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裡內開出近20家VR體驗店 "前生"多為桌遊吧

2020-12-07 東方網

  原標題:3公裡內開出近20家VR體驗店

  據《勞動報》報導:在位於徐家匯黃金地段的匯嘉、嘉匯、匯峰三棟大廈裡,頂峰時期曾有大大小小几十家桌遊吧、真人密室遊戲廳置身其中,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它們陸續調轉槍頭改了行。購置幾臺新設備、裝上幾款遊戲,再一次開門迎客,這些店有了新的名字,叫「VR體驗店」。然而記者注意到,此類VR「小作坊」的經營模式仍然走著當初桌遊、密室的老路,隨著大小體驗店越來越多,「小作坊」再次陷入盈利難題,有店家坦言:「後面要還有想開店的人,可能回本都是個問題。」

  3公裡內搜出近20家「前生」多為桌遊吧

  周六早上9點,張靈(化名)起了床望向窗外,外面春風徐徐、陽光明媚,她的嘴角也跟著上揚,「今天天氣不錯,應該有生意了。」心裡嘀咕著,在幾分鐘內洗漱穿衣,她匆匆趕到自己開在匯嘉大廈的店裡,幾個店員還沒來,開了店門、搬出招牌,她邊收拾著邊等待客人上門。很快一上午過去了,沒有一個客人光顧。張靈安慰自己,「下午人就會多起來的。」

  晚上7點,店員打掃著場地,張靈就在邊上算著流水,上午沒客人,下午來了三批大學生,都是大眾點評團購的,算一算,今天營業額到現在還沒超過一千。「晚上應該還會來人。」店裡的營業時間到凌晨,她心裡期盼著晚上生意能好點。

  張靈在2013年就開起了桌遊吧,2015年前後又新開了一家密室遊戲廳,去年3月,聽說VR體驗店前景很不錯,一個月就能回本,關掉密室,她在原來桌遊吧的大廈裡開了現在這家VR體驗店。「剛開始生意是蠻好的,我的一些老客人聽說我開了VR體驗店都很感興趣。」她說,但到了下半年,來店的人越來越少,多的時候七八個,少的時候則空無一人。她的生意很快陷入僵局———一百多平方米的房租一個月1萬多元,兩個店員工資將近1萬,前期投入的10萬元雖然差不多回本了,但想要盈利也是勉勉強強。「勉強夠人工、房租水電吧,每個月也就幾千塊。」她坦言。

  就在張靈開店不久,匯嘉大廈連同附近的匯峰、嘉匯等寫字樓又陸陸續續開了10多家虛擬實境店,最誇張的是,記者站在徐家匯地鐵站,打開大眾點評,周邊三公裡內就有將近20家。上海像這樣扎堆式經營的區域並非只有徐家匯,五角場、浦東八佰伴附近等地也是如此。在走訪中,記者發現,這些體驗店半數以上置身於寫字樓、居民樓之中,大部分還同時經營著桌遊、私人影院等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VR體驗店至少已經超過了300個。而在全國,去年一年來,各類品牌的加盟店數量在8000家左右,混合生態體驗店7000家左右,而個人店主自營的VR體驗店,則多達20000家。與張靈的經營現狀相同,和龐大的開店數形成對比的是,VR垂直媒體黑匣網在去年底發布的《中國VR體驗店經營現狀白皮書》中指出,賺錢的店竟不到30%。

  一次性體驗為主工作日客流尤其慘澹

  如一時風起,體驗店的生意如今已是遍地開花。

  在網上搜索「VR體驗店」,十幾個加盟小廣告讓人看得心動不已,大部分品牌以「VR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很容易將首次接觸的人轉化成消費用戶」的心理誘惑著加盟商。第一現場VR體驗相關人士介紹道:「我們第一現場這個品牌的設備,可以根據實際經營面積的大小和人流量進行靈活調配,在上海一些客流量大的區域,十幾萬元購買的設備僅需兩三個月就可以回本。」

  但事實情況並非如此。上周六,記者走訪了幾個熱門商圈的VR體驗店,發現這些VR體驗店的客流可以稱得上「慘澹」。僅以肇嘉浜路沿線一個創業園裡開在露臺上的體驗店為例,下午兩點後的半個小時內僅來了一對情侶。張靈告訴記者,他們開店的常常會以消費者的身份竄門。「除了一家比較大的,生意都差不多。」她說。

