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一條街」原來是這樣演變發展的……

2020-12-11 騰訊網

過去的老上海,有三條社會主義新大街,閔行一條街、張廟一條街、天山一條街。天山一條街見證了長寧的變遷,也承載著老底子長寧人難以忘懷的記憶。一起看看昔日的天山路,可有你的回憶在其中~

天山路有近百年的歷史,1949 年以後的不斷發展,使其成為與「閔行一條街」「張廟一條街」齊名,住宅與配套比較完善的新型大街。

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天山一條街」街景

1925 年,工部局越界從大西路(今延安西路)至羅別根路(今哈密路)開闢了一條黃土「林肯路」。後來,跟隨來自四川的區名「長寧」,「林肯路」也用煤屑鋪成了「天山路」。1949 年以前,天山路周圍是西郊稀疏的村落。

20世紀50年代初,天山路沿線田野裡的破廟

到了 20 世紀 60 年代,人民政府先後用碎石、瀝青改頭換面,使之在上海「西區」一眾街區中脫穎而出,成為 「天山一條街」。

20 世紀 50 年代初開始建設天山一村,天山路兩側因此逐漸成為滬西最主要的工人聚居區。

本著發展生產、方便生活的理念,政府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天山地區的商業配套設施,引入「閔行一條街」和「張廟一條街」的建設經驗,於 1960 年初改建為住宅和商業設施兼備的新型大街:在遵義路至婁山關路段短短 300 多米長的沿線上新建了 3 萬餘平方米的住宅,臨街住宅樓的底層開設有天山百貨商店、新村食品商店、棉布商店、新華書店、照相館、理髮店、洗染店、中西藥房等 18 家國營商店。在總共 6200 平方米的營業面積裡,可供挑選的商品達 1.8 萬種。

20世紀60年代的天山百貨商店

1960 年 7 月 1日,在建黨 39 周年的日子裡,歷時數月建設的「天山一條街」終於向市民張開臂膀。

1960年初夏即將開業的天山一條街,圖為工人們在長虹棉布店商店門前栽種綠化

東風飯店,後改名天山飯店

之後,又逐步建起了長寧區第二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內有跳傘塔)、上海市勞動局第三技校、滬西供電所、天山電影院等。至此,「天山一條街」的商業、金融、郵電、文化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天山路1900號,當年還有一座「跳傘塔」

如今,天山路現代化的樓宇與多種類型的居民小區已成為天山路的一大特色。

天山路商業文化街燈光景觀

20 世紀 90 年代,上海老工業轉型,企業搬遷,虹橋開發區的建成,北新涇大量人口的導入,天山、仙霞及其周邊地區的發展以及「天山一條街」與市中心區形成的地理交通距離,為「天山一條街」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市百九店、華聯超市、國際商廈、友誼商城、肯德基等名店落戶天山地區,則為提高「天山一條街」的知名度起到了推動作用。

20世紀90年代末的天山一條街南側街面

20世紀90年代末天山一條街的繁華景象

營業面積與市百一店相當的天山商廈等一大批高級商貿娛樂中心在天山路沿線籌建,此外還興建了毗鄰虹橋開發區的寫字樓、高層住宅和商業綜合體。1992 年,新涇鄉劃入長寧,天山路成了長寧的「中軸線」。

1995年,建造中的天山商廈

1997 年,「天山一條街」建設成為區域內的首條商業文化街。遵義路口和古北路口各建造了一座不鏽鋼過街拱形牌樓,牌樓中央用立面霓虹燈映出「天山商業文化街」7 個大字。

昔日的天山商業文化街

行道樹間裝置了120 只不鏽鋼廣告燈箱,兩側綠化帶塊中安裝了一排50釐米高的蘑菇形泛光照明燈。沿街建築物用照明燈勾出輪廓,39家商店門面以霓虹燈、導光纖維布燈箱、泛光照明燈等亮出店號標誌。

