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與正品之爭」愈演愈烈 漢服市場亂亂亂

2020-12-07 中國台州網

● 當漢服這個曾經只局限於小眾群體愛好的服飾不斷破圈,意味著一個可以更加大眾化消費品類的誕生,但與此同時,漢服圈「山寨與正品之爭」也愈演愈烈

● 自2019年開始,行業內出現大規模的商標搶註事件,這或許是漢服市場初創期留下的隱患

● 只有鼓勵越來越多的漢服商家保護智慧財產權,形成權威的行業標準,才能進一步促進漢服的品牌化、產業化,真正走出小眾市場的局限

沒人能夠否認如今漢服市場的火熱。相關數據顯示,過去3年,天貓的漢服品類銷售額增長超過6倍。今年上半年,在天貓購買漢服的消費者達到2000萬人,未來漢服的潛在消費者將超過4億人。

而新的年輕人聚集平臺還在加速推動漢服的流行。來自嗶哩嗶哩的數據顯示,2019年平臺上國風愛好者達到8347萬人,其中83%為24歲以下的年輕人。

當漢服這個曾經只局限於小眾群體愛好的服飾不斷破圈,意味著一個可以更加大眾化消費品類的誕生,但與此同時,不少店鋪只看見市場紅利,缺乏基本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導致近年來漢服圈「山寨與正品之爭」愈演愈烈。

小眾漢服逐漸破圈 潛力巨大資本入局

《左傳》記載:「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這裡的「華」就是指漢服,其華美、優雅、端莊,含蓄而包容,蘊涵著沉澱了幾千年的中華禮儀文化。

有國風愛好者認為,今天在年輕人群體中掀起的「漢服風潮」,傳遞的是一種情懷、一種民族傳承。

在漢服成為一種現象級符號之前,人們對其有一個模糊的描述——古裝。隨著「95後」「00」後日漸成為消費主力人群,漢服被定義為獨立的服裝消費品類。

2019年3月,「淘寶新勢力周」發布的《2019中國時尚趨勢報告》顯示,在時尚搜索關鍵詞趨勢TOP10中,漢服位列女裝排行榜第三。「漢服」搜索量同比增長兩倍,連續數月搜索人數超「襯衫」。

六六是一名漢服店主,他對漢服近年來的火熱發展深有體會。據他介紹,在全球最大的紡織市場——浙江紹興柯橋紡織市場的一層,可以窺見漢服的發展,這裡的每一家布料店鋪門口都掛滿了漢服的服裝面料,而一年以前,這裡售賣漢服面料的店鋪不足5家。

經營漢服品牌已經長達6年的吳曉回憶,最初很難找到專門做漢服的廠家,基本都是偏古裝、戲服或是那種做時裝之外附帶做漢服的。而現在,全國差不多已經有20多家專業做漢服的廠家。

2019年9月,央視財經報導稱,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估算已超過200萬人,市場總規模約為10.9億元。

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漢服市場,吸引了不少資本的入局。據悉,阿里和虎牙相繼上線主打漢服社交功能的App,而且申請了多個類別的商標保護。

但對於一些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比較薄弱的店主來說,稍不留意,自己苦心經營的漢服品牌就有可能被人「拿走」了。

漢服品牌商金先生在接受財經媒體「霞光社」採訪時說,堅持做原創的成本非常高,圈子裡做山寨漢服的人非常多。短期來看,山寨確實更賺錢,也能節省很多成本,但不能長期發展,現在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山寨問題,「如果突然有一款有山寨的可能性,就會被消費者在社交平臺或自己的圈子裡『掛』出避雷,一旦進入黑名單,就會被定在『山店』的恥辱柱上,品牌口碑就很難維繫了」。

