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新村今昔

2020-12-17 騰訊網

從延安西路到哈密路,一條「天山路」承載了附近居民許多難忘的記憶。而以「天山路」得名的「天山新村」,宛如在市郊田野上崛起的傳奇,歷經歲月洗禮,更顯璀璨。

天山原來就是「鄉下頭」

上海解放初期,滬西地區一般指滬杭鐵路(現在的軌交3、4號線高架路軌)以西,還處於農村狀態。只是沿蘇州河一帶,因為有天原化工廠、申新棉紡一廠(國棉21廠)、豐田制鐵所(國營一紡機廠)、豐田紗廠(國棉5廠)等工廠,夾雜著集市民居,才有些許城市模樣。

而長寧路以南地區,則是自然村落夾雜著棚戶舊裡與田野相伴。

上世紀50年代初天山路近婁山關路

(當時尚無闢建婁山關路)

現在的天山路680弄動遷地塊裡有一個緊貼古北路一小(軌交15號線建設已拆除)的老宅子「英瑞廟」。英瑞廟是一個道觀,據《新涇鎮志》記載,相傳為祭祀漢將英布所建,為吳淞江(蘇州河)沿江72廟宇之一。上海本地人信奉道教,廟宇邊上的老宅子也就稱作「英瑞廟」,「瑞」字本地人讀音「ci」,讀成「英池廟」。

跨過古北路,東邊就是遠近聞名的高家巷。高家巷分前、中、後三個大宅子,浜南(1958年前玉屏南路是一條浜)是中宅和前宅(現在的新光居民區),鄉民基本姓「高」,中宅西端有兩圈老宅(本地民居「絞圈房子」)叫「王家門」,顧名思義姓「王」,現在金福養老院西側位置。後宅鄉民基本姓「姚」。

天山路北側高家巷一戶本地人家絞圈房子

跨過婁山關路,現在的區武裝部大院(原遵義路小學)北側有一個林家宅。跨過遵義路,現在的友誼居民區裡有一個老宅子叫徐家角,有「徐」和「喬」兩姓氏族。跨過中山西路有朱家宅(現在的中山公寓)和三涇廟(分南宅、北宅)。

天山路南遵義路東,現在的SOHO天山廣場地塊裡有一個老宅子沈巷。再往東南方向有何家角、楊家宅、幕家宅等。如果用一張天山路街道的行政地圖做底版,擦去圖上所有路名、建築的標識,僅留下上述的老宅子,再發揮一下想像,那麼,呈現在讀者眼前的便是土地廣袤,人煙稀少的鄉村再現。當年,滬西地區(包括天山)就是名副其實的「鄉下頭」。這些自然村落的周圍阡陌連片,河浜縱橫,夾雜著荒灘、墳塋,還有牧場,如現在巴黎春天天山店原址三星牧場,高家巷前宅有新生牧場。

天山路遵義路轉角處的老宅子沈巷拆除前夕,

該地塊現為SOHO天山廣場。

50年代天山路上三星牧場,

今巴黎春天天山店位置

在1956年之前,上述情形還不是長寧區的情形,滬杭鐵路以西地盤都屬於新涇區範圍。從1952年天山一村破土到1954年天山二村開工,都是長寧區向新涇區徵地才得以興建。1956年新涇區改為西郊區。1958年7月,江蘇省上海縣劃入上海市,西郊區與上海縣合併,與天山接壤的新涇鄉、虹橋鄉均劃入上海縣。

天山新村因路得名

說起建天山新村,還得先說天山路。天山路的「老底子」是上海殖民地時期工部局「越界築路」的產物。1925年,工部局從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向西發叉開闢出另一條馬路——林肯路。林肯路向西延伸至新涇港邊上的羅別根路(今哈密路),全長3.8公裡。

1943年,林肯路改名為「天山路」,也由黃土路翻建為煤屑路。之後,一度又改名為羽林路(日偽時期設羽林區),解放後,才恢復「天山」路名。因為,確立了「天山」路名,路兩側農田裡建造的工人新村便取名「天山」,按建造時間先後,分出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和五村。

列入上海「兩萬戶」的天山一村90年代拆除前景象

列入建國初上海「兩萬戶」之列的天山一村,開啟了天山新村大建設的序幕。天山一村於1952年動工,1953年入住,一村於90年代拆除後建起虹橋上海城(現名南豐城)。

天山二村東至遵義路,西與天山遊泳池(現在的虹橋公寓)交界,南和虹橋公園(前身天山兒童交通公園)相鄰,北依天山路。婁山關路與茅臺路「十」字交叉將二村劃成三片。茅臺路南塊與北塊,婁山關路以西為西塊。

