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市場亂象調查:盜用原創面料魚目混珠,惡意搶註商標

2020-12-20 閃電新聞

法治日報12月7日消息,沒人能夠否認如今漢服市場的火熱。相關數據顯示,過去3年,天貓的漢服品類銷售額增長超過6倍。今年上半年,在天貓購買漢服的消費者達到2000萬人,未來漢服的潛在消費者將超過4億人。

而新的年輕人聚集平臺還在加速推動漢服的流行。來自嗶哩嗶哩的數據顯示,2019年平臺上國風愛好者達到8347萬人,其中83%為24歲以下的年輕人。

當漢服這個曾經只局限於小眾群體愛好的服飾不斷破圈,意味著一個可以更加大眾化消費品類的誕生,但與此同時,不少店鋪只看見市場紅利,缺乏基本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導致近年來漢服圈「山寨與正品之爭」愈演愈烈。

小眾漢服逐漸破圈,潛力巨大資本入局

《左傳》記載:「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這裡的「華」就是指漢服,其華美、優雅、端莊,含蓄而包容,蘊涵著沉澱了幾千年的中華禮儀文化。

有國風愛好者認為,今天在年輕人群體中掀起的「漢服風潮」,傳遞的是一種情懷、一種民族傳承。

在漢服成為一種現象級符號之前,人們對其有一個模糊的描述——古裝。隨著「95後」「00」後日漸成為消費主力人群,漢服被定義為獨立的服裝消費品類。

2019年3月,「淘寶新勢力周」發布的《2019中國時尚趨勢報告》顯示,在時尚搜索關鍵詞趨勢TOP10中,漢服位列女裝排行榜第三。「漢服」搜索量同比增長兩倍,連續數月搜索人數超「襯衫」。

六六是一名漢服店主,他對漢服近年來的火熱發展深有體會。據他介紹,在全球最大的紡織市場——浙江紹興柯橋紡織市場的一層,可以窺見漢服的發展,這裡的每一家布料店鋪門口都掛滿了漢服的服裝面料,而一年以前,這裡售賣漢服面料的店鋪不足5家。

經營漢服品牌已經長達6年的吳曉回憶,最初很難找到專門做漢服的廠家,基本都是偏古裝、戲服或是那種做時裝之外附帶做漢服的。而現在,全國差不多已經有20多家專業做漢服的廠家。

2019年9月,央視財經報導稱,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估算已超過200萬人,市場總規模約為10.9億元。

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漢服市場,吸引了不少資本的入局。據悉,阿里和虎牙相繼上線主打漢服社交功能的App,而且申請了多個類別的商標保護。

但對於一些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比較薄弱的店主來說,稍不留意,自己苦心經營的漢服品牌就有可能被人「拿走」了。

漢服品牌商金先生在接受財經媒體「霞光社」採訪時說,堅持做原創的成本非常高,圈子裡做山寨漢服的人非常多。短期來看,山寨確實更賺錢,也能節省很多成本,但不能長期發展,現在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山寨問題,「如果突然有一款有山寨的可能性,就會被消費者在社交平臺或自己的圈子裡『掛』出避雷,一旦進入黑名單,就會被定在『山店』的恥辱柱上,品牌口碑就很難維繫了」。

山寨漢服充斥市場,惡意搶註阻礙發展

在漢服圈,「山寨」和人們常說的「抄襲」已然是兩個概念。

據業內人士介紹,「抄襲」是基於已有的圖案,進行改編,提取其中的元素;而「山寨」是直接挪用原創商家設計的漢服面料,甚至搶註他人的店鋪名稱、商標。

近年來,「山寨與正品之爭」成為漢服圈的熱議話題。在山寨店主們投機取巧的非法商業行為中,原創漢服商家成為受害者。

據吳曉介紹,漢服的生產周期相對較長,從款式設計、打板做樣衣到最終的預售、出貨,整套流程走完起碼需要兩個月時間。不過,也需要保證較快的款式更新,用新款吸引消費者,同時商家還要儘可能地打造「爆款」。

