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套衣服,花了1800,壽衣店買的」

2020-12-21 陳小木的自留地

文/陳小木

01、最貴的一套衣服

在家雲辦公的這段時間,屏蔽了領導的同事群裡空前活躍。這天午休空隙,群裡聊天信息數量迅速飆升,原來是蔡哥提起起自己花五百元買了一套衣服,說準備去相親。

辦公室年齡最大的王姐打趣道,「買這麼貴的衣服,看來是下血本了,這次準有好消息。」

接著又說,「哎,我最貴的衣服都沒超過兩百呢。」

王姐的話引發了一陣小討論,大家紛紛吐槽,「我全身加起來也沒超過兩百」,「我整個衣櫃的衣服都不值兩百」……群裡充滿了一種快活的氣氛。

忽然,一個不合時宜的消息冒出來,「我有一套衣服,花了1800。」

發消息的是小晶妹,瘦瘦弱弱、文文靜靜的一個小姑娘,平時穿著十分樸素,也很少化妝,好像和時尚絕緣,和其她90後妹子差距挺大的。

群裡像按下了暫停鍵,短暫的寂靜。大概感受到了大家的沉默,小晶妹補充了一句,「其實,是在壽衣店買的。」

屏幕這邊的我,嘴巴已經張成了O字型,然後目瞪口呆地看著對面屏幕上再次跳出來自小晶妹的消息:「就穿一次,過後退回去換了三百。」

大家聽完非常好奇,纏著她說出她的故事。

02、衣服的由來

原來,幾年前小晶曾因病住院,雙側肺積水,只有右肺有一拳的空間可供呼吸,好幾家醫院都不敢收治,有的還勸別治了會人財兩空。

但家裡人不肯認命,到處託人終於住進了肯接收的醫院。

住院後,小晶的病情還是不容樂觀,在肺裡抽出兩瓶積液後,開始拼命咳痰,甚至出現窒息,爸爸一次次地去籤字準備手術,但最後醫生還是下了病危通知書。

在無盡的痛苦和恐慌中,小晶陷入了昏迷,偶爾醒來一會,只看見爸爸走來走去憔悴的身影,寸步不離守在身邊的媽媽哭得紅腫的雙眼,還有,弟弟那無措的、不敢和她對視的眼神。

原來,弟弟按照家鄉習俗,提前備好了壽衣來「衝喜」。

這次住院已經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剛剛工作的弟弟四處籌錢,咬牙從壽衣店買下最貴的一套衣服,希望能為他可憐的姐姐帶來好運。

小晶看到自己身上已經換上了「新衣」,是以前自己最愛的旗袍樣式,裡面的純白內衣格外柔軟,床頭櫃還有一雙小巧的繡花鞋沒有換上。小晶無限眷戀地看著這套平生最貴的衣服,眼裡悄悄流下了眼淚。

價值昂貴的,不僅僅是這套衣服,還寄託著親人的情,求生的心。

03、向上,向上!

閉上眼昏昏沉沉的她,聽到媽媽在和遠嫁他鄉的姐姐打電話,姐姐說買好了回程的車票,聽見爸爸那一尺八的漢子壓抑的哽咽……

那一刻,小晶的求生意識格外強烈,像一條蛇一樣拼命攀住生的索,向上,向上!

她想睜開眼安慰這些最親的家人,但咳嗽起來又一次陷入了窒息。

不知過了多久,陷入昏迷的小晶在醫生都放棄救治的時候,忽然醒過來了。雖然還沒脫離危險,但是她知道自己活過來了!

