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讀書太多難成功,孔子說先幹好這幾件事後再讀書,為什麼?

2020-12-17 每晚精讀一本書

孔子是怎麼看待讀書這件事的?

《論語》上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後生小子要在行為上先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尊重兄長,做事腳踏實地,說話恪守誠信,待人不卑不亢,不欺下媚上,親近德行寬厚的人。

把這一切做好了,如果還有餘力,再去讀聖賢書。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這句話,被張居正贊為「萬世之明訓」。

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應該放在「讀」的前面。

或者說,躬身實踐比埋頭攻讀更重要。

馬雲多次說,自己不愛讀書,也認為一個人成功與否與讀多少書,「讀書像汽車加油,得知道去哪裡,裝得太多就成了油罐車。不讀書和讀書太多的人,都不太會成功,所以別讀太多書。」

然而馬雲是個實幹家,他幾乎所有的技能包,都是從一步步的實踐中獲得的,從實踐中獲得感悟。

同時,別忘了,馬雲還說,不讀書的人,也不會成功。也就是說,當你「行完萬裡路」,你還是要「讀萬卷書」,為什麼呢?這時候的讀書,是為了印證、呼應你已經存在腦子中的想法與感悟,是為了將你腦子裡這些碎片化的東西,串聯起來,形成體系,形成具有你個人特色的一套世界觀、價值觀。

這時的讀書,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整理。

實幹產生想法,讀書串聯繫統,這才叫你所掌握的「知識」。用王陽明的話說,這叫「知行合一」。

因此,孔子對讀書的態度就是,「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行是本,學是末,本末倒置,不但會使學習效率降低,也會容易麻醉自己,收穫一大堆從書本中來的淺層知識,以為自己已知道,實則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論語》中,500多句語錄放在當今,仍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作為天下之學,《論語》的內容涵蓋官場智慧、職場進階、家庭關係、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所以有人說,讀懂了《論語》,就讀懂了人生。

呂思勉評價孔子的學術云:他的特色,在能就人倫日用之間,示人以不可須臾離的道理。

這些道理,都是被歷代成功的不成功的人士親身驗證過的。

人生千百年來不斷重複循環,書中的道理也恆久流傳。由古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炎黃子孫的血液裡流淌著,傳遞著。《論語》不僅是一本含義豐富的書,更是一種象徵,看到它,想到中華文化,讀了它,感悟文化力量。

在這個快節奏、娛樂化的社會,我們需要讀《論語》來安慰浮躁的心,在喧鬧的都市夜晚,守得一方安寧。

我自己常讀書,三教典籍都粗略讀過一些,很多書籍教我用不同的視角和態度去理解人生,《論語》賦予我的,則是內省自知的力量。在我生活、工作困頓迷茫時,總能從中找到一些答案。

未必都對,但順著這條路看過去,是聖人的角度,多少有些不同。

如果你也喜歡《論語》,希望從先哲聖人那裡獲得生活的智慧,我給你推薦一套珍藏版的《論語》這部書由清代書畫大師、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手書論語全文,精選鄭板橋最負盛名的畫作50餘副,古色古香,賞心悅目。

書中註解,由明代高僧蕅益大師釋智旭註解,富有禪意;補註則由民國學者、教育家江謙完成,專業權威,通俗易懂。是一部融書法、繪畫、註解於一體的濃濃中國風的珍藏本《論語》。拿在手裡,有種迫不及待想翻開看看的感覺。

整體看是一個品質非常高的書,很適合閱讀收藏~

好書會令人充滿力量!