吳曉回憶,早幾年,國內沒有現成的漢服可賣,有一批對漢服有興趣的人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漢服素材,自行設計製作出了漢服,受到大家的喜愛。但也因為耗時耗力,所以定價要稍微高一些。

「後來有人一看,賣得不錯,便複製了一些類似的漢服來賣,這樣省時省力,價格更便宜,所以很多新來的人會選擇後面的便宜款。這就造成了前面那批人的不適,因為他們的辛苦成果被簡簡單單複製一下就熱賣了。」吳曉說。

在不少受訪的從業者看來,「山寨與正品之爭」在阻礙漢服的普及。

有漢服愛好者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很多人「知山穿山」,還有人會混淆概念,認為正品價格太高,價格親民的山寨貨比較適合初級玩家,「但問題在於,正版是設計師的心血,山寨涉嫌抄襲他人勞動成果,如果助長這種風氣,漢服文化傳承也不可能長久,只能淪為追求廉價、追趕潮流的生意」。

另一位漢服愛好者也表示擔憂:「一些原創漢服制式一經推出就被其他店抄襲,然後以低於原價的售價賣出,在這種情況下,原創者吃力不討好,抄襲者卻賺得盆滿缽滿,如果再缺乏有力的原創保護機制,耐心做原創的人會越來越少。」

據六六觀察,自2019年開始,行業內出現大規模的商標搶註事件,這或許是漢服市場初創期留下的隱患——商家在起步階段時多使用小規模自產自銷、小作坊等模式,彼時也尚未出現太多侵權行為。如今市場迎來井噴,商業價值凸顯,山寨店鋪也隨之增多。

六六的工作室有來自時裝圈的合作夥伴,在後者的幫助下,六六在創立品牌「衿娥」初期便註冊了商標。

「否則我們也不會有較強的品牌保護意識。」六六說。

「漢服圈子小,碰壁之後,大家對於原創的保護意識反而更強。」六六說,如今,也有不少商家前來找他諮詢,如何通過商標註冊維護自己的原創品牌。

他還會提醒前來諮詢的商家提防黑心的商標註冊代理公司——商標註冊本身並不要求註冊人是否持有店鋪,一些黑心代理公司可以在發現客戶提供的商標未註冊之後,進行搶註,以此向客戶索要金額,進行商標轉讓。

盜用原創漢服面料,魚目混珠真假難辨

和商標搶註相比,在業內人士看來,盜用原創漢服面料是圈內更加普遍的一種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且更為隱秘,往往難以及時發現。

據介紹,漢服的服裝裁製工藝一般為「平裁」,即衣服的前後身通裁,因此漢服生產所需的面料圖案非常完整,這導致漢服的山寨店鋪或面料生產廠家更容易挪用原創的面料設計,進行非法售賣和二次生產。

六六就是在浙江紹興柯橋紡織市場發現,自己家原創的漢服面料未經授權在市場上流通。

宋制的席地長裙底部繡有金色的侍女獻壽圖——在同行商家從浙江紹興柯橋紡織市場發回的現場照片裡,六六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家的原創面料。這款面料在2018年年底第一次用於「衿娥傳統服飾」的漢服產品中,六六在面料設計成稿之後便進行了資料申請,取得了作品登記證書。

去年5月,看到這款面料在市場上被非法銷售後,經考證,六六發現侵權的主體是合作生產面料的工廠。六六與對方交涉時,被告知「只有這款面料當年的訂單滿2000米,才不會把它往外流通」。

面對廠家的侵權行為,六六準備提起民事訴訟。

據法律人士介紹,服裝的面料設計可以作為美術作品,申請作品登記證書,受到著作權的保護。即便山寨店鋪也申請了作品登記證書,局部相似度很高,法院仍會依據作品登記時間的先後,考量哪一份證書真正具有法律效力。