山寨漢服充斥市場 惡意搶註阻礙發展

在漢服圈,「山寨」和人們常說的「抄襲」已然是兩個概念。

據業內人士介紹,「抄襲」是基於已有的圖案,進行改編,提取其中的元素;而「山寨」是直接挪用原創商家設計的漢服面料,甚至搶註他人的店鋪名稱、商標。

近年來,「山寨與正品之爭」成為漢服圈的熱議話題。在山寨店主們投機取巧的非法商業行為中,原創漢服商家成為受害者。

據吳曉介紹,漢服的生產周期相對較長,從款式設計、打板做樣衣到最終的預售、出貨,整套流程走完起碼需要兩個月時間。不過,也需要保證較快的款式更新,用新款吸引消費者,同時商家還要儘可能地打造「爆款」。

吳曉回憶,早幾年,國內沒有現成的漢服可賣,有一批對漢服有興趣的人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漢服素材,自行設計製作出了漢服,受到大家的喜愛。但也因為耗時耗力,所以定價要稍微高一些。

「後來有人一看,賣得不錯,便複製了一些類似的漢服來賣,這樣省時省力,價格更便宜,所以很多新來的人會選擇後面的便宜款。這就造成了前面那批人的不適,因為他們的辛苦成果被簡簡單單複製一下就熱賣了。」吳曉說。

在不少受訪的從業者看來,「山寨與正品之爭」在阻礙漢服的普及。

有漢服愛好者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很多人「知山穿山」,還有人會混淆概念,認為正品價格太高,價格親民的山寨貨比較適合初級玩家,「但問題在於,正版是設計師的心血,山寨涉嫌抄襲他人勞動成果,如果助長這種風氣,漢服文化傳承也不可能長久,只能淪為追求廉價、追趕潮流的生意」。

另一位漢服愛好者也表示擔憂:「一些原創漢服制式一經推出就被其他店抄襲,然後以低於原價的售價賣出,在這種情況下,原創者吃力不討好,抄襲者卻賺得盆滿缽滿,如果再缺乏有力的原創保護機制,耐心做原創的人會越來越少。」

據六六觀察,自2019年開始,行業內出現大規模的商標搶註事件,這或許是漢服市場初創期留下的隱患——商家在起步階段時多使用小規模自產自銷、小作坊等模式,彼時也尚未出現太多侵權行為。如今市場迎來井噴,商業價值凸顯,山寨店鋪也隨之增多。

六六的工作室有來自時裝圈的合作夥伴,在後者的幫助下,六六在創立品牌「衿娥」初期便註冊了商標。

「否則我們也不會有較強的品牌保護意識。」六六說。

「漢服圈子小,碰壁之後,大家對於原創的保護意識反而更強。」六六說,如今,也有不少商家前來找他諮詢,如何通過商標註冊維護自己的原創品牌。

他還會提醒前來諮詢的商家提防黑心的商標註冊代理公司——商標註冊本身並不要求註冊人是否持有店鋪,一些黑心代理公司可以在發現客戶提供的商標未註冊之後,進行搶註,以此向客戶索要金額,進行商標轉讓。

盜用原創漢服面料 魚目混珠真假難辨

和商標搶註相比,在業內人士看來,盜用原創漢服面料是圈內更加普遍的一種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且更為隱秘,往往難以及時發現。

據介紹,漢服的服裝裁製工藝一般為「平裁」,即衣服的前後身通裁,因此漢服生產所需的面料圖案非常完整,這導致漢服的山寨店鋪或面料生產廠家更容易挪用原創的面料設計,進行非法售賣和二次生產。

六六就是在浙江紹興柯橋紡織市場發現,自己家原創的漢服面料未經授權在市場上流通。

宋制的席地長裙底部繡有金色的侍女獻壽圖——在同行商家從浙江紹興柯橋紡織市場發回的現場照片裡,六六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家的原創面料。這款面料在2018年年底第一次用於「衿娥傳統服飾」的漢服產品中,六六在面料設計成稿之後便進行了資料申請,取得了作品登記證書。

