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產能大遷徙:這家浙江紡企工廠全搬到河南,圖什麼?

2020-12-14 第一財經

一場疫情,讓紹興匯太紡織的產能轉移加速。

「浙江這邊的工廠今年4月就關了,織造、印染和家紡等生產線,全部轉移到了河南。」紹興匯太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香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讓出口訂單驟減,也讓包含租金、稅費和人力在內的多項成本壓力變得棘手。把生產線全部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不僅可以省下一年超過600萬元的租金,還可以獲得更充裕的勞動力資源,「不用擔心用工荒了」。

馬香的選擇既典型也不算典型。

這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從東部轉移到中西部的樣本,也是疫情背景下,傳統外貿製造業產能轉移的路徑之一。

只是,和多數剛剛萌生產能轉移念頭的企業相比,早在2017年,在河南當地政府的招商引資下,馬香就選擇在河南買下了20萬平方米的場地以建立廠房,地價投入平均下來只有浙江的四分之一。也因為如此,把產能從浙江全部轉移到河南後,在她的帳本裡,才能幹脆地劃掉數以百萬計的高昂租金。

對於未曾一次性購入土地的企業來說,河南和浙江的工廠租金以及土地價格相比,大約是1:4的差別——不能完全抹去這項成本,不過可以省下一大半。

8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鼓勵中西部、東北地區發揮優勢,承接勞動密集型外貿產業。

在國家的引導下,外貿企業產能轉移的動力和顧慮有哪些?背後的經濟帳終究是最現實也最關鍵的。

轉移中西部的動力

用馬香的話來說,產能轉移到中西部,對企業來說的最大吸引力是工人——江浙地區普遍面臨的「用工荒」難題在河南不再是問題。

「除了一小部分技術工人,我們工廠的普通工人,90%都是河南人。」馬香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例子是,由於大部分工人在家鄉,春節期間工人的放假可以推遲及縮短一些了。如果在浙江,因為回鄉的車票難買,可能從春節前大半個月就得開始給工人放假,一直放到正月十五。但產能轉移到了河南後,春節前5天開始給工人放假就可以,兩者的差別至少在半個月。

在紡織行業,就技術工人而言,浙江和河南兩地的工資幾乎沒有差別;普通工人的工資,河南會較浙江每月略低100~200元。對於馬香來說,差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除了用工方面的優勢,中西部的土地資源也更加充足,成本更低。這也是企業把產能轉移到中西部的主要動力。

在稅費方面,中西部地區為了招商引資,往往會給相關製造企業提供相應的稅費減免等優惠,而在國家層面的優惠政策,兩地的差別並不大,「基本都能落實到位」。

在馬香看來,各地政府臨時出臺的招商引資相關的補貼政策,一般都是只給辦廠的前幾年,之後如何改變尚不能明確,因此也並不會成為注重長期發展的企業考量的主因。

企業顧慮和成本增項

「有一家常年給我們公司供應原料的工廠,本來想和我們一起去河南,但後來發現,搬過去可能就只有我們一家客戶。」馬香表示,與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在產業鏈的完善及密集程度上均有差距,這家原本與他們位於同一園區的企業,放棄了產能轉移的念頭。

有研究顯示,目前,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關聯產業的配套率已達到96%以上,但中西部地區這一指標還達不到30%。

事實上,為了減少當地產業鏈不夠完善帶給企業的困擾,馬香也著實花了一番精力,從原料到織布、到印染、再到家紡成品,公司提前布局以不斷延伸產業鏈,爭取自己能「一條龍」完成生產。

也正是因為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和多年來的海外布局,馬香的河南工廠已經挨過了疫情中最難的淡季,迎來了忙碌的旺季。「我們只需要從大的原料廠採購上千噸原料,就可以自行生產,然後從青島上港出貨。」她這樣說。

「剛回河南時,我們把織造機器買了,後來又增加了原料加彈設備。今年疫情,促使我們的產業鏈更加完善了,我甚至都開始考慮購買各種做輔料的小設備,自己生產家紡需要的各種輔料。」促使馬香不斷投入資金增加設備的原因是,在河南當地,上下遊企業集聚度不夠,到東部採購的話不僅要面臨物流成本,還有時間成本,「有時候要等3~4天,物流可能還到不了」。