除了通過著作權對原創漢服加以保護,部分漢服商家還會將符合專利法規定的足履設計方案作為外觀設計專利予以申請。

比如,原創漢服店「步月歌」專門設計生產漢服的平底鞋產品,目前上市的產品已持有6個專利。2019年,「步月歌」的運營商高煜在淘寶上發現,某山寨漢服店挪用了「步月歌」持有專利的翹頭弓鞋設計,隨即委託律師提起訴訟。

六六認為,與服裝設計智慧財產權保護相關的報導目前仍然較少,漢服行業又是一個新興行業,大家容易形成「很難打官司、難取證」的普遍認知。

對此,從業人員普遍認為,雖然擁有一定的保護原創產品的法律手段,但漢服商家自身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弱以及上訴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仍是當下漢服界減少「山寨與正品之爭」的最大難題。要想杜絕山寨現象,只有鼓勵越來越多的漢服商家保護智慧財產權,形成權威的行業標準,才能進一步促進漢服的品牌化、產業化,真正走出小眾市場的局限。

除了山寨抄襲的問題,漢服還面臨市場炒作的問題。有從業者透露,比如,有些商家設計「飢餓營銷」玩法,導致很多樣式的漢服成為圈裡的絕版,「由於漢服市場供需失衡,加之炒作賣家的加入,逐漸讓漢服成為一種奢侈品,在這種趨勢下,那些想要嘗試消費漢服的新人群只會『敬而遠之』。」(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六六、吳曉、高煜為化名)

(原題為《盜用原創面料惡意搶註商標 漢服市場亂象調查》)