後來,經過長達幾個月的治療與康復,小晶重新開始了生活,並且找到了新的工作。

我們聽完小晶的故事,半晌沒有人作聲,我悄悄抹了一下眼淚。

從出生到成長,我們穿過形形色色的各種衣服,但是人生最貴的衣服只有一樣,那就是家人的牽掛和健康的身體。

還記得,小時候參加六一兒童節活動要穿的襯衫,是母親手工縫製,收工後熬幾個通宵做出來的。

還記得,上初中時候,父親用幫別人割谷的工錢,給我買了新衣服和書包,還有新鋼筆和課外書。他說,自己的姑娘要裡裡外外穿得漂漂亮亮。

還記得,工作後迫不及待把第一個月工資寄給家裡,家裡卻給我寄來一大包新衣服,囑咐我在外要穿好點,注意形象……

這些年來,天冷了、暖了,總有人提醒我添減衣裳,儘管我早已成年。

這一件件衣裳,寄託著家人的多少牽掛和不舍,滿載著多少脈脈溫情和愛。

作者:陳小木,85後,張家界人。

相關焦點

  • 假瑞蚨祥壽衣 進京後價格翻十倍(圖)
    在北京中醫醫院門前的壽衣店,記者詢問了一套包括棉襖、棉褲和外套在內的中式壽衣的價格,店主開價1800元。  記者注意到,這些壽衣幾乎都沒有品牌,也找不到生產廠家之類的標籤。問起這些壽衣的來源,店主們都說是「進的貨」。一家壽衣店店主告訴記者,有人專門給北京的壽衣店送貨。店主說,這些「送貨的」從天津批發來壽衣之後,再分頭給各大醫院門口的壽衣店送貨。
  • 買壽衣不興「貨比三家」?(圖)
    近日,有省城市民向本報反映:殯葬行業的壽衣價格其實「問號」更大,同樣一款衣服在南北城區的價格可能就差幾百塊,且從不明碼標價。近日,記者對省城一些殯葬商家進行了探訪。  同款壽衣每家價不同  記者探訪發現,壽衣款式雖然並不算「五花八門」,但價格卻是多少都有。甚至同一種款式、顏色、面料的壽衣價格,每家店的價格不同,最大差距在600元左右。
  • 記者訪京津最大壽衣批發地 店面多掛瑞蚨祥招牌
    這個價格是一整套壽衣的價格,包括衣服、褲子、外套、鞋帽等。在北京中醫醫院門前的壽衣店,記者詢問了一套包括棉襖、棉褲和外套在內的中式壽衣的價格,店主開價1800元。  記者注意到,這些壽衣幾乎都沒有品牌,也找不到生產廠家之類的標籤。問起這些壽衣的來源,店主們都說是「進的貨」。一家壽衣店店主告訴記者,有人專門給北京的壽衣店送貨。
  • 媒體調查發現假瑞蚨祥壽衣進京後價格翻十倍
    在北京各大醫院門口的壽衣店內,壽衣的價格動輒兩、三千元,有些甚至更高。記者調查發現,在北京銷售的一套一千多元的壽衣,在產地天津武清只要一百餘元。絕大多數在京銷售的老字號「瑞蚨祥」壽衣為假冒。買壽衣的顧客大都是急用,很少會討價還價,更沒有人會貨比三家。很多壽衣店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的心理,趁機牟取暴利。  在北京的一些壽衣店,一套7件的壽衣至少要1500元以上。
  • 揭秘壽衣暴利鏈條:售價高達萬元 是進價數十倍
    記者在這些壽衣店裡看到,標有「瑞蚨祥」字樣的壽衣,價格最低的2980元,最高的19600元,比款式和質量相近的其他品牌壽衣價格高出幾百甚至數千元。  為什麼標有「瑞蚨祥」品牌的壽衣能賣得這麼貴?商家告訴記者,瑞蚨祥壽衣是大品牌,質量好,價格自然高些。但令人不解的是,記者在多家瑞蚨祥壽衣店裡看到,一些款式質地完全相同的壽衣,在不同的店裡,價格卻存在巨大差距。
  • 1580元壽衣成本不超100元 市場多是三無產品
    這話不假,記者隨後來到位於海慈醫院側門的一家壽衣店,發現與剛才同款標有「福壽」字樣的壽衣,果然售價高出一倍。記者又趕到青醫附院西院區一家壽衣店詢問,同樣的全套壽衣價格為1580元。 定價全憑老闆一張嘴「老人還沒走吧?否則一般人買壽衣都不講價。」在骨傷醫院附近一家壽衣店,老闆拿出一套售價1380元的中檔壽衣對記者說,包骨灰盒用的「旌」需另付180元。
