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大名鼎鼎,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憑藉其卓越的商業才能,利用過手的官銀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因此人皆云:「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一、胡雪巖籠絡人心還有一個秘訣
經商要學胡雪巖,其實不獨經商要向胡大人學習,我們普通人也應該或多或少地向這位紅頂商人學習,學習他的優點,學習他的長處。且說我在昨天的《 商聖胡雪巖籠絡人心的秘訣是什麼? 》中介紹了胡雪巖籠絡人心的一個重要方法,今天再介紹其籠絡人心的另外一個秘訣。
胡雪巖籠絡人心的另外一個秘訣就是「追熱點」。「追熱點」有點像炒股票裡面的追逐熱點概念股,股市裡面經常會有一些熱點熱門股票,此種股票動輒漲幅驚人同時也漲速驚人,自然也吸引了很多投資者去追逐買入,一旦買入及時,後面短期內即會盈利可觀,所以高手尤其喜歡買入此種股票,藉以短期盈利巨大。那麼對於胡雪巖來說,「冷灶」當然要燒,但畢竟耗費時間較長,所以想要獲得「短平快」收益,則必須「追熱點」。
「追熱點」說白了,就是某人已經平步青雲,炙手可熱,位居高位,此時你去套近乎拉關係,待到拉關係套近乎成功後,即可享受此人帶來的好處。但是「追熱點」也必須掌握好幾點原則。
二、胡雪巖「追熱點」的第一條原則
「追熱點」的第一條是要捨得花錢,且說胡雪巖就是用此原則對待何桂清。
何桂清(1816~1862),字叢山,號根雲,雲南昆明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進士,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
彼時何桂清任江蘇學政。學政全稱「提督學政」,亦稱「督學使者」,俗稱「學臺」。學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
胡雪巖聽說浙江巡撫黃宗漢有去意,就拋開繁忙的生意,置辦了一船土特產,帶著美妾阿巧專程去蘇州拜訪何桂清,勸說他進京活動,調往浙江任職。何桂清起初不以為然,但聽了胡雪巖的析精剖微的分析後,終被其所打動,乃同意有所行動。之後胡雪巖忍痛把自己的愛妾轉贈何桂清,同時乘機進獻了一萬五千兩銀子,以作何桂清的「活動經費」。
為了自己一派的人再掌高位,胡雪巖不僅出主意、出錢,而且投其所好。日後何桂清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胡雪巖憑藉其關係出謀獻策,為自己也掙得大量經營上的便利。
三、胡雪巖「追熱點」的第二條原則
「追熱點」還需事前探清「諸位大人」喜好,從而可以投其所好。好寶物者則投以金銀財寶;好古玩者則送以古書畫,如此等等。
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後建立「哲德沙爾汗國」,盤踞新疆大部,震驚清廷,特下令左宗棠帶兵平定。左宗棠當然義不容辭,但平定新疆戰亂,苦於兵餉不足,乃委託胡雪巖辦理,胡雪巖出主意說可以借洋債,但是京中諸多制肘,反對聲音很多,其中反對最厲害的就是戶部尚書寶鋆。
胡雪巖於是特意進京,四處打探,探明寶鋆平生對古字畫尤其喜好,就以三萬兩銀子購得吳道子真跡,之後秘密送到寶鋆府上。寶鋆得此物後,很是高興,於是也就「拿人手軟」,不再反對借洋債。
四、胡雪巖「追熱點」的第三條原則
「追熱點」不但要捨得花錢,而且要花得恰到好處。
太平天國長期佔領的浙江被左宗棠收復後,左宗棠一時炙手可熱,「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此話已廣為傳播,其聖眷正隆,聲名遠播,由此可見。
胡雪巖之前通過「燒冷灶」結交的靠山王有齡,因為守衛杭州,戰死沙場,胡雪巖一下子沒有了靠山,急需尋找新的靠山,左宗棠便進入了胡雪巖法眼。
當時浙江初定,最缺的就是糧食,胡雪巖於是謁見左宗棠,報告他已經採置糧食萬石,運抵杭州。左宗棠起初還不給胡好臉色,以為是趨炎附勢之徒,左宗棠告訴胡雪巖,戰火初息,官府財庫虧空,恐怕採購糧食的費用一時不能兌現。胡雪巖聽後,馬上表示,購糧所墊的十萬兩銀子,全屬報效,不用官府還。這一著使左宗棠大為吃驚,繼而感動和佩服,在上奏的摺子中稱胡雪巖「其急公好義,實心實力,非尋常辦理賑撫勞績可比」,「實屬深明大義不可多得之員」,其中對胡雪巖頗為讚揚。
至此,胡雪巖終於「追」到了其此生最大的靠山左宗棠。左宗棠之後圍剿太平天國,興辦洋務,平定陝甘,收復新疆,建設西北,經營兩江和福建,對國家功勞甚大,被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左宗棠這些偉大功勞的背後都需要胡雪巖在資金和人員等方面予以幫助,胡雪巖也盡心盡力,同時也藉機使得自己的生意大大地上了一層樓,後面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被稱「紅頂商人」,也就不在話下了。
喜歡我的小夥伴,請關注我,並在下方評論您對胡雪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