不過,即使增加物流成本,馬香眼下也更願意回東部地區採購包裝紙箱等輔料——由於競爭充分且供應商成熟,採購成本會比河南便宜不少,「算上運費也比河南便宜」。

另一個轉移至中西部會增加的成本項,是出口產品從工廠運往港口的內陸運費。

馬香算了一筆帳,從河南工廠到青島港或連雲港港口的內陸費,如果企業利潤沒有那麼多,或者企業規模較小,是會虧損的。

對她來說,工廠的產能規模不小,500個貨櫃柜子的內陸費,增加的成本大約是50萬~100萬元,總體利潤可以覆蓋。

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理孟卓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引導企業轉移到中西部的政策還需要更多研究以解決企業真正的痛點。

諸暨航豐針紡織有限公司專門為國內外航空公司提供抱枕、毛毯等紡織品,去年產值約為2億元。該公司總經理密豐運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近幾年也去中西部地區考察過。但得出的結論是,上下遊配套不足、運輸成本增加,以及地方政策的連續性等,是企業的主要顧慮。

產能轉移適合誰?

綜合多項成本和因素,馬香認為,產能轉移不能只圖租金或人力方面的便宜,尤其是規模較小的企業,「不宜貿然行動」,除非當地政府提供了完善的配套產業園或輔料市場。

根據她的經驗,很多公司跑到了中西部,當地政策優惠力度不小,執行得也不錯,但當地招商官員對市場和企業運營的認識度還不夠充分,容易出現「企業招回去但活不了」的遺憾。

目前來說,適合把產能轉移到中西部的企業,是那些自身產業鏈就比較完善的較大規模企業,以及一些做國內市場,利用國內快遞、物流等可以正常運營的電商企業。

在孟卓看來,不管是把產能轉移到了中西部還是東南亞,企業都必然會考慮投入和產出效率。他總結稱,在紡織行業,人力成本便宜抵不過效率低下、缺乏相關配套產業支持,以及增加的運輸費用帶來的成本增加。

不過,每家企業面對的客戶群不同,因此面臨的社會環境和考慮因素也會有所差別。孟卓認為,對於那些面向歐美市場的外貿企業,產能轉移到東南亞可以規避貿易摩擦和關稅增加帶來的風險,而以國內銷售為主的製造企業可以考慮到中西部地區辦廠,因為國內的物流和交通足夠完善,相關成本一般也不會給企業帶來壓力。

對馬香來說,由於公司的海外市場主要在發展中國家,她並沒有在東南亞建廠的動力,反而因為部分客戶在南美,早在5年前就布局了巴拉圭的工廠,以享受南美經濟一體化組織南方共同市場的關稅優惠和便利。

她坦言,自己的團隊也曾多次考察過印度,想在印度建立工廠,但因為中印關係的波動和當地政策的不穩定而未能落地。

在「鼓勵中西部、東北地區發揮優勢,承接勞動密集型外貿產業」之外,8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還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當地實際,通過基金等方式,支持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培育一批東部與中西部、東北地區共建的加工貿易產業園區。藉助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等平臺,完善產業轉移對接機制。

同時,對紡織品、服裝、家具、鞋靴、塑料製品、箱包、玩具、石材、農產品、消費電子類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企業,在落實減稅降費、出口信貸、出口信保、穩崗就業、用電用水等各項普惠性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這些政策讓馬香在河南辦廠的信心越來越足。按照她的計劃,生產線全部轉移到河南,而貿易公司將繼續留在浙江,繼續保留1000平方米辦公室和展示廳,以方便與來到中國的外國客商洽談。

對密豐運來說,應對在疫情中出口額驟然降至零的挑戰,最及時有效的辦法不是把產能轉移到中西部或東南亞,而是抓緊進行電商及內銷市場的布局。

經過2個多月的試水,密豐運的電商轉型已有了起色。「原來想著一天賣200條,就可以保持工廠的正常生產,結果一周後我們每天的平均銷量達到了1400條,產量反而開始變得跟不上了。」密豐運在疫情的危機中開拓出了新的銷售渠道,也讓幾個月前「養工人」的壓力變成了增加招工人的「甜蜜的煩惱」。