  據行業內人士透露,幾套設備,幾十平方米空間,開一家VR小型體驗店成本大致在20萬,對私人店主來說,這個門檻一點都不高。在上海開一家這樣的店,月租平均約1.5萬,需要2名工作人員維護,加上水電每月綜合成本大概在3萬左右。據了解,目前VR體驗一小時的體驗均價是100元左右,按照這一成本計算,要不虧本,單店平均每天必須迎來10個客人消費,這還僅僅是不虧損的情況,要想盈利,這個數字還要更高。

  但現實的情況是,體驗店在工作日的流水經常為零。「可能因為價格的關係,店裡很少有回頭客。」一邊是極其少量的回頭客,一邊是嚴重的跟風、扎堆,這讓VR體驗店的生意變得尤其艱難。

  記者注意到,或許是感覺到經營危機,不少VR體驗店在今年推出了套餐的形式,將茶點、小吃等增值服務包含在套餐價內,希望吸引更多消費者來對衝風險。

  每小時消費百元以上內容同質化更新慢

  《中國VR體驗店現狀白皮書》數據顯示,價格是影響消費者是否進行VR體驗的關鍵性因素。記者通過梳理發現,目前蛋椅類VR的體驗價格平均在30-50元左右,體驗時間為5-12分鐘;而可行走類VR大多按照項目收費,每項人均收費50-80元,體驗時間為平均10分鐘。VR體驗店則以小時計時,大部分在100元每小時以上。

  此外,內容同質化、更新太慢等也遭不少體驗過的消費者詬病。「還沒明白怎麼玩,遊戲就開始了。有些遊戲玩起來頭還有點暈。」「玩來玩去那幾個遊戲,等新遊戲更新等了一年,辦了會員卡一點意思也沒有。」不少消費者反應道。

  某VR內容分發商媒介總監向記者坦言,內容的創新性開發是目前VR體驗店面臨的一項難題,很多消費者只要體驗過一次,就會對相同內容失去興趣。不難發現,市面上的蛋椅類VR不外乎就是景觀模擬與殭屍古墓,而可行走類VR也逃不開滑雪冒險與槍戰射擊的元素。

  有專家指出,目前VR體驗店中的內容還不足以形成重複性消費,在硬體不成熟、內容不完善的情形下,談盈利還為時過早。「VR體驗店是想將VR打造成休閒娛樂的新方式,就像曾經風靡街頭的電玩遊戲廳一樣,然而同質化嚴重又無法產生互動性的內容,註定VR體驗難以成為娛樂的剛需。」