這套書原價:128元,度小店上新優惠88元,(噹噹上正版普遍99以上哦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論語》|孔子說,先做好這六件事,再開始讀書也不遲
    (巧言令色鮮矣仁)然後,既然知道做學問要腳踏實地,就得將大目標分解到可執行的任務,每日以三件事作為打卡內容,並且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因追求學問的路途遙遠而偏離了目標。孔子說,後生小子們,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在外,敬愛兄弟姐妹,也像友愛兄弟姐妹一般對待朋友;做事踏實可靠,與人交往誠實守信,言行一致;並且主動親近那些品行良好的人。做好了以上幾件事之後,如果還有精力的話,就可以來學習文化知識了。現在很多人認為,做學問就是讀書、拿學位、做科學研究。
  • [視頻]馬雲:成功與否與讀書無關,不要死讀書
    他被送綽號外星人,更被青年人推崇為創業偶像精神導師,但他自言書看的並不多,他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他打造了當時長安街第一高樓,專注百貨行業,他是浙江企業商會會長,銀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國軍。
  • 劉邦不讀書卻成功了,若孩子說我也不想讀書,怎麼給他們講道理
    劉邦不愛讀書,不喜歡讀書人,最終卻當了皇帝,擁有了一個龐大的帝國,萬世的基業。今天,如果我們的孩子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該如何向他們解讀呢?如果孩子說,劉邦不讀書,就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功,我也不讀書!當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我們怎麼給孩子講呢?我認為,這件事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解讀。
  • 馬雲在《對話》節目中說「讀書無用」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網媒熱議風雲人物馬雲在頗具影響力的《對話》節目中,公開申明自己很少讀書,還說誰想靠看書掙錢是不現實的,而且那些在辦公室裡放很多書的人,十個裡面有八個是騙子,有自媒體還播放了相關視頻。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微言輕,人顯言貴。
  • 多讀書好,還是少讀書好?孔子用一個普通木壺告訴了我們答案
    對於人們而言,書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們一生的經驗雜談,因此讀書對於人們而言,大多數情況下是有所幫助的。但是問題來了,既然人的一生需要讀書,那麼讀書的數量需要如何界定呢?到底是多讀書好,還是少讀書好呢?對於這個問題,孔子很早便將自己的見解告訴了我們。有一天,孔子乘著馬車周遊列國,在某個地方被兩個孩子攔了下來。
  • 孔子說學而優則仕,貧困學霸2度考上北大2度復讀?人為什麼讀書
    那麼,顏小二想和大家探討一個點: 我們到底為什麼而讀書。 千年以前,孔子說,學而優則仕。 有人說,這是孔子在告訴我們,要為了做官而學習,是這樣嗎?不是這樣,這是片面的解讀。
  • 孔子為什麼提倡讀書做官?
    「文革」批孔,讀書做官論是批判重點之一。孔子主張讀書做官,這點並沒冤枉他。他讀書,不是為讀書而讀書。讀書是投入,做官是產出,還是有很強的功利目的。中國的讀書人,讀書做官是老傳統。雖然,早期的世官世祿制度正在衰落,後世的選官制度還沒產生,至少還要再等二百幾十年,讀書人到處跑,沒有固定的主顧,非常辛苦,也非常危險,但孔子在前面探路,給他們指出了一條康莊大道。這是真正的中國特色。孔子教學生,很重道德,很重學問。但道德學問,要落實到當官。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人)。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為什麼窮孩子好讀書
    直到好大工夫,才過來一位店員,我趕忙合起書來遞給他看,像煞有介事地問他價錢,我明知道,任何便宜價錢對於我都是枉然的,我決沒有多餘的錢去買。但是自此以後,我得了一條不費一文讀書的門徑,下課後急忙趕到這條「文化街」,這裡書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機會。
  • 胡適:你為什麼要讀書?
    胡適先生之前在一個叫「青年會」的會上談及關於讀書的的一些問題。胡適先生感覺那時讀書運動大會開始,「青年會」也挑選出幾個看似不難,但真要說起來的時候,卻非常難的題目。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讀書;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怎麼讀書很有興味;第三個要解決的問題,讀何種書更有興味。