20世紀80年代的天山電影院

天山電影院「飛天」廣場周邊的綠化帶中設置了泛光照明燈15隻、3米高的禮燈 16隻,配合電影院的動態廣告燈,襯託出天山路美麗的夜景。

連續7年舉辦天山街市

在 1986-1992 年的7年時間裡,長寧連續舉辦了7屆天山街市商品展銷會。每一屆天山街市都熱鬧非凡,攤位比肩林立,吃、穿、用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天山街市連辦7屆,商品種類年年增長,客流量、銷售額年年攀升。

第三屆天山街市

1986年舉辦第一屆天山街市時,攤位擺放只涉及遵義路至古北路的天山路兩側,會期為5天,客流量為30萬人次。

第一屆天山街市

到了 1992年舉辦第七屆天山街市時,展區已遍及天山路、婁山關路、茅臺路和古北路兩側,會期為11天,展銷商品多達1萬餘種,客流量逾370萬人次,營業額創2734萬元。這些數據生動地記錄著天山街市的盛況。

第七屆天山街市

此外,街市有風味小吃、食品街、美食林,上百家吃食店鋪,幾百種食品,牢牢地摸準了全世界「市場」活力的真正筋絡。每年市內外名特商店、專業廠家都來天山街市參展。名、特、優、新商品更是成為街市上的展銷龍頭。天山街市,詮釋了誠信商譽就是購買力,字號品牌就是「金勺子」。

不斷轉型的天山路

1992 年第七屆天山街市舉辦以後,天山路逐步調整商業業態,重構商業布局,進行大規模改擴建,名品商店不斷湧現,現代商廈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今天的綜合體商業和社區級商業錯落髮展的格局。

