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視頻: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羅雅潔 唐天喜 通訊員 李任斯 吳世梁 吳宏
「我們這兒的蜂蜜是純天然的,沒有任何添加劑,味道特別好!」7月6日,在婁底漣源市石馬山鎮川門村,正在走訪養蜂戶的村黨支部書記聶理華見到今日女報/鳳網記者,連忙推銷起來。「川門黃金茶、川門茶油、川門櫻桃、川門大米、川門谷酒……」聶理華掰著手指頭向記者介紹村裡豐富的產業,尤其讓她高興的是,「今年村裡66戶貧困戶163人將全部實現脫貧」。看到別墅林立、乾淨整潔的川門村,你肯定想不到,三年前,這裡還是個出了名的「落後村」:產業發展停滯,年輕人遊手好閒,連村裡的「門面」——村辦公大樓都堆滿垃圾,一片狼藉。在這樣的情況下,擔任董事長的聶理華臨危受命,把企業交給丈夫打理,不顧家人反對,回村擔任村支書。在別人眼中是「白富美」的她為何選擇回鄉村接受日曬雨淋?她又是如何讓川門村從落後村變成先進村的呢?且聽記者慢慢道來。「連結」騰訊視頻-中國領先的在線視頻媒體平臺,海量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女企業家成了村支書「我生在這裡,又嫁在這裡,對川門很有感情。」說起回村的初衷,41歲的聶理華如是說。聶理華1997年從當地橋頭河煤礦下崗後開始創業。她先是「北漂」賺到了第一桶金,後在2007年把生意做到長沙,2015年回到家鄉婁底,創立了湖南三耳重工集團,並擔任董事長。公司研發生產的溼噴機走出國門。她也被推選為湖南省五金機電商會副會長。奮鬥了十多年,聶理華成了別人眼中的「白富美」「女強人」「闊老闆」。但一次看似平常的回家探親,卻讓她的生活軌跡發生了轉折。2016年夏天,聶理華回川門度假。到了村級辦公大樓一看,「蒼蠅滿天飛,辦公室裡都是垃圾,連門窗玻璃都被打爛了」。而且,村裡的產業沒有發展,年輕人遊手好閒,村幹部各自為政,川門已被周邊村莊甩在了後頭。聶理華心裡很不是滋味。聶理華的爺爺曾經在川門村擔任過二十餘年的黨支部書記。在聶理華還是個孩子時,爺爺為村子殫精竭慮的模樣深深刻在了她的心裡。川門村要怎樣才能改變這種局面?一個大膽的想法湧上她的心頭:「我要回村,改變它的面貌!」她把這個想法跟家裡人一說,立刻遭到丈夫的強烈反對:「你這是換下洋裝穿蓑衣,脫下皮鞋換草鞋。剛過兩天好日子就這麼折騰,我看你是腦殼進水了!」但性格倔強的聶理華認準了的事,她就絕不回頭。2017年4月,她放下公司所有的事務,告別繁華的都市回到鄉村,成為川門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伊始,遭遇「滑鐵盧」回到村裡,聶理華懷著滿腔熱情投身到工作中,恨不得一個人掰成兩個用。她風風火火地開始整修村裡的辦公室,還拜訪了全村近1800餘名村民,把每家每戶的情況摸了個遍。在她看來,川門村美好生活的畫卷很快就要展開。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董事長當得好好的,為啥回來當村支書?一開始,村民並不理解聶理華的選擇,說她是沽名釣譽撈資本。更令她傷心的是,「一些村民不僅不幫我,還在一旁煽風點火,準備看我出洋相」。有一次,有人把一本買六合彩的資料放到聶理華的辦公桌上,拍成照片到處傳播,說她工作時間專門買六合彩。聶理華又急又氣,患上了重度焦慮症和抑鬱症,還在長沙住了一個多月的院。丈夫很心疼她,在照顧她的同時幫她把辭職報告都寫好了。但聶理華不想就此退縮,加上相關領導的看望和開解,她出院後又回到了川門村。
「村晚」讓村民擰成一股繩那次住院,讓聶理華想通了一件事: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得想方設法調動村支兩委班子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她與村支兩委班子成員一個個談心。「人心都是肉長的,真誠是能打動人心的。」聶理華說,通過談心,村支兩委班子心氣順了,認識統一了,幹勁也上來了。接下來,聶理華順勢提出了她要做的三件事:修路、文化和產業。川門村有一條環村土馬路,長約4公裡,晴天灰塵滾滾,雨天宛如沼澤。聶理華請上級領導來村裡實地考察,往返數十次,終於跑來了專項資金。到2019年春節前夕,環村路終於硬化完成。與此同時,一個問題也讓聶理華苦惱不已:「村民糾紛不斷,村組之間不團結,打牌賭博隨處可見。」怎麼辦?聶理華從村裡剛剛建好的「百姓大舞臺」入手,打起文化牌。川門村首屆春晚就是這樣風風火火地做起來的。「從策劃到實行只花了一天時間。」聶理華回憶,當晚一共有12個節目,全部是村裡組建的文藝宣傳隊自編自導自演的。至今,川門村連續舉辦了三屆春晚。每當村裡辦春晚這天,家家戶戶掛燈籠、殺年豬、趕冬魚、做辣鐵(川門傳統過年小吃)、舞龍舞獅……節目的編排也有了針對性,「對移風易俗、村規民約、鄰裡關係等,我們都排了節目來宣傳引導」。因為辦春晚,村民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他們紛紛從牌桌上撤了下來,選歌的選歌,排舞的排舞,以前紅過臉的鄰裡鄉親也因為排練節目開始搭腔講話了,看節目的村民也被這樣歡樂的氛圍感染。就這樣,全村人擰成了一股繩。
村子富了,村支書「窮」了「川門春晚」成了靚麗的名片,但聶理華深知,要想摘掉川門村的「窮帽子」,還得發展產業。她拿出當年幹企業的拼勁,自費組織村裡的能人去杭州、山東等地考察,充分利用川門村的自然資源和特產,流轉土地,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成立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為本村出產的黃金茶葉註冊了「川門黃金」商標。如今,村合作社種植的黃金茶帶動了20餘戶貧困戶就業,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同時,村合作社以保護價收購村民種植的茶葉。緊接著,川門蜂蜜、川門茶油、川門櫻桃、川門大米、川門谷酒也相繼上市。「今年,我還想把川門村創建為國家3A級景區和四星級鄉村旅遊區!」聶理華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川門村擁有省級森林公園包圍山,「別墅多」,也是老紅軍聶昭良的出生地,「既可以打造紅色旅遊區,也是鄉村休閒遊的好去處」。現在,川門村開了好幾家農家樂,村民收入不斷增加。同時,聶理華竭盡所能去幫助貧困戶。貧困戶買魚苗沒有錢,她給!生病住院沒有錢,她墊!改造危房缺少資金,她借!為了村裡各項事業的發展,聶理華自掏腰包,貼了多少錢,連她自己也記不清了。短短三年,川門村從原來的落後村一躍成為先進村,先後榮獲婁底市同心美麗鄉村、衛生村,漣源市文明村、衛生村等榮譽稱號。聶理華本人也獲得「漣源市勞動模範」「漣源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川門村由窮變富了,聶理華卻由富變「窮」了。當上村支書後,她沒有買過一套像樣的化妝品,沒有買過一件時尚的衣服。「說句心裡話,當村支書比起當董事長,經濟待遇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我的成就感遠遠超過了當董事長。」聶理華感慨地說,這樣的「窮」,「窮」得心甘,「窮」得值得。
小編:喜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