相關焦點

  • 杭州遍地桌遊吧和VR館 老闆沒多久就想改賣小龍蝦
    這兩年,VR(虛擬實境)一直很火,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的VR線下體驗店已經突破3000家。連導演張藝謀也加入VR開店大潮,在北京王府井開出了北京首家SoReal超體空間VR概念店。從去年開始,杭州一夜之間冒出來很多打著「VR」名號的遊戲體驗店。
  • 漳州桌遊店好開不好做 八成店熬不過「寒冬」
    現在對桌遊的主流定義是一種可供多人在桌子上玩的遊戲,多指版圖遊戲,通常用特製的地圖,用大量的道具虛擬資源生產、交易勞動等流程。2010年,隨著「三國殺」這款桌遊風靡全國,漳州也開始出現桌遊店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從2010年年末開始,市區陸續出現了近10家桌遊店,這些桌遊店的收費模式一般都是按人頭按小時計費,並出售飲料。桌遊店在漳州市區漸成規模,越來越多的資本加入了這個市場。
  • 桌遊慘澹收縮多數轉行關門 曾3天開1家盛極一時
    桌面遊戲吧在現在的廣州已經為不少人所知。2007年隨著全廣州第一家桌面遊戲吧——「BGclub」的成立,桌遊吧開始成為白領、學生一族的社交娛樂場所。據網上數據顯示,2010年廣州各類型桌遊吧已經超過了200家,以2年時間計算,平均每3天就有一家桌遊吧開業。如此的發展速度說明了當時桌遊吧頗受人們的歡迎。
  • 武漢桌遊吧好開不好做 倒閉潮來臨
    昨日,記者在江漢路長盛大廈13樓見到了拼拼樂桌遊吧的王玄,他苦笑著說道,桌遊吧好開不好做,特別是在KTV、影院等大型消費場所的衝擊下,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已經陸續有多家桌遊吧關門歇業。記者在大眾點評網上看到,有網友列出了武漢30多家的桌遊店名單,但當記者打電話諮詢時,80%已經是空號,而名單裡列出來的,長盛大廈裡就有近10多家桌遊吧,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僅有王玄的拼拼樂桌遊吧在樓下有提示。長盛大廈7家桌遊減至兩家位於江漢路步行街的長盛大廈一直是武漢桌遊玩家的聚集地,最繁華時達到了數十家。
  • 濰坊眾多桌遊店關門大吉 老闆們感嘆桌遊不好幹
    現狀  以前經常去的店 現在已經無影蹤  3月13日,家住濰坊市濰城區新城花園小區的王女士趁著公司放假,想和好朋友聚一聚,思來想去他們最後選擇以前常去的位於奎文區文化路與東風東街交叉口以南的一家名叫「桌迷藏」的桌遊店玩桌遊,但是到了後發現這家店竟然關門了。
  • 滬嘉匯廣場小區居民宛如睡在棋牌館 十多家桌遊棋牌生意好
    同一小區內的另一營業場所 /本版圖片 張佳琪  9家桌遊吧,3家棋牌室,就這麼明目張胆地聚集在嘉匯廣場小區。  一段凌晨3點拍攝的視頻顯示,兩分半時間裡,陸續有好幾撥人從居民樓內結伴走出,其中的一撥有近20人。對此,徐家匯城管中隊表示,正和各相關部門積極研討解決方案,先約談擾民的店家,爭取勸退一部分;必要時將對這些「居改非」商家採取相關處罰措施。
  • 在桌遊店找個三次元、非充氣的人類女朋友吧
    不過,桌遊作為遊戲行業不可替代的一個分支,卻仍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如今越來越多人只願意通過電子設備和虛擬網絡來玩遊戲時,桌遊的存在,把「遊戲」的意義又延伸回了現實世界。筆者所在老家是一座國內三線小城市,桌遊業出乎意料地在這裡健康發展,在五一小長假,筆者就體驗了幾家桌遊店。
  • 90後小夥開桌遊店,利用「現金獎勵」,一年到手160萬,你也可以
    【1】困境我們在了解了李先生店裡的具體情況後,總結出了幾個店裡經營不善的原因:第一、創業經驗不足。在客源流失的同時,李先生的門店附近又開了一家新的桌遊店,和他形成了競爭關係,慌忙之下,李先生採用降價的方式來吸引客源,導致門店的資金鍊受很大的影響。問題找到了,那就是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我們為李先生策劃了一個新的方案,來改善店裡的經營情況。
  • 實訪成都5家桌遊吧老闆,低投入高收入的真相是…
    老闆是一對夫妻,專門經營這家店。老闆娘是桌遊的超級愛好者,好幾面牆全部是遊戲,是我在去過的桌遊吧裡,看到遊戲最多的店!地址:天祥街59號藍色港灣1棟1單元(A座)20樓快樂城堡的故事和煩惱麗平姐,你們當時開這個店 裝修是不是很貴哦?
  • 樂聚桌遊:讓更多人接觸並了解桌遊,讓桌遊文化在中國得到傳播
