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髒亂小巷變靚了,以沙子出名的村莊要建森林公園,通往城市副中心的廊道將大尺度增綠……近年來,朝陽區不斷加快「舍」的步伐,通過大體量疏解,推動區域發展減量提質。同時,更加注重在優化提升上下功夫,大力推進宜居環境建設。
八裡莊街道:百米小巷「顏值」提升
整治後的電廠北門路煥然一新。
車水馬龍的朝陽路上,從標華酒店向南拐入一條小巷,耳邊頓時變得清靜起來。這裡道路鋪裝一新,黃牆灰瓦,路旁鼠尾草、矮牽牛等各樣綠植高低錯落,居民三三兩兩遛彎兒,一派舒適宜人的景象。
這條小巷叫電廠北門路,是朝陽區八裡莊街道剛完成綜合提升的背街小巷之一,它位於華貿中心社區和紅廟社區之間,長不過百米,卻是居民們進出社區的必經之路。
過去十多年裡,這裡道路坑窪、空間逼仄,路邊是商販私搭的小菜店、小商店,門口隨處可見垃圾、汙水。早晚高峰,巷子裡是進的進不去、出的出不來,由於沒路燈,夜路獨行還有些害怕。
這些讓居民們頭疼多年的問題,在八裡莊街道街景文化建設項目實施後得到了改善。去年11月,八裡莊街道對電廠北門路進行綜合提升,運用「街鄉吹哨 部門報到」機制,先是拆除違法建築、拓寬路面,將原本小菜店、小商店違建的位置拓建成人行步道,再將裸露的且凹凸不平的路面修建平整,將斑駁的牆面進行重新粉飾。原本逼仄的路邊,種上了綠植、布置上了花卉小品,大伙兒推門就能擁抱綠色。
小巷「顏值」提升了,綜合配套設施也同步提上日程。徵集完小巷裡居民的意見後,在路邊,街道每隔約20米,安裝上了明亮又環保的太陽能路燈,讓燈光陪伴夜歸的居民;為了方便居民停車,街道將拆違騰退後的空間標出了停車位。為了保持小巷治理成果,居民參與成立街巷自治自管會,家用轎車、共享單車都管理起來,路邊違章停車沒了。
「整治提升的時候,留什麼、建什麼,居民說了算。」八裡莊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實施街景文化項目時,街道深化了北京市背街小巷「十有十無」的建設標準,將有路燈、有監控、有排水設施作為背街小巷改造的必選動作。
黑莊戶地區六大公園連片成綠
在朝陽區東北部的清河南岸,一個過去以沙子出名的村莊,將要開工建設佔地2平方公裡的公園,成為溫榆河公園朝陽段一期建設的示範區。「溫榆河公園朝陽段面積20.4平方公裡,一期啟動工程涉及朝陽區18.1平方公裡,公園示範區建設就在沙子營村。」孫河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示範區建設佔地2.04平方公裡,北到清河,南至黃港公園南路,東側緊鄰京承高速。
據介紹,位於沙子營村的示範區是整個溫榆河公園的淨水源頭,工程將聚焦「溼地淨化」,採取表潛型、河道型、湖泊型等多重溼地淨化水質,建成後的日淨水量可達15萬立方米。同時,通過科學規劃公園地形,合理布局集雨凹地,實現滲蓄淨用,打造地塊微循環水生態景觀,實現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與孫河相對,黑莊戶地區位於朝陽東南部,這裡同樣在進行大體量的疏解整治、留白增綠。在京哈高速跟通馬路交匯的地方,一座佔地92萬平方米的四合公園一期正在規劃建設。
四合公園一期,西起萬子營東村,北至定辛莊西村南,南側和東側都緊鄰通馬路,總面積92萬平方米,90%的面積都用於綠化。四合公園一期分為西區和東區兩個部分,西區面積55萬平方米,在原有平原造林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形成以生態修復與森林營造、生態教育展示、森林遊憩等功能為主的森林景觀。東區面積37萬平方米,主要以生態休閒、文化展示、康體娛樂功能為主。
四合公園項目所在地,位於京哈高速與通馬路交叉點以西,是北京市中心城區通往城市副中心的重要交通廊道,是朝陽區對接城市副中心的生態東大門。原來分布著倉儲物流、違法建設等,存在環境髒亂、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等問題,經過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黑莊戶地區拆除項目範圍內全部12.8萬平方米非宅建築,拆除後的空地進行了11萬平米的綠化,將與四合公園連成一片,有效提升朝陽東南部地區的宜居環境。
據了解,四合公園僅是黑莊戶農業生態公園的一部分,農業生態公園還包括雙樹公園、四合公園、郎辛莊公園、蕭太后河公園、魯店公園、定辛莊公園六大公園,規劃建設佔地總面積達到1550萬平方米。
今年前5月朝陽「促提升」成效明顯
八裡莊、孫河、黑莊戶等地區疏解整治促提升,是朝陽區堅持大體量疏解、推進高標準提升,增強「四個中心」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城市發展質量、人居環境質量、人民生活品質的縮影。
據統計,2018年1-5月,朝陽區「促提升」成效顯現,建設提升便民服務網點70個,「留白增綠」91.46公頃。其中,將府公園四期已對外開園,壩河休閒公園、大望京國際科技商務區景觀公園即將開園;廣渠路沿線郭家場村建成6公頃的城市公園,長安街延長線建成6.3公頃的楊閘村及東會村小公園,作為副中心進入中心城區朝陽綠色東大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周邊區域提供了一個高品質、集中型的公共遊園空間。
2018年,朝陽區將在優化提升上下功夫,加快推動亮馬河景觀廊道建設、雅寶路區域全面轉型升級、「文化三裡屯」核心區域提升。大力實施「留白增綠」,新增改造綠地1000公頃。積極推進疏解整治與公共服務配套相結合,規範提升150個便民商業網點,新建3000個停車位、5處立體停車場、38處體育場地等民生服務設施,不斷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以架空線入地、加裝電梯、增設養老和便民設施等為重點,積極開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在全區範圍加裝電梯117部。
(責編:高星、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