天山二村(北塊)90年代長寧成套率改造的示範小區

天山二村(南塊)

圖右紅牆樓系1954年建造,四層是後加層,

圖左系60年代末建設的5層住宅。

二村於1954年動工,北塊(含西塊)初建46幢3、4層的磚木結構住宅樓。上世紀60年代加層至4、5層。南塊60年代末,由國棉21廠等單位加建住宅後有18幢,至此南、北塊(含西塊)共計64幢住宅樓。1992年,區房產經營公司對北塊8個門牌號的進行加層改建,煤衛改成獨用,並增設陽臺。1994年建設天山商廈,2000年軌交2號線婁山關路站口帶徵地(長房國際廣場和虹橋天都建設),拆去7幢住宅,現存57幢。

天山三村

遵義路西,俗稱「老三村」

遵義路東的天山三村,

俗稱「新三村」,現屬遵義居民區

天山三村位於玉屏南路北,橫跨遵義路,路西為「老三村」(先開工),路東為「新三村」,興建於1956年。是由國棉5廠等單位徵用徐家角農田建造的33幢住宅樓。

婁山關路西側的天山四村,

俗稱「新四村」

天山四村,東沿遵義路,西與上劑新村為界,南臨天山路(其實還隔著農田和三星牧場),北靠高家巷前宅。中間隔著婁山關路,路東叫「老四村」(先開工),路西叫「新四村」。1956年動工,1958年竣工。

天山五村80年代之前上海縣所轄,

現由仙霞新村街道所轄。

天山五村,東至古北路,西臨杜家宅自然村(今芙蓉江路),南至大金更自然村(今茅臺路)。1957年開工興建。當年系上海市農業局和上海縣工業局等單位建造的3層磚木結構住宅,後加層改建為5層。靠天山路北側,60年代末興建了一批5、6層磚混結構住宅,前後共計62幢住宅樓。

上劑新村的正面被巴黎春天天山店所遮擋,

牆體青磚部分系原3層磚木結構建築,第四層為後加

與天山新村同時期建造的還有上劑新村、聯建新村。上劑新村東鄰天山四村,南緊貼巴黎春天天山店大樓。系上海試劑廠於1956年徵用農田建造的7幢職工住宅,初為3層磚木結構。1977年加建一幢5層住宅。同期,市海運局、市農業局又在該地塊內建了14幢5層住宅,至此,上劑新村裡有22幢住宅樓。

仙霞路15弄的聯建新村

聯建新村,位於仙霞路北,天山一村南,門牌號為仙霞路15弄和紫雲路63號。也是建在農田裡,其中還填埋了一段名為葛蒲涇的河浜。由華東紡織工學院(東華大學)和市醫藥設計院等單位聯合興建。時間跨度較長,從1957年至1960年,共計11幢3、4層住宅樓。1980年再建3幢5、6層住宅,該小區總計14幢住宅樓。

不能遺忘的「自建公助房」

解放後,上海市政府在中心城四周規劃建設了一大批類似曹陽、天山、日暉、長白、鞍山、控江等工人新村,解決產業工人的居住困難。僅此還不夠,政府鼓勵企業建設「自建公助房」,即企業先行墊資,職工入住後每月從工資款中扣除一定比例的還款,直至扣齊,屬個人產權房。

長寧境內有國棉21廠、國棉5廠和關勒銘金筆廠(後為上海鐘錶元件廠)三家企業建設「自建公助房」。這類自建公助房均是兩層磚木結構的排屋,沒有衛生間,需要拎馬桶。關勒銘金筆廠自建公助房地處天山支路39弄,天山路680弄土地徵收中一併拆除。

天山支路39弄內原關勒銘金筆廠自建公助房

天山境內還有古北一村,位於古北路東,上劑新村北,玉屏南路南,玉屏南路古北路轉角還有一家煉製瀝青的「柏油廠」。1956年,華山路民居遭火災,政府為安置災民和道路拓寬的動遷居民,蓋起的十餘排兩層或一層的簡易房。1986年拆除,重建6層住宅12幢,即現在的新風居民區。

