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人喜歡,拜倒在石榴裙下?
眾多水果中,為何偏愛用石榴來代指美女?
古代皇后考察妃子們有無野心,用一招就能刺探出來?
便是賞賜他們首飾,如果哪個妃子選擇了帶有石榴的設計感的首飾,皇后就要小心了。
「石榴果實紅彤彤」果籽也豐富飽滿象徵著多子多福。開花是花色就如同火一般,豔麗熱情,開滿枝後寓意著紅紅火火。
在古代石榴裙代表著沒結婚的女性,如果佩戴石榴花的飾品能增加女性特有的魅力。
會理石榴自古便美名遠揚。唐朝時期即為皇帝御定貢品,每年由南詔王送入宮中。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南端的會理,西漢時期建縣,地處四川和雲南省的交界之處。
會理的溫度適宜,氣候四季如春,這裡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物產,其中「稱王」的是石榴,這是一個以石榴出名的城市,早在唐朝時期,會理的石榴就很有名,曾有一個清朝的知州在路途中經過會理的時候被這裡的石榴驚豔,當即做了一首詩形容會理石榴的無可比擬。
時至今日,會理依然是石榴中的「王中王」城市,是它的故鄉,除了和石榴的不解之緣,作為古城的會理從西漢時期建縣,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吸引人們前來的獨特的歷史人文,和依然如初的古時城市樣貌。
在街道兩旁林立的商鋪很多都是在明清時期就有的古老建築,其中作為會理古城最古老建築的「拱極門」,是古城的北門,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站在拱極門前,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守護者,保護著古城的安寧。
古時候的會理名字叫會川,在明朝洪武時期,吐司王月魯王盤踞西南,擁兵自重,起兵造反,皇帝派遣士兵前來鎮壓,在戰爭勝利之後,士兵們就地駐守在這裡,定居建家,在這片土地上勤勞開墾,重新修復這座城市。
當時在會理城中有不同的民族,漢族,蒙古族,還有雲南來的彝族,這些民族團結在一起,幫助駐守在這裡的軍隊一起重新建立城市,有搬運石塊的,有製作砌牆用的水泥灰的,大家分工合作修復城牆。
各民族也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一家親,所以現如今看到的會理古城中的一些建築,風格上有北方建築風格,也有南方的建築風格,還有濃鬱的少數民族建築,讓這座古城心胸「更加的寬廣和包容」。
在南方古絲綢之路的帶動下,形形色色的商隊在這裡駐足,也時常把貨物帶到會理的大街小巷,在絲綢之路的帶動下會理也繁榮昌盛起來,時光流逝,現在的會理依然延續著它的故事,流傳給後人的還有經久不息的傳說,在古城北部有一個清乾隆年間的道觀—白雲宮。
據說這裡的道士常年生活困難,經常連飯都吃不飽,有一天道長在掃雪的時候,道觀門前發現一個暈過去的乞丐,把他帶回去,並且把那天僅有的米給乞丐吃了,乞丐醒後發現自己吃了,道士們卻沒有食物了,於是去懸崖邊戳了戳,竟流出了米,正好裝滿他喝粥用的那個盆,每天都能夠能從懸崖邊這裡得到如此數量的米。
後來道觀新的道長也知道這個神奇的事情,但是他想把這個流米的洞都鑿開,這樣做之後,米洞口裂開,一直流了三天三夜的米糠,之後就再也不出米了,米糠流過的地方就遍地生長出米糠樹。
這個傳說也一直警醒著世世代代的會理人,踏實靠自己做事,任何事情不貪心,這大概也是行走在會理城中感受到的「最強文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