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迅速,城市的行政區域也在不斷向農村地區擴張,農村的很多房屋、土地也都已經或者即將面臨被徵收的情況,我們要知道,如果是國家行為的徵收,那麼一定是不可避免的要被拆遷的,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廣大農民朋友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和對房屋徵收的補償標準,關鍵時刻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對於我們農民朋友來講,最關心的莫過於徵收農村土地每平方米補償多少錢?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2020年最新農村土地補償標準和拆遷時遇到的一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徵收農村土地每平方米補償多少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徵收農村房屋的一些事項,被徵收的房屋價值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的市場價格,被徵收的房屋價值應由具有相關審核資質的機構進行審核評估。因徵收房屋需要搬遷的,徵收人還應支付搬遷費用。進行產權調換的,還應該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臨時住房。
據悉,徵收農村房屋,不同類別黨務補償價格不同,例如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2500左右;茅草房每平方米補償1800左右,預製磚砼房屋每平方米補償2700左右;樓房每平方米補償3200左右,當然,這些只是參考值,具體補償標準也要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首先要考慮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其次要考慮被徵收人房屋的整體經濟價值。
農村房屋徵收的補償通常由以下幾部分構成:徵收房屋的補償、院子內土地的補償、裝修方面的補償、地上和地下附著物的補償(譬如水井、果樹等),還可能會有拆遷積極性的獎勵,如果是異地安置還要有異地安置費用,具體的數額也是要根據當地的標準,另外 還會有搬家的補償。
徵收農村房屋補償款的發放流程
徵收農村房屋所得的補償款一般是直接發放給村民或者是村集體,相關政策中也有明文規定,也可以按照村集體提供的名單及相關證明,講補償款發放到村民的銀行卡或者存摺中。
農村房屋在徵收完後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沒有房屋產權證並不等於房屋是違建,不會進行補償
大家都知道,當房屋面臨拆遷時也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房屋是否具有合法的手續,是不是違章建築,很多人往往都會被這一問題困擾。不過很多無證的房屋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以前我國的房屋登記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造成沒有辦理相關的手續,大家也不要害怕。按照我國2007年出臺的《城鄉規劃法》,從2008年1月1日以前所建房屋,即使沒有辦理相關手續,也不一定就是違章建築,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並不是徵收方一句話就說了算的。
二、不能靠口頭協議,要有正式的合同
拆遷不是兒戲,不能幾個人聚在一起幾句話就敲定的,更不能隨隨便便就籤訂了一個協議,協議在籤訂的過程中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沒有有力的證明材料,真正想要維權的時候都會非常困難。徵收補償協議的內容一定要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徵收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及支付方式和期限、安置房屋的地點、面積和標準、產權調換的差價及過渡方式和期限、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或停產停業損失費大方標準和支付方式、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的方式、其它附屬條款。
哪些無證的房屋也可獲得拆遷補償?
1、老宅
農村有很多房子是農民祖輩傳承下來的,因為年代久遠,早就沒有了相關的手續,但是這種房屋只要你能證明是你的房屋,就完全能夠拿到補償款。
2、六七十年前的房子
這話要說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候因為一些特殊的歷史原因,有些房屋雖然是合法建築,但並未取得房屋產權證件,這種房屋只要符合當地房屋建造規定,徵收時就能夠認定是合法建築,也是可以拿到補償的。
3、《土地管理法》正式實施之前的房產
我國的第一部《土地管理法》是在1986年制定的,在1987年正式開始實施,所以,在1987年之前建造的房屋不會被認定為違法建築,所以這類房屋在被徵收時也是可以拿到正常的補償的。
農村房屋徵收安置補償流程如下:
進行土地調查和土地風險評估發布徵收土地公告,公告徵收補償方案召集被徵收集體、村民召開聽證會辦理徵收登記籤訂徵收補償安置協議補償款足額到位擬定「一書四方案」徵地批覆發布徵收公告交付被徵收的土地和房屋通過上述講解,我想大家應該對農村土地、房屋徵收的規定、過程及注意事項有了一定的了解。近幾年很多農村都在不斷有土地被徵收,不知道大家的家鄉被徵收的土地多不多,補償標準怎麼樣呢?大家討論一下吧!