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楊繼繩 著 《三十年河東》 武漢出版社 2010年3月 出版
閱讀提示:最近幾年,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胡雪巖熱」。《胡雪巖》成為熱門的暢銷書,多次再版,銷勢不衰。這當然與這本書膾炙人口的文字、曲折動人的情節有關。但是我感到,胡雪巖這個人物與當代社會某些情況相吻合,大概也是「胡雪巖熱」的一個原因。【閱讀《三十年河東》連載】
最近幾年,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胡雪巖熱」。《胡雪巖》成為熱門的暢銷書,多次再版,銷勢不衰。這當然與這本書膾炙人口的文字、曲折動人的情節有關。但是我感到,胡雪巖這個人物與當代社會某些情況相吻合,大概也是「胡雪巖熱」的一個原因。
胡雪巖是晚清的一名富商。他本來是錢莊的一個小夥計,為人精明強幹,很有心計。他因資助困境之中的王有齡丟掉了自己的飯碗,由此二人結成生死之交。王有齡後來官場發跡。胡雪巖利用王有齡的關係,開設錢莊成為巨富。作為一名商人,胡雪巖是很有經營才幹的。但在那個權力至上、等級森嚴的時代,他要取得成功,只能藉助官場勢力。胡雪巖利用官場腐敗,以精心的算計和靈活巧妙的手段,收買高官,層層投靠。同時借官場勢力,叱吒商場,通達買辦。商借官勢大量聚斂財富,官倚商力使封建政權苟延殘喘。胡雪巖則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他營造庭園,收姬納妾,邀友狎妓,生活腐化。一時燈火樓臺,很快灰飛煙滅。
胡雪巖的興衰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胡雪巖是藉助官員手中的權力發財的;第二,胡雪巖和官員之間進行大量的權錢交易,並且和有些官員結成生死聯盟;第三,他所依仗的官僚雖然有勵精圖治的一面,但從社會變革這個角度來看,他們都是效命清王朝的政治死硬派,是鎮壓太平天國的功臣;第四,他是失去政治權力靠山後在官僚們的權力傾軋中破敗的。
胡雪巖的個人素質和人品應該說是不錯的。他的商業活動本來可以為發展我國的早期資本主義作出貢獻。但他在官僚機器的縫隙裡生存,在腐朽的封建土壤中發展,他只能隨著封建勢力的衰敗而衰敗。在官僚們爭權奪利的傾軋中,他在險象叢生的環境中度日,歷史註定他不可能有大的作為。在內外交困中,他最終成了左宗棠和李鴻章權力角逐的犧牲品。
胡雪巖是政治高度集中的條件下早期資本主義的產物。是腐朽的封建政治和不規範的商品經濟交媾的怪胎。是金錢和權力的私生子。商品經濟的要義在於競爭,在競爭中人人平等。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封建政治必然要窒息商品經濟。胡雪巖這樣的怪胎不可能促進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這一點歷史已經作出了證明。
現在出現「胡雪巖熱」,說明當今中國還有產生這樣怪胎的土壤。這土壤就是不規範的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政治體制。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就出現了一些依靠權力發財的「紅頂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