去年5月,看到這款面料在市場上被非法銷售後,經考證,六六發現侵權的主體是合作生產面料的工廠。六六與對方交涉時,被告知「只有這款面料當年的訂單滿2000米,才不會把它往外流通」。

面對廠家的侵權行為,六六準備提起民事訴訟。

據法律人士介紹,服裝的面料設計可以作為美術作品,申請作品登記證書,受到著作權的保護。即便山寨店鋪也申請了作品登記證書,局部相似度很高,法院仍會依據作品登記時間的先後,考量哪一份證書真正具有法律效力。

除了通過著作權對原創漢服加以保護,部分漢服商家還會將符合專利法規定的足履設計方案作為外觀設計專利予以申請。

比如,原創漢服店「步月歌」專門設計生產漢服的平底鞋產品,目前上市的產品已持有6個專利。2019年,「步月歌」的運營商高煜在淘寶上發現,某山寨漢服店挪用了「步月歌」持有專利的翹頭弓鞋設計,隨即委託律師提起訴訟。

六六認為,與服裝設計智慧財產權保護相關的報導目前仍然較少,漢服行業又是一個新興行業,大家容易形成「很難打官司、難取證」的普遍認知。

對此,從業人員普遍認為,雖然擁有一定的保護原創產品的法律手段,但漢服商家自身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弱以及上訴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仍是當下漢服界減少「山寨與正品之爭」的最大難題。要想杜絕山寨現象,只有鼓勵越來越多的漢服商家保護智慧財產權,形成權威的行業標準,才能進一步促進漢服的品牌化、產業化,真正走出小眾市場的局限。

