劉邦,他也是不能成功的,這是人和。還有就是劉邦的才能,遠大的目光,每一次的決策都是三思而行決勝千裡。而且一些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劉邦是絕對不會放棄的,很早就開始謀劃,這是地利。再一個就是天時了,當時群雄迭起,逐鹿中原,劉邦視時勢而起,得諸侯相助,鼎定乾坤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劉邦稱帝是順應時勢,而且看起來很應當,自反秦戰爭結束後,劉邦的勢力大不如項羽,但是楚漢戰爭開始,我認為,劉邦就開始了有稱帝之心,開始謀劃這一切,所以在楚漢戰爭中期,劉邦的勢力慢慢的與項羽形成對比,與項羽一較高下,最終問鼎中原

我是博識,有關歷史的知識來和我探討,研究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項羽劉邦楚漢爭霸,一統嶺南後的趙佗,為什麼不揮師北上逐鹿中原
    項羽劉邦楚漢爭霸二.秦末十八路諸侯,演變成了項羽劉邦楚漢爭霸:1.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不公,埋下重大隱患:由於項羽對十八路諸侯的分封並不合理,損害了很多路諸侯的利益,從而使得很多路諸侯的心裡很不服氣3.劉邦繼續東出,欲與項羽爭霸天下:公元前205年,奪得漢中地區的劉邦繼續揮軍東出,準備與項羽逐鹿中原、爭奪天下。劉邦連下河內、洛陽,得到了西魏王魏豹的追隨、俘虜了殷王司馬卬、迫降了河南王申陽。隨後劉邦為義帝熊心(原楚懷王)發喪,並以此為藉口號召天下各諸侯王率領兵馬與自己一起,討伐項羽為義帝熊心報仇,因而十八路諸侯終於演變成了楚漢爭霸。
  • 劉邦與項羽的楚漢爭霸
    項羽小時候和劉邦截然相反,心高氣傲,霸氣側漏。看到秦始皇出巡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令項梁震驚。他也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實施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羽以千古無二的勇武勢如破竹橫掃千軍,曾經橫掃六合席捲八荒的大秦帝國潰不成軍。照此下去天下唾手可得。
  • 楚漢爭霸項羽劉邦爭得你死我活,卻便宜了趙佗,偷偷成立了南越國
    楚漢爭霸項羽和劉邦逐鹿中原時,百越嶺南地區的趙佗才開始崛起:1.十八路諸侯相互徵戰不休: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本身想各路諸侯能夠各自建國、相安無事、共享天下的。但是卻因為分封的不公,換來的是十八路諸侯們各自為戰、相互攻伐,徵戰不休。這十八路諸侯中,實力最為強大的當屬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
  • 楚漢爭霸:劉邦為何能夠打敗西楚霸王項羽?
    提起歷史,我們便少不了楚漢爭霸的故事。出身楚國貴族世家的項羽在楚漢爭霸的戰爭中最終被劉邦給打敗,一代豪傑烏江自刎。那麼,歷史上的劉邦,作為沛縣的一個小小亭長,如何反秦而起,攻滅暴秦,繼而打敗了項羽,一統天下,開創漢王朝的呢?而項羽作為當時最強的霸主,又是如何被劉邦打敗了呢?
  • 楚漢爭霸:劉邦的智囊團對戰項羽武力值,勝負從開始就定下
    楚漢爭霸:劉邦的智囊團對戰項羽武力值,勝負從開始就定下楚漢爭霸之所以這麼有看點,即使是現在仍然有不少影視劇以及各種作品願意拍這段歷史,其主要原因就是楚漢爭霸這場戰爭當中兩方是性格完全相反的兩位帝王,堪稱是兩種性格的典型代表,也是歷代帝王當中處理政事的兩種極端
  • 項羽的文韜武略遠勝劉邦,為什麼在楚漢爭霸中,劉邦能戰勝項羽?
    劉邦為什麼能在楚漢相爭中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建立大漢王朝?從兩個人的比較來看,在能力方面,劉邦比項羽差得多。在楚漢爭奪霸權的四年裡,劉邦從未在對項羽的作戰中獲勝,都輸得相當委屈。在彭城的戰鬥中,項羽以3萬兵力對抗劉邦的50萬大軍,韓軍棄甲四處逃跑。
  • 楚漢爭霸,你喜歡劉邦還是項羽?
    最近經常聽到這句話(今日我雖死,卻還是西楚霸王),這是出自電視劇神話裡楚漢爭霸時期西楚霸王兵敗後無言面對江東父老,於是在烏江自刎前的豪言壯語,從聽覺上就可以聽出項羽是位面對生死,仍然從容以待的真英雄,真豪傑。不過成王敗寇,最終劉邦統一全國,成為漢高祖,成就一方霸業。那麼誰才是你心目中的英雄呢?今天重演一下楚漢爭霸!
  • 項羽的文韜武略遠勝劉邦,為什麼在楚漢爭霸中劉邦能戰勝項羽?