根據他的預計,隨著更多航空公司陸續復飛,今年下半年的內外貿訂單都可能迎來爆發性增長。

相關焦點

  • 這家紹興聚酯工廠,在產能過剩陰霾中殺出一條血路!
    這家紹興聚酯工廠,在產能過剩陰霾中殺出一條血路!經過計算,目前聚酯行業規模前十的企業總體產能佔比上升到44.20%,主流聚酯工廠對市場格局及價格走勢的預判及控制力較強,同時上市企業龍頭效應愈發明顯。而據行業人士分析,一些生產能力弱、不能及時轉型的小企業將在洗牌中被重組、淘汰。
  • 山東棉紡行業調研:紡企困境求生 鄭棉震蕩築底
    2、調研總結此次對山東地區的棉紡企業調研情況可以總結為以下幾方面:1、紡企深陷經營困境:(1)紡織企業設備耗電量大,而電費普遍較高,目前山東紡企電費多在0.64-0.67元/度,遠高於新疆及周邊東南亞國家;(2)用工成本較高,工資普遍在3000元/月以上(不含社保),人員流動性較大,人難招,用工短缺情況嚴重,工廠工人普遍40歲以上居多,目前有很多紡企尤其中小紡企並未給職工繳納社保
  • 出口轉內銷,外貿紡企的救命稻草?
    出口轉內銷,外貿紡企的救命稻草? 2020-11-04 15:45:39 來源:化纖頭條   今年以來,「出口轉內銷」成為外貿領域的熱詞,不少外貿受阻的企業,嗅到了家門口的機會,這就要揚帆返航。
  • 第一個在美設立工廠,這家棉紡龍頭企業在貿易摩擦下過得怎麼樣?
    早在2013年年底,浙江棉紡織龍頭企業科爾集團(以下簡稱「科爾」)宣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蘭開斯特郡開設其第一家海外工廠,投資總額為2.18億美元。正因如此,科爾集團也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家在美國設立工廠的中國紡織企業。
  • 21深度丨「訂單全部被取消,員工做一休一」外貿工廠自救之路:全年...
    海外疫情肆虐,中國外貿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手訂單無法交貨或被取消,新訂單降幅大幅超出預期,庫存積壓嚴重,客戶回款受阻資金困難,工廠產能空置,收入驟降難以留住工人。全球外需的萎縮正沿著貿易路線傳導,使得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外貿陷入冰點。
  • 東芝工廠實際產能翻兩番!中資「盤活」被收日企
    (原標題:東芝工廠實際產能翻兩番!鴻海科技集團。官網圖不過,王建國並不認同「拯救」的說法。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的與東芝是優勢互補,雙方在合作中都有受益。
  • 中國純棉紗產能分布「四足鼎立」,區域產品結構有所差異
    中國純棉紗產能分布「四足鼎立」,區域產品結構有所差異 2020-09-02 09:04:42 來源:隆眾資訊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生產國,我國棉紡產能約佔全球棉紡總規模「
  • 染廠調價、氨綸原料上漲1500元/噸 擠壓紡企利潤空間
    染廠調價、氨綸原料上漲1500元/噸 擠壓紡企利潤空間 2019-03-29 09:12:33 來源:化纖頭條 自今年三月開始,隨著江蘇化工廠一聲響,以染料為代表等化工品漲價潮席捲各行各業
  • 浙江公布首批「超級工廠」培育名單 15家溫企入選
    繼「百網萬品」、「春雷計劃」、「嚴選計劃」之後,浙江再啟動「商超計劃」,發動遍布全國的3萬家浙籍商超,著力打通浙江製造企業與浙商零售企業的採銷對接渠道,合力拓市場。什麼是「超級工廠」?企業向新製造轉型「超級工廠」與普通工廠有什麼不同之處?
  • 面料銷量上升 紡企面臨招工難
    面料銷量上升 紡企面臨招工難 2008-03-04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近日,國內面料市場整體銷售形勢較春節前有所好轉,尤其是元宵節之後,
  • 「特保案」敲警鐘 紡企宜未雨綢繆(圖)