古北路玉屏南路轉角處的新風居民區,

12幢6層住宅建在原古北一村的地塊上

聞名遐邇的「天山一條街」

1958年天山新村全面建成之時,天山地區從「鄉下頭」進入新城區,當年不叫「天山路街道」,而稱「天山新村街道」。當年誰能分配入住天山新村,那可是一件榮耀的事情,因為只有老模先進,或是企業骨幹才能優先分配。

天山新村讓「天山」有名,而聲名遠揚的歷史契機則是「天山一條街」的興建。「老四村」1956年建設時,並沒有把住宅建到天山路的馬路邊,包括「新四村」開建都預留出空間,就是後來建天山電影院的地塊。這是市政府為配套新建工人新村的商業網點,提前做好的規劃。

50年代天山路婁山關路西北角的建築公司宿舍和堆棧,

該地塊1979年建起天山電影院

1979年10月1日開業的天山電影院

當年市政府規劃了三條商業街(閔行、張廟和天山,關於這三條街我們都有寫過,可點擊相關標題查閱:《閔行一條街》《張廟一條街》《天山一條街》)。天山一條街是三條街中最後建成的,1960年7月1日開業。周邊百姓簡稱為「一條街」。「一條街」北側由西向東分別是:天山百貨店、天山飯店、新邨食品店、長虹綢布店、朝霞服裝店、新影照相館、春光理髮店、天山五金交電店。

50年代末天山飯店建設場景

1960年天山一條街開業前夕,工人們在栽種綠化

90年代初天山百貨店外觀

(鄭惠國提供)

街南側有天山郵政局、健民西藥房、益壽中藥店、新華書店、東豐熟食店、文具店,還有天山菜場和婁山浴室。生活在天山新村的百姓走到哪兒,都會自豪地說一句:「阿拉住辣辣天山一條街!」

90年代初天山一條街南側街面居民晨練情景

(鄭惠國提供)

90年代初經加層改造的天山飯店更名為天山酒家

(姚海康提供)

90年代初,食品五店生意興隆,

圖為國慶促銷宣傳

(鄭惠國提供)

上世紀80年代由區政府財貿辦主辦的「天山街市」(類似外地的貿易集會)更是名揚滬上。長寧及周邊城區的市民,尤其是西郊農民紛至沓來「趕街市」。當時街市舉辦的日子裡,除了天山路交通主幹道保持通車外,周邊茅臺路、婁山關路、遵義路、玉屏南路都是禁止車輛通行,各類生活資料的攤頭鱗次櫛比。據說當年天山酒家的炸裡脊串,平時一天賣2千串,逢天山街市一天要賣1萬多串。可見街市之鬧猛。

始於1986年,連續舉辦7屆的天山街市聞名遐邇

天山一條街四周道路全設攤,人流如潮

1997年元旦開張的天山商廈讓「一條街」的商業登上歷史的巔峰,天山商廈當年的銷售額進入上海百貨業排位前十名行列。

1997年元旦建成開業的天山商廈

曾是長寧商業的「一枝獨秀」。

(姚海康提供)