    劉邦為什麼能在楚漢相爭中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建立大漢王朝?從兩個人的對比來看,能力方面劉邦跟項羽比真的差太多了。楚漢爭霸的四年中,劉邦在對項羽的作戰從來就沒有贏過,而且輸得都是相當窩囊的。在彭城之戰中,項羽用三萬兵力對戰劉邦五十萬大軍,打得漢軍丟盔棄甲,四處逃竄。
  • 劉邦為何能建立漢朝,楚漢相爭,劉邦是怎麼勝過項羽的
    劉邦為何能建立漢朝,楚漢相爭,劉邦是怎麼勝過項羽的劉邦年少時想得很簡單,那就是不幹農活,就這樣,他天天過著優哉遊哉的生活,喝酒玩鬧什麼的樣樣都幹,成天沒有正形。等到他到了鹹陽服徭役的時候,看到秦始皇巡遊的盛況,劉邦受到了極強的心靈上的震動,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就暗示了劉邦的政治理想和漢朝的核心思路,就是像秦始皇那樣建立一個郡縣制的思想統一的穩定的大帝國!正因為這個思想的存在我們後面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理解了。之後,隨著他的實力越來越強,這個目標就越來越堅定,離他也越來越近。
  • 楚漢爭霸劉邦項羽
    項羽跟隨叔父項梁發動吳中起義,劉邦則是送民夫去驪山途中芒碭山,由於民夫很多逃跑,按照秦律,劉邦就算把剩下的民夫送去也是一死,所以就直接在芒碭山起義了。這裡很有意思的事,劉邦碰到白蛇擋住去路隨即砍下白蛇,旁人說白蛇是白帝之子,劉邦是赤帝之子,後稱斬白蛇起義!
  • 如果楚漢爭霸最後獲勝的不是劉邦而是項羽,中國現在會怎麼樣?
    下過象棋的人自然知道,中國象棋之上有一個分水嶺——楚河與漢界,而這便是源於劉邦與項羽的楚漢之爭。在這場戰役之中,劉邦以勝利者的姿態建立了大漢王朝。倘若歷史進行改寫,楚漢爭霸最後獲勝的不是劉邦而是項羽,那麼中國現在會怎麼樣?
  • 楚漢爭霸中項羽最經典一役,劉邦差點成了俘虜,歷史也差點改寫
    楚漢爭霸前期,項羽無疑是佔據優勢的,但後來劉邦笑到了最後,而這一切也是因為一場戰役。田榮又聯絡劉邦、陳餘等人,聯手反楚。彭城之戰劉邦又豈是願久居人下之人,面對田榮的拉攏,劉邦躍躍欲試,但怎樣才能師出有名呢?劉邦採納了三老董公"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其為賊,敵乃可服"的建議,以項羽殺義帝楚懷王為藉口,分派使者傳檄天下稱,天下共立帝,而項羽竟殺害他,真是大逆不道。
  • 楚漢相爭,劉邦處於劣勢,為何能奪得天下?
    哈嘍,大家好,小編是大家身邊的歷史達人七七,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楚漢相爭,劉邦處於劣勢,為何能得天下?他最重要的能力項羽沒有,那項羽是沒有什麼能力呢?一起跟著小編看看吧!
  • 楚漢爭霸:如果項羽不殺楚懷王,會被劉邦打敗嗎?答案很明顯
    在楚漢爭霸中,早年推翻秦朝,奪得天下的不是劉邦而是項羽。只不過項羽在佔領鹹陽後沒有稱帝,而是給自己封了一個西楚霸王的稱號。對此,很多人都說項羽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項羽並不是不想稱霸天下,不過是現在的時機還不成熟。
  • 楚漢群雄爭霸,劉邦與項羽一念之差,會不會導致不同的結局
    這是我讀《楚漢爭霸》最大的感受。《楚漢爭霸》是《二十四史》工作室,在全文言的《二十四史》基礎上,打造的《二十四史人物圖志》中的第一冊。全書分秦失其政、群雄逐鹿、西楚霸王與大漢開國四個部分,敘述從秦末到漢代的歷史。
  • 楚漢爭霸,項羽無論是謀臣還是猛將都不弱於劉邦,只因少了一個人
    楚漢爭霸,當時天下大勢已經漸漸明了,剩下的大諸侯只有劉邦和項羽兩家了,誰勝了誰坐天下;最終項羽窮途末路,自刎於烏江河畔;相比起無賴皇帝劉邦,似乎更多人喜歡英雄無敵、貴族出生的項羽,所以時至今日,似乎項羽名氣反而比劉邦要大得多。
  • 楚漢爭霸,毛主席對項羽、劉邦也有評價
    後項梁在定陶之戰因輕敵戰死,項羽和劉邦成為抗秦的兩大主力,楚懷王讓兩人分別率部西行伐秦,並約定「先入關者王之」,結果,勢力弱只有10萬兵馬的劉邦卻先進入關中,卻不敢「王之」,而擁有40萬大軍的項羽後入關,卻挾勢分封諸侯,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此後,逐步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
  • 從劉邦和項羽人生格局低看楚漢爭霸,劉邦能戰勝項羽絕非偶然
    自公元前209前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以來,反對暴秦的起義軍迅速點燃全國,起義軍中,經過多輪輪爭鬥,劉邦和項羽脫穎而出,最後兩個「結義兄弟」開始了著名的楚漢爭霸賽,雖然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但是天下統一大勢豈是一條鴻溝能阻擋
  • 楚漢爭霸楚河漢界,劉邦是下棋之人,項羽為何不做棋手去做帥
    楚河漢界實際上是,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和項羽在滎陽會戰之時,多年相爭相持不下最終和談,以鴻溝為界劃分楚漢界線。可是劉邦卻公然毀約,率領20萬大軍追擊撤退的項羽,項羽當人不會「認慫」果斷反擊,10萬人「上去就是幹」,又一次把劉邦大敗,項羽在戰場上勇猛的風格,也成為今天小夥伴們玩英雄聯盟的口頭禪。可是屢戰屢敗的劉邦,為何卻越做越大最終滅了項羽?
  • 劉邦項羽楚漢之爭
    ,而且一路上還招攬了不少的謀士,張良就是其中之一,這些人都是劉邦之後可以成功的絕對保障。即使如此,項羽已經對劉邦心存芥蒂,而項羽的「亞父」範增也建議其殺掉劉邦以絕後患,於是著名的「鴻門宴」上演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然後劉邦憑藉著出色的演技讓項羽改變了主意,放走了劉邦,從此楚漢爭霸的局面就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