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朝進關大御路唯一的見證物,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老的永安橋正在被蠶食。11月24日,記者了解到,針對省政協委員姜立的提案,瀋陽市政府作出回應,已將古橋維修及周邊環境改造列入市城建計劃,建成後將成為瀋陽一座以石橋為中心的遺蹟公園。
永安橋亟待搶救性保護
姜立委員表示,永安橋是清朝進關大御路唯一的見證物,歷史悠久,建築價值與歷史價值極高,但由於重視不夠,已經到了亟待搶救保護的邊緣,周邊已經被蠶食,一座孤橋身孤零零的立在那,原來的河道已經沒有了。然而,全國比它歷史短的古橋都已經成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並且修舊如舊,恢復周邊原有歷史風貌,成為展示歷史文化的旅遊景觀。
而與永安橋的境遇類似,地處瀋河區北二經街20-2號的愛國人士寧武故居,是一座建於上世紀20年代日式風格的老建築,如今也已經年久失修,被周邊新建樓房緊緊包圍,現在仍然被幾戶居民住著。
姜立認為,這些「文物遺產」在全國範圍都是獨一無二的,是遼寧地區寶貴的文化遺產,是遼寧地域內歷史文化名片,政府部門應該給予搶救性保護。
清朝四代皇帝16次從橋上過
記者了解到,永安橋位于于洪區馬三家子永安橋村,為清代皇太極崇德六年(1641年)所建。別看這座石橋只有37米長,可誰會想到,清朝四代皇帝十次東巡時,其中有十六次從這座橋上通過並留下詩句,這幾個皇帝是:康熙皇帝三次東巡,乾隆皇帝四次,嘉慶皇帝兩次,道光皇帝一次。
在民俗學家看來,永安橋可稱為瀋陽第一橋,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著名的43座名橋中,用龍頭和龍尾裝飾大橋的至今也僅有瀋陽永安橋這一座,頗為罕見。
官方回應將建遺蹟公園
針對姜立委員的建議,瀋陽市有關部門已作出回應,已將古橋維修及周邊環境改造已列入市城建計劃,由于洪區政府實施,預計年底前完成。具體內容包括橋面修整、欄板加固、增加防護墩、拆除違建、平整綠化、清塘疏水等內容,建成後將成為瀋陽市一座以石橋為中心的遺蹟公園。同時,瀋陽市將適時向省文化廳推薦其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對於愛國人士寧武故居,市規劃局已將其列為瀋陽市第二批歷史建築名錄,文保部門將適時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關於其保護工作,市文保部門將建議瀋河區政府將故居搬遷,對居民進行異地安置,收集寧武同志相關史實材料,籌建故居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