來源 | 《長寧相冊:70年70個瞬間》

編輯 | 長寧區融媒體中心 晁丹丹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上海長寧官方微信

點擊播放 GIF 0.2M

相關焦點

  • 上海「天山一條街」在哪裡?
    上海天山路從遵義路到古北路那一段。我們從前稱作為天山一條街。天山一條街以前是一條著名的商業街,在街道兩旁有著當時聞名的商店、影院、住宅。天山百貨店有著當時齊全的百貨商品,服裝、絨線、布料、日用百貨等。天山電影院也在當時是設施不錯的影院,記得在影院前豎著一個叫「飛天」的雕塑,不鏽鋼的弧線直衝天空。
  • 神棍一條街、葫蘆頭烤肉一條街、侯志偉一條街……你對西安知道的...
    Chapter 1/神棍一條街 位置:八仙庵附近(北火巷) 之前去拍八仙庵的時候偶然看到的,原來西安竟然還藏著這樣的地方,一整條街都是算命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 天山新村今昔
    天山原來就是「鄉下頭」 上海解放初期,滬西地區一般指滬杭鐵路(現在的軌交3、4號線高架路軌)以西,還處於農村狀態。只是沿蘇州河一帶,因為有天原化工廠、申新棉紡一廠(國棉21廠)、豐田制鐵所(國營一紡機廠)、豐田紗廠(國棉5廠)等工廠,夾雜著集市民居,才有些許城市模樣。
  • 新疆人文:天山北麓快速發展的綠洲古地——昌吉市
    二十多年前的昌吉市,我感覺市區只有幾條主街道,幾乎沒有高層建築,街道不算太寬闊,也許人口少的原因。下車走路,很快就能找到酒店的位置,可以說不太容易迷失道路。在經歷時代變遷後,昌吉市在清代乾隆年間,開始在這裡大規模屯田,其境內的寧邊古城,就有清代糧倉遺蹟,至今見證著歷史發展。自古以來,新疆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居住在這片大地的各民族,特別是遊牧民族,在相互融合發展中逐步建立自己的領地,並相繼成立城郭諸國。無論這些王國大小,但他們都在歷史進程中扮演了推進時代發展的角色。
  • 路過酒吧一條街,我才發現,原來享樂主義已經這麼「廉價」了
    直到那天我路過全市最著名的酒吧一條街,我才意識到:原來,「享樂主義」早已經變得很「廉價」!這是一條位於市中心旁邊的酒吧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這些酒吧的老闆們自然不用為客源擔心。也就一杯啤酒的功夫,對街的大型酒吧門口早已泊滿了車輛,顯眼的位置自然是留給豪車的,稍偏僻些的泊位就讓平民車相互擠一擠吧!從豪車上下來的男男女女自然是門口迎賓的重點關注對象,網紅臉的曼妙身姿被一隻」勞力士「摟著,這樣的畫面真的毫無違和感——不消說我是怎麼看清楚那隻「勞力士」的,自然也是被網紅臉的美貌所吸引的啦!
  • 衢州枇杷一條街:馬路經濟燃起煙火氣
    在衢州,也有這樣一條黃澄澄的枇杷地攤街,在每年5-6月的枇杷季如期而至,為市民帶去甘甜。衢州枇杷一條街位於太真路與浮石路交匯處一帶,每逢枇杷成熟時,來自衢江區杜澤鎮、周家鄉的種植戶們就會聚於此擺攤兜售。置身於這個「網紅」集市,時空仿佛被倒回90年代。
  • 酒吧一條街,菸袋斜街,北京攻略又來了
    去了西城區前海西街,走著走著看到了一塊牌子指示著到了後海,小編的內心其實是很迷惑的(因為沒有提前做好攻略,大家可千萬不要學小編呀)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後海也是什剎海的一部分。關於前海的話就是上圖那樣,是一個公園一樣的景區,一路上也能看到很多名勝古蹟。路邊也還有畫畫的手藝人來給遊客畫肖像畫賺取一些收入。
  • 揚州著力打造城市商業餐飲 7年建設8條特色美食街
    近些年來,一條條美食街的湧現,給市民們帶來了不少「味蕾上的福利」。今後,揚州人和外地遊客可以就餐的地方還將增加。記者近日從揚州市相關部門獲悉,已經出爐的《揚州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顯示,未來7年內,揚城將打造8條特色美食街,其中包括淮海路、四望亭路、望月路、興城西路、念四橋路、江都解放路、運河路、通江東路。
  • 零散小攤發展成一條街,泉州晉江市的夜市街不一樣的昔日與今朝!
    讓人沒想到的是,十年後,這些星星之火燎原成了晉江最火爆的夜市一條街。據居民回憶「那時候我們對付這些攤主的方式就是堵。社區和執法等部門對攤主就像「貓捉老鼠」,你追我藏。」一開始,有的攤主覺得管理小組「管得太寬」,但實施起來,大家很快發現了規範的好處。以前,你亂扔垃圾我也扔,現在各掃門前垃圾,環境整潔了;以前,你隨意佔道我佔更多,現在劃地為營,矛盾沒有了……夜市的環境一下子有了質的飛躍。隨之而來的,則是越來越多人流,越來越好的生意。
  • 神棍一條街、葫蘆頭烤肉一條街……你對西安知道的還是太少!