視頻:田野中崛起的天山新村

來源丨「上海長寧」微信公眾號;SMG攝界

圖片丨部分圖片由長寧區檔案館提供;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視頻丨SMG攝界

相關焦點

  • 圖說天山新村今昔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上劑新村的正面被巴黎春天天山店所遮擋,牆體青磚部分系原3層磚木結構建築,第四層為後加與天山新村同時期建造的還有上劑新村、聯建新村。上劑新村東鄰天山四村,南緊貼巴黎春天天山店大樓。系上海試劑廠於1956年徵用農田建造的7幢職工住宅,初為3層磚木結構。1977年加建一幢5層住宅。
  • 田野裡崛起工人新村 天山新村全面建成60周年
    原標題:田野裡崛起工人新村 天山新村全面建成60周年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天山新村全面建成60周年。筆者是上海土著,故居毗鄰天山四村的高家巷後宅(今玉屏南路560弄)。上世紀五十年代,目睹老宅周邊的天山新村一片一片地崛起,轉瞬一個甲子過去,頗有滄海桑田之感嘆。借「長寧天山」公眾號,和故土的父老鄉親、新老網友聊一聊天山地區的變遷。
  • 上海「天山一條街」在哪裡?
    上海天山路從遵義路到古北路那一段。我們從前稱作為天山一條街。天山一條街以前是一條著名的商業街,在街道兩旁有著當時聞名的商店、影院、住宅。天山百貨店有著當時齊全的百貨商品,服裝、絨線、布料、日用百貨等。天山電影院也在當時是設施不錯的影院,記得在影院前豎著一個叫「飛天」的雕塑,不鏽鋼的弧線直衝天空。
  • 明天起,石家莊公交32路等5條線路,恢復天山大街運行
    結合天山大街(槐安路至學苑路)段竣工通車,公交32、71、502、51、219路於12月8日恢復天山大街運行。1、32路由信息學院開往解放廣場時恢復天山大街運行。天山大街東側恢復天山學苑路口、方大科技園站位;學苑路南側撤銷臨時增設的天山學苑路口站位。2、71路開往火車站時恢復天山大街運行。天山大街東側恢復天山學苑路口、方大科技園站位;學苑路南側撤銷臨時增設的天山學苑路口站位。3、502路開往杜村時恢復天山大街運行。
  • 十日談|上海工人新村圓了住房夢
    之後,市政府在財力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還是設法籌資,準備在工業集中區附近建設工人新村。經過細緻調查後最終確定在中山北路以北、曹楊路以西一帶徵地建房。住宅結構以五開間為一單元,二層樓,後部一層披屋,瓦屋面,樓上地面鋪設木板,樓下是水泥地面,廚房、廁所、洗衣處集中在底層,五家合用。1951年9月工程正式動工興建,1952年5月完成,可容納1002戶,因地近曹楊路,命名為曹楊一村。
  • 《今昔物語集》在中國的傳播與芥川龍之介
    不過,在眾多的媒介者中,對《今昔物語集》在中國的傳播起到關鍵作用的當屬芥川龍之介個人。芥川龍之介之於《今昔物語集》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以作家敏銳的眼光發現了《今昔物語集》中的文學之美,而且還發表了著名的評論文章《關於〈今昔物語〉》。文章指出:「這種鮮活勁在本朝部分之中,發出了更加野蠻的光芒。更加野蠻?——我終於發現了〈今昔物語〉的本來面目。〈今昔物語〉的藝術生命並不僅僅止於鮮活的氣息。
  • 「天山一條街」原來是這樣演變發展的……
    本著發展生產、方便生活的理念,政府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天山地區的商業配套設施,引入「閔行一條街」和「張廟一條街」的建設經驗,於 1960 年初改建為住宅和商業設施兼備的新型大街:在遵義路至婁山關路段短短 300 多米長的沿線上新建了 3 萬餘平方米的住宅,臨街住宅樓的底層開設有天山百貨商店、新村食品商店、棉布商店、新華書店、照相館、理髮店、洗染店、中西藥房等 18 家國營商店。
  • 周作人與「新村」
    據周作人一九一九年所作《日本的新村》一文,「一九一〇年,武者小路實篤(一八八五年生)糾合了一班同志,在東京發刊《白樺》雜誌,那時文學上自然主義盛行,他們的理想主義的思想,一時無人理會;到了近三四年,影響漸漸盛大,造成一種新思潮,新村的計劃,便是這理想的一種實現;去年冬初,先發隊十幾個人,已在日向選定地方,立起新村(Atarashiki Mura),實行『人的生活』。」
  • 《今昔物語》舊譯新出(圖)
    《今昔物語》舊譯新出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15 9:25:43 · 來源:新京報  媲美《源氏物語》;曾經周作人校訂新星出版社所出中文版的書封
  • 二戰蘇聯士兵今昔對比
    原標題:二戰蘇聯士兵今昔對比    70年前,蘇聯軍民經過4年浴血奮戰,以犧牲2700這組照片將展示5名不同兵種的蘇聯士兵今昔對比情況。左圖是蘇聯士兵瓦連京·巴爾明的資料照片。他當年在衛國戰爭時是步兵,曾先後在白俄羅斯第2和第3方面軍擔任軍醫指揮官。右圖是現在88歲的瓦連京·巴爾明站在俄羅斯莫斯科的潘菲洛夫烈士陵園裡(2015年4月23日攝)。新華社/路透