除了山寨抄襲的問題,漢服還面臨市場炒作的問題。有從業者透露,比如,有些商家設計「飢餓營銷」玩法,導致很多樣式的漢服成為圈裡的絕版,「由於漢服市場供需失衡,加之炒作賣家的加入,逐漸讓漢服成為一種奢侈品,在這種趨勢下,那些想要嘗試消費漢服的新人群只會『敬而遠之』。」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六六、吳曉、高煜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漢服市場亂象調查
    原標題:盜用原創面料惡意搶註商標 漢服市場亂象調查● 當漢服這個曾經只局限於小眾群體愛好的服飾不斷破圈,意味著一個可以更加大眾化消費品類的誕生,但與此同時,漢服圈「山寨與正品之爭」也愈演愈烈● 自2019年開始,行業內出現大規模的商標搶註事件,這或許是漢服市場初創期留下的隱患
  • 漢服究竟怎麼區分山貨與正品?
    現實的社會中無處不存在著利益競爭,難道大店就一定是正品嗎?小店裡出現和大店裡一樣的同款,那就一定小店是山寨嘛?漢服的款式基本都大同小異,很多買家想要不一樣的款式,但是商家設計出來後發現就成了改良款,所以主要就是在圖案繡花上多下功夫,並且漢服這個東西就像人一樣,都是兩個眼睛,兩個耳朵,一個鼻子一個嘴,你能說你申請了專利別人就不能再做了?顯然很不現實。
  • 漢服復興運動已經被玩壞了?漢服圈子真亂啊!
    自認為自己是一位熱血的漢服踐行者,但是自從入了漢服圈之後,我竟不敢再買漢服穿了。原因如下:咱是真的害怕某些極端熱血分子在後面戳著脊梁骨指指點點:這廝穿了一套假漢服,山寨水貨。那種冷眼以對,不知所以然的傲慢與偏見,真的可以寒人肌骨。
  • 漢服市場亂象調查:盜用原創面料魚目混珠,惡意搶註商標
    當漢服這個曾經只局限於小眾群體愛好的服飾不斷破圈,意味著一個可以更加大眾化消費品類的誕生,但與此同時,不少店鋪只看見市場紅利,缺乏基本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導致近年來漢服圈「山寨與正品之爭」愈演愈烈。近年來,「山寨與正品之爭」成為漢服圈的熱議話題。在山寨店主們投機取巧的非法商業行為中,原創漢服商家成為受害者。據吳曉介紹,漢服的生產周期相對較長,從款式設計、打板做樣衣到最終的預售、出貨,整套流程走完起碼需要兩個月時間。不過,也需要保證較快的款式更新,用新款吸引消費者,同時商家還要儘可能地打造「爆款」。
  • 如何鑑別山寨漢服
    一、什麼是山寨   山寨/盜版,就是零成本盜用原創的設計和用料,用料、版型都比原創正版差很多。山的漢服,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但是如今漢服價格並不同從前一樣高了,100+一套也是有的,僅作為參考。除此之外,一般山店會送各種一看就廉價的小禮物,原創漢服不會送這麼廉價的東西的。
  • 漢服市場亂象調查!當今社會,「版權保護」何來容易?
    漂亮的漢服小姐姐《左傳》記載:「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這裡的「華」就是指漢服,其華美、優雅、端莊,含蓄而包容,蘊涵著沉澱了幾千年的中華禮儀文化。因為小金比較喜歡漢服,這幾年眼看著漢服這個曾經只局限於小眾群體愛好的服飾不斷破圈,逐漸成為大眾化消費品時,「原創」、「版權」等字眼緊跟漢服之後出圈。因為大眾依舊缺乏基本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導致近年來漢服圈「山寨與正品之爭」愈演愈烈。
  • 漢服穿戴禮儀講究多 古代「任性」亂穿要問責
    漢服穿戴禮儀講究多 古代「任性」亂穿要問責 2015年04月03日 15:53   來源:山西晚報
  • 海南島移民25:明清移民之爭,黎人和客家人的「黎客之亂」
    初以熟黎為藩籬,有土舍峒首以管束之,事久玩偈,反以黎岐為利。臣嘗詢有識士夫,及老志涉歷之人,皆謂其地南北約七百餘裡,東西四百餘裡,又無城郭之固,介冑之堅。……為今之計,必須乘其未發,預行積穀練兵,揀選本地精壯官軍並鄉夫四千餘人,助以一二千土舍儋兵,分道並進,使彼無暇相顧;一面設計招撫,彼善弱者先附,則強梁者自孤勢,則巢穴可搗,魁渠可執也。
  • 南寧市青秀區仙葫開發區建臨時市場解決亂擺亂賣
    來源: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 作者:雷小琴 呂萍 編輯:利雪娟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雷小琴通訊員呂萍)「這些原來都是在蓉茉大道沿線亂擺賣的攤販
  • 「應仁之亂」因何而起?
    在歷史上這一事件被稱為「應仁之亂」。 「應仁之亂」在日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自應仁元年(1467年)爆發,至文明九年(1477年),大亂持續了十一年,戰場從京都波及到全日本各地,最終導致中央政權的衰亡,開啟了日本的戰國時代。這場動亂因為複雜和意圖不清,就連日本人也難以將應仁之亂描述清楚。人們搞不懂為什麼戰亂會爆發,也不知道究竟誰獲得了勝利。