相關焦點

  • 漢服市場亂象調查
    原標題:盜用原創面料惡意搶註商標 漢服市場亂象調查● 當漢服這個曾經只局限於小眾群體愛好的服飾不斷破圈,意味著一個可以更加大眾化消費品類的誕生,但與此同時,漢服圈「山寨與正品之爭」也愈演愈烈● 自2019年開始,行業內出現大規模的商標搶註事件,這或許是漢服市場初創期留下的隱患
  • 「山寨與正品之爭」愈演愈烈 漢服市場亂亂亂
    山寨漢服充斥市場 惡意搶註阻礙發展在漢服圈,「山寨」和人們常說的「抄襲」已然是兩個概念。據業內人士介紹,「抄襲」是基於已有的圖案,進行改編,提取其中的元素;而「山寨」是直接挪用原創商家設計的漢服面料,甚至搶註他人的店鋪名稱、商標。近年來,「山寨與正品之爭」成為漢服圈的熱議話題。在山寨店主們投機取巧的非法商業行為中,原創漢服商家成為受害者。
  • 惡意搶註「抗疫」商標,行業懲戒亟需加強
    時封君(微信ID:shidaifengmian)注意到:近日,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管局和朝陽區市場監管局根據新聞輿情,對轄區內代理註冊申請「火神山」「雷神山」等疫情相關商標的智慧財產權代理機構進行了調查和排查。
  • 搶註囤積、待價而沽 惡意搶註攪渾商標註冊這潭水
    企業不得已「山寨」 自己的商標 「商標惡意註冊,是指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以攫取或不正當利用他人市場聲譽,損害他人在先權益,或者以侵佔公共資源為目的的商標註冊行為。」張靜玉說,「搶註國內外知名商標、商號、名人姓名的,同一主體囤積幾百枚甚至幾千枚商標,不使用、待價而沽的,搶註者『賊喊捉賊』惡意維權的,不一而足。」 惡意註冊情況嚴重,許多企業的應對顯得有些哭笑不得而又無可奈何——它們不得不多類別甚至全類別「山寨」自己的商標以「防禦」。
  • 起底惡意搶註:批量申請商標 「簡政放權」被鑽空子
    起底惡意搶註:「批量」申請商標 「簡政放權」被鑽空子央廣網北京8月1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惡意搶註商標的灰色產業鏈不斷翻新套路,正在向新經濟領域蔓延。皮包公司和智慧財產權代理機構相互配合來花式斂財,讓不少知名自媒體內容創作者陷入維權的漩渦。
  • 丁真走紅姓名疑被搶註商標 網紅商標遭遇搶註怎麼辦
    丁真的爆紅也讓一些企業嗅到了商機,「丁真」商標疑遭搶註。據媒體報導,11月14日以來,多家公司提交了「丁真」商標註冊申請,類別涉及日化用品、教育娛樂、網站服務等。在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看來,商標搶註,尤其是惡意搶註行為不可取。
  • 「蘭小草」商標被惡意搶註!洞頭人奮起申訴……
    因其潛在的商業價值,也被多家公司盯上了……多家公司盯上「蘭小草」惡意搶註商標在王珏同志被授予「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之後,「蘭小草」卻因潛在的商業價值,被上海、溫州等3家公司搶註成商標。為保護「蘭小草」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商標智慧財產權資源,洞頭區採取行動,分派該區市場監管局及時出擊應對蘭小草商標被惡意搶註的行為。據介紹,由於商標註冊、審核權限均在國家商標局,洞頭區市場監管局通過層層匯報,逐級暢通市、省、國家局商標業務線,取得與國家商標局直接對接的機會。
  • 惡意搶註商標產業鏈不斷翻新套路
    惡意搶註商標的灰色產業鏈不斷翻新套路,正在向新經濟領域蔓延。皮包公司和智慧財產權代理機構相互配合來花式斂財,讓不少知名自媒體內容創作者陷入維權的漩渦。不少皮包公司「批量」申請商標,堪稱「瘋狂至極」。例如,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中國商標網上的信息,河南邯鄲開發區的邯夢貿易有限公司竟然申請了900多件商標。業內人士戲稱,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可能都用不了這麼多商標。
  • 小豬佩奇商標搶註 「社會人」玩「套路」截財數千萬美元
    【小豬佩奇商標搶註】一部小豬佩奇動畫風靡全球,帶來數以億計的商機,文化產品周邊產品的開發帶來了財源滾滾。可是這隻小豬的著作權權利人卻沒有收穫那麼多,他說小豬佩奇商標在華遭遇惡意搶註,損失數千萬美元。怎會回事呢?小豬佩奇。
  • 丁真姓名疑被搶註商標,李佳琦聲音商標申請被駁回 網紅商標遭遇...
    據媒體報導,11月14日以來,多家公司提交了「丁真」商標註冊申請,類別涉及日化用品、教育娛樂、網站服務等。在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看來,商標搶註,尤其是惡意搶註行為不可取。一方面,其商標註冊申請可能不予核准,而且一旦被認定構成惡意搶註,還面臨被處罰的風險,屬於「火中取慄」;另一方面,對於公益性知名人物名稱,惡意搶註本身也會遭致公眾反感,於相關申請主體而言,也是「得不償失」。「更重要的原因一方面在於過去這種搶註行為缺乏相關法律的約束和懲治,另一方面則是不良商家通過搶註來的商標進行商業炒作後再賣出獲得高額利潤的結果,引誘更多人鋌而走險。」