  • 探訪「壽衣產業第一村」:給予生命最後的體面
    津永公路穿村而過,不足兩公裡的道路兩側,密集分布著數百家壽衣店。全村1800多戶,6500多人,除了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大多從事壽衣生產和銷售。3月19日,劉綿海的壽衣店內,一名員工正在加工壽被。記者黃海波 攝據六道口村黨委書記盧志發保守估算,全村壽衣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
  • 一套壽衣上千元 暴利背後的利益鏈
    僅以喪葬用品中的壽衣為例,一套批發價幾十元的壽衣,售價往往達上千元,價格翻了不只十倍。    「天價壽衣」緣何而起?背後存在怎樣的利益鏈條?南都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一名受訪者告訴南都記者,她的母親在北京某醫院不幸去世,壽衣就在醫院對面一家殯葬用品店裡買的,「當時去看了一下,一件壽衣至少2000元。」    南都記者了解到,壽衣款式、花色和布料各具不同,既有傳統的唐裝,也有現代的中山裝。一般來說,全套壽衣包括七件,分別是罩衣罩褲,棉衣棉褲,夾襖襯衣襯褲,在此基礎上增加一件袷衣的稱為「八件套」,還有多了一件披風的「九件套」。
  • 95後「壽衣模特」:對不起,我不是瘟神
    電影《瘋狂的賽車》中有一個經典片段,黃渤飾演的耿浩去買墓地,徐崢飾演的推銷員說了一系列經典的推銷詞,比如「地下CBD,人生後花園」「上風上水,一聲典藏」「在這裡上班久了,恨不得自己都想買一套。」 跟電影中的浮誇推銷不同,現實生活中的殯葬推銷來得更嚴肅、也更壓抑一些。殯葬行業從業者,也會受到多方面的阻力,背負巨大的心理壓力。
  • 老人的壽衣兒媳婦和兒子一塊買可以嗎?
    關於誰給老人買壽衣的問題,通常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有的老人是自己做壽衣,有的老人是子女買壽衣。無論誰做或者買壽衣,都表達了人們的一個樸實願望——確保老人在另一個世界有衣服穿。壽衣盤扣子女買壽衣的老人相比「孤獨死」者,有子女買壽衣的老人就幸福得多了。
  • 給老人買壽衣的人有什麼講究?老人去世後一定要女兒買壽衣嗎?
    給老人買壽衣的人有哪些講究?老人去世後一定要女兒買壽衣嗎?關於給老人買壽衣的人選,筆者根據中國傳統喪葬習俗簡要分析如下。什麼時候給老人買壽衣?在現代人眼裡,老人沒有去世就提前準備壽衣,是對老人的大不敬行為。
  • 這個村被稱「壽衣之都」 年輕人「從死人衣服堆裡長大」
    很多六道口的商家認為,殯葬用品的暴利往往是由買、賣雙方等多方面促成。儘管人們對於殯葬用品行業的盈利有諸多偏見,但在當地人眼中,薄利多銷仍然是當地最穩定的營銷模式。一名當地商戶表示,「我們這麼多年靠這個吃飯,畢竟是生產銷售的源頭」,「產業的集聚決定了你不能瞎報價。」
  • 如何給老人買壽衣?有哪些注意事項
    隨著殯葬改革的深入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從事壽衣批發零售的人也越來越多。天津的六道口、北京的馬駒橋,儼然成了殯葬用品的發源地和集散地。面對市場上眾多殯葬用品店,沒經歷過白事的人,還真不知道如何選購壽衣才好。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如何給老人買壽衣?有哪些注意事項?
  • 壽衣的起源及意義,壽衣可不可以提前買?
