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村莊「空心化」和住房「貴族化」日益嚴重。如何破解這個難題,萬年通過「拆三房、建三園」,走出了一條秀美鄉村建設的新路子。
拆「三房」指的是拆除鄉村建設中的空心房、危舊房、違章房,建「三園」指的是在空閒地上建設菜園、果園、花園,萬年縣通過「拆三房、建三園」,變閒散宅基為財富樂園,掀起秀美鄉村建設熱潮。截止今年2月底,萬年縣已拆「三房」3867處、拆除面積24.8萬平方米。其中,主要通道沿線已基本完成了拆「三房」和清「二亂」(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整治工作,共拆除「三房」11.82萬平方米,完成96.76%;清「二亂」362處,完成98.9%。 萬年縣「拆三房、建三園」主要做法可以概括為20字,即:「黨建引領、權屬不變、關口前移、留住鄉愁、群眾受益」。
黨建引領添動力
萬年縣提出「黨建+秀美鄉村」的思路,縣、鄉、村、組各級黨員幹部不僅帶頭拆除自家「三房」,並要動員勸導其近親屬拆除,同時,把拆「三房」建「三園」活動列為「兩學一做」教育重要整改內容,要求各地把活動作為「書記工程」、「一把手工程」,作為造福農民群眾的民生工程,作為改善黨群幹群關係的頭等大事,高位推動、高效推進,確保秀美鄉村建設見到明顯成效。同時建立嚴格的問責制度,組建了由縣鄉主官及分管領導為成員的活動微信群,隨時隨地調度各地工作進展情況,實行「一天一通報、一周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季一總結」,對排名後三名的鄉鎮,對單位主要負責人採取表態性發言、主要領導約談、以及行政問責等形式進行處理。建立以自然村為單位,挑選優秀的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等「五老」人員組建「建房管理委員會」自治組織,讓建房管委會引導村民自願主動地拆「三房」建「三園」。看著縣鄉村組幹部真是實打實地幹,村民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由「要我幹」變為「我要幹」。
權屬不變定人心
在秀美鄉村建設過程中,針對群眾對治理後宅基權屬的擔憂,萬年縣在拆除中明確,對所有被拆除的空心房、危舊房、違章房等 「三房」,在保證秀美鄉村建設道路等基礎設施用地後,剩下宅基地使用權轉為「三園」用地歸被拆人使用,原宅基地可作為被拆人以後家庭分戶建房辦證依據,讓群眾吃下「定心丸」。同時,為破解群眾「圍牆」意識,我們又提出了在原有宅基上規範引導建設「三園」,把「房牆」變為「園牆」,為群眾心中架設一道美麗的有形「圍牆」,消除群眾顧慮,讓群眾拆的放心、拆的安心。
關口前移控增量
按照增量零增長、存量負增長的要求,在拆除「三房」的同時,嚴控在建違章房的出現。一是審批關口前移。各鄉鎮成立規劃所,與國土所聯合辦公、聯合執法。二是管理關口前移。做到批前選址到場、建時放線到場、建中巡查監管到場、竣工驗收到場,嚴格農村建房用地的位置、面積、朝向、樓層、立面管理。三是申報關口前移。抓住群眾迫切改變村莊面貌的願望,圍繞拆 「三房」針對性地設置「凡申報秀美鄉村的村組」三房「必須能拆除到位」的前置條件,變「要我拆」為「我要拆」,充分發揮群眾的主導作用,引導村莊先行解決難點問題,探索出一條「同拆同建同享」的新路子。 留住鄉愁重保護 在秀美鄉村建設中,萬年縣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要求,摒棄「大拆大建」的「建設開發性破壞」的做法,既重視對村莊建設開發,更注重對村莊的文化保護,始終做到「不挖山、不填塘、不改渠、不砍樹、不改道、不佔田」的原則,充分與水系、山林及農田有機融合。尤其在拆「三房」過程中,按照有拆有保的原則,注重對傳統民居、古院落、古祠堂的保留與利用,做到該保留的則一定要保護好。通過精心修復,把古居打造成民俗房、紀念館,鼓勵發展居家民宿模式,實現既傳承了歷史、豐富了人文,又留住了鄉愁、富裕了農民的雙重效益。
群眾受益建三園
萬年縣以「群眾受益」為出發點,堅持「拆、清、用、管」四位一體,著眼「既要風景,又要豐收」的理念,對清理出來的「三房」空地,按照小片的空地單獨打造、成片的空地連片設計的方式,建成菜園、果園、花園,打造「微田園、生態化」的村莊布局,形成農村新景觀。同時,加大對集中連片清理出的空閒宅基進行有效利用,進行全域規劃設計,把農村當景區來建設,按照「鄉鄉都是大景區、村村都是大景點、家家都是小遊園」的目標,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打造一批融現代農業、鄉土風情、娛樂休閒、文化教育和農事體驗於一身的農耕文化公園、農耕趣味園、果蔬採摘園,讓農村處處瀰漫著農家田園獨有的韻味。
供稿:地方
(責編:毛思遠、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