    眾所周知,在國內由桌遊吧轉型從事桌遊出版的並不在少數,但像賓哥這樣對行業有著自己的堅持和執著的,卻不多見。自2015年成立以來,繼承前身——「TOYBOX」的經營理念,立志為玩家提供優越的遊戲體驗,他們以「讓更多人接觸並了解桌遊,讓桌遊文化在中國得到傳播」為目標。 截止2018年,已陸續代理發行、出版國外優秀桌遊20餘款。獲得了中國玩家的認可。「能支持合作的,我們都盡力合作。我們也是希望遊戲出版社也能為了遊戲推廣一起出力,一起讓更多玩家喜歡桌遊。
  • 「桌遊吧故事」一家美國桌遊吧從無到有的成長曆程
    在「巴德& 巴克(Bard & Baker)」桌遊吧裡,骰子聲、卡牌聲還有人們交談和慶祝的聲音匯聚在一起,但這裡唯獨沒有手機相關的聲音。桌遊吧通常不會禁止玩家使用手機,而在這裡卻不一樣,顧客會在進店之後主動上交手機。
  • 小玩+暴風推出實景桌遊,一起來桌遊嘉年華體驗吧!
    周末能帶給親愛的孩子一段怎樣的體驗?下面就跟著小玩一起來看看這款實景桌遊吧這張卡片上的城堡居民的某個球狀物品從窗口掉下來,這位居民請求攀爬家小青蛙將它找到並交還給他。你來幫助小青蛙完成這個任務。你在規定的時間內成功將城堡居民遺失的物品歸還了嗎?
  • 年青人的「麻將」上海桌遊吧突破500家
    中國的網路遊戲玩家——更別提上網成癮的人——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但最近一種健康得多的遊戲潮流——桌遊——正風靡中國大江南北。在桌遊吧裡,中國年輕人離開網絡,改玩「大富翁」(Monopoly)。 「網路遊戲不健康,對眼睛不好。」
  • e家網友體驗桌遊樂趣
    桌遊是白領中非常流行的一個娛樂項目,不僅參與性高,還能鍛鍊參加者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等。7日,揚州e家活動玩不停版版主「凌生」發帖組織,近20名網友體驗了桌遊的魅力。
  • 上海桌遊吧盈利模式單一 6年裡關掉大半
    據《青年報》報導,離開上海兩年不到,近日回國的小蔡卻意外地發現,曾經在這裡遍地開花,生意還不錯的桌遊吧已有不少關門歇業,這只是桌遊熱潮逐漸退去給一個普通人留下的感覺。大眾點評網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2006年至今,上海的桌遊行業一度紅火,但如今已有至少一半停止營業。  從記者調查看,剩下的經營狀況也大不如前。
  • 山姆會員店在上海開了第二家店,距即將開業的Costco不到20公裡
    家樂福中國賣身、高島屋上海店關門、Costco中國首店即將落地上海,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在滬的第二家分店也將在6月28日開業。在這家位於上海青浦的山姆會員店,界面新聞觀察到,門店整體裝修和貨品陳列與此前經過改造的浦東門店大致相同——同樣設有品酒區、山姆廚房、眼鏡櫃檯和珠寶櫃檯等區域。
  • 康潔洗衣3年內西安開1000家店
    本報訊(記者張豔芳)你一定有過把衣服送去乾洗店但又擔心其實是溼洗甚至沒洗的經歷吧?7月26日,由媒體、網友等30餘人組成的採訪團參觀了總部位於鄭州的康潔洗衣,「洗衣車間,我看到了高端的乾洗設備,實現了洗衣自動化,集中標準化清洗,這種專線配送的中央洗衣工廠模式,洗出來的衣服更放心。」
  • 玩也能賺錢 85後大學生「掘金」桌遊吧
    (中國經濟網記者 永玥/攝)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1日訊(記者永玥)近兩年,一股「桌遊風」正在京城蔓延,多數年輕人已經厭倦了吃飯,唱歌等傳統的娛樂休閒方式。桌面遊戲這個在國內新興的休閒娛樂方式正在快速的佔領著年輕人的「娛樂領地」,在麥當勞、避風塘裡,隨處可見正在進行著桌遊的玩家。
  • 不符合消防要求 家潤多樓上七家桌遊吧被查封
    株洲傳媒網11月17日訊(記者 曾曚  盧志光)桌遊是許多年輕人業餘生活中的一項時尚遊戲,但往往這些桌遊室隱藏在寫字樓內,運營成本較低,其消防隱患不容樂觀。掛滿氣球的屋頂,毛呢材質的地毯,朝內開的房門,因為存在許多消防安全隱患,昨天晚上,位於中心廣場家潤多B座的6家桌遊吧和1家棋牌室被臨時查封。
  • 百年老字號冶春茶社:3年內擬開20家分店
    每日下午兩三點鐘,富春店內已是人滿為患,無論是前廳還是後園,都座無虛席,過賣穿梭,只能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注意力全在味覺上。富春雖名為茶社,但在這種嘈雜的環境中哪裡談得上品茗?如果真為喝茶,只有淮揚美食百年老字號冶春茶社才能做到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