  • 讀書,必須要凝神靜心,排除先入為主的觀念。這才是真正的讀書!
    這是提醒我們做事之前,必須要認真審視自己的心!這也是凝神靜心的功夫!目的就是把我們自己的主觀思想;臆斷,固執己見,偏見等等,再往深點說,就是我見,我執,我想,這個我,去除掉!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有些書非常難懂,難以理解學習。我們帶著成見的眼光、固執己見的思想、個人主觀的態度等等、根本就無法吸收書裡的精髓!也根本讀不出來書裡的,書外的內容!
  • 讀書?還是在浪費時間,叔本華說讀書先要挑好書
    讀完叔本華的《讀書與書籍》,有被他給逗到的感覺,在這篇文章中,叔本華是毫不客氣的,他對讀書的態度表達得非常強硬,可以用懟天懟地來形容,所以叔本華要麼就是性格直接至可愛,要麼就是一個稍顯刻薄的孤獨者。就《讀書與書籍》而言,我覺得他「萌」的可愛。1.
  • 為什麼要多讀書?多看書?
    弗蘭西斯·培根在《論讀書》中曾這樣說:「讀史讓人明智,讀詩讓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智者交談。」短短的幾個小時讀書時間,細嚼慢咽「尋出一種趣味」,它將會為你的人生提供無盡的寶藏。
  • 我的讀書故事|也說讀書
    他們渴盼兒子永遠不要再餓肚子,他們把兒子的前程押寶似地押在了讀書上。我的第一本藏書是《林海雪原》。那時我上小學五年級,一天從同學手中得到一本連環畫,我一連看了好幾遍都覺著不過癮。同桌告訴我,書名叫《林海雪原》,鎮上的新華書店有賣的。
  • 馬雲「回心轉意」決定讀書,盤點那些「手不釋卷」的商界大佬們
    關於「讀書有沒有用」這個問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近日,馬雲在阿里巴巴內網發布了自己的新年計劃,其中包括要多讀書,計劃看100本書(或者100部好電影、好電視劇)。他指出:這幾年看書不夠,想請大家幫忙推薦些書,電影,電視劇的單子,準備好好的買書,以後就慢慢看……不喜歡看太高科技的看不懂的量子分子深奧啥的書。
  • 什麼樣的人,能稱得上孔子說的「好學之人」,其實就這2件事
    《論語》中孔子提出了較多的為人處事原則。今天我們就聊一聊,什麼樣的人,能稱得上孔子說的「好學之人」,其實就這2件事。今早打開手機,跳出的「淘寶禁售野味」新聞受到很多網友熱議,尤其最近全國關注的疫情,更是再一次驗證了「病從口入」的事實。
  • 讀書方法系列|孔子的4種讀書方法
    ——孔子近代著名學者胡樸安說,「千古讀書方法之善,當首推孔子」。孔子作為我國古代讀書理論的奠基人,不僅勤於讀書,而且善於讀書。他關於讀書方法的論述,既是其治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我國最早形成系統的讀書方法論。
  • 讀書這件小事,他們說,不過時
    似乎,「讀書過時了嗎」成為了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在這種境況下,圖書編輯的工作更像是「逆歷史潮流而動」,顯得有些悲壯。在世界讀書日這一天,我們特意邀請了12位出版機構的編輯,請他們寫下自己與「讀書這件小事」的故事。他們當中,有從業十多年的資深編輯,也有初出茅廬的新人。
  • 讀書和不讀書的4個區別,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網友:說到心坎裡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多的人,見識廣了,思考多了,整個人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精氣神兒是不一樣的,這也是我們所說的氣質。長期與書為伴的人,周身都充滿著書香之氣,那是一種知識沉澱在身體裡的美,一種由內而外發散出來的靈魂香氣,可以感染到別人的文雅氣場。而沒讀書或者讀書少的人,身上或許也會有一些歷練的滄桑和韻味,但卻不會有讀書形成的儒雅氣質。
  • 馬雲說:我可以沒有對手,須和有成功格局的人在一起才能幹成大事
    很多人都想幹成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如何才能成功?卻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世界上很少有單打獨鬥獨鬥的成功。成功無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團隊。齊桓公,鮑叔,管仲,是齊國成就霸業的團隊核心。僅僅這三個人的團隊組建起來也極為不易非。
  • 馬雲的願望是什麼?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太難了!
    各位網友們,你們好!又到了盤點網際網路中的大事小事的時候了!今天我們要聊什麼呢?沒有錯,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我們的標題-馬雲的願望是什麼?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太難了!那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