    Chapter 1/神棍一條街位置:八仙庵附近(北火巷)之前去拍八仙庵的時候偶然看到的,原來西安竟然還藏著這樣的地方,一整條街都是算命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最初我們知道侯志偉都是酸辣粉的功勞,沒想到有一天它居然能做成一條街,一整條街隨處可見侯志偉三個字。侯志偉老炸雞、炒年糕、煎餅卷麵筋、炸鎖骨、火鍋粉、涼粉牛肉……都是年輕人喜歡吃的東西,老闆很會哦!
  • 圖說天山新村今昔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而以「天山路」得名的「天山新村」,宛如在市郊田野上崛起的傳奇,歷經歲月洗禮,更顯璀璨。天山原來就是「鄉下頭」上海解放初期,滬西地區一般指滬杭鐵路(現在的軌交3、4號線高架路軌)以西,還處於農村狀態。古北路玉屏南路轉角處的新風居民區,12幢6層住宅建在原古北一村的地塊上聞名遐邇的「天山一條街」1958年天山新村全面建成之時,天山地區從「鄉下頭」進入新城區,當年不叫「天山路街道」,而稱「天山新村街道」。
  • 瀋陽「燒烤一條街」又開始火爆起來
    瀋陽著名的「燒烤一條街」——愛工北街,這兩天晚上又開始火爆起來。6月9日晚上,作者專門到愛工北街原來燒烤最紅火的地段:小北二東路至小北三東路之間路段,以及周邊的幾個小街小巷轉了轉,發現馬路兩邊的燒烤店營業非常好。初步數了數,客人比較多的、經營比較熱門的,大大小小有31家門店。
  • 上海有個「臺灣一條街」
    上海有個「臺灣一條街,但是其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日前浦東開發大補「服務課」,計劃建立一系列的服務項目,而「臺灣一條街」就是其中之一。
  • 張店最短的一條街——飯市街!
    她是張店最短的街,呈彎月狀。她曾經是飯店林立,車水馬龍,市井繁華的一條美食街……這條街叫飯市街!
  • 四百年的一條街,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瀋陽中街,你想來嗎?
    左祖右社、面朝後市,清瀋陽故宮在清瀋陽故宮北側有一條與瀋陽故宮同樣年紀的一條街——瀋陽中街,四百年的歷史,非但沒有日漸衰退,反而如今的瀋陽中街是瀋陽乃至整個東北最繁華的地段,最繁華的一條街。原來的中街並不是叫中街,而是叫「四平街」,寓意著四季平安之意,在清代到現在近四百年的歷史發展,它也經歷了幾次改名字,一德街-->中央大街-->中央路-->紅旗大路-->中央路-->中街路,現在中街已經成為了東北地區第一步行街,全中國第一最長步行商業街。
  • 「『澳門街』不只是一條街,還是一座橋」
    與商品琳琅滿目的澳門街相比,他所建造的「澳門街」——一個方便內地消費者一站式境外購物的跨境電商平臺,同樣引人著迷。今年是劉家明在跨境區創業的第五年。「希望『澳門街』不只是一條街,還應該是一座橋——突顯澳門中西文化交匯的橋梁。連接葡語系國家產品的同時,讓內地的朋友更加輕鬆地購物。」劉家明說。
  • 蘇州非常著名的兩條街,山塘街、觀前街,誰才是蘇州第一街?
    在這樣的發展之上就有了每個城市不同的文化發展,能夠符合一個城市的一些發展,才能夠為這裡帶來更多的發展動力,也能夠為他吸引更多的遊客,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蘇州非常著名的兩條街來看一看,你都認不認識吧?蘇州其實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一個能夠體現我國古典文化的一個區域,而這樣的一個地方,在這些街道上也自然會有一些更不一樣的印象,首先要介紹的就是蘇州的山塘街,這一條街道最初被人們認識,就是因為白居易曾經在這裡當過刺史。
  • 田野裡崛起工人新村 天山新村全面建成60周年
    天山原來就是「鄉下頭」  上海解放初期,滬西地區一般指滬杭鐵路(現在的軌交3、4號線高架路軌)以西,還處於農村狀態。只是沿蘇州河一帶,因為有天原化工廠、申新棉紡一廠(國棉21廠)、豐田制鐵所(國營一紡機廠)、豐田紗廠(國棉5廠)等工廠,夾雜著集市民居,才有些許城市模樣。
  • 大柵欄這條胡同原來是久負盛名的小吃街,深藏著百年老店
    逛前門大柵欄經過這條「門框胡同」,原先居然沒留意過,看招牌就是個美食街。沿胡同一直往裡走,有的路段被外賣摩託車擋住半條道,行人得避讓著走。兩側的店鋪「中華老字號「、」非遺「的牌匾赫然掛著,都是老北京小吃。 原來,這條胡同的小吃聞名於世。
  • 南昌城區有11條特色美食街
    記者走訪發現,隨著餐飲業在南昌的迅速和集群發展,南昌形成了多條美食一條街,這些美食街各具特點,愛好美食的市民們不妨前往一探究竟。  1、恆茂美食一條街  介紹:位於廣場南路的恆茂美食街連鎖店多,美食的種類也不少,吸引了眾多市民來此消費。此外,街道旁還有下午茶,店內的喝茶環境很不錯,適合朋友聚會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