  • 讀《侯景之亂與北朝政局》
    而這篇社科院歷史所李萬生老師寫的《侯景之亂與北朝政局》則是一部南北朝史的佳作。作者用洋洋灑灑20餘萬字描述了南北朝後期的侯景之亂對北朝政局以及南北實力對比變化。以往的論著在論述侯景之亂的時候,多側重於侯景之亂對南朝政局的影響:侯景之亂引發南朝的政治地震,江南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使梁武帝之治40餘年的成果蕩然無存;侯景之亂引發了南梁潛在的宗室矛盾,形成了各方宗室實力派混戰的情況,最後以至於南梁失荊雍益數州以及江北淮南之地,終至滅國;同時也使南朝基本上喪失了角逐天下的能力。
  • 幾千塊的正品和幾百元的山寨,漢服玩家該如何選擇?
    幾千塊的正品和幾百元的山寨,漢服玩家該如何選擇?近期,全國上下都在打折刺激消費,前腳剛買了10斤小龍蝦,後腳就看到自己喜歡的衣服打折。仿佛忘記了自己經歷兩個多月的無薪休假,夏天一到,再貴的東西也可以無壓力購買了。
  • 寧王之亂的背景,寧王之亂造成了什麼影響?
    寧王之亂背景寧王之亂又稱為宸濠之亂,是1519年由明朝當時的寧王朱宸濠發動的叛亂,是當時統治階級內部發生的對皇權的爭鬥,寧王是世襲的王位,寧王這一王位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的後裔,之所以會發生寧王之亂是因為寧王一支長期以來與皇權的真正擁有者有著很大的矛盾
  • 「永嘉之亂」:洛陽繁華成夢
    洛陽城再遭滅頂之難  始於賈南風的「八王之亂」,京師洛陽成為諸侯王相互攻殺的戰場,讓西晉元氣大傷、洛陽城受到重創。而隨後的「永嘉之亂」,更使西晉王朝傾覆、洛陽城「蒼生殘滅,百不遺一」。圖為洛陽漢魏故城東城牆。
  • 嘉靖時期的倭寇之亂
    而對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倭寇,當屬「嘉靖時期」的倭寇之亂。如果大家對此事件不甚了解,可以觀看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會有對此一時期倭寇之亂的詳細描繪。但是如果真的要從他們的構成來看的話,所謂的「倭寇」只是名不副實的「假倭」,而作為真正倭寇的日本人,其實也只是王直集團的下屬或輔助者,並不是作為這場倭寇之亂的主要領導人。對於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嘉靖時期的倭寇之亂說成是日本海盜入侵,史學家給出了幾個原因:第一點就是倭寇之中確實有一部分真正的日本人,即人們常識中的「倭寇」,《明史·日本傳》中所說:「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十之七。」
  • 《三國志14》DLC「河北爭亂」片頭 曹老闆帥氣逼人!
    今日(7月25日),光榮特庫摩遊戲官博發布了《三國志14》付費DLC「河北爭亂」的片頭動畫,曹袁爭霸,曹老闆帥就完了!  @光榮特庫摩:《三國志14》將在7月30日上線的《三國志14》付費DLC劇本「河北爭亂」的片頭動畫來啦!曹老闆氣勢逼人!
  • 公明新莊綜合市場管理太亂
    深圳晚報訊 (記者 丁蕩新) 位於光明新區公明辦事處將石社區新圍村的新莊綜合市場,市場內存在違規住人、電線老化亂拉亂接、消防通道被攤販堵塞等問題,消防安全隱患重重……昨天,有市民向深晚記者投訴,希望相關部門重視問題並予以整改。
  • 八王之亂有多亂?這場亂戰的罪魁禍首不止他一個!
    提到西晉,便想到混亂;提到八王之亂,就想到造反。西晉是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而八王之亂則是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八王之亂,但是對於這個事件的了解大部分的人都還停留在表層。所以八王之亂到底有多亂?
  • 應仁之亂簡介,應仁之亂元和偃武之間的關係?
    應仁之亂是發生在日本的一次內亂事件,當時正是足利義政統治時期,而極大守護大名為了爭奪權勢致使內亂不斷。這次內亂也讓日本從此進入了戰國時期,幕府等貴族的力量變得更加衰敗起來。那麼應仁之亂簡介中是如何介紹這次事件的呢?
  • 《三國全戰:八王之亂》評測8.7分 西晉亂不亂
    八王之亂過後,西晉王朝元氣大傷,而遊牧民族則趁勢崛起,引發了後來的五胡亂華、漢人南遷、民族融合等一系列大事件。要說《八王之亂》DLC和《三國全戰》本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我想就是前者會更加「混亂」一些,這也符合它的標題。雖然三國也是一個亂世,但在一開始的時候,大家至少都還有著一個統一的目標,那就是誅滅董卓、進京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