  • 工人新村「拆落地」 彭浦新村一甲子後「鳳凰涅槃」
    上世紀50年代後,上海興建了許多工人新村,大多以路名命名,比如曹楊新村、控江新村,或以所在的鎮名命名,比如彭浦新村、桃浦新村。由企業建造的職工新村,則冠有企業的名稱,比如天原新村、電機新村等等。  彭浦新村的土地早先是上海北郊的一片田野。上世紀5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到來,一批機電工業大廠落戶走馬塘以南的原彭浦鄉地區,並在此建起了彭浦工業區。
  • 驚鴻一瞥歲月裡的今昔變遷
    陳長禮,2002起鳳橋,陳長禮,2020珍池,王琴,2002年珍池,陳長禮,2020年西城根街老城牆一角,王琴,2002年濟南西城牆遺址,陳長禮,2020年一組照片今昔對照讓我們跟隨攝影記者的腳步,透過一幅幅今昔對照圖片,感受古城在歷史變遷中涅槃重生,體會歷代濟南人在保護與傳承中的不懈努力。
  • 多彩阿克蘇 旅遊新地標-天山網 - 新疆新聞門戶
    天山網訊(記者呂娜 楊碩 通訊員林秀敏攝影報導)金秋九月,是新疆阿克蘇黃金旅遊季,您可以體驗高山、峽谷的鬼斧神工,沙漠、胡楊的浩瀚壯美,戈壁變綠洲的神奇壯舉,以及多浪龜茲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9月13日,「我愛浙疆」之「詩畫浙疆」——阿克蘇地區第三屆鄉村文化旅遊節暨溫宿縣第八屆天山託木爾文化旅遊節啟動儀式在溫宿縣龍泉湖景區舉辦。此次活動主要有三個會場,分別設在溫宿縣龍泉湖景區、託乎拉鄉金華新村、柯柯牙鎮塔格拉克村(簡稱「塔村」)。
  • 西夏新村:傳承龍騰精神 打造新村新貌
    、西夏村合併而成,地處路南街道東北部,東鄰長浦新村,北與路橋街道遼洋村相鄰,永長路貫穿東西,交通便利。西夏新村共有400餘戶,本村人口1600餘人,外來人口3000餘人。電子物流園區、上張工業園區坐落於轄區,大部分勞動力從事第二、第三產業。進入西夏新村,就像步入市區。立面劃一的多層建築、沿街整潔的店面、車水馬龍的街道……不管怎麼看,都是熱鬧的市內街區。城鎮化的進程,新農村的風貌,在西夏新村體現得淋漓盡致。
  • 後營新村
    答 公積金貸款購買後營新村房屋條件包含:1、借款人要有後營新村所在城市戶口;2、平時收入要穩定,信用良好,有償還貸款的能力;3、有購買後營新村自住房的合法合同或協議,並有所需規定比例自籌資金;4、有《擔保法》規定的資產為購買後營新村貸款抵押或質押;5、同意辦理置業擔保或抵押物財產保險
  • 宋家溝新村與扶貧
    7月10日《山西日報》刊文稱,忻州力爭3年打造300個宋家溝新村,便是一個縮影。  岢嵐縣宋家溝新村是在脫貧攻堅中建起來的,因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視察,獲得了極高的知名度。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現在黨中央就是要帶領大家一心一意脫貧致富,讓人民生活越過越好,芝麻開花節節高。請鄉親們同黨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
  • 涪陵區南門山棚改片區今昔對比
    {"title":"涪陵區南門山棚改片區今昔對比", "url":"/county/fuling/fulingnews/2017-07-14/402779.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county/fulingnews/2017-07-
  • 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大路新村:別墅新村的歡樂夜晚
    原標題: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大路新村:別墅新村的歡樂夜晚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唐群峰 通訊員 謝勝林  1月21日20時,記者驅車前往距玉林市區10多公裡之外的玉州區仁東鎮大路新村,參加在村廣場舉行的春節文藝晚會。  該村是廣西最早開展城鄉一體化土地綜合整治改革的試點。
  • 73級天山詳解天山職業
    看了很多關於寫天山的帖子,在本人看來,各個都論不上精華,也算不得什麼經驗之談.本人73級天山,得過40,50,60級別組4次比武大會狀元,後因比武模式修改而放棄不再參加,但在所玩的服,也算是小有盛名.對天山職業也算是盡心研究過,希望以下所寫對大家有所幫助!
  • 什麼是天山?
    中華民族與天山的故事,書寫了幾千年,天山之上,皚皚白雪,萬古長存,天山之下,絲綢古道,穿越千年。其實,我們的天山,並不遙遠,也不神秘。>天山的武林門派頗有江湖地位,讓人不禁幻想,靈鷲宮就隱藏於天山雲霧飄渺的山谷之中,七劍下天山的故事就發生在冰川匯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