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杯下午茶吧?「
」好,我們去喝正宗的、大張旗鼓的英式下午茶」
剛剛結束了夢中的假期,重返軌道,今天和你們聊聊歷史悠久的下午茶文化,在寫過了咖啡、brunch、無數酒文化後,遲遲沒有動筆寫過茶,因為不論中國茶還是西方茶,它實在太博大精深,屬於寫一篇半條命系列。今天攢起節後開工的氣力為大家科普關於英式下午茶文化的幾件小事,算是我長久以來觀察到和收集到的一些有意思的「知識點」,我總說,吃飯喝茶都要帶著點研究精神,工作需要充電,生活消遣更需要時時充充電 #萬事皆有趣
第一個冷門知識點是從我的懶散假期聯想到的,過去的幾天阿,我完全過上了霍比特人的生活——一天吃七頓飯 (幸福滿滿)
/
1 下午茶是霍比特人的第幾頓飯?在幾點發生?
我上學的時候最熱門的外來小說和電影就是魔戒和霍比特人系列了,別人都在看熱血劇情,我卻記住了霍比特人令我羨慕的生活作息(當然還有他們的友情),故事就是從他們一頓下午茶被不速之客打擾開始,比爾博·巴金斯和這群熱血矮人們踏上了復國路。
電影裡有個細節,因為要趕路,他們錯過了「second breakfast 第二頓早餐」而苦惱不已 ——
所以,他們到底吃幾頓飯?下午茶又算第幾頓?
掰著手指算算,下午茶是他們第五頓,至於哪頓飯對他們最重要,我猜就是下午茶,因為比爾博·巴金斯說 ——
「如果哪天你們經過樹袋洞。歡迎來喝下午茶,東西足夠。還有,不用敲門。」
/
2 講到英式下午茶,它如何成為一項文化和社交活動?
Anna Russell, duchess of Bedford.
最早的記載是A Social History of Tea 裡寫到1830-1840年間,有個叫Anna Russell的公爵夫人,開創了下午茶這個傳統 —— 當時的上流社會習慣午餐吃少少的食物,而重量級的晚餐要到7點半以後才開始,這位公爵夫人到了下午餓得不行就令僕人悄悄送上茶和零食到臥室裡吃,慢慢的其他的公爵夫人也開始加入她美其名曰「治療胃痛」的午餐後茶會儀式.
當時的記載中稱這個社交活動叫「low tea」,因為女士們是坐在矮矮的armchair和矮桌上邊聊天邊喝茶,而不是高高的餐桌。
/
3 問題來了,high tea 和 low tea 誰更高級?
一個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搞不清的問題,傳統英國下午茶到底是low tea還是high tea,答案上一題已經劇透了,就是low tea啦。
High tea儘管名字是高茶,但僅僅指的是 high table,並不是 high class。實際上是源於當時19世紀社會階層比較低的工人們在工作結束後晚餐前用來填飽肚子的一頓餐間餐,因為在餐桌上進行所以叫high tea,茶點和下午茶也不同,是real能吃飽的肉類、餡餅等等。
所以,如果你去英國玩兒,想體驗的是正宗下午茶,千萬別張嘴就說想定 high tea,你可能會對送來的東西大跌眼鏡
一般來說low tea的傳統時間是4點,而high tea的時間是5點以後。
/
4 在這迷人的三層架上,英國人最愛的司康到底怎麼吃?
從下到上第一層是鹹味的茶點,通常是手指三明治,中間是司康餅,最上面一層是甜品,也是最貴的一層,主廚可以發揮創意的一層,吃起來就是從下往上,從鹹往甜吃。
我研究了幾個英國禮儀專家的介紹視頻,發現自己最大的誤區竟然是司康,這個最有英國代表性的小茶點,樣子看起來笨拙卻是英國人的心頭好,他們對怎麼吃司康很上心。
首先,don't cut it, we break it. 不要用刀切,用手掰(吶,如果你掰碎了...那賴廚師沒烤好不賴你)然後把桌上的果醬和奶油分別取一些放自己盤子上,再塗到掰下的那瓣司康上,關於先塗誰後塗誰主要取決於cream的種類(德文郡Devon和康沃爾Cornwall盛產的奶油質地不同所以吃起來習慣也不同),我聽下來覺得這個順序還好,不算太重要。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要把兩瓣司康拼回去像三明治一樣塞進嘴裡 (英國人用了「shudder」這個詞,大概這樣的行為算是下午茶禮儀中的大型災難了,劃重點)
/
5 先倒奶還是先倒茶?