    舊時,老人生前就要做好死後穿的衣服,俗稱「壽衣」,取其健康長壽之意。舊時期的老人們,萬般節儉也要給自己準備一套像樣的壽衣、壽材,老人們很重視自己的壽衣、壽材(棺材),六十歲左右的老人就開始考慮這些問題,互相之間還要交流討論。那麼做壽衣為什麼要提前呢?原來是有很多講究的。
  • 老人買保健品上當追到北京失聯 騙子留地址是壽衣店
    「我母親來到北京以後,5月27日晚就聯繫不上了,到今天都找不到她!」電話另一端的周先生急壞了。周先生家住武漢,他的母親王女士從2015年開始購買一種名為葛洪桂龍藥膏的保健品治療腰腿病。在銷售代表楊某的遊說下,老人買保健品花了10多萬元。不久前,老人意識到被騙,並聽信楊某說保健品來自北京,於是自己來京尋找源頭,隨後失聯。
  • 壽衣應該怎麼選?
    一套合適的壽衣讓親人更有尊嚴地乾淨離開,也是親屬寄託哀思與祝福的習俗體現。我國自古有生前準備死後入殮衣服的習俗,以此祈福健康長壽。由此,現代重病者家屬常常會提前為重病者提前準備壽衣,取義添福添壽。那麼如何選擇一套合適的壽衣呢?一般我們說壽衣都包含壽帽、壽被、壽枕等相關全套用品,因此在購買壽衣時,買到的通常是一整套壽衣用品。但由於各地習俗有差異,一些不常規的用品如蓋臉布、棉襖類的需要單獨購買準備。
  • 95後「壽衣女模」已為自己選好壽衣:生老病死沒必要避諱
    任賽男本人也經歷了比較掙扎的過程,她最初和大家一樣,印象中的壽衣非黑即白,給人感覺都很陰沉,剛在公司見到壽衣等用品,心裡也有些害怕,不敢看、更不敢穿。慢慢的,她開始從內心深處正視、接納,從而坦然面對。「有同事說我身材嬌小,讓我試穿,一開始完全做不到。後來當自己參與設計、選料、加工全過程,就不怕了,對這件衣服也有了情感。」
  • 母親去世頭一年,用家裡那臺鑽石牌縫紉機,為自己做了一套壽衣
    文:桃之夭夭圖:來自網絡上世紀七十年代,家裡有一臺鑽石牌縫紉機。那臺縫紉機陪伴了母親幾十個春秋,為家裡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那個缺衣少穿的年代,吃飽飯都是奢侈,更別提買衣服了。母親可憐他們,經常找出家裡的剩餘布料,有時還會新買上幾尺布為老人們做衣服,有時是一件中山裝,有時是條褲子。母親的縫紉活是全村人公認的,小時候,我每次穿著母親做的裙子上學,都會遭到女老師或者女同學的「圍攻」。她們都問我裙子在哪買的,每當這時,我就喜滋滋告訴她們:「是我媽做的!」
  • 武漢老人買保健品上當 追到北京後失聯騙子留地址竟是壽衣店
    2017年6月3日訊,「我母親來到北京以後,5月27日晚就聯繫不上了,到今天都找不到她!」電話另一端的周先生急壞了。周先生家住武漢,他的母親王女士從2015年開始買一種名為葛洪桂龍藥膏的保健品治療腰腿病。在銷售代表楊某的遊說下,老人買保健品花了10多萬元。不久前,老人意識到被騙,並聽信楊某說保健品來自在北京,於是自己來京尋找源頭,隨後失聯。
  • 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女兒買壽衣
    村裡老人去世後,究竟該誰買壽衣,成了人們閒暇時談論不休的話題。有人說該女兒買,還有人說該兒媳買。話題爭來搶去,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儘管雙方難分輸贏,但仍有許多人堅信,老人的壽衣該女兒買,為什麼會這樣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女兒買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