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投資百億加快推進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玥)道路交通作為城市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而「斷頭路」這一交通通達的短板,是最受關注的民生焦點之一。12月20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規劃國土建設局獲悉,位於成都市天府五街與麗景路交匯處的「斷頭路」當天下午正式通車,天府五街實現全線貫通,將有效改善周邊區域的交通狀況。
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2016年成都市全面啟動「斷頭路」治理工作,共清理出「斷頭路」174條,總長度約146公裡,當年打通37條。今年,全市納入治理「斷頭路」共116條,到年底可完工90條。
成都高新區規劃國土建設局工作人員介紹,天府五街「斷頭路」道路長約1100米、寬30米,因存在2處房屋拆遷障礙形成「斷頭路」。今年10月底完成拆遷後,相關部門採用新施工工藝加快天府五街電力隧道和道路建設,提前40天完工。
「太好了,天府五街終於通車了,以後出行更加方便了。」家住光明城市小區的市民郝先生得知天府五街全線貫通後,第一時間把好消息分享到小區業主群。
記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區盛華南路「斷頭路」治理工程也已完工,但仍有10餘處「斷頭路」,多因民房、廠房、苗圃、電力鐵塔等用地障礙導致,對片區交通出行造成影響。該工作人員表示,成都高新區將繼續加強「斷頭路」治理工作推進力度,加快建設一批需求緊迫、條件成熟的道路;加大斷頭路涉及的用地障礙拆除力度,力爭3年內全面打通「斷頭路」,改善相關片區出行環境,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當天,作為成都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的重要內容,成都高新區新北社區綜合體等一批公建配套設施宣布將於2018年投入使用。記者了解到,新北片區社區綜合體原有公服配套相對滯後,新啟動建設的項目規劃了街道辦、派出所、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綜合健身館、公交停靠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地下部分設置了1000個停車位。目前項目已完成主體建設,預計201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公共服務設施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今年9月,成都啟動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分輕重緩急,分區、分類、分年度制定「三年攻堅」建設計劃,提出至2020年,新建公共服務設施2557處,總投資約890億,基本實現主要公共服務設施供需平衡,初步建成「15分鐘公共服務圈」。
記者了解到,這2557處新建公共服務設施共分為8大類——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行政管理、社區服務、市政公用、商業服務,又細化為18項——中學、小學、幼兒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農貿市場、文化活動中心、文化活動站、綜合運動場、綜合健身館、街道辦事處、派出所、社區服務中心、社區用房、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垃圾轉運站、再生資源回收站、公廁。
其中,成都高新區將實施新建公共服務設施372個,在11+2的中心城各區域中佔比最高。記者了解到,今年成都高新區印發了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五年建設」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成都高新區將新建的372個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全部納入「三年攻堅、五年建設」計劃,投資約100億元。
根據《方案》,成都高新南區未來3年還計劃新建3座綜合性醫院,其中2座將達到三甲標準。高新南區、西區將建設綠道200公裡,總投資20億元左右;建設小遊園、微綠地68處,面積11.3萬平方米,總投資1億元左右。目前高新東區的規劃正在加緊制定,預計3年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資超過50億元。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成都高新區以服務民生為重要抓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著力打造「10分鐘公共服務圈」,著力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正加速建設高品質宜居生活城市,力爭為高端產業集聚和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強有力載體支撐,為人才匯聚打造高品質宜居環境,為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提供主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