    「特保案」敲警鐘 紡企宜未雨綢繆(圖) 2009-09-25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 相關紡企全力支援抗擊疫情
    相關紡企全力支援抗擊疫情 2020-02-02 09:51:5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眾志成城】
  • 越南反華暴亂港資紡企不排除考慮撤離
    越南反華暴亂港資紡企不排除考慮撤離 2014-05-19 09:14:31 來源:亞洲紡織 越南反華暴亂已波及在越投資港商,以及在港上市企業在當地的運作,
  • 無紡、化纖企業智能化轉型迫在眉睫 福布雲商智能工廠快速推動企業...
    同時,由於產業結構性過剩、人口紅利消失以及國際競爭壓力的增強,整個紡織無紡行業昔日的光彩不再。經歷了一番淘汰落後產能的紡織業,產業智能升級迫在眉睫。尤其是無紡紡織企業必須通過智能化產業升級,才能保證企業健康持續向上的發展勢頭。眾所周知,實現企業的智能化、信息化升級,必須依靠網際網路技術以及功能性強,穩定性好,能夠根據企業不同需求,實現個性化智能工廠的系統。
  • 紡織工廠苦盼等來了外貿訂單,供應鏈卻跟不上?老闆直呼太難了!
    ▋訂單擠不進工廠單鳳梅是浙江桐星紡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掌門人,過去其工廠一年生產的5000噸面料中的60%由歐美企業指定採購,再通過其他工廠加工成沙發或其他產品運往歐美國家。2020年上半年,這一比例降低至30%。「最近這類間接出口的訂單又動起來了。」單鳳梅說。
  • 超80%車企產能過剩,他們接下來該怎麼做?
    也正是那個時候,為了抓住這一紅利,不少車企紛紛擴大產能,年產30萬臺左右的工廠在我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另一方面,伴隨著SUV紅利期一同到來的,還有造車新勢力的登堂入室,他們一副野蠻人姿態,完全沒有把傳統造車車企放在眼裡,制定了龐大的生產和銷售計劃。
  • 大量外貿訂單湧入,紡織電子等工廠紛紛爆單
    近期,不少紡織外貿工廠出現爆單情況,甚至有些工廠訂單已經排到明年5月。其實,進入9月就是傳統外貿的旺季,加上印度疫情導致印度大量紡織廠停產,訂單的轉移成為工廠爆單的一大因素。紡織市場的突然爆發,似乎整個外貿行業都被「點燃」了。
  • 「浙江製造」借力拼多多轉型:從外貿代工到發展自主新品牌
    公司擁有強大的研發生產能力,擁有國內第一條5G杯壺智能製造生產線,前兩年,也成為「浙江製造」品字標(頂級標準)的認證企業。浙江作為外向型經濟大省,經濟景氣深受今年全球疫情暴發影響。今年3月,一批浙江優秀製造企業已經果斷掉頭,發力國內市場,但受制於審美喜好、使用習慣、產品售價及營銷模式的諸多差異,絕大部分企業外貿轉內銷,效果並不明顯。
  • 不妨做點外貿生意
    但產能形成後,其結果是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市場飽和,國外出口渠道不暢。這家企業的口罩生產線不僅沒有賺錢,反而賠了老本。  由此可見,企業做外貿生意靠「臨時抱佛腳」不行,需要長期積累。這件事給行業的啟發是,化工企業都應該做點海外生意。  在化工行業中,真正做強做大的化企大都會做海外生意。
  • 福布雲商智能工廠服務 助攻無紡企業破繭成蝶走進「更好的時代」
    來源:時刻頭條紡織行業作為我國的重要經濟支柱產業之一,隨著人口紅利的消減、生產設備增多、系統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等造成的成本增加,大多企業被沉重的「成本繭蛹」束縛,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多企業選擇通過智能工廠快速轉型,從而華麗轉身順利進入到了企業發展「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