  • 丁真名字被搶註 網紅商標遭遇花式搶註怎麼辦
    在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看來,商標搶註,尤其是惡意搶註行為不可取。一方面,其商標註冊申請可能不予核准,而且一旦被認定構成惡意搶註,還面臨被處罰的風險,屬於「火中取慄」;另一方面,對於公益性知名人物名稱,惡意搶註本身也會遭致公眾反感,於相關申請主體而言,也是「得不償失」。
  • 被惡意搶註商標的不止敬漢卿,揭秘科技圈搶名的那些事兒
    對於一些惡意提前搶註商標名的行為雖然可以通過司法途徑合理解決,但很多科技圈的大公司都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儘可能減少新產品上市時的法律救恩。對於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的華為而言,一直備受國外關注,稍有風吹草動就給華為扣上「枷鎖」,抑制其在國際市場的發展。
  • 北京多所中小學名校校名、校徽被惡意搶註
    多所中小學名校校名、校徽被惡意搶註 防禦性佔位築起商標防護牆  □事件回放  在越來越講究品牌效應的市場面前,很多知名學校「躺著也中槍」,學校名氣越大,校名、校徽就越容易被搶註。一些商業培訓機構魚目混珠,打著名校的名頭進行虛假宣傳,在無償佔有名校品牌帶來的附加價值的同時,也給學校形象抹了黑。
  • 媒體談企業搶註「丁真」商標蹭流量:商標與產品應相輔相成
    媒體談企業搶註「丁真」商標蹭流量:商標與產品應相輔相成 因此,「丁真」作為在先的姓名權,由丁真本人享有,其他人不能隨便搶註。目前,已存在的「丁真」商標註冊時間均早於2020年4月份,顯然與這個才火了幾天的丁真無關。此後新申請的「丁真」商標,除非得到丁真本人許可,否則就應該證明自己不是「明知故犯」,有正當理由。其實,丁真剛剛走紅,就已經被各地文旅局「搶」過一輪了。
  • 「商標搶註」引熱議 我的名字咋成了你的商標?
    近年來,隨著自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一些「有心者」打起了「搶註商標」的算盤。「中國網事」記者調查發現,部分自媒體人的權益也因此受損。 「敬漢卿」們的「姓名保衛戰」 8月3日,一條題為《我被告知跟我22年的名字我不能用要我改名!我如何維權的!》的網絡視頻在B站上引發網友關注,視頻發布人是UP主「敬漢卿」。
  • 為何商標會被搶註?
    近日,有多個亞馬遜賣家反映,接到電話聲稱自己的商標在日本已被註冊,需要支付一定費用才能贖回商標權。而在進一步確認後,發現自己的商標的確已經在日本被他人搶註。 據了解,被搶註商標的亞馬遜賣家無一例外都滿足一定條件——商標均已在歐洲站或美國站進行了註冊、備案,且這些賣家在歐洲站和美國站經營狀況較為良好,品牌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 小豬佩奇商標被搶註 你所不知道的電影衍生品市場
    小豬佩奇商標被搶註 你所不知道的電影衍生品市場時間:2018-09-27 12: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豬佩奇商標被搶註 你所不知道的電影衍生品市場 《小豬佩奇》自從2004年誕生後,在全球180多個國家被譯成40種不同的語言發行,自2013年起,權利所有人就開始陸續申請註冊名為
  • 天津"樂仁堂""百餃園"等商標海外遭搶註
    新華網天津頻道9月10日電 繼天津老字號「狗不理」、「桂發祥」、「達仁堂」在海外及香港地區遭搶註之後,天津市又一批註冊商標在境外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搶註,其中包括老字號「樂仁堂」,著名商標「百餃園」、「鼎盛天工」,馳名商標「海鷗」等。
  • 沒產品,沒店面,「蓉亭食貝」搶註者被調查
    本報9月24日刊登在A04版的《蓉派川菜第一品牌蓉亭食貝被搶註》報導,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尉氏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發現:「搶註者」沒有實際產品,沒有實體店面。相關專家表示:商標搶註人通過商標搶註、惡意售賣等手段,是為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增加負能量,是「社會毒瘤」。
  • 丁真商標被搶註,遭遇商標搶註怎麼辦,丁真珍珠是什麼
    丁真商標疑遭搶註!網紅商標遭遇花式搶註怎麼辦?近年來,山寨仿冒品牌、商標的問題層出不窮。除了某公司搶註海底撈商標引爭議,還有李佳琦的「oh my god,買它買它!」丁真是誰?12月15日丁真商標疑遭搶註再次衝上熱搜。憑藉著天生的帥氣與清澈大眼,丁真籤約國企,推出宣傳片,瞬間登上熱搜前排。他的爆紅也讓一些企業嗅到了商機。11月14日以來,多家公司提交了丁真商標註冊申請,類別涉及日化用品、教育娛樂、網站服務等。有專家認為這些行為無異於火中取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