這個問題好像沒什麼疑問,先倒茶。
我來科普下背後的原因,當時英國的貴族們和我們今天一樣用的是fine bone china,是耐高溫的骨瓷茶具,而下層階級用的clay做的茶壺如果直接倒滾燙的茶水容易裂開,所以才會先加奶來做cooler。
/
6 怎麼攪拌小茶匙?
加好奶以後,怎麼用那個小茶匙攪拌也是一個小雷區,首先繞圈碰得叮叮咚咚肯定是錯的,禮儀學家說應該6點、12點方向前前後後推拉幾次就好,不要碰到杯壁,用完後輕輕放回小盤子上(應該也不會有人不拿出來吧,喝起來會戳到眼睛)
還看到一個有趣的信息是「19世紀的女人們通過觀察男人在茶桌上的表現來獲得她們關心的信息」,「如果在攪拌茶湯後不慎把茶匙放錯了地方,本來挺順眼的一名男子可能馬上得到負分差評」。
Michelle Dockery與George Clooney,她是《唐頓莊園》中的Mary Crawley,相信很多人是因為這部劇喜歡上了曾經覺得是「繁文縟節」的英國文化
/
7 真的有人會拿著茶杯翹起小拇指...她是對的嗎?
這件事的可怕程度——五顆星
請大家不要模仿,好好喝茶不要作怪哈哈哈。但這個翹起小指的說法到底怎麼來的,我還是翻閱了一些資料。
The Cup of Tea (by Mary Cassatt), 1880 注意她端杯的小指
有兩個說法,第一是說在古羅馬時期,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用3根手指吃飯,而普通人就是整隻手能用的都用上,所以翹起小拇指在當時被視為高貴的象徵。
第二呢是說因為英國茶具也是從中國流傳去的,中國的茶具小小的,杯把只夠用食指中指,沒地方擱另外兩根了,所以就自然的變成蘭花指翹起來成為一種端杯姿勢。
不過現代沒有人這麼端杯子了——像上面圖裡優雅大方自然就好,唯一要注意的是,用幾隻手指捏住杯把,放不下的手指放鬆,千萬也不要把食指中指穿進去...就卡住的話也很災難♀
/
8 搞明白了所有禮節,去哪兒實踐體驗是最佳選擇?
如果是去倫敦旅遊,我的答案是:Fortnum & Mason,福南梅森。創立於1707年,位於皮卡迪利大街181號,擁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早已經不止是英國皇室御用的茶葉和食品名店,而是倫敦著名的文化地標,是所有遊客去過了白金漢宮、看過了大本鐘後不能錯過的一站。
1980s 建築手繪圖
1990s 茶品櫃檯
今天的福南梅森
英國女王、卡梅拉和凱特王妃一起在福南梅森
體驗最最傳統的英國下午茶文化,去福南梅森就沒錯了,我上次倫敦行最大的遺憾就是沒來得及預約座位,一定要提前最少半個月預約它的經典女王下午茶。
/
9 那麼多種茶的種類,如何選?
印象裡大多數下午茶menu上無外乎就是那麼幾種:Assam(印度阿薩姆,大家都很熟了,很適合加奶作為奶茶飲用),Earl Grey(伯爵茶,祁門紅茶或正山小種為base加入香檸檬和佛手柑油,適合不加奶做檸檬茶),Darjeeling(大吉嶺,也產自印度,別名是「茶中香檳」有點葡萄香氣)...
我自己對英式茶的了解也來源於福南梅森,雖然沒定到下午茶,我在那裡置辦了幾乎所有手信,我買了好多盒discovery set,像香水一樣一大盒裡面有6種不同的經典茶供品嘗探索。
如果你也沒什麼特別的偏好,就選福南梅森的Royal Blend(皇室特調茶)吧,這款經典之作是由錫蘭和阿薩姆兩種茶調配而成,最初是為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調製。在福南梅森下午茶的菜單上也會看到Royal Blend作為單獨項目列出來,它是絕大多數人的首選。
/
福南梅森對女孩子來說是一個寶藏般的存在,我保證你會流連忘返,買到不想回家,不僅僅有關於茶的一切,地下室一整層的酒,二樓能找到最著名的Hamper(就是標誌性的野餐籃/禮品籃),三樓四樓還有一眾好品味的時裝品牌可以逛,像是Anya Hindmarch, Vivienne Westwood, Paul Smith等等,五樓是茶室和畫室。
下一次倫敦旅行,我要提前計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